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5章 找到版本答案的楚世昭!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砺,蒙古民族终于是在混沌不堪的五胡七国局势之中拥有了独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它先后击败了羌人、鲜卑、氐人、匈奴等多个胡人政权,成功地立足于整个北方。】

【而蒙古的快速崛起,大多是通过战争红利所得,他们的勇士经历了大大小小超过十余次的战役,这让蒙古人的基础武力拥有了显著的提升。】

【战争的热忱:蒙古勇士的武力+3,骑射能力+3,突袭能力+2,每成功掠夺、占领、破坏一座城池,蒙古军队的士气永久提升5点,直到可以打的战事全部结束。】

不同于个人词条是对单体单位的单方面加成。

民族词条,是对整个民族的加成,这一点的提升就非常恐怖,更别说上帝之鞭额外给蒙古民族产生一个金色品质的君主。

对楚世昭威胁最大的,其实是这支蒙元朝廷,不同于五胡七国对北方人的残酷镇压,而是选择以怀柔政策降服本地人。

要知道任何斗争之中,往往是同族中人下手最狠。

元朝灭亡的时候,底层的蒙古人下了最重的手,大明灭亡的时候,底层的明军同样下了最重的手。

带清剿灭南明,最难打的战役,全是头号汉奸吴三桂打的,而吴三桂在南明战争中的表现非常出色,几乎是打完了整个南明的战事,位居首功。

要是蒙元朝廷继续以先前的态度,像五胡七国对周人的压迫一样,楚世昭机会反而很大,可以一直里应外合,消耗、压缩蒙元朝廷的发展速度,而他在南方的根基也会越来越稳,越做越大。

可蒙元朝廷用怀柔政策,想要在北方扎根,学习怎么去真正当一个国家的时候,楚世昭反而会不太好应付。

等到蒙元朝廷真正在北方稳固,楚世昭就极其困难了。

因为楚世昭本来只要打一个蒙元朝廷的人口,打掉个不说三分之一,只要打掉四分之一,这些游牧民族就会自己回到草原。

可是有了这些归降蒙元朝廷的军阀,那楚世昭就不好打了,等于说这会有源源不断的外编队伍和楚世昭打。

而且北方长期和楚世昭统治的大景王朝分割,对大周王朝的感观又不好,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归属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

长此以往,楚世昭就跟丢了燕云十六州的南宋一样,越拖越没有后期,没有骑兵。

反观蒙元朝廷,有了北方士族的帮助,渐渐地他们就拥有了‘代理’地方的能力。

长板越长,短板修补。

楚世昭现在内部矛盾又不能说没有,当时楚世昭归复本名,一方面是身份就是身份,出身就是出身,迟早都会暴露,没必要隐藏,而且只要有大作为,出身又能算什么。

近代民国不知道多少世家子弟,富家出身的贵公子抛弃自身阶级,以性命与身家慷慨救国。

楚世昭的思维就是我办好了,一切都好办,下面的起义军钱管够,百姓的生活安康,他就算是前朝的皇室,已经做好了分割的情况下,照样能开创新时代。

而他这样拿出前朝皇室的招牌,为的就是快速收编南方的地方军,免去不必要打的战事内耗,折损自身力量。

结果硬是搞出了两个集团。

一个是出身寒微的起义军集团,一个是世代将官的地方军集团。

这两边诚然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势,可是谁也不服谁,谁都不听对方的调令,一旦开战,明明可以协同作战,双方主将概不合作,以此错失良机,楚世昭又该怎么打这样的强敌。

这个时候,楚世昭就要考虑的就是身为君主的威望是否不够的问题了。

一般以文治为主的君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

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就算个人声望再高,底下的将领还是会有不服气的声音。

武人的思维就是慕强思维。

你强,我就认可你。

你打得仗漂亮,打得仗多,你在军中的威望就无人可及。

军人治国的国家,军事力量都会空前强盛。

这一次楚世昭的声望其实不算低,他一路走来,大大小小的战事也打了,平定了不少其他起义军的战事,可这些战役都可以说是优势很大的平推。

楚世昭要的是那种能一锤定音的大胜来奠定地位,降低内部不平的声音。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清算高级将领。

把那些不服从的,有异样的,不接受调令有主观思维的将领,全部解决了,那么问题的源头不就没了。

而绝大部分的君王,都会选择后者。

一场惊世骇俗的大战,并且由自己主导的大胜,可遇不可求,不是说碰上了,你就能打赢,还能打的漂亮。

搞自己人,可远比真刀真枪打外面的人容易。

一个小兵就能解决问题。

但楚世昭干不了这种事情。

现在楚世昭最大的问题是分身乏术,他要是御驾亲征,南方的朝堂又该由谁来接管。

这个时候,楚世昭终于意识到了子嗣的重要性。

朱棣出征,有明仁宗朱高炽守家。

让外人守家,要是有异心,就是陷自己于不义之中,让自己儿子守家就稳重许多了。

前面几次模拟推演,楚世昭的子嗣做得中规中矩,但守家交给他们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现如今,楚世昭在模拟推演里的年龄见长,可是子嗣还没有,这就导致楚世昭御驾亲征的资本没有了。

就算是楚世昭有了子嗣,年龄太小,还是没用。

打输了,就有可能应天府大变,有权臣架空楚世昭的子嗣。

朱瞻基和朱祁镇就是如此。

都没有时间教导自己儿子,送出一个土木堡战神,还自以为效仿祖宗,一波送了一个大的。

让一个十岁的娃娃当天子,就是在缩短自己的国运。

但楚世昭现阶段,已经意识到了子嗣的重要性,先前楚世昭对于子嗣培育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

就是楚世昭模拟推演的次数太多,感情大多都倾注在了其他人的身上,实在是没办法让他再对陌生的女子扬起热情。

看立绘,看人物,当然好看。

可是结束以后,承受的记忆,就是额外负担在楚世昭身上的责任。

不可能说,模拟推演楚世昭成亲的对象,现实里,楚世昭就不要了,放任了。

每个人,楚世昭都要,那么楚世昭身上已经身负三个情债,而且每个情债的身后,其深厚的人脉、背景,都是楚世昭不能承受的。

再给楚世昭来几个,谁顶得住啊。

这次模拟推演,是长期鏖战,楚世昭就不能没有子嗣接替这个位置。

而立了姜幼贞为皇后,借此来拉拢起义军,现在楚世昭也不可能因为不喜欢,说废就废掉了。

【晟武六年九月,你和姜幼贞的长子楚承巍降生了,他的诞生,让起义军更加拥戴你了。】

还有这好处?

楚世昭微微发愣,他自从坦露前朝皇室的身份后,起义军拥戴的数值就卡在70点,再也上不去了。

70点算高的,永晋帝一朝的军队,那能说是大周王朝最强守备力量的三府军,对永晋帝,对他父皇的拥戴也就只有40多点,能听从父皇的调令,能出击迎战,但不会效死战,伤亡出现一成,可能就不打了,直接弃战,怯战。

70点的拥戴数值,相当于这些起义军打到三成的伤亡才会出现溃军、乱军,但还不至于完全溃败。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这已经能说是有一定信仰的精锐了。

可是先前模拟推演,楚世昭的军队对楚世昭的拥戴数值,一直都是高于90点的。

很快,楚世昭立刻醒悟过来。

这是因为姜幼贞是起义军的出身,对于起义军来说,就是自家的姑娘。

楚世昭和姜幼贞生下来的子嗣,对于起义军来说,那就是起义军的孩子。

如果楚世昭娶了世家大族,娶了豪强当皇后,那么这些起义军推翻大周王朝,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是大周王朝的皇族,从这一脉转移到楚世昭这一脉。

这是否定了起义军的起义理念。

楚世昭现在想要再次凝聚起义军的旧部,那就要把自己看得更像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民,一个能和起义军共情的人。

所以,楚承巍就是拥有一个天然法理性的继承人,只要他的地位动摇不了,起义军对楚世昭的忠心就动摇不了。

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至于那些世代将官的地方军官要不要拉拢,楚世昭可以拉拢,但没必要当成主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大景王朝是新建立的王朝,这个王朝的重要阶级,主要集团还是以起义军为首的黔首新贵。

这才是楚世昭立足的基本盘。

【晟武六年十月,楚世昭身着布衣,微服私访,耐心接纳劳苦大众对于时局的不满,对于政策的不满。】

【晟武六年十一月,科举制度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这些出身较低的读书人成为了朝廷官员的新贵。】

【他们无比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楚世昭殿试录用了这些庶民出身的读书人后,他们都以治理天下为重。】

【晟武六年十二月,闽南发生了一场大饥荒,农作物颗粒无收,导致当地的百姓不仅交不起赋税,就连生存都难以生存。】

【楚世昭亲自前往闽南的灾区,带着其他富庶之地的粮食,亲自赈灾,以确保每一份粮食能交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上,避免经由二手,使百姓不得生。】

【这让闽南的百姓民心大涨,大受感动。】

【起义军对你更加拥戴了。】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的缘故,赈灾一般都是交给官员去行动,这就导致中间能有很多手的交替,而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烂了,就会一路烂下去。

因为你不贪,另外小手不太干净的官员就要搞你。

毕竟你没上他们的贼船,谁知道你会不会向皇帝告发其他人的举动。

只有你上了贼船,确定了是自己人,他们才能放得下心来,这样一来,你贪了,我贪了,出事了就是大伙一起的事情,就不可能有人冒着性命的危险前去检举别人。

楚世昭亲自赈灾,就是省去了可能存有贪官污吏的情况,能够准确地发放粮食。

其实这样还挺危险的,要是有人心怀不轨,楚世昭很有可能性命不保,他又不可能带着大批军队过去。

这么做,损耗对国家而言太重了。

但是楚世昭还是亲临地方赈灾了,只有楚世昭真心为百姓着想,百姓才会真心拥护这个国家。

先前楚世昭就没有找对思路,当楚承巍这个儿子出现,发现起义军拥戴蹭蹭蹭上涨以后,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晟武七年二月,楚世昭以工代赈,借此不仅是解决闽南百姓生计问题,更是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沃土,不久之后,闽南之地新编了两万的地方军。】

【这两万青壮,都是亲历饥荒的劳苦百姓,在得到朝廷的援助后,他们是真正忠于朝廷的将士。】

【晟武七年三月,楚世昭将加收的商税化为对将士、军士的津贴,每人每月额外多出二两白银辛苦费。】

【晟武七年四月,有商人因此不满,觉得楚世昭招收的商税实在是太高了,于是联合一些商人,招募了一些平头百姓就打算起事,结果被当地的百姓当场告发,还没有等到楚世昭的调令,当地的将士挥舞着刀枪,将这些商人抓了起来,还有些人被失手打死。】

【晟武七年五月,商税过重又有开海的情况下,不少商人铤而走险,开始选择假借海盗的身份,走私商品,避开商税。】

【晟武七年六月,闽南官军组建了水师,开始到处追杀这些假借海盗身份走私的商贾。】

【在海盗泛滥,官军水师组建以后,大景王朝的航海业迎来了空前绝后的提升。】

【造船业逐渐繁华起来,而闽南官军组建了新的水师,战舰,在大海上四处捉捕那些逃税的商人。】

【晟武七年七月,由于航海业的发展,新的农作物和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大景王朝。】

楚世昭懵了。

他都没有发号施令,这些地方军已经开始自己行动帮楚世昭分忧解难了。

楚世昭感觉自己好像找到版本答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3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