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章 大不了当真反贼!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到现在,楚世昭清晰地认识到了。

模拟推演并不是单纯的策略性游戏,不是他以为这样做不会出事就一定不会出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真把这句话当真了,中央朝廷就能‘证据确凿’地认为你有叛乱之心,你是不臣之人。

【大帝成长计划】是一个极其贴合现实情况而进行走势的模拟。

楚世昭一旦真的打穿了宋吴建立的南方政权,他的威望极有可能来到历史最高点。

至此,中央朝廷就彻底没办法拿捏他了。

楚世昭主要是走了一个思维的误区,他一开始是想要在即将裂开的局势之中取得自保。

但是和晋阳李氏结姻,娶了李凤宁之后,楚世昭的政治地位和集团势力就水涨船高,不能和往昔相提并论。

换句话说,之前的楚世昭在朝廷看来,那就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室宗亲,你给他一点权力又能怎么样?

让他整点事情出来,在这局势之中,给他们这些朝中大臣、士族打打工,他们也是乐意看到的。

希望楚世昭成为当下局势之中的一个缓冲点。

这是中央朝廷对楚世昭的定位,也是初步的意识形态,可问题就在于,楚世昭从最开始的缓冲点,当做临时支撑局势的棋子,他的势力越来越强,已经开始影响到朝廷走势的时候。

那就不对劲了。

这个阶段,不管楚世昭到底想干什么,他有这个能力威胁到朝廷,威胁到朝廷内所有大臣的利益时,他就必须被牺牲,成为‘公敌’。

哪怕楚世昭没有实质性出现背叛朝廷的行为。

而楚世昭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让他彻底‘坐实’了不服朝廷号令,坐实‘逆臣’身份。

他稳一手,将军队撤回来,在这里干耗着,反而是最优选,可是楚世昭肯定不接受被‘朝廷’遥控的命运。

这完全就是职场PUA啊!

要我楚世昭出力的时候,死了命地用,要我楚世昭安分的时候,就得安分,合着打仗我去打,享乐你们享,完事了还要被这种人疯狂‘指挥’?

先前楚世昭的表现就很犹豫,他虽然心里一直都嚷嚷着‘想进步’、‘想当天子’,但他心里也很清楚,以他的身份、排名想当皇帝,最后只能是‘篡位’和‘造反’。

这就让楚世昭非常纠结。

怎么可能有人的梦想是当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呢?

所以,他就算是通过努力统一了天下,也不可能做到‘篡位’和‘谋逆’的那一步。

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楚世昭一没有公然倒戈,起兵反攻朝廷,先去攻打长安,二他确实不尊朝廷的命令,继续南征,想要打下宋吴建立的南方政权。

但是,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南征,收复故土,又怎么是不尊朝廷的命令了。

往远了说,南征这可以说是先帝遗诏。

楚世昭不尊的只是这些只会清谈的群臣号令。

这他妈的不就是想要争夺权力,给他头上硬泼脏水吗?

你要说我真反了,你说我反贼我也就认了。

我没反,你说我反贼,那就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

更大的难题是,楚世昭的身后已无退路,现在的他直接被朝廷安上了一个反贼的头衔。

一旦战败,一旦失利,恐怕不是楚世昭一个人身死那么简单了。

和他高度关系紧密的晋阳李家,还有李凤宁刚刚生下来的世子都很危险。

只要输了,就是被株连的下场。

楚世昭看着黯淡的地图,看着周围孤立无援的情况,给他的选择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南征宋吴,打下宋吴的地盘,在南方割据。

这条路走不了。

南征,很吃地形和补给,单纯只靠一个凤阳,楚世昭的补给是跟不上的,而且他带领的这支部队人数根本不足以构成灭掉宋吴的实力。

现在的楚世昭是不允许失误的,一旦决策判断出错了,就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送了。

“诸君唤我为贼,然我所窃何物。”

楚世昭不再犹豫,他将进攻的方向彻底调转。

“既然都把反贼的名头砸在我头上了,那就当个真反贼。”楚世昭决定回转长安一线。

而刚刚拿下的凤阳,楚世昭心一横。

【你将凤阳内的所有官仓打开,开仓放粮,将这些粮食分给了当地受尽饥饿困苦的百姓。】

【随后三日内,你审查当地所有的案情,就那些不法的官吏绳之以法,清丈田亩,还于地方百姓。】

【当地百姓对你的好感度和立场上升了。】

【康兴四年十月,你仅仅准备了军队行军的三日粮草,放弃了凤阳一地,朝着北方前行。】

【你失去了凤阳的控制权。】

【康兴四年十一月,你头戴白巾,披麻戴孝,认为你讨伐宋吴建立的南朝,是奉先帝遗诏,篡讨真正的不臣,如今的大周王朝,放着背弃朝廷的逆臣不去剿灭,反而要迫害忠良,你决定奉天靖难。】

【康兴四年十二月,李瑾立刻响应了你的‘靖难之役’,自晋阳发兵十万余众,朝着大周国都长安府进军。】

【这一战,李瑾舍弃了步步为营的方针,他将整个晋阳的兵力全部调集出来。】

【康兴五年一月,帝大惊,令各地入京勤王,山东、河南即刻响应,两地各自出兵两万,决定回援京师,然而在北平的李凤宁又独自率领一军,截击回援的勤王之师。】

【这些组建的新兵,大多疏于战事,李凤宁的阻截有效,甚至大胜而归。】

【这使得山东、河南的战线被切断,而楚世昭在如此情况之下,意识到山东、河南两地陷入了空虚的状态,正是围点打援的最佳时机,命李晟明率主力杀回河南,攻取开封府。】

【康兴五年二月,楚世昭只带百余亲卫,与李瑾会师,而李晟明在河南自领河南总督之职。】

【然而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四周有潼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等天然屏障,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恰值久雨粮尽,李瑾久难攻下,只能僵持,与军中军师王叹议论,打算接回晋王楚世昭后,暂且回晋阳,以后再图谋举事。】

【你断然拒绝此事道:“本来南征宋吴,既是为了挽救苍生百姓,又是奉先帝遗诏,而今朝廷却认为我等有不臣之心。”】

【“今日我来此地,一是为我讨得心中不屈,二是只有攻下长安,才能号令天下。”】

【“遇到小小的阻截就退军,恐怕那些跟随我的人也将会一时解散。”】

【“既已举事,唯有得胜而归的道理,岂有不战而退之说。”】

【镇守潼关的守将朱穰率领精兵两万人屯扎,以拒李瑾攻势。】

【楚世昭亲自骑马,率领几个骑兵先奔到关下,举鞭指挥。】

【“我乃是永晋帝四子,大周宗亲,本该讨宋贼得胜而归,却遭朝廷污蔑,卿本为大周之将,何必死战不休。”】

【“可若真要一决胜负,我还是劝你早早投降为好。”】

【朱穰性急,果然被激怒,开门出兵,背靠关口扎阵,放弃了地形优势。】

【李瑾二子李晟权从南面率领两千骑兵冲下高坡,冲断了朱穰的军队,楚世昭见到机会,同样率领军队奋力攻击,朱穰军大败,都抛弃武器而逃。】

【为保住潼关不失,此时城关已经悬挂起来,朱穰试图顺着绳子爬上城关,却被楚世昭抬手一箭当众射下。】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7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