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57章 朝廷底蕴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营房内,赵彦见赵基进来,也是起身上前。

在门房光照好的地方,抓着赵基手掌仔细端详他身上铠甲:“甚好,阿季甚是威武啊!”

赵基也展示铠甲各处细节,赵彦绕着赵基观察一圈,连连点头,嘱咐长随:“去准备饭食。”

“喏。”

长随欢欣应下,拱手后退。

跟随而来的韩述持赵基的斩马剑立在房门外,房内赵基解下头盔:“赵公,卑职已将马匹交割给了徐公明。”

“嗯。”

赵彦落座,对坐在身边的赵基说:“我还担心虎贲营士舍不得这些马匹,看来都心怀国事,是我多想了。如今营中还有多少马匹?阿季带来多少骑士?”

“卑职率虎贲骑士四百八十七人,另有虎贲二十五骑封锁驰道隘口,南下时自会入队。此外还有骑奴六十五骑,其中十五骑是卑职的骑奴。这些骑奴源自俘获的宗贼部曲、汉胡儿,妻室也在掌控中。”

赵基顿了顿,又说:“除去交割给徐晃的一百十三匹马外,还有余马七十匹,以补军用。赵公这里组建亲骑,也可支用三十匹。”

“嗯,昨夜马枝也有提议,今日已从郡兵、徐公明麾下选取健儿百人,为老夫卫士。若再有三十匹马,足够使用。”

赵彦不反对这三十匹马的‘投献’,给他补充、建设卫队也是必要的一环。

虎贲是天子的宿卫,没有特殊的诏令许可,谁都不能用虎贲当护卫。

赵彦自不想在这点细节上让人诟病,转而就问:“我见徐公明也在外面等候,阿季觉得此人如何?”

“时之良将,可为国家爪牙。”

赵基由衷称赞,却让赵彦格外惊奇,上下审视赵基:“竟不想我家阿季有此般见识?何以见得?”

“渡河勤王能全身而退,又能远离安邑返乡募兵,就说明这人不仅知兵善战,更胸怀大节,不与白波诸将同流。奈何受制于人,明珠暗投。”

赵彦听了抬手抚须:“本以为阿季少年得意,难免骄狂,竟不想有这般识人之明。”

称赞之际也在观察赵基的反应,赵基反应平静,他是理所应当的认同徐晃的能力,谈不上虚言矫饰、商业互夸。

赵彦心情大好,又不好表现出来,遂问:“昨日裴秀、卫固等人不肯赴宴议事,虎贲营中就南下之事可有决断?”

“我等与贼臣势不两立。”

赵基这时候将贾逵那边书写的进献表文取出,是折叠起来的帛书,双手递上:“赵公请看。”

赵彦本以为是讨贼誓书,拿起来没想到竟然是一笔厚重的金帛献表。

顿时就眯眼:“五百金,绢两千匹?阿季,侯氏财富多少?”

“侯氏之富裕,非赵公所能想象。”

赵基语气略无奈:“我等也是两难,既想进献金帛以纾解朝廷困顿,又怕连累如卫仲坚这样的伙伴。为今之计,唯有尽诛白波诸将,推罪于彼。这样一来,卫氏、范氏也好自证清白。”

“他们何来的清白?”

赵彦将帛书折叠放在桌案,感觉又有些不妥,索性递给赵基:“此物不便让外人知晓,待处理韩暹之后,再拿来给我。”

“是。”

赵基接住,转而又说:“赵公,仓曹贾梁道与其妻兄出谋献策,功勋非浅。讨平白波诸将后,卑职等人欲驱逐北面匈奴,又恐朝中无人说话。卑职想请赵公举荐贾仓曹妻兄柳孚为尚书郎,这样也方便上下沟通。”

赵彦皱眉:“他们对你很重要?”

“是,虎贲聚集时,我与贾逵盟誓,他助我稳定内部,我助他驱逐匈奴。”

赵基神情认真:“他的妻兄也是勤勉能吏,但贾逵有谋国之殊才。既然与之盟誓,我自会全力以赴。”

“尚书郎……”

赵彦抚须沉吟:“以柳氏的门第,起家尚书郎不妥,可征为黄门郎,待天子熟知此人后,再转任台阁。”

他做出安排,又看赵基:“还有什么人?”

赵基想了想,就说:“没有了,营中大半虎贲南下讨贼,赵公可寻访良才,若是于国有用,征用即可。讨平白波后,卑职与虎贲北上驱逐匈奴,恐怕要折损许多。”

“这匈奴非要驱逐?”

“是,现在匈奴也受灾,立足不稳。若是拖延数年,便无力驱逐。”

赵基想了想又说:“每破匈奴一部,便能解救许多被掳的良家子、边民,也能收汉胡儿为我所用。战事受挫,也有汾水、稷山为天险,不至于连累安邑。”

“五百虎贲南下,再北上时,我只能让你带走三百。”

赵彦想到安邑那边的情况,神情严肃:“或许你只能带走百人,天子及朝廷,急需补充。招纳而来的降兵倒是可以给你,至于钱粮、税赋之类,目前朝廷也无力襄助什么。”

“百人也可,我要带走徐公明,他一人可抵五百骑。”

“可以,此事我能做主。”

赵彦回忆杨彪等人的态度,转而就说:“既然要驱逐匈奴,你放开手去打,不要拘泥于道德。对朝廷来说,你击走匈奴,也是一场大胜。自此疏通太原、西河、雁门三郡,朝廷威势自然大振。”

思索着,还是觉得不稳妥,就说:“关中李郭二贼相互敌视,一时间即便生出联合之意,也难速成。待讨平白波贼,无人作梗,朝廷自会招抚段煨,有段煨镇守华阴,能为你争取半年时间。此外,原左冯翊贾诩贾文和避乱居于段煨营中,我遣使召他。请他为阿季参谋军事,多少有些把握。”

“他还在华阴?”

赵基倍感惊奇,瞪大眼睛。

赵彦也很是惊奇,审视赵基:“阿季识得此人?”

“是,我在稷山时救助过两位逃亡的太原士人,听他们讨论谈起过贾诩,骂他说是什么文和乱武,是西凉毒士。”

赵基找了个理由,皱眉:“他怎么还在华阴?莫不是对朝廷还存有希望?”

“嗯,阿季你不要听信太原人言语,他们是因王子师之事对凉州人仇恨难解,自然怨恨贾文和,贾文和也不过是为了自保。王子师之后,贾文和规劝李傕,对天子、公卿多有回护、救助,恩情不浅。”

赵彦说这话时神情古怪,又继续说:“贾文和是左冯翊,官印还在他手。朝廷若有兴复之望,段煨可举弘农之众,贾诩也能聚渭北吏民。此二人联手,足以为朝廷西面屏障。”

说着赵彦起身,取来一卷羊皮地图铺开,对赵基比划方位、各郡对应关系,着重在太原点了点:“朝廷迁入安邑以来,不说河东郡守王邑,那西河郡守刘玄也能遣使问候。唯独太原,郡内殷富,却不通使者。二月时朝廷派遣新郡守,赴任途径平阳时为匈奴截杀。驱逐北面匈奴,朝廷就能得太原之物力。”

他用手在汾水比划:“太原钱粮顺汾水而下,立刻就能纾解当下之困顿。其实阿季不说讨伐匈奴,朝廷也有此意。我等老朽之人,闲暇时就商议军事。奈何受白波贼胁迫,空有壮志却难施展!”

赵彦可以说是咬牙切齿,感觉有大有生吞活剥这些军阀的恨意,赵基见此也是心有戚戚。

想了想,就问:“若太原人不肯进献钱粮,为之奈何?”

赵彦一愣,平静卷起地图,似笑非笑:“侯氏之富,比之太原各家何如?”

赵基明白了,真的不能用之前的认知来解读现在这批血海里爬出来的公卿。

他们恨李郭二贼,恨白波诸将,难道不恨各地作壁上观,如看猴戏的豪桀?

关东群凶,估计也写在朝廷的黑名单里。

真驱逐了盘踞平阳地区的匈奴,有了这样的武力,又有朝廷大义……太原各家还不识趣,那真的要考虑腾笼换鸟了。

好在这一茬公卿存留不多,也没有后继。

否则光靠军功,与这么多狠人竞争,自己很难出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4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