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06章 言行不一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贾诩在城中郡守府办公,基本上是由他来履行郡守职务。

晋阳曾是代国的国都,因此城内还有曾经的王都宫城。

虽没有经历什么扩建,倒也维持修缮,勉强可以使用。

这座宫城与郡守府紧挨着,在郡守府西侧……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郡守府是从宫城析分出来的。

宫城位于城内地势最高的西北角,修筑之时又增高过地基。

因此扩建新城之际,这座宫城也在改建之列,会改成一座巨大仓库。

仓阁重地,不能用俘虏、奴隶施工,因此是河东人在这里劳作。

赵基、裴秀来时,贾诩独倚府内西阁,观察仓阁建造进度。

增筑晋阳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当仓阁建好,储粮充盈后,就算完成了第一期改建。

这意味着守军依托晋阳旧城,也能长期据守……算是拥有了顽强抵抗、长期对峙的本钱。

而第二期就是新城四道城墙完成原始的板筑,并在新城区域内完成屋舍建造,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守军。

第三期就简单了,就是强化原始城墙,将里墙级别的城墙进行板筑,以墙头跑马为标准;并建立敌台、角楼、瓮城、台城等强化防御的设施。

至于后续扩建,则是汾水东岸再起新城之时了。

西阁窗前,贾诩翻阅赵彦的手书,又观察赵基、裴秀的神态。

见赵基沉定不语而裴秀面有焦虑,贾诩就知道两人的心态,就问赵基:“敢问侍中,救臧子源后,何益有之?”

赵基双手交迭在桌案,握着水杯:“没什么好处,文丽对我说能伸张大义于天下,祖父也想让我借此扬名于关东。只是我觉得关东已无潜在的义士,关东义士要么已死,要么浮出水面,与袁曹之贼不共戴天。这种时候,伸张大义并不能削弱贼臣。”

但客观上的确能增益朝廷一方的士气,可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看一眼裴秀,赵基就事论事说:“至于扬名关东,他们恨不得我早死,扬名与否并无意义。他们连近在咫尺的臧洪都见死不救,来日我偏远之河东受难,他们又能有何作为?”

贾诩看向神情低落的裴秀:“文丽,我等皆系西州。今西州残破,赵侍中异军突起,已引得关东警惕。今若贸然出兵,恐有难测之险。”

“是,仆只是觉得如臧子源这样的义士,不该这样屈死。”

对于裴秀的回答,贾诩只是淡然笑了笑,该死、不该死的人,在他面前已经死了太多太多。

以至于贾诩对这个回答感到有些好笑,就当是晚辈的天真傻话。

轻声笑了笑,贾诩又看赵基:“那元明公这里该如何答复?”

“祖父也是一时没看透,我想两三日后自有书信送来。”

赵基气度沉稳,这种时候他相信老头的立场。

老头只是还没有彻底适应身份的变化,还在崇尚关东那旧有的老一套价值观念。

沉默片刻,赵基对裴秀说:“救出臧洪,我们听他的,还是他听我们的?旧日公卿得到臧洪这样的利剑,又会如何看你我?”

臧洪,对河东人也有号召力。

“如今我要为河东、太原七十万男女负责。天下形势多变,我能进则进,不能进也要保境安民于一方。你我不曾吃臧氏一粒米,他之生死,与你我何干?”

赵基说着端水杯饮一口,裴秀也是点头,想说话只觉得嗓音干哑,就轻咳两声才说:“我明白,只是觉得臧子源活着,有损袁绍威名。”

“我也有这种想法,可笔墨名声的批判,怎么比得上刀剑的批判?”

赵基笑着反问,现在他不想深入辩论这个问题,辩论的越深入,裴秀越难堪。

赵老头儿一时半会也没看透其中的利害关系,更别说裴秀。

裴秀也跟着笑了笑,他自然理解赵基的意思,就问:“那还救不救臧子源?”

赵基扭头看贾诩,咧嘴笑:“文和先生,救不救?”

“救,当然要救,要大张旗鼓的救!”

贾诩也是做笑:“只是救不了。”

赵基敛笑,起身从西阁窗口眺望仓阁改建工地:“名声我想要,风险我又不想要,实在是为难。”

他转身看裴秀:“人是善变的,困守孤城死掉的臧洪,才是烈士楷模,自可留名竹帛之上,虽死犹生。若将他救出来,以后难免会变成我这样,实在是不好。”

见他自我调侃,裴秀想笑又觉得不该拿臧洪说笑,就去看贾诩。

贾诩面露微笑,侧身对着窗口方向:“侍中可有决断?”

“嗯,上报天子,请天子下诏,召西河、雁门、代郡各出步骑,随我救援臧洪。”

赵基脸上没有笑容:“侍中种辑久在河内,赵岐往来于袁曹之间,如今又在襄阳,自天子以下,谁不知东郡臧洪之事?”

臧洪不是蚂蚁,是讨董联军檄文的主要起草者,盟誓天地的演讲者。

又是反抗袁绍而举兵,可朝廷为了获取袁绍、曹操的支持,一副不知情的模样。

可以这么说,朝廷已经默许了臧洪的消亡。

所以赵基也猜测赵老头儿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乡人求到面前,必须把场面做到位。

哪怕老头儿是真想去救臧洪,赵基即便答应,也会磨磨蹭蹭。

听了赵基的这句话,裴秀彻底死心,对朝廷那点希望算是消亡了。

此前能默许臧洪的消亡,以后自然会默许或主导河东的消亡。

赵基眯眼远眺西边龙山,个人敬佩臧洪是个人的事情,何况此前并无交情,贸然出兵奔袭两千里,是拿自己的亲友、伙伴、部众的性命当儿戏。

贾诩询问:“侍中要进讨高干?”

“是,要给袁绍找点事情做。如今公孙瓒避居易京沉湎酒色,袁绍独大于幽冀之间,各处景从,袁绍膨胀的太快了。必须出杀招,给他一巴掌,这样或许才能激起公孙瓒的斗志。”

赵基回头看贾诩:“他一个假刺史,还敢派使者入朝,真以为朝廷是他舅舅家的?”

作为目前朝廷的守护者,收拾高干,提升朝廷的威望,也会提升自己的威望。

借助战争,迫使西河、雁门、代郡出兵助战……没别的意思,不是真指望这些军队作战。

只是想抽兵过来,免得这些郡在背后搞事情。

同时这些军队过来,立下功勋,自己就能调整人事,拉拢人手;即便没有功勋,也有苦功在,自然能拉一批人过来。

因此这次征召范围不能局限于西河三郡,就连上郡、北地郡也要遣使征召。

能来多少是多少,只要肯来,与带队军吏、汉胡豪强缔结情谊,那这些郡就是自己的辐射范围。

贾诩也是认同这个方略的,远交近攻永远是军阀壮大的不二法门。

赵基不认关东的那一套价值体系,这才是让贾诩最为欣慰的地方。

略沉吟,贾诩就说:“今夏麦将收,可遣使关中。另遣使者联合张燕,有张燕相助,河北兵马入援上党,则粮道不安。为保护粮道,必层层驻军,耗费极大。”

张燕是出了名的讨厌袁绍,黑山军联盟基本上已经瓦解,也就打袁绍时还能拧成一股绳。

没别的原因,因为黑山军各部绝大多数都是冀州人。

皇甫嵩军管冀州时,他们打不过皇甫嵩,只能避居太行山各处山谷,招降后才安定下来。

当代人都还活着,正值壮年,谁不想打回家乡?

所以不是张燕敌视袁绍,而是黑山军上下敌视任何一个冀州的统治者。

黑山军代表着人口与武力,可他们已经丢失了田宅,田宅为当地的豪强邻里侵占。

谁抵御黑山军,谁就能获得冀州人的支持。

这个逻辑下,黑山军谁当盟主,都无法与河北之主联合。

此前赵基也向张燕派遣使者,想要借兵五百,可张燕没有回应。

现在形势不同了,张燕必须重视赵基的声音。

开战之前到处许诺拉盟友,赵基很理解这种操作。

别说弘农的段煨,就连李傕,也是可以谈一谈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5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