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1章 《世昭新书》,楚世昭的反向和亲!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而楚世昭下西洋的决策,别说是李凤宁摸不着缘由了,就连桓奕也是没有看懂。

毕竟楚世昭做出的很多决策,比如说推出的【考成法】、【科举制度】、【内阁制】。

这些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考成法】直接字面上就写明了,它可以提升官员的行政效率,而且桓奕看了以后,大概也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制度了。

差不多就是优胜劣汰,谁干得好,谁就按照相应的政绩升官,谁干得不好,那就根据政绩被罢黜或者降职,这极大地去筛选了那些在位置上不干事的官员。

再加上楚世昭在青州那一带地方的手段,专治各种不服气的声音,那些官员也知道楚世昭说一就是一,办不好就要被罢黜,于是各个都卖命地开始治理地方。

【考成法】使得各地政治为之清明,行政效率大为提升,但弊端也是有的,桓奕是通过桓盛了解到了大周王朝的这些官吏,为了应对【考成法】,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些铤而走险,道德不高的官吏为了政绩,快速解决案情,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以最快的速度结案,获取上升资本。

桓奕对这种官员,那是很不爽的。

毕竟她祖上,凉州三明的桓起,也能说是被官吏污蔑加罪,最终说也说不清,辩解也没辩解的余地,为了保证清白,在狱中自尽。

而且,楚世昭是桓奕的丈夫,她很难不为楚世昭去考虑现有大周王朝所出现的问题。

这最该死的.就是世家林立的问题,知识渠道、上升渠道完全是被这些人卡住了脖子,他们桓氏就是典型地被断住了上升渠道,在朝堂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和资源,还是靠兵权发家的。

【科举制度】看下来,应该就是楚世昭拿出来不断弱化世家大族对朝廷影响力的策略,方便让朝堂不断加入新生力量,这是打开上升渠道,有良性的循环作用。

【考成法】和【科举制度】,桓奕可以一眼想明白楚世昭这么做的原因。

这两个政策实打实对国家有好处的。

尤其是【考成法】推出的早期,对大周王朝的吏治有了极佳的成效。

所以.下西洋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桓奕是凉州人,在北方很少接触到水战,尤其是下西洋这种接触到大海的情况,她就更难想到其中的意义了。

但很快,画面上就出现了令她大吃一惊的内容。

【晟武十九年,楚世昭设立了新的职务,名为巡洋总督,并授予汪池,而这支船队在航行的期间内,汪池可以在东南地区具备‘钦差大臣’的特权,被赋予调动东南地区军队的权力,航行所抵达的区域,无论是驻留还是继续航行,汪池所到地方的官员一定程度上要予以配合。】

【但是,由于大运河的工程仍在继续。】

【汪池率领的船队只能从福州府出发。】

【而汪池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经麻喏八歇国的时候,该国之中,东边和西边各有一个王,两军交战,西王误杀汪池船队的登岸人员,他误以为是东王的部队。】

【楚世昭在送汪池离开大周王朝的时候,亲自在朝会上接见了位卑身微的汪池,在这次君臣奏对中,楚世昭要求汪池出海万不可堕了大周的威风,以至于国威受损,于是汪池船队上的水军被麻喏八歇国的西王误杀后,汪池立刻震怒,代表大周王朝前去问罪。】

【西王立刻派使者谢罪,认为汪池能够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过来,背后必然是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于是态度谦卑,对于汪池的要求莫敢不从。】

【而汪池提出了相应的赔款,并要求西王交出地方的特产,以作为赔罪。】

【在多次品尝当地的特产,汪池挑选了一些口味符合的东西带走。】

【同时拿出了大周王朝的瓷器、丝绸,以极高的价格询问对方是否感兴趣。】

【西王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瓷器和衣着舒适的绸缎,面对如此高昂的价格,他反而认为这是合理的,于是拿出黄金来兑换这样的商品。】

【汪池用近乎在大周王朝内有五倍差价的情况下,卖出了船队所携带的一批丝绸。】

【很快,东王知道后,也向汪池发起了这样的交易,以此和西王攀比身份之贵重。】

【在大周王朝里,一匹丝绸的价格大概为六两银子,而在这里,卖出了三十两一匹的高价。】

【于是这一次远航,汪池带着三十六万两白银以及各类特产回到了大周王朝。】

【不过因为航海技术的不成熟,船队修缮的高额银两,出海的各类成本,以及大运河仍然没有完成,综合国力薄弱,本次出海的净利润仅有十万两白银。】

【汪池的本次出行,出现了近半的伤亡,他们都是在航海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

【就连汪池都因此染疾,所幸途中凭借着意志得以痊愈,他更是借助毅力和日益积累的威望稳住了整个船队的军心。】

【作为大周的开国君主,你极为勉强地完成了这次航行,随后拿出了五万两白银用以抚恤那些因航行而死去的兵士。】

【汪池的能力在本次出海的情况下,有了充分的历练,他的各项能力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远航西洋·汪池。】

画面上,本为蓝色品质将卡的汪池,如今已经变成了紫色品质的近臣卡。

【近臣】不同于【文臣】和【将领】这两类臣卡的类型,相当于是【特殊人才】。

医师、方士、匠师、航海家以及宦官,都属于【近臣】的类型。

蓝色品质的汪池,仅仅只是一次航海就迎来了这种级别的蜕变,可见其中的艰险并没有字面上写的那么轻松。

而楚世昭立刻停止了自己的航海事业。

大周王朝如今的国力还是太虚弱了,各类基础条件都不完善,他不能硬着头皮航海。

现在的汪池,已经是实打实的航海类型人才,再派遣出去航海,万一死了,反而是一种加大的损失,他航海的经验留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楚世昭这一代,做不到继续航海,可是在准确的方向治理了二十年后,他的儿子,他的孙子继续这样的事业,说不定就能迎来【航海】事业的巅峰期。

说白了,还是大周王朝的底子太弱,弱到根本没办法做超出时代的事情。

汪池能回来,估计都是很走运的事情。

不过,楚世昭也是试一试的态度,这种尝试,对后来者是很有启示效果的。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所统治的大周王朝,民心一直很稳定的高。

永晋帝时期,总体民心只有30点,已经到了那种民怨沸腾,一旦激怒就会造反的程度。

30点几乎可以说是君民离心了。

而楚世昭一路走来,都是徙木立信的状态,在民间的声誉极佳,都是世家大族不太喜欢楚世昭的统治。

他所建立的东周王朝,民心高达72点,别小看这个数值,要知道世家大族和豪强,严格来说也是大周王朝的子民,也是百姓的范畴。

想到这里,楚世昭连忙看了一眼大运河的工程情况。

【由于你开凿大运河,对于文俞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本来开凿大运河十五年的工期,按照如今的进程,已经缩减至十年。】

【文俞不仅满足了民夫们一日三餐的需求,还提供了足够的工饷,这吸引了不少民夫主动过来从工,同时,在这些民工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文俞总是能成功地主持公道,凭借楚世昭的信用,文俞的公正,大运河的开凿竟然呈现出无比平和的顺利,即便偶尔出现争议,也能很快地解决。】

而看到楚世昭所得到的成果,桓奕也很震惊。

先不说汪池这次航海的收益。

就是大运河开凿的这项工程来讲,桓奕从来就没遇到过百姓能够自发跑过来干活的情况。

可看到了楚世昭给出来的待遇,她不得不释怀。

桓奕的二兄桓节在凉州的建设和开发,那都是把羌人一顿胖揍以后,拿这些羌人当劳工,往死里让他们干活,不干活不给饭吃,干活了也给勉强能活下去的粮食,所以羌人动不动就会出现逃跑的情况。

楚世昭这是真雇佣民夫来干活的,而不是把民工当成自己的免费劳动力和奴役。

那确实对百姓来说,这是恒古未有之恩主。

就简单地举个例子。

楚世昭手里有五百万两银子,他要找人办事,于是就把五百万两全部给出来,说你们有没有能办事的人,能办事就拿钱,钱管够,整个流程透明干净。

他是那种不藏私,一定要办事的。

有多少出多少,只要你能办成事,他经济支持,权力支持,就连立场也支持你。

而这也是汪池为什么航海能成功,这是人楚世昭信任对方,又是放权,又是相信汪池能办好事,给了太多太多的助力。

相比起楚世昭那个父皇永晋帝,那是五百万两在手上,抠抠搜搜自己拿四百万大兴土木,修一修皇宫,再拿出一百万两,找人办点事,手下人拿到一百万两,层层剥削,小手一个接着一个,到百姓这里,只剩下了十万两,而这十万两,还不一定给百姓用上,可能买些掺了沙的稀饭,让那些民工吃这些东西,差不多就当成工钱,逼着人家干活。

苦一苦百姓,骂名大家分着担。

这样一看,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这皇帝之间,的确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

让桓奕锐评吧。

她那个阿公永晋帝,要是当不好皇帝,不如趁早退位,到时候大家提着刀让你下去,扶持楚世昭继位,你一个做皇帝的,面子也不好看,昭哥的面子也不好看。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

跑晟武一朝当狗,都比在永晋一朝当人要来得强。

狗都能在晟武一朝吃饱,而普通的老百姓在永晋一朝都快要饿死了好吗?!

想到这里。

画面再度一滞。

【晟武二十年,楚世昭在宫中开始著书,他决定将自己治国的方略,今后数十余年的发展要纲和基本思路全部安排在他所著的书籍之上。】

【对此,他将这套治国之法,称之为——《世昭新书》。】

【《世昭新书》是楚世昭结合了其前半生军事生涯、在自我总结并创新了他的军事理论后的成果。】

【而《世昭新书》前半部是兵书,后半部则是政略治国之策,甚至还有很多稀奇古怪,未有人知的各类杂论。】

【经过判定,根据楚世昭现有的文成韬略、军事才能、治国理念、远胜时代的眼光,《世昭新书》将成为‘东周’时代最为知名的兵书,为后人所熟知。】

【该兵书的品质最终鉴定为——名垂青史。】

只见一本金光璀璨的兵书出现在了楚世昭的视野之中。

紧紧盯着画面的李凤宁,她的目光逐渐陷入了呆滞。

她做梦都想自己弄一本流传千古的兵书,以此来证明她在军事方面卓越的才能。

而楚世昭一下子就铸就了一本可以名垂青史的兵书。

【你一时好奇,决定观摩楚世昭所写的兵书,当你看完了开头的几段话后,你不由惊叹——“观诸兵书,无出此书左右。”】

【你的统率能力,在查阅了这本《世昭新书》的开头篇目后,得以提升3点。】

不是。

你大周王朝的祖坟冒青烟了是吧?

李凤宁想过楚世昭很厉害,因为先前李氏倾力帮助楚世昭,他们一起也取得过天下,可是李凤宁没有想到楚世昭这一次能厉害到这种程度啊。

这次楚世昭的发家史,在史书上都不知道可以能开多少页,在李凤宁看来,至少三四页都写不完楚世昭的文成武功。

【晟武二十一年,草原上的匈奴人互相征战,终于在一位可汗的率领下,统一了十余年的纷争。】

【看到了日益强盛的大周王朝,匈奴人为了表示自己态度的友好,希望能够和大周王朝恢复和亲的制度,以此保全两家之好。】

【楚世昭同意了此事,并催促匈奴一方的新任可汗尽快将自己的女儿送入长安,方便两家达成同盟的关系。】

???

李凤宁多看了一眼,以保证自己没有看错上面的文字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画面内容。

前周王朝的和亲,难道不是大周皇室把自己的公主给嫁给匈奴人吗?怎么到楚世昭这边,直接是反过来了,和李凤宁想象中的和亲画面不太一样。

为什么是匈奴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到长安来?

你这是几个意思啊?

翻天了还?!

但是李凤宁看到这里,身为主战派的她还是挺爽的,前周王朝天天和匈奴人搞什么和亲和亲,把自己公主嫁过去,面子丢完了快,问题是和亲也没效果,匈奴人该打大周王朝还是要打的,完全没有把和亲当回事,一点都没有契约的精神。

如今,我大周王朝兵强马壮,这规矩啊,是要变一变。

岂有我大周王朝嫁公主,没有你们匈奴人嫁公主的道理?!

干得好!

不对!

等一下。

那他娘的匈奴人嫁公主,嫁给谁啊?

李凤宁的脸色忽然之间彻底涨红了。

这不能还是嫁给楚世昭的吧?

你楚世昭都几房了?

怎么还嫌不够啊?!

第二更晚了。

这是11号的更新。

上一章补了些设定说明,所以有点水,见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9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