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96章 心腹大患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次日,赵基从清梦中睡醒。

见帐外临近四更,他裹上一领斗篷走出大帐。

帐外两堆营火,卫士蹲坐在营火前静静守夜。

为了防风,这些卫士肩并肩而坐,背后是立着的盾牌。

见赵基走出来,值夜的许褚率先站起来,使得两队卫士都站了起来,有谯沛汝颖人,也有河北人。

许褚微微欠身:“侍中。”

赵基看着许褚左肩绷带,就问:“仲康怎么也来值夜?”

“这不过是皮肉小伤,侍中委我重任,岂敢疏忽?”

许褚回答着,而赵基解下斗篷给他披上,嘱咐说:“养伤最忌风吹受寒,今夜仲康若还是坚持,就在大帐中当值。”

“喏。”

许褚沉声应下,一副敦厚模样。

赵基也摆手示意其他卫士落座,感受着凌晨冷风:“再有半月,就要降霜了,这些年中原霜降准不准?”

“或早或晚,早的时候十月上旬就会打霜,但打霜后并不见冷;晚的时候,能延迟到冬月初。”

许褚想了想又说:“淮南倒是温润,奈何袁术不善治民。”

“呵呵,他呀,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治民执政?只是视民众如草芥,不用时任由生长,用时割取而已。”

赵基忍不住呵呵做笑,如果不是袁术彻底搅乱豫州、两淮,许褚这五六年间也不可能膨胀的这么快,从聚族而居膨胀到徒属宾客四千余家的大豪帅。

正是因为郡县秩序失控,而袁术又强行给治下郡县摊派人力、物力要求。

迫使百姓要么流亡,要么投靠附近豪帅,请求庇护。

即便这样,袁术也会通过拉拢、胁迫豪帅的方式,汲取人力、物力。

不知内情的,只知道这位淮南骷髅王可以虚空爆兵。

而知晓内情的,就清楚袁术是汲取民众血肉的顶级骷髅王。

若是未来袁术获胜,自然有人为他辩解,将种种人口损失归类于天灾。

杀孙策,是因为这家伙年轻,放任成长下去,以后这个同龄人会成为劲敌;此外曹操、袁术,纯粹是不当人,机会合适的时候,赵基准备慢慢炮制。

见赵基调侃袁术,作为袁术崛起时被动获利的豪帅,许褚沉默如金,不发表意见。

随后就跟随赵基巡视营地,巡营之际,外围斥候带来军情,层层传递,将军书送到赵基手中。

这时候天色破晓,赵基借着青蒙蒙的天色辨认字迹,内容简单,是陈留守将韩浩送来的,他将封存府库,率兵撤离。

这可能是曹操的授意,收拢可靠的中军兵力是一回事,也可能想用陈留储粮分裂自己与吕布的关系。

也不排除曹操是想送点人情,让自己早点走人。

以赵基对曹操的了解,可能吕布那里也会收到韩浩的通知。

不过淳于琼五千余人就驻屯在西边,自己与吕布大概率都抢不到陈留的粮食。

思索间,营外就有骑士赶来,秦宜禄送来了吕布的手书。

赵基又看了吕布的手书,就问:“淳于琼距离陈留更近,若是韩浩夜间就传告淳于琼,蒙侯可有把握从淳于琼手中夺下陈留?”

秦宜禄愕然,就说:“蒙侯已派遣斥候前去侦查,不知侍中对陈留储粮如何看?”

“陈留储粮颇丰,我这里能吃多少?我撤兵时又能吃多少?”

赵基反问,又说:“淳于琼乃袁绍麾下大将,非我能节制。蒙侯若是有意,自取即可。”

秦宜禄拱手:“还请侍中公出具手书,仆也好回复蒙侯。”

“也好。”

赵基应下,就在秦宜禄来带的帛书上书写自己的态度,随即用印,交给了秦宜禄。

比起陈留的粮食,赵基更想借道陈国,向南绕一圈去颍川。

别说陈留的粮食,就是即将路过的襄邑,郭嘉不肯开城投降的话,他也懒的费心思。

很快秦宜禄返回吕布大营,吕布已开始整备骑士,他只要抢在淳于琼之前抵达陈留,大概率就能拿下陈留。

见赵基态度如此消极,吕布问高顺、张辽:“赵元嗣推测淳于琼会夺取陈留,你二人如何看?”

高顺直接回答:“今张绣作乱,朝廷困于颍川。末将以为君侯当提兵驰往颍川,待朝廷安定,以君侯虎威,则余事自定。”

吕布又看张辽:“文远如何看?”

张辽皱着眉头:“末将担忧曹洪、夏侯渊二军投入荀彧麾下,挟持朝廷。还请君侯早作决断,提兵西行,拱卫天子。”

“我也想去,奈何赵元嗣锱铢必较。他若像张稚叔这样好说话,昨日我就派遣先锋西行了。”

吕布忍不住啐一口,抬脚抹掉,就说:“若是淳于琼进据陈留,我与赵元嗣联合索粮,能得到多少?”

高顺不假思索就回答:“三五万石,两三日内就能运抵。”

吕布点着头:“就是有些少,淳于琼也要请示袁绍。袁绍军令抵达前,量他淳于琼也不敢与我二人交恶。”

说着去看边上的秦宜禄:“再去拜谒赵元嗣,请他与我一起传令淳于琼,使淳于琼进据陈留,为大军输运粮秣。”

“喏。”

秦宜禄这回没有拿什么书信,立刻就去传话。

天色透亮,陈国陈县。

陈王站在王宫楼阁之上俯视密集炊烟中的国都城邑,他四十多岁,身形壮硕。

此刻的他,并不像外界传言的英武,而是神情忧虑。

如果朝廷待在雒阳,那他能继续维持陈国的安定、太平。

可朝廷迁来颍川,陈国紧挨着,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汴水一战的战果当夜乐就遣使快马通报,对于这个战果,陈王不觉得意外。

别说赵基,就是吕布,都有概率重创曹操。

让陈王感到忧虑就是赵基与吕布,这两个人都是性格强势的人。

长安之变时,吕布吃亏就吃在不够强势,对王允这些执政公卿选择了退让,结果就是公卿玩砸了,大好局面付诸东流。

联想当年吕布算计胡轸、华雄的恶劣前科,陈王有理由怀疑凉州兵能击败李肃、徐荣,或许有吕布使坏的可能。

只是吕布想要力挽狂澜,却失败了。

至于赵基,更是强势无比,少年扬名,不爱美人黄金,这已经是很危险的信号了。

逮住公卿的错误,就是往死追究,动不动打断腿……这打的不是公卿的腿,而是朝廷的脸面威仪。

此前的袁术、曹操觊觎陈国的财富人力,现在朝廷迁来也会觊觎,还有赵基、吕布。

陈王已经感觉自己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屡屡挑衅灵帝的陈国新王。

他明明做的已经很优秀了,可群雄讨董之际,就是没几个人肯依附他。

士人的这种态度,已经让陈王深深地明白了主体士人的追求。

于是他也就放弃对外扩张的心思,就陈国这种四战之地,他对外征战,一定会遭遇各方围攻。

士人们,容不下一个英明、壮年的强势藩王、天子。

而现在,赵基请求从陈国行军,则让陈王锋芒在背。

可问题也很明显,赵基强行通过的话,谁又能抵挡赵基?

陈国不是没有兵,而是缺乏强兵强将。

这些年为了安置依附陈国的二十几万灾民,陈王采取的就是扩编军队。

他的军队很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为了方便管理灾民而扩充的屯军。

真正能打的只有五千余的重甲强弩,但这支军队坐镇国都不能轻易出动。

所以赵基强行南下的话,陈王能做的就是继续供应粮食,免得赵基所部缺乏粮食而攻伐城邑。

陈王思索之际,国相骆俊登上附近楼阁,又顺着楼阁之间的天桥复道来到陈王这里。

骆俊正值壮年,递上一封帛书:“大王,赵侍中手书。”

“又是要逼迫寡人?”

“赵侍中遣其兄为质,以示无害。”

骆俊捧着帛书,解释说:“汴水一战,赵侍中收治各方伤兵万余人,可见本性良善,非是曹操、袁术、吕布之流可比。”

“收揽军心而已,若是心善,岂会有如今的事业?”

陈王嘴上说着,还是伸手拿起帛书,翻开阅读,神情释然许多。

如果赵基将同胞兄长派到陈国为质,那放赵基入境也坏不到哪里去。

陈王自我安慰,就说:“寡人答应了,赵侍中如此勇猛善战,想必其兄也不会太弱。国相稍后考察一番,若其兄能用,寡人聘为陈国将军。”

骆俊也清楚陈国真正的大患是什么,拱手长拜:“臣领命。”

有赵基这样强势的外援,朝廷也拿陈国没办法。

陈国不对外扩张,只是坚守的话,可以耗死任何一个人。

怕的就是朝廷的诏令,能让国内士人合法作乱,瓦解陈国的统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0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