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虎贲郎

作者:中更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88章 随手小忙

书名:虎贲郎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2

赵基返回本阵不久,参战骑士纷纷下马。

没有敢卸甲的,只是缓慢饮用米酒解渴,并吃干粮充饥。

赵基也不例外,简单用餐之际,时刻关注身后的夏侯惇。

夏侯惇现在敢靠近到五里范围内,赵基就准备给夏侯惇来一招狠的。

不打掉夏侯惇,后方营地里的笨重辎重会被破坏,军队士气也会受到干扰。

更要时刻分兵警惕夏侯惇,不利于接下来针对曹操中军的围剿。

“侍中,张将军信使。”

韩述开口提醒,赵基回头就见十几个张杨麾下的骑士朝这里靠近,马速平缓,护卫着几个人,也有己方斥候跟随。

韩述上前检查对方的军书印信无误后,才放对方靠近,对方在赵基车前五步外长拜拱手:“外臣缪尚,拜见侍中赵侯。”

见是熟面孔,赵基警惕稍减,就问:“何事?”

“贼军南营守将许褚携西南外营守将吕昭请降,并有贼将朱灵血书在此,还请侍中公过目。”

韩述上前接过,转递给赵基。

赵基饮尽半杯浊酒,翻开许褚、吕昭的降表,见说的很好听,是降朝廷而非降他。

赵基一笑,转手递给边上用餐的张瓒:“起草文书,告诉他们营中所有伤兵都归我,现在只有我有足够药材救护伤员。救好的伤员,为我效力十年后,我听任去留,不做羁绊。”

“至于归降朝廷之语,我不解许褚是何居心,难道本侯不是奉天子诏令讨贼?告诉他,想要请降,先交出伤兵、重铠、矛戟与强弩,只得保留刀剑、弓箭、盾牌、轻甲之类。”

“若是天色暗淡,不见举动,那他就是诈降、拖延战事,到时候休怪我军无情。”

张瓒捉笔书写,酝酿字词,尽可能表达出赵基的态度,又不至于激怒许褚。

其实主要就是伤兵,军械之类的反倒无关轻重。

当大量的伤兵运出营地,接受并州兵治疗时,那其他士兵肯定就不想打了。

张瓒书写这封独特劝降信时,赵基又翻阅朱灵的血书,他本人对血书之类的并不在乎。

但架不住时人重视这个,血与魂合,写血书,相当于是灵魂誓言。

见朱灵在血书中声讨曹操种种凶残行为,赵基感觉朱灵很有见地。

从张瓒手里拿来刚写好的帛书,就说:“告诉朱灵,伤兵运出营地接受我军治疗。他麾下吏士暂时分配给韩猛、张郃,百人督以上军吏尽数编为我的宿卫亲骑。等中原战事结束,朱灵、韩猛、张郃三军吏士,我听任去留。”

听任去留,在众人看来也只是目前的宣传罢了。

以后肯定会食言的,这话说出去,袁绍那里都不会相信。

五六千左右的熟练步兵,不是谁都有魄力放弃的。

你放部分士兵返回河北,那留在河东的吏士,他们的家眷就会遭受袁绍的惩罚。

显然不能这样做事情,违约是必然的,却不需要赵基主动违约。

只要军队中骨干分子想留下,就会代表其他人表态。

反正越是高级军吏,越是明白袁绍麾下河北本土派与外州元从士人的激烈争斗。

“报~!”

一名骑士自阵后来,勒马于战车处:“赵中尉遣使来报,陈留兵已到十里之外。并未侵扰各军旧营,直奔此处而来,约有六千之众,骑士五百余。”

“等陈留兵到了五里外再报。”

赵基做出回应,又拿起张瓒写好的第二道给朱灵的回复,见措辞没有什么问题后,就取出印信在上面盖印。

命人送信后,就审视缪尚带来的许褚、朱灵使者:“我奉天子诏令前来讨贼,并无侵占兖豫郡县之意。战事结束,吏士思乡,待拜谒天子后,我自会返回西州。”

一个使者拱手长拜:“侍中无有入朝辅政之意?”

“有蒙侯在,我在西州,也是放心的。”

赵基说着笑了笑:“就这样回复,我等你们的好消息。曹操溃败就在转眼之间,还请不要自误。早些结束这场战争,天子、朝廷治理治下,兖豫士民也将沐浴太平之下。”

太平哪有那么简单?

两个使者也只是拱手辞别,各自回去口述见闻。

具体抉择,还要看许褚、朱灵的决断。

他们已经降下了一次曹字战旗,想要重新挂起来,难度很大。

战斗时期易帜,没有带崩周围曹军营地,已经是曹操的极大幸运了,怎么可能轻易原谅他们?

何况,士兵们怎么想?

放下战旗,很多士兵那口气已经泄了。

只要赵基这里的条件不是特别恶劣,那绝大多数士兵是不会反对的。

更何况,赵基一开口就是交出伤兵,交给他来救护。

这种另类的人道光辉虽说有抓人质的嫌疑,但也能让绝大多数吏士信服。

战争除了打打杀杀之外,还要讲究攻心。

只是这两个使者离去后,张杨的使者缪尚又取出一封帛书递上:“侍中公,这是张将军密书。”

“呵呵。”

见赵基哂笑,缪尚也是悻悻赔笑。

韩述转递这份密书,赵基见密书折迭,用蜡黏合,还在蜡上盖印。

揉了揉蜡封,赵基翻开密书,不由眯眼。

虽说张杨是个厚道人,可机会摆在面前,也只能做个有限厚道的人。

可赵基不怎么情愿奔波一趟,就将密书收好,看向韩述:“去重新点选三百骑士,随我去见张将军。”

“喏。”

韩述快步离去,赵基又对魏兴、荚童说:“你们听从徐公明节制,我很快就会回来。”

“喏。”

魏兴、荚童也是疑惑,见赵基不肯说,也不好追问。

很快韩述从后方调来三个一直休息的百骑队,赵基也换乘一匹马,引领这三百余骑前去张杨阵前。

张杨阵前已经设立帷幕,张杨坐在上首脸色不是很好看,眭固、杨丑引着十几名军吏坐在侧首,脸色也普遍不好。

听闻许褚、吕昭请降后,眭固、杨丑就引着大小头目前来逼迫张杨。

他们已经习惯了击破对方,兼并对方青壮的发展方式。

辛苦鏖战大半日,哪能放许褚飞走?

吃掉许褚、吕昭,他们不仅能补充损失,军队还能有所扩张,更能补充各种战场上搜集到的铠甲器械,整体军事素质会得到提升。

眭固是黑山军出身,他早就适应了这种分配方式。

而归降张杨也是不得已,原本跟随于毒侵入东郡,是被曹操打崩后,不得已投降张杨。

眭固的立场更像是张杨麾下的客将、从属,而非直属。

平时又没吃多少河内的赋税,凭什么要听张杨的?

反正张杨性子软,磨一磨,就可能成功迫使张杨转变态度。

“侍中赵侯到~!”

突然外面有军吏高声传达,眭固本能惊骇,猛地跳起要拔剑,却见张杨也是面露惊异。

张杨紧跟着站起来,左右看一眼目光落到一脸茫然的赵垣身上。

许多人目光也集中过来,赵垣立刻开口:“将军,某不知何事。”

见赵垣欲言又止,张杨当即说:“赵都尉有什么见解?”

“他行举无常,或许只是想亲自询问张将军。”

赵垣如实回答自己的看法,张杨长舒一口气:“我也是如此做想,快随我去迎侍中。”

等张杨引着几十个军吏走出帷幕,就见赵基乘马缓行而来,姿态悠闲。

张杨更是明显长舒一口气,快步上前拱手:“侍中至此,所为何事?”

“许褚请降,我不知虚实。”

赵基斜目去看张杨身后的眭固:“今日眭校尉所部鏖战甚久,不知杀伤多少敌军?”

眭固踏步上前拱手长拜:“回禀侍中公,今日末将与杨校尉联军作战,折损不下千人,斩获相当。”

“这么说许褚、吕昭折损千余,就想乞降?这或许有诈。”

赵基沉吟着,去看张杨:“张将军如何看?”

张杨也有些摸不准,不想杨丑踏前两步绕过眭固长拜:“诚如侍中公所见,末将以为这是诈降,不可不防。”

“我,没,问,你。”

赵基一字一顿,斜眼笑看张杨:“张将军就是如此治军的?”

“让侍中见笑了,杨校尉也只是心情急切,失礼了。”

张杨开口解释,展臂邀请:“侍中公,还请入内。”

“我很忙,我不想在许褚、朱灵这里浪费时间,更不想吏士因此亡故。受降与否决于大将,此等大事,岂能由校尉之流左右?”

赵基垂眉看眭固、杨丑:“我听说你们想挟持张将军,以左右我的决策?”

杨丑犹豫之际,眭固突然拔剑就要来刺赵基,赵基勒马不动,身侧执戟的韩述挺戟扎刺,逼退眭固。

眭固后退三步,举剑高呼:“汝这奸贼,欲杀我等,又何故……”

赵基随手投掷的短矛掼入眭固口腔,他一双眼珠瞪的圆溜溜,迅速后仰栽倒。

杨丑后退转身就要向张杨求饶,韩述踏步追上,一戟扎中杨丑肩背,未能彻底洞穿。

杨丑、眭固麾下的头目纷纷拔剑,随赵基而来的骑士已经下马,持矛戟上前扎刺。

十几个马上骑士或投掷短矛,或突然抓起弩近距离瞄着射发。

顷刻间有准备打无准备,十几个军吏头目就被杀死。

张杨神情不忍,依旧笔直站在原地,其他军吏向后退避。

赵垣只来得及拔剑,还未参加战斗,就见韩述一戟扎在杨丑后颈,结束了战斗。

赵基只是看了一眼二哥,就去看张杨:“张将军,军令出于上,这个道理不需要我再赘述。恕我粗鲁了一些,六七千人打两千人,打了大半日都不能破垒而入,有什么资格在我面前大声说话?”

“侍中公息怒。”

“下次选将要谨慎些,我来的迟一些,他们或许会胁迫你作乱。”

说罢赵基去看赵垣:“跟我走,留在这也学不到真本事。”

“去哪?”

“我送你去蒙侯麾下历练,我想他会教授你真本事。”

赵基随意说着,张杨的面子,也就举荐老二做个武猛都尉;若是去了吕布那里,以吕布的性格,怎么也能给老二一个杂号将军当当,最不济也是中郎将。

不是有多喜欢老二,纯粹是刚才拔剑的速度有点快,看着不由顺眼了。

老二当了将军,家里的快乐也就多了起来。

赵基说罢去看张杨,张杨神情释然……对此,赵基早有预判,但还是有些失望。

张杨的内心里,依旧认为其自身与吕布是一伙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4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