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1章 要当就当最狂的!要打就往死里打!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贞平三年四月,匈奴王庭原本还有些观望的态势,期盼大周王朝只是虚张声势,没有真正想要出征草原的决策。】

【直到塔拉木的人头被送了回来,穆库老单于本就不定的心思更加惶恐。】

【这么多年以来,他们侵扰大周王朝,便是看在大周内部不平,即便是小规模的南下,大周王朝也很难对他们有所约束,就是这种放任不管的态度,这才助长了匈奴各个部族的嚣张态度。】

【这是数年以来,他们第一次见到那么硬气的大周王朝。】

【毕竟斩杀来使这件事情,已经说明了大周王朝的立场,这是坚决要战,没有丝毫求和的余地。】

【这样没有收益的战争,穆库老单于实在是想不到对方为什么一定要打的理由。】

【不过,事态发生到了这种地步,求和的路子被断死了,他能做的也只剩下一条路了。】

【“取我刀来。”穆库老单于的目光尤为森冷,“草原是我们的地方,他既敢来,就要尝尝我宝刀的锋利。”】

【“让其他各部准备接战——”】

【对于穆库老单于而言,此战,大周来势汹汹...挡不挡得住,穆库老单于其实是很难保证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他要是连开战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匈奴王庭一定是挡不住的。】

【现在已经不是穆库老单于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楚世昭逼着他要打这一场仗。】

【由李瑾、杨方的这一路军,大多由晋阳军和中央军组成。】

【李瑾喜好步步为营的战法,他统帅大军,讲究全局作战,而不求一将之勇,故此推进阵线的思路不急不缓。】

【而杨方所统帅的部队,则是长安朝廷的中央军,这里面的将领不乏一些世家子弟出身的将军。】

【对于此战,有的人是跃跃欲试,想要建功立业,有的人却只想应付了事。】

【这一路的推进反而最为缓慢。】

【最出乎预料的是自凉州发兵的段琦、桓盛部,他们二人几乎是在得令以后,就迅速急军。】

【对于段琦而言,这是他洗清政治污名的最好时机。】

【长安之乱,是桓节主导的政治兵乱,段琦可以作为半个事件的参与者,哪怕后续有所补救,但仍然没有办法挽回名誉,如果没有碰上北伐匈奴的事情,他恐怕一辈子只能戍卫凉州,再也不能光复昔日先祖的名望。】

【甚至还要背上恶名。】

【最为重要的是,楚世昭和桓节之间,其实隐藏了一丝联姻关系,段琦并不能确定这种关系的深远浅近,但是他必须要向楚世昭表示出自己的忠心,在他看来,不管楚世昭有没有自立为帝的野心,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朝堂,是楚世昭说了算。】

【桓盛能和段琦摒弃前嫌,同样是考虑到了凉州对楚世昭的重要性,眼下桓氏还有一息可存的情况,都是楚世昭硬撑换来的。】

【段琦急于立功表态,桓盛为了稳固楚世昭的基业,两人都有自身需求的想法,于是进军极快。】

【贞平三年五月,段琦率部最先发生了一场急行军下的遭遇战。】

【胜在段琦常年与羌人作战的经验,精通骑术,在他看来,匈奴人与羌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只是匈奴人更加不要命一些。】

【不凑巧的是,这支匈奴人要是遇到其他路的大军,可能还有机会,偏偏段琦是杀出来的将军,而不是世袭的将军。】

【这支凉州军人最少,却最勇猛。】

【这就让段琦直接大破这种匈奴部。】

【周军大胜,以秃骨台为首的匈奴军仅带领几位亲卫逃走。】

【“就这样的本事,也敢轻进来犯?当我凉州无人吗?”】

在楚世昭的模拟视角上。

段琦军直接就击碎了这支名为【秃骨台】的匈奴部队。

楚世昭想过李瑾这边会旗开得胜,取得较大的战果,绝然没有想到率先打开阵势的是这支以段琦、桓盛为首的凉州军团。

当然,也不是说段琦、桓盛的卡面比较差。

是楚世昭没有想过段琦会这样卖命。

除开楚世昭自己领的军队、窦戾和杨柱庭带的部众,其他人带的军队,楚世昭是没有全面指挥权的。

只有一个大局上的命令权。

其他人的部队,想怎么打,还是要看主将的意思。

更直接点,段琦和李瑾所带的兵,都可以算是自己的私人部曲。

杨方的更尴尬,他就是一个明面上的将军,中央军是直接听令于太后的。

而楚世昭看到桓盛还有段琦的模拟信息,甚至还在揣摩楚世昭的心思,就更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他现在知道为什么历史往往是由果返因的过程了。

因为真正做出决策的人,实际上往往一开始都没有想得太过于深远,但是架不住后人太能脑补,决策下方的执行者又太有想法。

楚世昭打匈奴。

单纯只是他气不过这些匈奴人趁火打劫,想打就打了。

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够理智吗?

楚世昭知道啊。

可是他不爽啊。

上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憋了二十年的火都没有打匈奴人,权衡利弊了一辈子,就为了守这个狗屁的江山社稷,想着自己好不容易粘起来的大周山河,不能一时上头,把大好山河送出去,到时候楚济民,他的这个儿子也不好继承这个天下。

他上头一次,送出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次,他憋不住了。

因为模拟推演里的记忆都是真实的。

但凡一个看到过那种场面的人,恐怕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子民受到这样的残忍对待。

何况,第一次模拟推演结束,带给楚世昭的最大认知是——往往最没本事的人,才会去权衡利弊。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他想要干什么,然后就干了,最后还干成了。

怂他妈,就是干。

模拟推演都不杀,你现实还敢动手吗?

是不是也得要权衡一下这个行不行那个行不行?

你不敢做,那就永远做不了。

上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没能北伐匈奴!

现在楚世昭是彻底想明白了这一点。

人活一世。

要当就当最狂的!

要打就往死里打!

不然不就是空留遗憾吗?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9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