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3章 六龙同朝显神威,《鄱阳之战》的历练卡!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晟武二十八年三月,楚济邦在皇宫之中找到了一封由楚世昭亲笔所书的遗诏,他仔细翻阅,不由涕流满面。】

【使人难以想象的是,楚世昭留下来的却是一道罪己诏。】

【“朕以凉德,复承大统,中兴天下,本意与万民休息,用还祖宗之旧荣,以民享德,安以永乐。”】

【“然,四虏纷争不平,遂致南越猖寇起而屠钦州,是朕失察,夫本我属夷,流氛原吾赤子。”】

【“若使抚御得宜,何敢逆我颜行。”】

【“后,以大将蓝殊定河内,威加四海,却使黎庶颠连,祸连万民,加以伐无道者。”】

【“地方复遭蹂躏,生灵又罹汤火,实痛心切齿,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内何时休息。”】

【“兴兵则穷民,朕之罪矣。”】

【“若朕崩故,依昔年之旧,勿加奢靡之道,轻葬。”】

【“亦愿吾儿,兄友弟恭,勤政节俭,藏富于民,然天命自有所属,不求天下有百代之运,但求七世余烈,不堕万众所期也。”】

【晟武二十八年四月,楚济邦在朝堂之上身着青衣,他没有按照楚世昭的遗愿,草率轻葬,也没有立刻上位登基,而是先为楚世昭守孝,以监国的身份处置朝堂事务。】

【同月,楚济邦虽然承认了东周王朝是继任前周王朝的朝代,但并不认为楚世昭需要进前周王朝的祖祠,祭拜陪祀前周的列祖列宗。】

【“二代从父,国之初始,当先立礼,唯有礼法正观,方才人和、心定,上下而安。”】

【在楚济邦的观点中,楚世昭所建立的东周王朝,并没有借助前周王朝的力量,这并非属于中兴旧朝的例子,而是建立了全新的秩序,固然前周和如今的大周是有前后继承的关系,但这本质上不是旧有的王朝,故此,在这其中应当有所区别。】

【楚世昭是为东周高祖皇帝,而非前周世宗皇帝,这是楚济邦坚持认为的事情。】

【于是楚济邦和群臣之间展开了在‘礼仪’观念上的争执,楚济邦要求以楚世昭为祖,单独为东周一朝开庙行祀。】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为父守孝,不愿意立刻继承皇位,以监国处置政务的道理。】

【晟武二十八年四月中旬,长安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百姓,为驾崩的楚世昭守灵,家家户户披麻戴孝,满城子民白衣而行,群臣最终妥协了楚济邦的做法。】

【晟武二十八年五月,楚济邦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晟武帝楚世昭抬棺,谥号《开天济世立道承德大圣至神仁文义武成功祖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晟帝陵。】

【而楚济邦确定了新的礼法,将楚世昭立为后周王朝的祖皇帝后,还是没有立刻继承皇位,成为名义上的‘皇帝’,在他看来,他认为自己才干能耐并不出众,无论是仁义还是武业,文成还是品性,都不如自己的父皇,不应仓促继位,当守孝三年,以显德行。】

【于是,在楚世昭驾崩后,楚济邦没有使用‘以日易月’这样取巧的办法来为自己的父皇守孝,他继续沿用了晟武这个年号,守孝长达三年之久,就如同寻常的百姓一样。】

【晟武二十九年三月,楚世昭盛葬于晟帝陵。】

【楚济邦觉得自己的父皇功德盖世,若是就按照父皇的意愿草率下葬,岂不荒谬?】

【但是这又违背了楚世昭的遗愿,因此他决定父厚葬之,而他的丧事则一切从简,以此弥补。】

【这便是‘父葬子还’的故事。】

【楚济邦自幼为诸子之长,对待弟弟同样至真至诚,在楚世昭驾崩的事情上,又赢得了诸多弟弟的好感,于是没有什么人对他的继位有什么意见,何况楚济邦本身就是嫡长子出身的正统继承人。】

【在位初期,楚济邦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延续了‘万国来朝’的朝贡制度,自身的日常出行却是极为的节俭。】

【晟武三十年十二月,守孝的时间终于来临了,群臣为楚济邦推出了来年的诸多年号。】

【楚济邦最终敲定了新的年号为——《承乐》,寓意是希望能继承、传承楚世昭建立的基业,让百姓延续晟武以来的局面,人民安居乐业。】

【“朕没有什么太大的志向,只是不想辜负父皇的期望,先父所创下的基业。”】

【楚济邦的作风延续了楚世昭的宽厚,他乐于接纳群臣的进谏,同时修整武备,设立了有序的防线,却不主张对外挑起战争,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这很好地继承了‘晟武之治’的辉煌。】

【承乐二年,太后阴媚钰在宫中日思先帝成疾,不久后同样病逝,在母后的要求下,楚济邦将二人合葬在晟帝陵。】

【阴媚钰孝顺贤德,早年经历了许多不平之事,行事低调又出身微寒,因此更加体恤百姓疾苦,虽不为人知,可是深谙《后周书》的后世之人,普遍认为阴媚钰是一代贤后,而且在乱世之中和楚世昭建立了深厚无比的情谊。】

【两人夫唱妇随,引为美谈。】

【故剑情深,就是二者之间最为长情的见证。】

【也就是在父强母贤的情况下,楚济邦继承了父亲楚世昭对百姓的宽厚,思虑深远的大略,又糅合母亲阴媚钰知礼守节的贤德。】

【承乐帝楚济邦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其在位17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东周社会再度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将晟武帝时期创立的‘晟武之治’再度延续,亦称“晟乐盛世”。】

【这是继‘晟武之治’后,承乐帝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

【当时的士人们,大多认为承乐帝的才能在‘三代以下,可称贤主!”。】

【然而在父强母贤的美满生活下,这也让承乐帝对于感情之事颇为执着,终其一生,承乐帝独宠杨方之女杨鸢,重视这段青梅竹马般的感情,使得承乐帝仅仅只有一位儿子。】

【承乐二十年,承乐帝楚济邦驾崩以后,是为‘周文帝’,随之传来的噩耗便是他的皇后杨鸢在同年月末随之病逝,他们的长子楚宗谦年仅十二岁就要继位。】

【承乐帝楚济邦委任了四位才能各异的辅政大臣来辅佐楚宗谦的统治,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杨脩、陆广、屈于和、徐靖文。】

【可是这四位辅政大臣都是以文治见长,这引发了文强武弱的全新格局,尤其是在楚宗谦极为年幼的时候继位,这四位辅政大臣直接揽得了朝政大纲,文臣势力空前强大,使得皇威旁落。】

【很快,四位辅政大臣一致认为周室宗亲的权力过大,在各自藩地颇具贤名,可是这样的势力影响了国家的正确统治,四人都主张削藩。】

【楚宗谦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这四位辅政大臣就为他做出了决断,首先是去掉了在晋阳一带驻军的李晟明所握有的兵权,将其召入长安,以欲加之罪,处死了李晟明。】

【大周王朝内的宗室关系错综复杂,他们认为要削藩,必然先削掉势力最大,兵权最广,朝堂关系之中与兵权最为紧密的楚济民。】

【李晟明侍奉三朝,于危难之中和楚世昭携手大破漳河之战,在安定北方之上,功不可没,面对朝廷的召集,自然也没有设防,他轻甲单骑入京,却为人所害,在诏狱之中,已是白发丛生的他只是扬天长笑了三声。】

【他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也知道如今的他已是死局,过往之事,如走马观花,这让他想起了曾经和楚世昭四处征战的日子,好生怀念。】

【“老夫一生行事,无愧高祖,无愧先帝,尔等奸佞,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

【“想来,这应是与高祖一聚的日子了。”】

【“若是能同陛下再征沙场,更是快哉!”】

【狱中白发的李晟明宛如看到了当年威风凛凛的自己,想到了那个微笑着向他伸手的楚世昭。】

【回头看去,李晟明想了想,自己为楚世昭拼尽全力,为东周朝廷赴汤蹈火,到底是值还是不值,到底悔还是不悔。】

【他的答案是值,也不悔。】

【“诸君,我来迟也。”李晟明望向狱中的墙壁,决意以死明志,保全清白。】

【而李晟明也已经想到了那个正在为他斟满一壶酒,笑着赔罪的楚世昭了。】

【老子这辈子可算是对得起你了。】

【若是真有黄泉,你可要记得自罚三杯。】

【李晟明在狱中坦然赴死。】

【在李晟明狱中自尽不久后,东周朝廷认定了楚济民在鲁郡内私藏盔甲一案,便将其打为‘谋反’,召集各地的大军剿灭楚济民。】

【李晟明的弟弟李晟权同样被打为了反贼,他借助李氏在晋阳的底蕴,说服了当地的藩王楚济钺,集结了三千多人的旧部起事响应,以图自保。】

【而李晟权虽然才能不及他的父亲李瑾,兄长李晟明,但是在晋阳仍具有一战之力,并且很快就修书一封,希望楚济民认清局势,起兵反抗朝廷的屠刀,他作为楚济民的舅舅,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拼死一战,为楚济民拖延足够多的时间。】

【李晟权清楚地认识到东周朝廷之所以要处死李晟明,削弱李氏的兵权,其根本目的是削藩,是想要置楚济民于死地。】

【因为他们作为楚济民的外戚,原先就是楚济民在外的重要力量,一旦削藩,李家必然是支持楚济民的一股重要力量,先解决掉了李氏,解决楚济民就容易的多了。】

【可是东周朝廷太小看李氏的力量了,认为李瑾辞世和李晟明被处死后,他们李家就失去了支撑。】

【李晟权虽然是三李之中能力最差,最不突出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没有组织反抗的能力。】

【楚济民见状,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在晋阳、大同一带爆发战事不久后,也在鲁郡起兵。】

【而其他的藩王,看到楚济民起兵后,也想清楚了东周朝廷想要对付的是宗室,想要对付藩王,如果楚济民身死,朝廷的屠刀一定会落在他们的头上,于是很快都举旗反抗东周朝廷。】

【史称——《四国之乱》。】

【就藩于鲁郡的楚济民,就藩于晋阳的楚济钺,就藩于成都的楚济病,以及最后被外放在江陵就藩的楚济学全部响应此事。】

【凉州桓氏立刻归附晋阳的楚济钺,桓节之子桓彰率部帮助楚济钺。】

【东周王朝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

【同年,在东周王朝出现四分五裂的格局时,各地的边虏意识到了这是一次良机,纷纷作乱。】

【然而,楚济学以一己之力平定了丹阳一带想要趁火打劫的山越,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

【在整个过程中,楚济学命令他手下的部众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对于那些无故进犯,却被迫被收服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

【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尽量避免与躲起来的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

【想要作乱的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

【楚济学先后收服山民达十六万余人,将其中壮丁六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四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匈奴王庭借势同样想要进犯,可是在路上,遭遇了正在驰援楚济钺路上的凉州将领桓彰,桓彰和楚济钺合兵大破匈奴王庭,使得匈奴人抱头鼠窜,不得不丢盔卸甲地仓惶离开。】

【而南中的那些蛮夷,早早就被楚济病所教化归养,更是无人胆敢造次。】

【经历《四国之乱》这样大规模的藩王内乱,后世人根据过往朝代的例子,普遍认为这是‘东周朝廷’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东周高祖皇帝楚世昭所生的五位皇子,皆有出类拔萃的卓著能力,也正是《四国之乱》这四位皇子惊世骇俗般的表现,令人感叹,当年东周开国之际,可谓是——‘六龙同朝’。】

【但是《四国之乱》的纷乱,依旧是导致了极大规模的内部战争爆发,这使得黎民苍生在好不容易休养下来的经济毁于一旦。】

【即便是《四国之乱》最终的赢家楚济民借助强而有力的军事能力,以藩王之身,成为了东周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无法改变这场内战,最终是让百姓们疲于奔命,死伤惨重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楚济民认为他得位不正,手上又染满了同室兄弟的鲜血,终其一生,他都想要建立功绩,拼尽全力都要令自己流芳百世,以此证明天下落在了他的手上,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让东周王朝诞生了一个功于政绩的‘疯子’皇帝,据记载,楚济民在位的14年间,他没有正常休息过一天,也正是如此,在《四国之乱》,本该是由盛转衰的节点,在遭遇一场大乱之后,楚济民反而是再度将陷入缓慢土地兼并过程中的东周王朝推到了新的高度。】

【不过,史书之中对楚济民最多最广泛的评价还是——‘穷兵黩武,不知收敛好战之心。’】

【然而楚济民仍旧开创了继‘晟武之治’、‘晟乐盛世’后的第三个治世——‘正己中兴’。】

好一个《六龙同朝》,楚世昭还在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证明他的这几个儿子都有杰出的治国能力,原来是倒果为因了。

这【六龙同朝】完全是根据后面所发生的局势,凭借结果倒推出来。

如果没有爆发《四国之乱》,谁都不知道楚世昭这些儿子的才能到底如何,正是《四国之乱》,这才显露出了他的这几个儿子都具备继承国家的才能。

一个内乱,楚世昭的这几个儿子打趴了周围虎视眈眈的所有国家。

问题是,这个结局还是很惨烈的,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皇位毕竟只有一个,那最后只能争。

在这种修罗场杀出来的人,不说别的,军事才能上绝对是最强的那一个。

这到底是什么东周怪物房。

楚世昭刚刚想到这里,画面上的模拟推演已然结束。

【本次模拟推演结束。】

【你所建立的东周王朝,共传代十九世,共计国祚319年,一共涌现出来十位明君。】

【恭喜你取得了新的高度!】

【根据本次出众的表现,你获得了一张《鄱阳之战》的历练卡,你可以选择一位已经和你建立联系和接触的人物使用,对方的视角将以附身在‘小卒’的身份进行,从而亲身经历一次《鄱阳之战》,以此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你可以全程观看本次历练的全部经历。(被使用者无法意识到使用的来源,且历练卡仅限于你进行使用。)】

楚世昭越看【大帝成长计划】,感觉越像是自己穿越之前畅玩的一款模拟推演类的策略游戏。

尤其是这个历练卡,那不就是丢自己的臣卡跑进去刷能力的试炼场么?

到时候正常模式里,这个被试炼的臣卡,能力就会因此提高。

历练卡喂的越多,这个臣卡的能力就会越强。

楚世昭在现实里逮到一个很普通的普通人,将他拉拢成自己的臣卡,再给他猛猛灌这种‘历练卡’,那就是庸才也能变成良才。

悍臣满朝这种事情,完全就不是梦了。

问题是,楚世昭时至今日,其实都没有建立过什么人际关系,完全就是空白的。

现在他认识的大臣,有一定地位的,里面只有杨方、郭谦、桓盛,可这几个人都没有明确说要给楚世昭办事,而且也只是普通认识的关系。

这【历练卡】总不能随便丢个人,立马就用吧?

不过,楚世昭想了想《鄱阳之战》自己‘还算不错’的表现,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说法。

而切换到【大帝成长计划】的【历练卡】使用界面,楚世昭观察到他可以使用【历练卡】的名单上,一个人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楚世昭的眼前。

永晋帝楚宣英。

楚世昭仔细一看.他和老头子之间的亲密度居然还不低。

这完全符合【历练卡】使用的条件。

给他老爹上上强度?

当个皇帝,天天搁那玩弄权术,搞什么平衡之道,群臣、儿臣都快给你拿捏明白了。

这次《鄱阳之战》的前置条件,就是永晋帝派楚世昭去南方调查王睿贞的土地案,后面还让楚世昭被人火烧。

不是楚世昭命大,差点楚世昭的命都要给老头子玩没了。

关键老头子的确也给楚世昭去找场子了。

他是派遣大臣去调查‘焚晋之案’没错,老头子的力度也是有的,但没有为了楚世昭这个‘死人’,彻底去撕破脸皮,尤其是永晋帝还在考虑什么政治平衡,最后闹麻了,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点宁事息人的意思。

搞半天,楚世昭的命是给老爷子白玩了一条。

用张《鄱阳之战》的【历练卡】,也让我玩玩你的呗。

楚世昭还没有融合这一次模拟推演的记忆,但一想真挺来气的。

他必须得纠正一下自己父皇这个性格。

权术玩到最后,他俩仅存的舔犊之情都快要给你搞没了。

希望亲身经历《鄱阳之战》后,永晋帝能了解到儿臣的一路走来到底有多么的不容易和艰苦。

换个身份,设身处地去想想那些当兵的,当老百姓的,当儿子的不容易。

对他这个好大儿的态度能够好点。

这不,对比下来,楚世昭对于楚济邦这个儿子,总体还是挺满意的,这就是孝子,这就是态度。

不过,楚世昭也比较怀疑永晋帝和他之间的亲密度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俩之间真的有那么高的亲密度吗?

认真回想一下,永晋帝好像在态度上对待他和对待其他皇子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因为永晋帝对哪个皇子的态度都不太好,但永晋帝在【治安疏】这件事上,是保过楚世昭的。

也不好讲。

楚世昭细想下来,或许之后在模拟里可以从中调查一下,找找他和老头子之间亲密度高的原因,楚世昭感觉这是上一代的事。

沉吟片刻,楚世昭暂且先不想这些。

关在天牢的这段时日,他也没别的事情可以做,这张【历练卡】给其他人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真不如给永晋帝来看看他这个当儿臣的,这一路走来到底有多么的不容易。

你!必须给我玩玩你的命!

用了以后,他这位阿父能从中有所成长和收获,楚世昭认为这也是不亏的。

今天过生日。

更新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