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7章 楚世昭的含金量,治安疏所带来的容错!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大周王朝的卡池,臣卡水平层次不齐。

桓盛在楚世昭所见所闻之中,其实算不得什么厉害角色,毕竟楚世昭的认知之中,光是曹魏集团的那一帮谋臣都能将大周王朝卡池里的谋士毒打一番。

但是,能力很多时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一环。

忠诚,在重要时刻比能力更加重要。

而且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真正的天才,也需要经历无数次的锤炼,才能拥有现在的成就。

桓盛上来就汇报了整个东南方向的局势。

首先将起义的经过,全部详尽地告诉了楚世昭,张正隽是这支白袖军起事的主要领导人。

桓盛走的是很规范的平叛过程,调兵的手续,纠察这伙起义军反叛的原因,主要的成员,包括反叛的地区和人数,桓盛都查办了一个清清楚楚。

紫色臣卡就该有紫色臣卡的质量。

模拟推演和现实最大的区别是,模拟推演里的信息,是大量的碎片信息,是楚世昭麾下无数的情报组织,无数的人汇聚而来的信息。

现实里,想要整合出那么详细的信息,完全就要看主事者的能力。

而以张正隽为首的白袖军,麾下共有六员渠帅,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张自用、朱敬、高鹫、陆和泰、顾宣、王鲁。

宋珣在会稽郡的起事,用的名义和白袖军不同,他这种属于是名义上响应白袖军,实际上是和白袖军不属于同种起义军。

等于说套着白袖军的名义,自己搞了一支起义军,完全听命于他自己的。

这一次白袖军起事的主要原因,说是对朝廷改稻为桑的政策不满。

但这只不过是导火索,没有改稻为桑,还有一条鞭法,只要是朝廷下来的政策,这些义军都会反。

因为就算没有政策下来,大周王朝百姓的生活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政策行不行,都已经缓和不了日益激进的矛盾。

要是大周王朝的经济好,那还好说,大家都有饭吃,就算是穷点,日子还能过。

问题就是大周王朝的经济并不好,土地是地主的,天天往死里干活,饭还没得吃。

楚世昭过来的确是来镇压义军的,但是话还是那句话,镇压义军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矛盾依旧存在。

“殿下,依臣之见,我等应当即可出兵镇压叛乱。”桓盛在府中见楚世昭就位,已经是有了主心骨,他想了想,提出了现在唯一能凑效的办法。

先前桓盛断粮的办法,其实是最好的办法,问题就是出了宋珣起义这档子破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起义的机会,这就导致短短时间内,整个南方遍地开花,想要徐徐图之的想法就彻底断送在了这里。

楚世昭在模拟推演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推演,正因为他在模拟推演之中杀伐果断,异常铁血,反而使得楚世昭愈发怜悯底层的百姓。

毕竟,楚世昭是真的被这些劳苦大众所拥戴过,也清楚这些人究竟所求的是什么,而现在,要让楚世昭举起屠刀,这是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可他们先前是大周的子民。”楚世昭深吸了一口气道。

“但现在不是,他们拿起了兵器,那就是兵,那就是一个个乱民。”桓盛不知道眼前这位素来英果独断的晋王殿下,为什么到了这个关头,反而出现了不该有的儿女情长。

“他们现在挥舞起的每一刀,都在毁掉大周的社稷,大周的江山!”

你让楚世昭打匈奴人,打蒙古人,打那些官僚地主,那楚世昭当然不会有什么犹豫的地方。

这些人和普通百姓是有区别的。

他们身为强者,凌辱弱者,而普通百姓是作为弱势的一方却不得不反抗,楚世昭作为强者,却跟着欺凌更弱者,这是对他信仰的践踏。

“晋王殿下,我知道你心中在犹豫些什么。”桓盛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是这些曾经身为大周子民的百姓,同样也在毁掉其他人的家园。”

“难道殿下以为这些农民跑到了其他地方,会怜惜那些曾经跟他们同为农民的百姓吗?”

“殿下以圣贤度人,未免太可笑了。”

“人性本恶,抢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有错。”

“这些地方的农民打到青州去,殿下不会以为他们不会抢走青州百姓的粮食吧?”

“没错,他们是受苦了,是受累了,他们是曾经的受害者,但是不能因为受害过,就可以向其他人施暴,然后再拿出一幅‘我也是迫不得已’的样子卖弄。”

“人是会变的。”桓盛语气认真地说道:“殿下,我们该解决的是,避免以后的子民受到同样的苦难,而不是为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反思。”

“从他们起事,反抗朝廷开始,他们就是暴民,就是乱军,为了生存,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您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在保护其他百姓不受到这些暴民的侵害,这难道不是正义之举吗?”

楚世昭心里的芥蒂,在桓盛说下来,终于是解开了不少心结。

“以我的意思,还是先围住这些以贼道为首的乱军,饿他几天,到时候拿粮食囤积在城外,诱他们出城投降。”楚世昭思量许久,定计道。

桓盛心里知道,楚世昭还是不忍心向这些人动粗,以楚世昭带来的这批北府军的精锐,平定这些乱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用这种围城不攻,消耗城内粮草的办法,还是桓盛之前那套策略。

既然楚世昭不想对这些乱民动手,作为臣下的桓盛也没有太大的办法。

只有见到了这些乱民最丑恶的面目,桓盛认为楚世昭才会狠下心来动手。

出身于凉州的桓盛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乱民护食而杀死同伴的模样。

颍州城。

白衣道袍的张正隽看着身旁的义军将领,低声问道:“军中还有多少余粮。”

朱敬面色灰沉,压低声音道:“怕是不足三日了。”

“城外官军围而不攻,这是想饿死我们啊。”张正隽将手放在身后,负手道:“明日,领军突围。”

“军中无粮,士气不佳,恐怕.突围出去,也很难成功。”朱敬脸色难看道。

刚刚起事成功的时候,张正隽带着底下的义军,先是打开了城内的粮仓,又将当地的乡绅豪强抢了一个空。

钱财、粮食用于大补,接连一月如同狂欢般的消耗,早就让这些粮食吃了个干净。

而本来张正隽是想要遏制下面义军吃粮的速度,但是他完全管不住这些饿疯了的义军,更加糟糕的是,张正隽想要占领这些地方作为根据地,让这些义军恢复生产,都很困难。

很多人都觉得抢了这些地主的粮食,已经够他们一阵日子用了,继续种地的话,来不及收粮,官军就要来讨伐他们了,所以都是装模作样听候了一下吩咐,实际上完全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在种地。

朱敬所说的士气不佳,不是没有勇气打仗,是很多人都觉得大周王朝的官军会诏安他们,到时候只要投降就行了,根本犯不着拼命。

这是吃饱了,就不想动了。

“他们觉得自己杀了人,造了反,还能全身而退?”张正隽读过书,也识字,所以有时候他真的很不理解这些人的想法。

“是他们听闻这次派遣过来平叛的是晋王楚世昭。”朱敬很干脆地说道。

“晋王有一篇治安疏,天下闻名,大家都认为晋王是讲公正讲公道的,所以觉得投降他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晋王刚刚和匈奴人血战,赢下了休屠王,以他的本事,我们很难应敌,没必要抗争到底.于是”

朱敬的话没有说下去,但张正隽听得出来底下这些义军对于这仗不仅是没有信心那么简单,是他们就没想过怎么打。

“难道他们忘了这些年的苦日子都是怎么过来的吗?”张正隽实在是难以理解这些人一下子就涣散下去的斗志。

在朱敬身后站着的一个高大汉子轻轻摇了摇头。

果然如他女儿凝君所说的一样,这白袖军的起事,犹如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过了起事之初,对朝廷不满的那份心气,这道人就没办法组织起整个义军想要成事的信义。

若是这远道而来的晋王殿下,以攻心为上,这义军不是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

而这也的确是太过于为难张正隽了。

他虽然读过书,也识字,但也不过是道人,他很多事情都很想得理所当然,觉得这些跟着他起义的人就该跟着他做事。

碰上楚世昭这种民间早就有威望的人,立刻就比不了。

大周王朝的公信力崩了。

可是楚世昭的没崩。

这就是治安疏带给楚世昭的容错。

因为百姓想要说的话,百姓想要喷的内容,楚世昭都替百姓们说过了。

王睿贞的土地案,也是楚世昭查办的,这就让楚世昭在南方有很高的民间基础。

张正隽要是没有表现出高人一等的领导能力,没有为义军想好接下来该做的事情,碰到楚世昭这样声望的人过来平叛,就该想到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这其实也管不着张正隽。

他起义也是第一次。

起手碰到桓盛,他还能应付,因为起义军不认识桓盛,他张正隽也不认识,打起来就没有那么多糟心的事情。

起义军也不可能说不打就不打了。

碰到晋王,人家要军功有军功,要民望有民望,在这种以军功论本事的时代,楚世昭的履历,就足以让很多人本能地产生畏惧。

一看是晋王到了。

有抵触心理,不想打,反倒是人之常情了。

主要是晋王一来,之前有信心的张正隽,现在也没底气了。

什么?

他打晋王?!

搞呢!

原本以为大周王朝顶多派个厉害的将领。

谁能料到永晋帝他也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就用上了现在大周王朝风头无二的人物。

这给张正隽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