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章 桓节留下的政治‘遗产’,楚世昭统御山东!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由于【大帝成长计划】的模拟推演和现实的情况息息相关。

所以楚世昭的对策,自然不能考究正常游戏那样,为了追求强度而忽略了基础。

像那种策略模拟类的游戏,完全不需要考虑什么民心不民心,百姓就是一串数字。

只要把不满的人全部杀掉,那就不存在对你不满意的人。

只要把不识字的人全部解决,那就只剩下识字的人了。

当然,历史上那些真正的统治者,在统治时间久了以后,大部分帝王的心态也是如此了。

就如同那句话——“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楚世昭还是有良心的。

主要是模拟推演结束了,还能融合记忆,你真让他看到在自己的统治下,劳苦百姓血流成河,对着他唾骂的场面,他确实很难扛得住。

所以楚世昭入主鲁郡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舍弃了经济,宁肯自己让利出来,也优先考虑当地方百姓的生计。

而且先得让百姓们吃饱饭,他们才能有长远发展的能力,以古代的生产力来看,贤明的君主应当以人为本。

民心高了,人口就能往上涨,人口多了,生产力就能提升,经济转化率就高了。

何况,楚世昭这一次遭遇地方大族的反扑,便是通过高额的民心稳住阵脚。

他第一没有凉州军团那么强大的战力,第二没有晋阳那边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全面又均衡的状况。

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爆发。

按部就班下来,也拼不过别人,那就只能朝着一个方面往死里提升。

因此楚世昭选择了民心。

【在楚世昭简单而又直接的治理下,鲁郡的民生进入了活跃状态。(该状态下,经济发展提高两成。)】

【从南方叛乱落难而来的名士何浊来到了鲁郡,看到了地方上井然有致的生产状况。】

【大为惊异地感叹道:“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由于你身为大周皇室,你对忠于大周皇室的士人吸引力提高了,由于你在鲁郡良好的表现,你对流民的吸引力提高了。】

【广威二年三月,你在鲁郡招募军士,鲁郡人大多各地奔赴,你收纳了12392名鲁郡人为鲁郡的新军。】

【同月,在长安的桓节和关中名士的冲突愈发激烈。】

【皇甫坚和卢恩存在客观上的联姻关系。】

【不少关中名士拉拢皇甫坚,并将他视为凉州上士,在多方的撮合之下,皇甫坚的立场慢慢出现了动摇。】

【桓节在废了楚世煦的皇位后,立了尚且只有七岁的楚世驹为皇帝,面对幼主,他多次提出了想要改革大周王朝的政令之策,结果大多都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缘由被其他士人们所推脱。】

【很多士人本就不满桓节在长安之中的地位,也发现桓节实际上是不敢真正地大开杀戒,这让双方的冲突愈发激烈。】

【桓节已然察觉到在久居长安过后,本来以他为首的凉州将领在内心之中出现了间隙。】

【他虽然是台面上权势最重之人,但是...只要和这些士大夫讲道理,他就很难将这份权势展现出来。】

【唯有动用兵权,才能发作应有的效果。】

【只是,一旦真正地大开杀戒,那就真的走上一条没有回头的绝路了。】

【毕竟他夷灭韦氏、废立皇帝、借助密诏排除异己...更多的是立威,加深自己在长安内的根基。】

【可如果一直滥用兵权,肆意捕杀长安之中的士大夫,必受天下士人的反噬。】

【广威二年四月,皇甫坚对桓节提出的变法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眼下大周王朝最应解决的问题是南方四起的蚁贼,并非是改革朝廷之中的政策。】

【同月,段琦向桓节请示,他想要回到凉州,继续为大周戍卫边塞。】

【段琦是凉州名门之后,他察觉到了朝野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皇甫坚态度上的倾斜,要是继续混淆于当下局势,势必是要折损人马。】

【他带来的兵马,大多是段氏自家的部曲,很多人都姓段,要是折损在了长安的内乱之中,是得不偿失的。】

【广威二年五月,桓节意识到了局势上的敏锐变化,认定自己成为了皇甫坚博得名望的垫脚石,一方面皇甫坚借助他入京一事迅速取得了地位,一方面关中士族为了对抗他,不断地拉拢一定程度上更亲近于关中的皇甫坚。】

【广威二年六月,段琦毫不犹豫地自行带领一万凉州军撤离了长安,以凉州生变,匈奴入境的理由回退凉州。】

【广威二年六月下旬,桓节为了避免皇甫坚在长安倒戈于关中大族,立刻率领自己的部众以‘欺君罔上’、‘蒙蔽圣听’的借口捉拿关中那些反对他提出政改的士人大族。】

【皇甫坚在关中士族的劝说下,决定带领自己的部曲起兵对抗桓节。】

【“尽忠周室,是为大节。”】

皇甫坚身披军铠,持剑傲立。

画面上以皇甫坚为首的部曲和桓节的部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大周之变,不在于外,而在于内,汝又岂知谁为忠奸。”】

【桓节击溃了皇甫坚的部众。】

【皇甫坚战死,其部众战死高达万人,被俘三千余众。】

【桓节部众战死7842人,重伤1209人。】

【史称——《长安之变》。】

【广威二年七月,在皇甫坚陡然倒戈被杀之后,桓节性情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皇甫坚多年以来,一直是桓节麾下的将领,久任副将,相互之间早有十年的交情。】

【桓节一直不认为皇甫坚会被关中士族笼络,也不觉得皇甫坚会将他当做博取名望的对象,结果却遭到了这样的背弃。】

【他不再轻易选择向关中士人退让,并夷灭了几个参与长安之变的世家大族。】

【并请示幼主为自己加九锡以示权重,震慑诸臣。】

【这样的行为致使领军对抗南方起义军的卢恩不得不遣军回朝,在震怒之下,写出了一则讨贼檄文共伐‘国贼’。】

【广威二年八月,以王守义为首的蚁贼在卢恩回朝过后,得到了迅速崛起的机会,很快就攻打下了应天府。】

【广威二年九月,班师回朝的卢恩和桓节的军队再次发生了战事,固守长安的桓节再度击退了卢恩。】

【同时,桓节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将卢恩在长安之中的全族诛杀。】

【卢恩本就年事已高,因此气急而病,没有多久就病死了。】

【不多时,一个杨方的将领在清晰认知到了局势过后,整合了整支中央军,向各地的节度使、藩王求援,共讨国贼。】

【迫于压力之下,桓节自知他是难以对抗,决定携天子北狩凉州。】

【广威二年十月,桓节率众试图退到凉州,却不成想段琦为了自保,以图划清和桓节之间的界限,在凉州,双方再度开战。】

【桓节部久经战事,早已疲惫,先是平定了皇甫坚的倒戈,又是力敌卢恩的中央军,如今再战以逸待劳的段琦,军中将士又无嘉奖,军心已然糜烂。】

【广威二年十一月,桓节未能战胜据守凉州的段琦,而麾下的亲兵在接连不断的战事中死伤殆尽,只剩下了一些唯利是从的溃军。】

【随军的小天子楚世驹也被段琦所救下。】

【桓节不得不再度逃亡。】

【如今的桓节,亲兵之中只剩下三百轻骑,不足五十余众的重骑。】

【看着他们脸上的斑驳血迹,桓节面露苦色,知道自己如今已经是大势已去。】

【就算是回到了凉州,桓节也难以面对凉州的父老乡亲。】

【他抬起剑来。】

【“我已无颜面对诸君,可取我头颅献给长安奔个前程。”】

【“大将军,何故如此,我等尚且还有这一口气。”一人用着沙哑的声音道。】

【“我若是不死,尔等怎有活路可言。”桓节轻叹一口气,“余下,唯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去鲁郡投我那兄长,二是取我头颅献于长安。”】

【他不再多言,在众目之下,猛然抬手,剑影一闪,桓节身影轻轻摇曳,倒在了地上。】

【在桓节死后,其余将士决定将其掩埋在此,毅然决定朝着鲁郡而去。】

【广威二年十二月,在桓节战败于段琦,兵败下落不明后,段琦将幼主楚世驹归于旧都,在长安的世家大族开始清算桓氏,他们要求鲁郡就藩的晋王楚世昭将桓节的兄长桓盛、桓节的妹妹桓奕送回长安,以敬正法。】

【桓盛多年久事于楚世昭,不愿拖累对方,向楚世昭请辞,愿入长安以受国法。】

桓奕快要被气吐血了。

她想过她的二兄要埋个大坑,却没有想到埋的坑那么大。

这样的罪状,被清算的话,三族肯定没了,而桓氏的基业也都被桓节给打光了。

能打是没用的,出来混靠的是人情世故。

打赢了皇甫坚,打赢了卢恩有用吗?经得住你从头到尾一直在和别人打吗?

按照桓奕的思路,归附晋王,扶持晋王,作为晋王的依附,有晋王在法理上、正统上的支持,你变法是不难的,你臣仗君威也不难。

就非得自己当这个出头鸟,想当什么权臣,自己当老大。

本来拥兵自重,其他人还没有什么办法,不敢得罪,可现在最仰仗的资本没了,那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这下可好了,你自己把自己送了也就算了,还要连累家人。

桓奕实在是忍不住想骂她的二兄几句话。

你就不能像李凤宁的阿父靠谱点,稳重点吗?

现在,不光是连累自己,还连累晋王。

你说晋王吧。

他力保桓盛和桓奕,就要得罪天下人。

不保的话,桓奕固然可以理解,但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伤心的。

这不是让楚世昭左右为难吗?

【广威三年一月,楚世昭决定力保你和桓盛,亲笔写了一份奏折——在奏折之中,楚世昭表示当年长安被匈奴围攻,社稷遇到安危的时候,是他请来桓节来化解匈奴之危,当时桓盛力劝楚世昭,告诉他桓节才智过人却喜欢玩弄权术,极具野心,日后必反,朝廷要小心为妙。】

【为了打消桓盛的顾虑,他和皇兄楚世煦一同答应桓盛,倘若桓节反了,只追杀桓节一脉,不牵连其他。】

【而桓盛多年在鲁郡,颇有贤名,有治世之才,如今天下动荡,不该是追究的时候。】

【广威三年二月,你的奏疏被驳回了,桓节大权在握的时候,杀了不少关中士族,如今的他们可不是那么容易妥协的。】

【楚世昭面对长安朝廷的调令,选择了冷淡处理,对待长安士族他们催促你交出桓盛、桓奕的命令,你一概不接受。】

【长安对你的做法也无可奈何,你身居鲁郡,又为藩王且实际控制了当地,他们也不可能在朝野空虚的情况下对你发起讨伐。】

【广威三年三月,桓节的旧部约千人陆陆续续奔至鲁郡,愿意听从桓盛的命令。】

【不过,桓盛并没有接纳这支私人部曲,而是让他们向晋王效忠。】

【这是一支由凉州人组成的精锐之师,他们大多经历了数次战役,有着超然的战术素养。】

【桓节将他们取名为——《骁骑营》。】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兵种——《骁骑营》。】

看着泛着绚烂般紫色光芒的骁骑营,这对于楚世昭而言,是一种意外收获。

他们大多都具备一定的骑术,只要配置战马和铠甲,都能成为重骑兵,这在封建时代,是完全难以取代的顶尖战力。

如今的楚世昭,常备的兵马已达两万之众,这是鲁郡的步卒,此外填充了一千多的精锐,还是桓氏的亲兵。

这种亲兵在战场上,哪怕大军士气崩了,也不会逃跑。

在质量上差不多相当于凌统当年在合肥给孙十万断后战死的亲兵一样。

而在这些亲兵全部战死后,凌统后面就一蹶不振了。

不知不觉中,楚世昭发现他好像已经叠了一支颇具战力的军队。

可还未等楚世昭思考的空间。

一则消息让好不容易安分下来的局势再度动荡。

【广威三年四月,在楚世驹回到长安后,长安的群臣又拥有了支配中央军的实力,在长安之中,不少士大夫想要任命族中的子弟成为一方节度使,他们一方面向幼主渲染北方节度使对朝廷的不闻不问,阳奉阴违,一方面又在幼主面前立忠臣的形象。】

【这让幼主对节度使们颇有微词,不满他们的作为。】

【广威三年五月,在大周王朝的其他地方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不满意朝廷苛捐杂税的蚁贼,他们不是追随王守义的起义军,而是自发产生的叛乱,只是借助了对方的名头。】

【广威三年六月,大周王朝爆发了席卷天下的“蚁贼起义”,时年在幼主登基下,不知政务的小天子任由世家大臣摆弄,致使朝廷腐败、世家大族之间的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各地的百姓都以‘长生军’的旗号,追随王守义揭竿而起。】

【为平息动乱,幼主只能放任各地节度使、藩王在治地上的高度自治。】

【广威三年七月,楚世昭在鲁郡影响力深远,很快济南知府徐育昌与青州节度使赵政己决定归顺于你的麾下,这让你基本控制了整个山东地区。】

在小地图上,楚世昭的地盘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扩张。

【同月,桓奕终于怀上了你的孩子。】

画面的另一端,桓奕快要哭了。

忙活了不知道多少年,她的崽终于要有第一个了。

而李凤宁的目光如同一道利剑,锋锐地戳在了地图上的青州。

她的双手紧握。

感觉浑身有股劲正在聚集。

楚!世!昭!

她碰碰两下,把桌子锤了两声巨响。

唯独楚世昭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边给桓奕接生,一边拉拢刚刚投奔过来的贤才。

看着两张白色品质的臣卡对自己宣誓效忠,坦露自己定要为晋王的事业肝脑涂地的时候。

楚世昭顶着自己的高血压,还是要表露出自己的喜悦。

这四百年的大周,真是群贤毕至啊!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9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