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6章 长安事变!楚世昭被桓盛吓得目瞪口呆!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先登是何意?

古时攻城,一般最先登上城头者,谓之‘先登’。

所以能够被派遣出去执行先登行动的部队,往往都是敢死队。

这活儿,一般的部队过来真干不了,伤亡一旦过大,那是很容易出现溃败。

现实不是数据,真实的战场上出现伤亡,即便是精锐部队,都会因为士气溃败而逃亡,尤其是在古代这种很难产生信仰的时期,不可能说一万人执行一个必死的任务,他们就干脆一股脑冲过去,一万个人不要命地打到底了。

给你打到全军覆没,他们都不退后一步!

就这么说吧。

在这个年代,如果你能有一支这样的队伍。

他们还有着很好的武器装备,不错的身体素质,实在是太吓人了。

别说打十万个没有过军事训练的新兵了。

十万个有一定作战经验的老卒,恐怕都不敢和这种军队碰一碰。

而敢于做先登之事的人,往往是军队之中最能打的一批人,就算这些人是为了钱财而刀尖舔血,但他们至少敢豁出命去猛攻。

袁绍势力够大吧?军队够多吧?

他能凑出来干这种苦活的精锐,也不过千人。

但很多人根据一些史记,经常会把三国时期麹义所率领的先登部队,理解为一种独属于袁绍麾下大将麹义的特殊兵种。

这点显然就不对了。

先登这种类型的军队,那是每个诸侯手里面都有的,只是唯独麹义率领的先登部队是最为勇猛的。

楚世昭这次提供转职的类型,就是一支和麹义同类型的兵种。

而先登这个词,就已经包含了死士的意思。

不是死士,谁敢干先登的事啊?

但武士这个词,才是这其中最特殊的。

武士,这可不是东瀛专用的名词,原先是中原王朝兴起的职业,早期指代的是诸侯列国中的的贵族,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打仗是贵族阶层的事情,所以只有贵族才能习武成士。

到了时间推移后,武士就一般就指代着的是勇力过人的武夫,在武艺上,属于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

这点,楚世昭在训练这种中府将士的时候,是有对应性的各类尝试的。

楚世昭不是在练兵,而是在练将。

不断地在训练这些中府新军将士的面板。

在数值面板上,楚世昭想要让整支中府新军的军事素养超过其他部队一截。

俗称培养数值怪。

只要我的小兵个人能力足够强,单独拎出来一个能打你三个,那他就是精兵。

这是楚世昭的思路。

而且,楚世昭有个更长远的谋划。

他想培养一个千人级别的中低级将官部队。

因为像韩顾、蓝殊、李瑾这种能达到金色将卡水平的高级将领,是可遇不可求的。

难听点,一个人的能力和天赋是有天花板的,当一个人到了一个难以提升的阶段,可能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天赋有限。

在天赋之外,才是时机问题,没有大战场的空间去提升能力的机会。

如果真能批量生产金色的将卡,楚世昭上一次模拟推演,那就可以尝试了。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一旦培养出来一支千人级别的中低级将官部队,相当于拥有了一支十万人级别的军团骨架。

足以拥有一个能够听从你号令的大军团。

凌统当年给孙权断后掩护所用的三百亲卫,差不多就是这种类型的。

但是凌统为了保护孙权可以安全撤退而全部打光。

这件事情最离谱的还不是这个。

最离谱的是,凌统死里逃生,一个人跑回江东,孙权这个贱种给凌统授予了三千个新兵供凌统使用,还自认为给凌统的待遇不错,假惺惺地说:“逝者已逝,只要公绩活着,还怕没有人吗?”

楚世昭要是凌统,恨不得一刀捅死孙权的妈。

凌统这三百个亲兵,是他爹凌操留下来的家底,凌统就靠着三百个亲兵挡住了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数千魏军的追击。

而这三百个亲兵,同样是凌统往后统领大军团的资本,有这个三百人,凌统可以驾驭上万人的军团,这些亲卫,就是凌统在大军团里头可以安排的中低级将官。

全部战死,等于说凌统往后就是孙权帐下的光杆司令,孙权授兵给凌统用,而凌统没办法拥有实际的兵权。

父亲留下来的遗产没了,那些亲卫的家眷还要找凌统讨个说法,面对那些人,凌统还说不出话来,最重要的是凌统没了这三百人,凌统往后在江东也很难有什么话语权,给孙权卖命到这种地步,前途没了,念想没了,身边的亲近之人也没了。

活活给凌统抑郁死了。

如果楚世昭手下的只是三千中府新军,他能办到什么呢?最多就是能让自己在面临死亡之前更加体面一些。

但是,这三千中府新军,变成了模拟推演里所说的——‘先登武士’,还具备不错的综合素质,拥有中低级将官的潜质,那情况就能反着来了。

该害怕的应该是长安之中的那些王侯公卿了。

楚世昭最爱玩的就是自己的命了。

【永晋二十九年九月,你亲自找到了桓盛,告诉他,自己非常需要一批质量较高的甲胄。】

【桓盛神色凝重地对你说道:“兹事重大,明公可曾对其他人说过?”】

【私制甲胄,尤其是那种精良的甲胄,那可是‘谋反’的死罪。】

楚世昭心道一声坏了。

牢盛跟了楚世昭好几次模拟推演,换算下来,也是跟着楚世昭好几辈子了。

所以楚世昭下意识就把如此重要的事情,拿出来跟桓盛商量了。

可是,他们如今还没有建立那么深厚的关系。

要是牢盛通风报信,楚世昭肯定是落不着好的。

【你淡淡答道:“未曾。”】

【“明公如此作为,到底所为何事?”桓盛眸光到了这个时候,却是微微发亮道:“您这是想要谋反不成吗?”】

【你到了这个时候,叹了一口气道:“为图自保尔,若是大兄登基,以如今的境地,恐怕本王迟早是死路一条。”】

【“我愿助公,共图大事也!”桓盛立刻说道:“我在长安外,有一处田地,我等可在庄园的后苑训练兵马。”】

【桓盛这些日子在朝堂之中,屡屡受到关中士族的排挤,王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让桓盛几乎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辛,而他心中也很清楚,一旦楚世煦登基,清算桓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如今的他,与你更是同乘一艘船,风浪一起,先落水,后落水,谁都不可避免,若是晋王死,他桓氏如何能够幸免呢?】

【“臣下在这庄园的附近,早早就修建了厚墙环绕的地穴,在这之下,更是有一处打造军器的打铁铺,巧用饲养的鹅鸭来掩盖声音。”桓盛说到这里,又问道:“殿下,您这三千中府新军,军心可用?!”】

你桓盛那么变态啊?!

众所周知,当一群男人聚集在一起,商讨大事,寻求共同进步的情况下,就会自动生产一位点子王。

楚世昭还没有想到谋反这一层,桓盛就已经在最底层等着他了。

合着我造反,我自己还没兴奋起来呢,你就先兴奋起来了,你是什么意思?

【“殿下,请看此图。”】

【只见桓盛拿出了一张长安城的地形图,不仅如此,在这个地形上还画满了整个长安兵力部署的范畴。】

【“兵部常备的地形图,早已年过百年,很多地形都有了变化,我便亲自到处走访,观察,又新绘了此图。”桓盛继而又说道:“起初臣下是想要进献给朝廷,用以谋取功绩,如今看来,似乎更有用处了。”】

老小子,走一步看三步。

长安的地图,还有兵力部署也能给你整出来,楚世昭都没有做好的准备,你全准备上了这是?

【“我并无谋反之心。”你朝着桓盛凝视着。】

【“诸王确有谋害殿下之心啊!”桓盛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年事已高,而因为殿下您所进献的《治安疏》,天下朝臣大多所向东宫。”】

【“难道这些大臣不知道《治安疏》其中的苦衷是为了天下苍生吗?”】

【“他们知道!”】

【“但是,天下苍生于他们而言,可有可无,他们只想要把握住手中的财富,继续奴役于万民之上。”】

【“正是如此,这才是他们反对您的道理。”桓盛说到这里,同样是叹了一口气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事成,则殿下可以代政中兴,事败,大丈夫也不过头颅点地,我愿追随明公,生死已然度之身外,殿下又何惜此身。”】

【“若是殿下不愿相信我,可迎娶家妹,事成事败,荣辱与共。”】

【看着桓盛如炬双目,楚世昭长吸一口气道:“善。”】

【永晋二十九年十月,永晋帝久年服用方士丹药的身躯终发恶疾,在宫里咳血不止,居住在东宫的楚世煦进献了一枚红丸,他告诉永晋帝,这是日夜苦求得道方士,这才拿到的神丸,服用此物,不仅可以延寿,还能医治病体。】

【永晋帝有些犹豫,但是对于生的渴望,他难免生出了服用这枚红丸试试的想法。】

【楚世昭听说了之后,立刻从武德殿里赶来,他看着这枚红丸道:“父皇,这枚丹药,用材珍贵,或许是有皇兄所说的神效,可常言道——‘虚不受补’,以如今您的身体,贸然服用如此药物,实在是过于勉强啊。”】

【永晋帝听了你的话,在犹豫之中,还是放下了丹药,没有服用。】

【你用自己所学的医术,开始为永晋帝把脉,却发现永晋帝一方面是服用了过多的丹药,有了中毒的表现,另一方面就是人老力衰,身体虚弱。】

【以你现在的医术,只能延长永晋帝一段时间的性命,就算是拼尽浑身解数,永晋帝至多也只能有三四年的活头。】

【你的皇兄楚世煦见状,反而鼓动朝臣攻讦你不愿意用神丹医治永晋帝,想要谋害父皇,这是不孝之举。】

【你对此,自然反驳了回去,“若是父皇不服用兄长的丹药,就是四弟我的不孝,可父皇服用了你的神药,因此而崩殂,那么到底是谁的过失呢?”】

【双方各执一词,争吵不下,永晋帝在宫里方士的劝说下,最终还是服下了这枚神丹。】

【永晋帝初用时,身体虚弱的症状有所缓解,体内隐隐作热,感觉畅快至极,就连批阅奏折都有了劲头,一改先前的虚弱。】

【因此,永晋帝又让楚世煦再进献几枚神丹过来,赞誉他的贤德孝顺。】

【而永晋帝只要一有痛楚,就开始服用这枚神丹,以期望能活得更加长久。】

【永晋二十九年十一月,永晋帝清晨服用了一枚红丸,中午感觉身体疲倦,就又多服用了一枚,到了下午,永晋帝捂着胸口倒在了地上,遂陷入了昏迷之中。】

【曹微刚刚替永晋帝拟了一份旨意,打算褒奖进献红丸的东宫太子楚世煦。】

【然而突发的情况,让朝臣互相争执一词,很多人怀疑是楚世昭看到神丹有如此奇效,暗中下毒,想要谋害永晋帝的性命,但很多已经投靠楚世昭的大臣都做出了反驳,认为永晋帝驾崩,对楚世昭没有什么好处,真正获利最大的人是东宫太子,双方开始围绕着这枚神丹争论不休。】

【史称——‘红丸案’。】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一直在昏迷着的永晋帝断断续续之中苏醒,他清醒的时候,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日夜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要传位给谁。】

【最终永晋帝认为将大周王朝这个位置,传给了楚世煦的话,极有可能会让王氏外戚做大,也会让世家大族在大周王朝之中的地位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拟旨之中,将皇位传给了楚世昭。】

【但永晋帝也清楚,即便是留下了这道遗旨,以现在的情况,大周王朝的皇位也不可能落在楚世昭的头上。】

【一个将死之人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对于那些活着的人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

【永晋帝深知无论怎么样,这样的旨意都不可能得到朝臣的认可,也不可能让皇后王从徽满意,更不可能抵得过群臣。】

【这只不过是他一时的垂死挣扎。】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下旬,王从徽和掌印太监曹微合谋,两人矫旨,将永晋帝留下的遗旨多处改正。】

【在新的旨意之中,皇位传给了东宫的皇长子楚世煦。】

【而就在当夜,长安之中纷乱四起。】

【一场令世人震惊的‘军事政变’,正在以极其恐怖的速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支名为先登武士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楚世昭以最快的速度,吩咐三千先登武士,去北、中、南三府军进行武装控制。】

【中府军的将领杨方则以最快的速度和皇城禁卫军统领黄陵联络,控制住了皇宫的秩序。】

【先登武士趁夜接管了三军营地,当夜很多北、中、南三府军的将士还未反应过来,各府的将官就被先登武士拿下。】

【那些有王氏背景,和楚世昭关系并不融洽的将官,当场就被先登武士趁乱杀死。】

【只留下了一些态度模棱两可,背景浅薄的将官。】

【而就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桓盛率着两百个死士杀入了皇宫,他高举着长剑喊道:“为谋晋王事,就在此时!”】

【桓盛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趁乱替楚世昭除掉首患,只要楚世昭头上的三位兄长死了,这个皇位就算不是楚世昭的,那也得是楚世昭的。】

不是,哥们。

你别冲动啊!

楚世昭当场就急眼了。

桓盛要是把他三个兄长杀了,到时候楚世昭不将桓盛治罪和处死,问题可就太大了。

这三个兄长怎么处理,可以学习李世民那样的做法,楚世昭他自己出手是可以杀的,一些无名小卒也是可以杀的,到时候随便找几个死囚给那些小卒顶罪即可。

甚至在乱军之中,楚世昭的那几个皇兄‘无故失踪’了都可以。

偏偏桓盛这样有头有脸的大臣,是不能替楚世昭去杀的。

楚世昭现在知道桓盛为什么前几次模拟推演都要被夷灭三族了,他是真给你做事,但就是纯莽,而且不考虑得失的莽。

他必须得拉住桓盛。

你的好意,哥们心领了。

但哥们真没要你这么冲啊!

我给你背锅都可以啊!

别自己把自己的后路给断掉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6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