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4章 爆了,全爆了!怎么全都冲着楚世昭去的!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李瑾在这次勤王之事的态度上是积极的。

永晋帝时期,他对于节度使的态度还是相对宽容的,没有采取很多过激的手段。

在最早在位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劝说永晋帝要强力废除节度使在各地藩镇上的地位和权柄。

但永晋帝拒绝了,他在通过最初的维稳过后,不断地安插调度官员,以缓慢的速度试图控制地方。

这倒不是永晋帝不想压制节度使的力量,而是三代积弊,你指望还在事业初期的永晋帝办事,几乎不可能。

晋阳李氏的崛起,恰好就身处于这个特殊的时代。

而且永晋帝在位期间,节度使和朝廷的关系还真不是貌合神离,明面上都是尊皇,听从旨意的。

真正关系剧烈变化,是永晋帝驾崩以后,楚世煦一继位就联手大族推出了削藩政策,直接将桌子给掀了。

打赢了还好说,打不赢,这就是大周王朝覆灭的第一步。

事实上,楚世昭继位,他也会削藩,但是楚世昭分派系,有些节度使是忠于朝廷的,有些是不忠的,打一派拉一派,等到权力彻底集中的时候,那楚世昭还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桓节和李瑾,在楚世昭这边都是拉拢过,并且并肩作战过的节度使。

这一次长安被围,他们也是最先响应的节度使,所以楚世昭还是能看出来,父皇在位期间,这些节度使对朝廷的态度还是恭顺为主的。

不得不说,自从楚世昭替大周王朝守住了一次国门,这些时日,楚世昭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原先很多人不乐于向他示好,像现在,除了自诩名门的韦氏还没有松口以外,杜氏和王氏的态度都有所缓和。

杜氏是典型的和谁都能处,只要你别有落势的日子,他还是能给你一点助力的。

王氏更多的还是给永晋帝表面上的面子,毕竟永晋帝现在实在是太‘宠溺’身为老四的楚世昭了。

而在桓节还在长安之中四处与人结缘之际,晋阳的勤王之师也抵达了长安。

有了桓节的例子,长安接待晋阳援军的待遇不降,引在前头的正是李瑾的长子李晟明。

随军的还有李凤宁。

这一趟东宫楚世煦显然是学乖了,他主动请缨去接待晋阳的勤王之师,以表示自己礼贤下士的一面。

但是李凤宁模拟推演里,早就见识过了楚世煦为人处世的风格,根本不上当。

李晟明是给了楚世煦一个面子功夫,可李凤宁却不太想甩楚世煦什么脸面。

和自己的弟弟说了几句,李凤宁就想要去拜会楚世昭了。

楚世煦继位,这个人是要强力削藩的,跟晋阳李氏打过不知道多少次仗。

她阿父在北方自立的格局,很大程度也是受迫于外部的压力。

对于李凤宁而言,楚世昭的这位东宫兄长就是明牌上的敌人,那她费什么心思和对方有所交际。

可是,李凤宁的态度,作为亲自迎接这支勤王之师的楚世煦,却觉得自己脸上生疼的。

他堂堂大周的嫡长子,如今身居东宫,半步太子之位,又有京兆大族的支持,你们这些小小军户出身的将领,也敢甩他的脸色?

楚世煦主动去迎接别人,晋阳李氏对他的态度不温不火,反而和楚世昭比较亲近,一下马就要去拜会晋王楚世昭。

难道整个大周就只剩下老四了吗?

其他亲王都不入你们的法眼?

他不就是会打一点仗吗?不就运气好打赢了一次匈奴人么?!

在这个面子看得比里子还重的年头,李凤宁的态度无疑是给了楚世煦沉重的一击。

就连楚世昭自己也没有想到,在现实之中完全没和李凤宁接触过的他,居然会得到晋阳李氏的青睐。

一入长安,除了向永晋帝献上忠诚以外,他们第一时间找的人,就是楚世昭。

楚世昭猜不透李凤宁的来意,在带着晋阳军的将领拜会过了父皇以后,就在武德殿接见这几位在模拟推演里更为眼熟的面孔。

李凤宁见到了楚世昭,一双美眸几乎是盯着楚世昭打量的。

楚世昭心里却是诧异万分,完全捉摸不透李凤宁的目光,几乎是回敬似的和李凤宁在武德殿里对视了起来。

于是,李凤宁开口就明说了。

“殿下,我是来提亲的。”

楚世昭心下有些纳闷,看了看李晟明,又想了想自家的几个幼妹,这不会是想给李凤宁的弟弟来提亲的吧。

“我家幼妹年岁尚小,恐怕不太适合吧。”楚世昭迟疑了片刻道。

李凤宁倒是不含糊,立刻道:“我是来向你提亲的。”

楚世昭顿时愣在了原地,伸手指了指自己,又伸手指了指李凤宁。

他说什么都想不到李凤宁是来向他提亲的,因为李凤宁说得太直白,完全没有女子的风范,放在这个年头,这样的行为那是要被人评头论足的。

这话一说出来,李凤宁身旁的亲弟弟李晟明都没有忍住脸上的神情。

在晋阳的时候,李凤宁就大大咧咧的表示自己要向晋王提亲。

那会儿,谁知道晋王啊!

直到他们进了长安,知道晋王带兵击退了匈奴人,晋王的名号才在晋阳军这边流传了起来。

可问题是,再怎么着,你都不该这样啊,一点淑女的样子都没有,李晟明忍不住低下了脑袋。

丢人。

太丢人了!

就连楚世昭都没有想到李凤宁会直接向他提亲,因为楚世昭自己都还在想自己该怎么和李凤宁产生联系。

无论怎么说,李凤宁在模拟推演里都是楚世昭的第一任娘子,还有过皇长子。

所以楚世昭说什么也要拿下李凤宁。

最重要的是,在模拟推演里所有接触过的老婆里面,李凤宁是其中最具个性的人,也是给楚世昭留下最深印象的人。

结果还没等楚世昭想要拿下李凤宁,李凤宁反而是先动粗了。

让楚世昭都没有来得及去思考现在的情况。

问题是李凤宁干出来的事情,又的的确确很符合她的行为,这真是她能干出来的事。

“你向我提亲?”楚世昭为了确保自己没有听错,再次问道,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眨了眨眼。

“是。”李凤宁没有丝毫的犹豫,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婚期随时都可以定。”

李晟明愈发难以维持自己的表情,他的长姐年龄不小,其实早就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就是不愿意轻易嫁人。

现在这一手,给李晟明都有些整不会了。

别说李晟明了,楚世昭也有些整不会了,这一手突然袭击,打了楚世昭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和李凤宁联姻的话,楚世昭是有直接接管晋阳李氏的可能性。

桓奕和李凤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里。

凉州军实际控制在桓节的手上,桓节是桓奕的兄长,凉州军后续的继承跟桓奕没太大关系,无非是交在桓节和桓盛他们子嗣的手上。

楚世昭和李凤宁若是生了一个儿子出来,这是有继承晋阳军权力的。

他们二人的儿子,其身份地位和出身,都会是晋阳李氏最高的一档。

好处是摊在明面上的,这就跟第一次模拟推演时,楚世昭会选择李凤宁的原因一模一样。

只不过到了现实之中,反着来了一样。

而楚世昭主要迷糊的是,李凤宁看起来完全不像是说笑一样,她是真打算在这里当场提亲的。

还未等楚世昭回话,殿外响起了脚步声,永晋帝走入武德殿,看向了楚世昭。

“这件婚事,朕已经给你定下了。”永晋帝神情严肃地说道。

在李晟明拜会了永晋帝以后,递上了一份李瑾的亲笔书信。

书信之中,李瑾表露了很多很多的想法,最终向永晋帝提及了这么一桩婚事,想要为他的爱女提亲。

永晋帝答应了。

晋阳李氏的力量在朝野空虚的状态下,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是永晋帝已经想清楚了这些京兆大族也不过是在吃皇族的尸体而生。

他们巴不得你倒下,又不情愿你真的倒下,希望你半死不活,还要蚕食你的权力。

在三个儿子都和京兆大族关系亲密的时候,永晋帝急需一支能够有着独立自主权柄的儿子真正挑起皇室的大梁。

李瑾的态度,还有这次联姻所能达成的效果,永晋帝看到了让朝廷新生的机会。

既然京兆大族支持他的长子,那么永晋帝就拿出得到节度使支持的楚世昭来限制大族的权柄。

何况,楚世昭不同于完全需要节度使支持的势力,他自己也有自己的骨架。

到了这个关头,永晋帝已经根本不在乎到底是他的哪个儿子继承皇位了,他骨子里对权力的敏锐,暗中都告诉了永晋帝,若是他前三个儿子继承皇位,则大周王朝迟早如同虚设,祖宗基业将付之东流。

要想要让大周王朝继续延续下去,就一定要一个能单独掌权,不受外人所空的皇室登基。

就现今楚世昭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京兆大族常年积累的底蕴,可得到了晋阳李氏这么一支外戚作为辅助,楚世昭就有了真正对抗的资本。

这门婚事,永晋帝答应得那么爽快,就在于此。

楚世昭顿时想清楚了,李凤宁这是有备而来,肯定是有什么条件说动了父皇,让他对于这桩婚事极为看好。

而楚世昭心里对这门婚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李凤宁原先就是楚世昭的原配。

问题是,桓盛很早就提出了想让自己妹妹嫁给他的想法,就连桓奕自己也比较主动。

现在被父皇那么一弄,当真是又打乱了楚世昭的算盘,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抚桓氏。

再加上桓奕也是楚世昭的几次模拟推演之中的夫人,你让楚世昭就此罢了,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这个时候,楚世昭还是得先行谢恩,表露出自己对于这门婚事的认可。

李凤宁见状,更是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出来,这一趟过来,她是抱着决心来的。

模拟推演里吃了那么多次的瘪,她不想再一次享受那种本为原配,却不得不退居二线的惨淡局面。

当晋阳李氏和楚世昭联姻的消息从宫中传出时,东宫的楚世煦脸色极为难看。

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出生以来就享受着光环,在诸多京兆大族簇拥之下的他,仅仅是一场战事过后,就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他的老师多次告诉了楚世煦,现在的父皇偏袒晋王,想要让晋王真正失去皇位的竞争主动权,就要想尽办法送晋王出去就藩。

楚世煦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断地尝试,各种方式,或是引诱,或是劝说,可父皇就是从来没有想过将晋王外放出去。

现在好了,在父皇的一句话下,晋阳李氏和楚世昭联姻,本身立了军功,在长安日益囊获军心的楚世昭已经成了势,再有晋阳李氏的辅佐,楚世昭的势头只会越来越大。

在楚世煦的侧边,是他同母同父的胞弟楚世仁,他对于楚世煦一贯的做法都是相当看不惯的。

可是晋王越来越得势,就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针对晋王,是他们首要之事。

“二弟,父皇如此纵容老四,他是想干什么啊?”楚世煦的状态看起来非常糟糕。

近在咫尺的皇位突然有了一个强而有力的竞争对手,又多次吃到了苦头,被父皇所斥,让楚世煦的压力愈发深重。

其实楚世仁很想劝说楚世煦,如今这种情况,什么都不做反而比病急乱投医要靠谱的多,可是就算是说了,他的兄长也不可能听得进去。

“兄长,勿虑,自古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是法理。”楚世仁安抚道:“如今老四得势,不过是因为他能打,父皇需要他而已。”

“凉州军不是向您示好了吗?”楚世仁又道:“兄长只需要拉拢凉州军的人心,给他们好处,到时候有凉州军相助,优势仍在我们的手上。”

楚世煦娶了韦氏女,严格来说,他是既得到了王氏的支持,又有韦氏的支持,要是再拿到凉州军的效忠,账面上还是碾压楚世昭的。

可问题是,支持楚世煦的人,他们未必能接纳凉州军。

“凉州人大多粗鄙,老师多有介怀,若是我过于仰仗他们,那些本愿意支持我的大臣,恐怕也要弃我而去。”楚世煦将心中的忌惮说了出来。

“用而不尽用,先借助凉州军之手除掉了楚世昭,我们再除掉凉州军,不也可以成事吗?”楚世仁又道。

可还未等楚世仁的话音落地。

一个侍卫急匆匆地进来道。

“两位殿下,桓氏女也向晋王殿下提亲了。”

楚世仁顿时讶然,他开口道:“什么?哪个桓氏女?”

“正是凉州节度使桓节的妹妹,她趁着桓节准备离京,向陛下辞别的时候,随行之际,在大殿上亲自提亲。”

“什么?!”楚世煦闻言,眼前微微发黑。

要是楚世昭再得凉州军相助,如今的长安,他若是有反心,已是唾手可得!

这些人,到底意欲何为意欲何为啊!!!

怎么全都冲着楚世昭去的!

一个两个的。

整个大周皇室,莫非只剩下了一个楚世昭是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28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