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章 我让你拥立晋王,你当场给我谋反?!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永晋二十九年十二月,一封书信自凉州送来。】

【桓盛看到了这份书信,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而这份书信来自于正在凉州戍边的凉州节度使桓节。】

【永晋三十年一月春,桓盛拜见于晋王楚世昭,在桓奕有意的笼络之下,桓盛本就想借势而上,立足于朝堂之上。】

【你与桓盛就当下的局势促膝长谈。】

【由于你的魅力颇高,又有一定的远见和智谋,在这次商谈之下,他对你有了充足的改观,并认为你是值得托付的人。】

【桓盛转变了原本自由的派系立场。】

【桓盛变成了晋王党的成员。】

画面上,桓盛已经变成了可以任由楚世昭差遣的对象,楚世昭能够派遣桓盛出使、以及做一些特定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桓盛和桓节都算是珍贵的政治遗产,姑且可意说是楚世昭和桓奕联姻下的巨大丰收。

但是,由于楚世昭特有的‘现代人’精神洁癖,他厌恶这种联姻关系,厌恶这种明明桓奕对他没有感情,却不得不献出殷切的行为。

听起来,楚世昭是有点贱。

可是抢过来的东西,他就是不想要,他就是要别人的心甘情愿。

再者...一个女人再漂亮,不是真情实意爱他的,哪怕是得到了又有何用,到时候出了事,还不是要被权衡利弊。

那种打心里地认可,臣服才是楚世昭所向往的。

倘若用强悍的实力、军队震慑对方,被迫让对方屈从于你,是楚世昭所不耻的。

他要的是我不仅要打服你,还要你从心地认可他。

要当就当李世民。

而果然...在楚世昭明确了态度后,他和桓奕之间的关系进入了冷淡期。

双方再无多余的互动。

“我就知道是被迫的。”楚世昭越发肯定了自己的观点,但是这并不妨碍楚世昭和桓盛之间的关系逐渐加深。

合作关系,各得所需。

毕竟都联姻了,楚世昭需要桓氏的力量,桓氏也要楚世昭的背景,没问题。

【永晋三十年二月春,以王守义为首的起义军声势浩荡,他们兼并了宋珣的部曲,开始在南方进行流窜式攻城。】

【永晋帝任命卢恩率领5万之众的中央军,南下讨伐王守义为首,自认‘长生军’的流寇。】

【卢恩得令过后,立刻调动人马,一路开拔前往南方。】

王守义和宋珣,是两伙起义军。

并不是同一势力。

先前的模拟推演中,王守义和宋珣是各有胜负,有的时候王守义兼并了宋珣的部队,有时候是宋珣兼并了王守义的部队。

这两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一开始都是蓝色品质的臣卡,可是双方在互相兼并的过程中,会一点点提升能力。

王守义打到京城的时候,就会一点一点变成金色品质的君主卡,自号为闯王。

是的。

模拟推演里的能力并非是固定的数值。

这就跟历史上的那些王侯将相一样,不同的时期,其能力展现也是不同的。

只是大部分王侯将相出场即巅峰,很少有那种逐渐崭露头角的角色。

比如说天水麒麟儿姜维,他的能力从刚刚登场,再到一计害三贤的时候,那绝对是有阶段性的巨大提升。

不过...能像霍去病这种出道即巅峰,开局即金色的将卡,绝对是变态中的变态。

楚世昭的初始数值,就跟现实之中的初始数值一模一样。

他的武力值偏低,主要是从小也没有习练武艺的地方,骑射也是较为平庸,只有一个基础骑术。

上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就通过不断地南征北战,把自己武力数值刷到了81点。

可是重新开始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的武力值再度跌回了61点的初始态。

所以说,大周王朝所应对的局面很险峻。

南方的起义军是那种养蛊制,在那里通过不断地战争进行内耗、提升、内卷、对刷能力,等到成长起来的时候,就压不住了。

实力平庸的卢恩,更是一个经验宝宝,搁那来回刷战绩,反而培养了对方的能力,送了一个大的。

楚世昭实在是想不到永晋帝为什么要用卢恩去带这支中央军,是选不到更有能力的人选了,还是有能力的人有私心,不能算是永晋帝的臣属?

这些内容,楚世昭都无法评估,因为他真的不是永晋帝,思路和已知信息都是不同的。

【永晋三十年三月春,你启禀永晋帝,奏疏里暗示卢恩能力有限,不宜为一方主帅。】

【永晋帝留中不发,没有采纳你的意见。】

楚世昭知道很难劝得住永晋帝的决策,但劝还是要劝的,不能真看对方一波把大周王朝的精锐送完了。

【永晋三十年四月,在你的帮助下和永晋帝有意地提拔,桓盛很快就升任为户部尚书。】

【永晋三十年五月,永晋帝的病情更加严重了,他的长子楚世煦遣来太医孙匡为永晋帝治病。】

【永晋三十年五月七日,永晋帝病情再度恶化,很快便驾崩离世,留下了遗诏,他将楚世煦立为了太子,继承天下大统。】

【永晋三十年五月九日,在这份遗诏下,整个长安的世家大族立刻变化为了楚世煦的党羽,其中韦氏在拥立楚世煦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对你口诛笔伐,弹劾你的奏疏不计其数。】

【为了巩固局势,控制朝野,楚世煦在权衡利弊过后,削去你身为亲王的俸禄,将你软禁,使你不得与外界相联。】

【如今局势之下,桓盛在桓奕的劝说下四处奔走,想要得到一些与韦氏交恶的世家大族支持,从而将你解救出来。】

【可皇位板上钉钉后,身为皇四子的晋王楚世昭在诸多亲王之中势力浅薄,大部分世家审时度势,不愿意出力,与韦氏交恶。】

【但是楚世煦又忌惮于戍卫凉州的桓氏,除了软禁之外,也没有做出多余的行为。】

【永晋三十年六月,匈奴可汗听说大周王朝的皇帝驾崩,认为可以趁此时机,入境劫掠,却不成想他们从北方进入大周王朝的边境畅通无阻,除了大同、晋阳等地的节度使有少数不多的拦截行为,其余节度使大多放任了匈奴人的肆意妄为。】

【匈奴可汗阿史那氏骨洛敏锐地察觉到了节度使们的态度,认定大周王朝根基不稳,与其在这些穷苦地方抢来抢去,不如博个大的,直接去长安劫掠。】

【永晋三十年七月,匈奴通过轻骑兵的手法,迅速推进,绕开了那些节度使镇守的城市,直逼长安,可谓是长驱直入。】

【永晋三十年七月中旬,围攻长安的匈奴部众已达七万之众,而中央军大多被派遣出去南方平叛,朝廷兵力空虚,时年朝野震动,楚世煦心有动摇,可是在群臣的劝诫下,还是决定招募新军,固守长安。】

【同月,被软禁在晋阳府上的楚世昭向他的皇兄谏言,在长安大多都是新兵的情况下,唯有固守,千万不可出城野战,同时再号令各地的节度使勤王,哪怕最后这些节度使没有及时赶到,都足以通过虚张声势的办法吓退匈奴人。】

【然而你的皇兄楚世煦刚刚继位,并不想听从你的谏言,更想要展示他的手腕与能力。】

【在群臣的劝说和推荐下,他任命了长安之中素有威望又有战功的老将——武振。】

【武振军功赫赫,三十余年前,大胜匈奴。】

【因此他对匈奴人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认为以长安的军队,足以出城与匈奴人来一场大战,让他们知道我大周人的武勇。】

【武振在庙堂上的慷慨陈词,也让群臣认为的确如此,太久没有过征战的大周,沉浸在过往的辉煌,到现在都对蛮夷之族充满鄙夷和轻怠。】

【永晋三十年八月,认为可以尝试主战的武振亲自率军试图出城迎击,来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袭,让那来犯的匈奴人吃吃苦头。】

【然而吏治腐败,后勤溃烂...士气低迷又是新军的长安部队,一经迎战,固然武振一马当先,杀了一个痛快,却禁不住这些新军一触即溃的现状。】

【此一役,武振深受重伤,以折损接近12943大周新军的情况下,斩杀了2000余众的匈奴部众。】

【《后周书·武振传》:“振不以为然,觉匈奴人势弱可敌,自作主张率军奇袭,大败而归,伤。”】

【不久之后,武振重伤不愈而亡,而匈奴人本来想要退让的想法,在武振大败之后,信心大振,士气高涨,决定再次围攻长安试试。】

【永晋三十年八月中旬,有大臣进谏,认为匈奴来势汹汹,如今有些难以阻挡,眼下的情况,要么选择迁都,要么则是号令各地的节度使入京援护。】

【楚世煦自然不能接受迁都的意见,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大周王朝的千古罪人,在犹豫之际,他拍案决定号令各地节度使入京援护。】

【得到号令的节度使们都开始运作起来,不过有些人虽然接令,表示出了自己一定会入京援护朝廷的想法,可是看到匈奴人近十万大军围攻的长安,心中发怵,也不愿意消耗自身的力量。】

【大多奉令而不援。】

【唯有接到京城之中桓盛寄来书信的桓节,在沉思片刻后,立刻向羌人借兵三万,携五万凉州将士兵发长安,援护长安。】

【永晋三十年九月,桓节带着大军自凉州而来,为了声张声势,更是故弄玄虚,让马匹的后尾拴着树枝,弄出滚滚浓烟,以此恐吓匈奴人。】

【匈奴人围攻许久,长安不敢出,早已粮食不足,见到桓节如此声势,也不想就此与对方拼个死去活来,果然败退。】

【此刻,京师之中的大多臣民还未来得及欢呼,却得到了桓节想要入京的请示,这让韦氏大感惊恐,连忙劝阻楚世煦万万不可答应此事。】

【楚世煦自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可是又有被桓盛所拉拢的大臣上书直言,希望陛下请桓节入宫因援护有功而接受封赏,若是如此功劳不得封赏,唯恐天下节度使不再愿意相助朝廷。】

【如此阳谋,让如今的新帝陷入了犹豫境地。】

【然而长安之中的一门守将,早早就被桓奕拉拢所收买,在桓奕的暗示和提点之下,擅开城门,以此来迎接援护有功的桓节。】

【桓节‘误’以为是天子遣将打开的城门,立刻率部入京。】

【于是。】

【节度凉州的桓节率大军踏入长安。】

【恭喜你解锁了全新的立绘皮肤——率军入京·桓节。】

画面上,出现了一个身着戎装,带着大军坦然纵马入京的凉州武夫,他的目光之中满是狠戾和凶悍。

【入京的桓节与桓奕相见,在得知了情况之后,为了试探群臣对自己的态度和天子楚世煦的能耐,立刻是将之前韦氏和楚世昭之间的矛盾直接公开。】

【他认为韦氏鱼肉乡野,为祸百姓是先,如今却攀附权势,反而不受责罚,使得楚世昭这样颇具贤名的亲王获罪,实为不公。】

【桓节觉得——韦氏当夷三族。】

【旋即,他拿出了桓盛这些日子搜刮出来的罪证,果然韦氏一族有很多违法乱纲之事,只是大周连续继位的几位天子都没有追责过他们。】

【当然,桓节如此做法,更是为了在群臣之前立下自己的威势,试试他的份量。】

不是。

哥们,你有点太三体人了。

你张嘴就是夷灭三族是吧?

亚雷马,好强的压迫感。

出他妈的大事。

李瑾入京给楚世昭会带来安全感,但桓节入京,给楚世昭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不受掌控的未知。

这种人比李瑾危险太多了,你永远不知道他能干出来什么事情。

不过,就当下的感觉来说,楚世昭还是挺爽的,刚才还软禁自己的韦氏,一句话就被桓节治住,咱这二舅哥说实话还是够硬的。

【永晋三十年九月,新继位的天子楚世煦在桓节兵权带来的高压之下,权衡利弊...在证据确凿的局势中,同意诛灭韦氏三族。】

【在他想来,韦氏族灭,势必会引起其他世家大族对桓节的不满,到时候他就能制衡桓节和其余的世家大族,互相削弱势力。】

【永晋三十年九月十日,韦氏被夷灭三族,抄家所得177万两白银,桓节交给了朝廷77万两白银,其余100万两白银大多拿来犒劳自己的军队。】

【同月,桓节找到了你。】

【“吾欲废立天子,使明公为君,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他腰间带着佩剑,目光直视于你,虽是联姻的关系,可是他的语气却咄咄逼人,带着毋庸置疑的命令感。】

【“若我为君,汝为臣否?”你沉吟片刻,在堂中踱步问道。】

【“若明公贤,自当则为臣。”桓节淡淡开口道:“我夷灭韦氏三族,便是为明公讨回公道。”】

【“然贤德或昏聩,眼下...不都是将军随口的一句话吗?”你直视着桓节,丝毫不退让地走到他的跟前道。】

【“吾若为君,自当恩泽天下。”】

【“可将军未必甘愿屈身为臣。”】

【“此废立之举,与公然谋逆又有何异?”】

【“当今朝廷初定,匈奴退去,召将军入京,以为辅佐周室,可安定天下,而你...时局未定,就想着废立皇帝,也当真是忠臣吗?”】

【“可我立的陛下是明公。”他同样是朝你走来,气场不见丝毫退却。】

【“若为你桓节手上的皇帝,那我宁可不做这天子。”你冷哼一声,“你当本王看不出你的心思吗?”】

【桓节闻言,他的目光愈发森冷。】

【气氛瞬间是冰冷了下来。】

【双方谁都不愿意让步丝毫。】

【桓节带着冷笑,他哼了一声,“尔是要试试我宝剑的锋利吗?”】

【“我剑也未尝不利。”你旋即亮出腰间的宝剑,直指眼前的桓节。】

【“来人,将他收押天牢。”桓节抬起手来。】

【跟进来的将士面面相觑,抱拳低声道:“大将军...这...这样不好吧?”】

【“将他给我收押天牢。”桓节加大了声音,一剑斩断了跟前的案牍。】

【将士不敢不从,只得起身而上。】

【“我乃大周宗室,先帝之子,我倒是要看看谁敢动我。”你大笑一声,目视周遭的将士,昂首起身拂袖而去。】

问题...还是出现了。

没有自己的力量,完全是别家的支持,就算是当上了天子,也一定是别人手上的傀儡。

看到桓节这个二舅哥那么敢做事,他就知道这个人的胆量极大,有了权势,自己多半讨不得好。

蜜月期这才多久啊!立刻是吃到了反噬。

现在...大周的局势是进入了更乱的阶段。

比上一个周目还要惨烈!

与此同时。

看着一行行模拟信息的桓奕,她的脸色被她这个二兄的举措给气得满脸通红。

在干什么啊!

他到底在干什么啊!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让你来拥立晋王来当天子,结果二兄你干脆就直接公然谋反...你到底是在干什么啊!?

深吸一口气的桓奕意识到...

她之前的想法不用多想,就是对的。

她的这两个兄长,跟她完全不是一条心。

为今之计,是立刻跟着楚世昭一起跑。

这长安的局势已经是彻底失控了!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3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