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章 携民渡江!奉家父之命,长姐之请,前来为明公开路!(第三更)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晟武元年二月,楚世昭在取得了鄱阳之战的胜利后,基本控制了整个南方,他没有急于向着北方进发,而是不断整合现有的力量,治理民生,复苏经济。】

【在镇压并收编歙州、濠州、寿州、庐州、六安州以内的全部起义军后,势力大增,基本建立了新周的政权,定都于应天府。】

【晟武元年七月,楚世昭以窦戾、杨方为将,督守荆州一线,以抗周蜀,而楚世昭则是决定亲自出抚河北。】

【晟武二年三月,楚世昭带领自己的部众北渡黄河,帝慰河北州郡。】

【文俞见状,立刻随军劝说楚世昭道:“陛下身贵而位重,亲率军队镇慰河北,若有差失,好不容易幽而复明的基业,岂不成泡影?”】

【“以各部将军征讨北方,远胜于陛下亲征。”】

【楚世昭断然拒绝道:“前周覆灭的缘故,就在于天子离百姓太远,而离奸佞太近,我父崩殂,朝政无纲,莫非是一日所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之将灭也非一日之忧。”】

【“身为君王,我不敢作为表率亲征叛乱的地方,安抚这些积怨的百姓,那么还有谁愿意相信我呢?”】

【晟武二年四月,文俞不再相劝,而楚世昭一路行军北上,此正逢王槐作乱河北的时候,因为久经战事,河北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楚世昭所到之处,大多都是荒城,这让他动容落泪吗,夜里军帐,枕席间往往有泪痕。】

【郭忧见到楚世昭竟然为了那些落难的黔首百姓而落泪,心中反而更加确信楚世昭就是他应当辅佐的明公。】

【晟武二年五月,王槐拥立周蜀皇帝楚宣宏为正统皇帝,矢口否认楚世昭在应天府建立的后周朝廷。】

【而见到河北因为饥荒而失去繁荣的王槐认为占领河北没有太大的必要,于是掠夺了很多人口带了回去,同时将那些态度强硬,不愿意离开的尽数杀死,只留下了老弱病残。】

【晟武二年六月,楚世昭在河北不得不停下,以安抚当地的百姓,甚至拿出随军的粮食来照顾这些颠沛流离的百姓,一些人觉得楚世昭的做法简直是‘妇人之仁’。】

【这些老弱病残大多不能为他们的军队提供什么帮助,而楚世昭却要挤出军粮来照顾这些百姓,这会严重地损耗北上的时间,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楚世昭却认为取得一个地方,而不能得到地方百姓的认可,就算是打了下来,那迟早也会失去,何况他们已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抚慰河北,占领河北,哪怕眼下的河北民生凋敝,只要停下继续前进的步伐,先行治理地方,让百姓有了缓和的余地,那就是正确的道路。】

【晟武二年七月,王槐与在青州割据的阎明同盟,决定发动对楚世昭这支北伐军的突然袭击。】

【阎明,青州人士,在各地大乱的时候,豪强出身后随军入伍,平定了青州的起义军,他本为青州节度使赵政己的部将,但是在前周覆灭后,阎明多次劝说赵政己在青州割据,扩张地盘,未果后,举旗和青州很多士族、豪强结盟,最终弑杀了赵政己,自领青州节度使的位置。】

【面对王槐的联手请求,阎明没有拒绝,此二人都心藏想法,不想让楚世昭光复周室。】

【一时间,本想安定河北,徐徐图之的楚世昭遭到两边的夹击,双方几乎都派出了自己最为精锐的部队,这让本就破败的河北又遭战火,楚世昭的处境颇为艰难,由于先前接济百姓的缘故,粮草匮乏,不能久战,这样的局势下,楚世昭甚至有了离开河北的心思。】

【而河北仅剩下来的百姓大多不希望楚世昭就这么离开,可是也不愿意楚世昭被王槐和阎明这两个背叛朝廷的叛臣在这里留下命来。】

【不少尚有余力的百姓自发地开始抵抗王槐和阎明派遣出来的叛军,明明这些百姓没有充足的战斗力,很多都是三四十的年长老夫,甚至有瘸着腿的军户老兵,他们凭借着矮墙和一些已经破败的危城,利用一些简单的武器和地形进行最强硬的反抗。】

【楚世昭深感燕赵之地多义士,看着这些已经忘记自身生命,也要抵抗叛军的百姓,他难以忍受自己就这样抛弃他们的行为,决定带着河北的老人、妇孺渡过漳河。】

【被王槐接连屠戮、掠夺的河北百姓大多害怕他,也自发地愿意跟着楚世昭离开河北。】

【而那些滞留在河北,也要为楚世昭拖延时间,流尽血液的河北义士,正是楚世昭先前‘散粮’的仁义之举,所获得的报答。】

【楚世昭携民渡河,名满天下,可是这样的做法,让王槐认定了自己反而有机会一举克敌,不断地调遣军队追逐楚世昭的步伐。】

【在河边的楚世昭,看着百姓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同样是悲恸不已。】

【“若上天能再假我十年,使南方安稳,军容有素,必能使山河归复,诛杀这些逆臣。”】

【“何至于让河北的百姓为我一人遭此大难!”】

【就在这时,一支高举着‘李’字旗帜的骑兵,从远端出现,只见一青年掠过杀出,一身豪气道:“末将李晟明,奉家父之命,长姐之请,前来为明公开路。”】

【“再给些许时间,我晋阳大军即可赶到。”】

【话音落下,李晟明骑着骏马,跑到楚世昭的身前,翻身下马,他跪拜在地,又轻轻抬头,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楚世昭的仪容。】

【“久闻明公大名,今日一见,风采远胜我想。”】

【恭喜你触发了高祖之风的效果。】

【你携民渡河的做法,成功地引起了李晟明的关注。】

【“还请明公带着这些百姓离开,这里,就由末将来为明公断路。”】

【而此刻的你,只是拔出手中的剑来。】

【“我乃大周宗亲,举族都在长安之乱中被叛臣所灭,王槐、阎明二贼屠戮黎庶,此二人自立一方,是真反贼也。”】

【“若是不能为父报仇,则失孝义,若是不能为民血恨,则失道义,若是不能为臣属报仇,则失信义。”】

【“李将军,我欲与你同去。”】

【“明公不惧我等?”李晟明微微瞪大眼睛道。】

【“既以援之,我何惧也!”】

【晟武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楚世昭分兵,让文俞等人带着那些百姓渡过漳河,又带着其余的部队与李晟明合兵,与王槐派遣过来的追军交战。】

【王槐完全没有想到李瑾会在这个时候前来帮助晟武皇帝楚世昭。】

【遭到晋阳军团的夹击,王槐立刻有了退意,反而阎明认为这样的时机不容错过,还有尝试的想法。】

【可是,李晟明坐拥晋阳最精锐的骑兵,怎么可能允许王槐的部众就这样带着队伍离开。】

【“今日天公作美,尔等怎能不战而退!”】

【李晟明发动了自己的词条——疾战奔袭,他在极短的回合内可以触发多次战斗和进攻。】

【他截断了王槐部将陈双的退路。】

【陈双大败,被李晟明当场阵斩。】

【“哈哈哈哈哈——”】

【这样的冲阵战果之下,王槐的部队士气大跌,不断地往后撤离。】

【同时,楚世昭麾下一个不知名的部将韩顾调遣部众,侧翼迂回,再度穿插阵型,将王槐的整支追击部队切成了三段,使得本来是一大股军阵的军团被分割成了三股小军团,不能有条不紊地接受指挥和控制。】

【“这用兵之法,就在于其中的变化。”】

【韩顾触发了自己的词条——兵无常势,他能精准地在战局之中寻找一丝切入点,从而影响局势的变化。】

【战局的另一侧,蓝殊同时击破了另一支王槐的残军。】

【“今吾于此,就是要让你们知道何为猛将。”、“儿郎们,该给陛下看看我们骁勇的英姿了。”】

【在晋阳骑兵的掩护下,楚世昭的部队有了充足的机会硬抗正面,而不用再去顾及、照顾那些百姓。】

【这让王槐和阎明派遣出来的追兵顷刻之间迎来了一场迎头的大败。】

画面上,蓝殊的将面已经隐隐泛着金光,他投奔楚世昭的时候,就已经是紫色品质的悍将,而经过多年的征战,统率,蓝殊的能力愈发精干强悍。

至于韩顾,就完全是楚世昭的意外之喜了。

在之前,没有明确归顺楚世昭,或者暂时没有居于高位的将领,他们的能力都是不显露的。

只有明确归属,且拥有一定权力以后,还有一定的亲密关系,确认为楚世昭的臣卡后,他的能力才能有所亮相。

而忽然涌现在楚世昭麾下的这位韩顾将军,那也是紫色品质的名将水准。

这三位将军,几乎是同时发力,豁然改变了战局上的颓势。

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李晟明的及时赶到,并且这里最重要的地方其实不是李晟明的这支精锐骑兵和他的正面能力,而是他带来的消息,这差不多明确表态了晋阳对楚世昭的态度。

极大程度地打击了王槐和阎明的士气。

【晟武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你取得了漳河之战的全面胜利,王槐和阎明彻底失去了对河北的控制,一战之下,两人合兵折损了近三万多的兵马。】

【与此同时,李瑾亲自领兵,欲与你在漳河相会。】

【他为了促进晋阳李氏和楚世昭建立的后周政权之间的关系,意欲将自己的长女李凤宁出嫁给楚世昭,以此换取两家之好,拥有在后周政权的一席之地。】

【而这次漳河相会,就是李瑾想要亲自见见这位后周天子的容颜,是否如传闻那般一表人才,天日之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