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5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楚世昭从王睿贞的土地案中,或多或少已经了解到了大周王朝身上所出现的一类问题。

那就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税收负担并不平衡。

不然也不会出现土地投献这种做法,士大夫帮助百姓偷税避税以此给自己牟利,如此一来,百姓少交了赋税,士大夫从百姓、从国家手中窃取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现在的情况就是本身就比较富有的地主官绅可以少交税,挣更多的银子,而更穷的黎民苍庶,却要为这一批人补上国家所需的基本赋税。

相当于说富人更加富有,穷人为了满足他们头上所有的阶层,而不得不供养一生。

最真相的是大部分的统治者都会把地主官绅视为自己的主要拥簇者,却忽略了人数更多的劳苦大众。

崇祯到死都没有向世家大族、宗室皇亲动手,一直以来都是向这批人借钱、借粮的态度来缓解危机。

搞笑的是,崇祯根本没有从他们的手上借到什么东西,然后为了维系统治,为了平定叛乱,又不得不加大对最底层百姓的剥削。

直到闯王李自成打进了京城,仅仅是通过搜刮明朝权贵和官员,一共就获得了约7000万两白银。

事实上,楚世昭也很同情崇祯,因为崇祯就算是搞清楚了地主官绅是富有的一方,他也没有任何能力从这些人的手上强取钱财。

就崇祯上台的那一系列操作,他要是再这么办,对地主官绅赶尽杀绝,那是把所有人全方面得罪了一个遍。

可能死得还更快。

所以说,卢马之乱这个看似影响深远的政治性叛乱事件,对于楚世昭而言,对于大周王朝来说,并不能完全说是坏事。

这给了楚世昭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土地兼并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源分配出现了问题。

什么是最快重新分配资源的手段,其实是打一场内部战争。

至少,在卢马之乱前,楚世昭并不太敢实行《一条鞭法》,也没有这个条件去执行。

毕竟能量守恒定律,一方得益,肯定是有一方受损的,百姓赋税交得少了,那么地主官绅交得就要多了。

楚世昭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变法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但是卢马之乱掀起的内乱重新分配了一些叛乱地区的土地分配之外,楚世昭还借着这个过程强大了自身的统治力,军事力量,这才是楚世昭敢变法的资本。

不管你服不服,不服那就拿拳头说话。

现在楚世昭主要顾虑的点.就在于很多他的支持者,其实主要也是地主官绅这一道的。

比如说帮助楚世昭政变的最大功臣桓盛不说是凉州最大的地主,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所以先前的桓盛想要变法图强,可是变法一直都没变到点子上,因为桓盛的出发点还是基于世家大族的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楚世昭自然不会苛求他的下属能够公正无私,奉献自我,但是楚世昭又必须要坚决执行他的理念。

主要是,楚世昭这一代不死,大周王朝还能继续延续,可楚世昭的下一代呢?

楚世昭不变法图强,最后吃苦的是他的崽。

而楚世昭很早就开始在布局《一条鞭法》的前置条件,他几次三番肃清朝野上不支持他的势力,培植新的官僚集团,就是为的今天。

否则政策根本执行不下去。

文俞、郭忧在朝堂上的地位水涨船高,就是他们二人的出身比较低微,执行《一条鞭法》的时候,相对坚决。

他们利益不用受损,又能让国家强盛,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对于文俞这类大臣,这简直是理想的践行,何乐不为。

【开皇二年五月,楚世昭执政期间,出现了大量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被罢黜的现状,这间接裁撤了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利于国家运转。】

【开皇二年六月,楚世昭又派文俞前往闽地进行《一条鞭法》的试点。】

【开皇二年七月,文俞一经上任,就开始清丈当地的田亩,为《一条鞭法》打好应有的基础。】

【开皇三年三月,在楚世昭查缺补漏,严格调查梳理全国土地后,将多年以来开荒出来的新田,全部填册,随着田亩实际数目的增加,加之楚世昭极力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这让大周王朝的田赋收入大为增加。】

【而楚世昭自永晋三十一年监国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清丈田亩,此法对于朝廷,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的额田,为增加财政收入起了积极作用。】

【此举,也正是执行《一条鞭法》里的一项最重要的条件。】

【文俞在闽南,董奉在浙江,郭忧在山东青州,桓盛至范阳,都按照楚世昭的要求,开始进行《一条鞭法》的变法改革。】

【开皇三年七月,楚世昭为了供养军费,保证军事实力的稳固,他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停止工部采木,简住宫中,不修缮那些年久失修的宫殿。】

【楚世昭颁发宽恤之令,免除各类积欠。同时招抚卢马之乱以来的流民,凡是出身于卢马之乱地区的百姓,通通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以保证他们能够恢复生产。】

【此外,楚世昭停罢朝廷的对外采买,将先前和阴尚贤、高勤一同处事的官吏官复原职。】

【苏复被楚世昭调任京城,担任御史大夫之位。】

【开皇三年九月,楚世昭一直以来都对北方的防线极为重视,他多次和臣下探讨前代帝王的得失,认为中原羸弱,必将受到异族围攻。】

【在国防方面,楚世昭积极储将,简拔勇智,优加禄秩,挑选了那些智勇兼备的将领在边塞戍边,为了安抚他们劳苦的生活,这些戍卫边塞的将领,楚世昭给予丰厚的优待。】

【同时,楚世昭养士安国,爱护抚恤麾下的将士,定期按时进行训练,提供最精良的装备。】

【为了备战,楚世昭更是储蓄了大量的粮食,重农节用,以保证重要的关头,能够有充分的兵粮进行作战。】

【开皇三年十二月,背嵬军的编制扩充到了三千余众,他们所用的战马,大多产自凉州,楚世昭为他们精选了作战所用的甲胄和兵器,日夜维护,也保证战时所需。】

【同月,楚世昭彻查了三府军坐吃空饷的名录,将很多子虚乌有的名册清理出来。】

【开皇四年五月,楚世昭亲自率领的背嵬军,在边塞开展一系列的巡逻,以保证匈奴人不敢侵扰叩关。】

【开皇四年七月,桓盛惊讶地发现了在《一条鞭法》的执行下,大周王朝的经济正在以一种强而有力的方式快速复苏,他见状因势利导,和楚世昭密会商谈国事,他极力建议楚世昭趁热打铁,立即全国执行这道政策。】

【八月,户部奉旨就《一条鞭法》执行的范围、职责、政策、方法、费用、期限等制定了八项规定,以避免政策出现误差。】

【开皇七年七月,《一条鞭法》在各省按三年期限基本完成,总计支出新增八十多万顷的良田,一条鞭法已在大周王朝的境内各地尽行之。】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策令——《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在执行的前三年内,各地民心每回合上升2点,好事件触发概率提升20%,在任期间的官员将更快程度地成长,行政辖区的人口增长提升20%,人口上限得到提高,地方建设加速提升,税收进行高收入增幅状态。】

【短期内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刺激与发展国家生产力,在执行后的第十年,效果大幅减弱。】

【开皇七年八月,楚世昭要求匈奴王庭交出卢马之乱罪魁祸首之一的马溯安与其子马巍。】

【为此,楚世昭询问朝廷百官何人敢任使节一职,前往匈奴王庭一探究竟。】

【御史大夫苏复接此重任。】

【开皇七年九月,苏复出使匈奴王庭,他向匈奴单于讨要马溯安、马巍这样的大周王朝叛臣。】

【结果却遭到了对方的果断拒绝。】

【在匈奴单于看来,你们大周王朝开口索要,他们就交出来,这视他们的气节为何物?】

【更何况马溯安、马巍主动投靠匈奴王庭,就这样说交出去就交出去,那么以后还有人愿意投靠匈奴王庭吗?】

【再者,马溯安和马巍归顺匈奴王庭以来,提供了很多帮助,无论是军事方面为他们锻炼士卒,还是讲解大周王朝的战法,都是不遗余力的。】

【开皇七年九月,马溯安听说了大周王朝派遣使节向匈奴王庭提出要求,想要捉拿他回到大周王朝,他盛怒之下,在匈奴王庭的营帐中和楚世昭的使节苏复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苏复身为朝廷的使节,自然不能堕了大周王朝的威风,他当场持剑和马溯安血拼了起来。】

【“今日我虽死,来日,大周必然扫平尔等逆臣栖息之地。”苏复自知他不是马溯安这样的武夫对手,但是在他的身后是整个大周王朝。】

【他作为大周王朝的臣子,怎么能丢掉国家的颜面,和自身气节呢?!】

【就是打不过马溯安,他至少也要拔出自己的剑来,这是他的态度,也是大周王朝的态度。】

【马溯安虽然易怒,可是多年以来,他的脾性已经收敛了许多,也自知要是在这里杀掉了大周王朝的使臣,可能正中对方的下怀,于是只是走了一个过场,不敢痛下杀手。】

【然而匈奴王子却感觉这样丢掉的是匈奴人的颜面,看着对方欺负到了自己的头上,还要默不作声,自小就是贵族的匈奴王子从来没有被这样对待过。】

【在苏复离开草原,准备回到大周王朝汇报情况的时候,匈奴王子伏击了苏复。】

【这支使臣团里,一位护送苏复出使的骑兵,曾经是背嵬军中退下来的精锐将士,在整个使团惨遭伏击,死伤惨重的时候,他骑着快马,想要将这个消息尽快地上报给大周王朝。】

【开皇七年十月,匈奴王子俘获了苏复,他扣押了苏复,并且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纵使这样硬软并施,苏复都誓死不从。】

【苏复认定了楚世昭一定会为他报仇,也一定会打到草原过来,因此不断地在匈奴王庭唾骂那些匈奴贵族。】

【匈奴单于知道此事,立刻意识到现在的情况是让整个匈奴骑虎难下,但是他又觉得草原是大平原,是匈奴人的主场,而大周王朝主要的兵力仍然是步卒,就算是打到了草原,也不方便大周王朝施展。】

【只要楚世昭敢打,他们就敢退,不断地消耗对方的兵粮和物资,这么打下去,楚世昭也不敢耗着国力跟他们拼下去,而这件事情应该还没有严重到那种地步。】

【尤其是大周王朝如今百废待兴,大周王朝的新天子楚世昭还要处置政务,力图革新维强,匈奴单于思来想去,都不认为六年之前席卷整个大周王朝的卢马之乱,在这样动乱的余波下,大周王朝能够那么快地调整过来,甚至恢复国力。】

【不得不说,匈奴单于的判断还是极为准确的,之前他们协助马溯安、卢毅的叛乱,就是意识到在大周王朝内作战,他们出现了不能接受的损失,就降低了对此二人的协助,将整个大同的百姓赚到手后,悍然撤退,这不仅减少了千里奔袭,出征大周王朝的损失。】

【还给整个匈奴提供了十几万人口之众的劳工奴役,现在的大周朝正处于变法革新的重要时刻,匈奴单于觉得自己是能吃准楚世昭的态度。】

【开皇七年十一月,在得知苏复被匈奴王庭扣押,又回想起了当年匈奴人火烧大同城,卷走十几万百姓,破坏城池的险恶之举,楚世昭怒拍案板。】

【“如此甚好!”】

【“此一役,我们新仇旧账一并算上。”】

【“寇可往,吾亦可往!”】

【楚世昭在长安誓师,常年以来,楚世昭一直都在宣传主战思想,这导致大周王朝的武将武德充沛,尤其是以杨延朝为主的将领,他们几乎是恨不得立刻出征,将往年的积怨一并回馈,以怨报怨,以血还血!】

【不过,在长安内,也有一些居安思危,哀叹百姓生活的文臣,不断地劝说楚世昭不可穷兵黩武,给天下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给天下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余地。】

【对此,楚世昭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这是国家的尊严,不是你们一人一家的尊严。”】

【“天下百姓是百姓,大同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边塞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吗?”】

【“朕对待所有的臣民都是一视同仁的,绝不轻言放弃一家一户。”】

【“若是诸君甘愿遭受他人的冷眼欺凌,那就大可不战,而朕在这朝会之上只问那么一句话,谁愿与我同往?!”】

【只见朝会之上,那齐刷刷的一排排战将们纷纷出列。】

【“吾等愿与陛下同去!!!”】

【话音落地,楚世昭扬手一挥。】

【那冠冕之下熠熠生辉闪耀着帝王气度的楚世昭满是直冲云霄的凌人盛气。】

【“那就打!打到他们知道我大周威武不可犯!”】

【“朕要亲眼看到匈奴人跪着向朕称臣!!!直呼朕为天可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