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8章 一日破九城!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一更)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看着画面上陡然出现的楚世昭。

李凤宁认认真真地瞪大了她的美眸,根本不怕此刻的自己显露不该有的‘粗俗’仪容,在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上面的内容,心里大为讶然的同时又在内心流露出了久违的欣喜。

楚世昭还活着!

不仅还活着,还打了一场近乎于完美的战役!

这太好了!

李凤宁本来低落的情绪忽然之间是立刻跳动了起来,这段时日,她一直闷闷不乐,只呆在晋阳候着,既不劝阿父自立,也不劝阿父干其他事情,让阿父自行做决定。

她懒得做,懒得想,懒得给李家人卖命。

楚世昭的死讯传来以后,李凤宁感觉那段时间的自己.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丈夫没了,儿子等于说也没了。

那她为什么要拼命啊?

拼命的意义是什么啊?!

她就是再有能耐,打下了天下,这也没继承人了啊?!

那会儿的李凤宁则是一门心思地就在想到底是哪些个‘杂种’害死了楚世昭。

到底是谁在动她李凤宁的人?

而为了确保自己没有看错,李凤宁想要再度确认一下楚世昭的情况和生存状况,李凤宁是缓缓回过神来,又一次看了一眼内容的文本。

她确定了,画面上的人就是楚世昭!

楚世昭还活着!

还干了一桩大事出来!

好像是全歼了王守义的部队。

等一下。

全歼?

李凤宁再盯了一遍字眼。

她确定是全歼!

旋即,李凤宁又长吐一口气。

这时候,战绩怎么样,反而是另一说了。

她先得缓缓心里面那股怨愁的凄哀情绪。

楚世昭能在‘焚晋之案’后活着就好。

想到这里,李凤宁这才将她的目光摆在了脑海里的画面上,细细观察楚世昭这边的动静。

楚世昭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又打了一场大型战役?

李凤宁决定看看这一次鄱阳之战的缘由经过和底细。

当仔细品味过后,李凤宁嘴角微微翕动。

毫无意识地张开了自己的樱桃小嘴,发出了一声——‘啊?’的惊呼声。

在鄱阳之战中,王守义的兵力号称百万,其真实的人数,李凤宁凭借本能和经验,准确能推测出来的数目应该是有三十万人。

其中有十万人应该是真正参与战斗的战斗人员,还有二十万人就是随行的民夫和确保后勤部队的人口,而这些人,是可以转化为士兵的,但没有充分的训练和战斗能力,基本上很大概率就会一碰就碎。

正常情况下,非必要的局面下,是不可能让后勤的民夫变成士兵,因为一旦前线士兵有一个人出现士气溃败当逃兵,就会有无数人下意识地会想逃兵,让这些本身就没有战斗经验的民夫上去,只会让仗越来越难打。

也就是说,王守义实际控制了十万人,围攻了鄱阳这座小城,而楚世昭虽然是找到了杨方作为援军,可是杨方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正面战场。

从纸面实力分析,就是两万本地的荆州官军去打十万义军,并且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楚世昭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

这一点就太夸张了。

远比上一次楚世昭两千玄甲骑冲散了王守义的部队要夸张的多。

那两千玄甲骑里可是有训练有素的凉州百战骑兵,加上骑兵打步兵有天然的心理优势,说一万道一千,骑兵见机不妙,是随便能撤走的。

而王守义被楚世昭来那么一下,损失没到那种地步,但不想进一步扩大损失,他也是能撤走的,况且楚世昭也没办法靠两千骑兵留住王守义。

这一场战役,名义上是两千大破十万,实际上的战略意义是劝退王守义的部队,没有进一步产生实际效益。

王守义是成功退了回去的。

他基本地盘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没办法更进一步,被楚世昭给拦住了。

顶多是被取笑十万精兵没打过两千骑兵的突袭。

可是人家的实力保存的完完整整,笑话归笑话,只要王守义伤筋不动骨,还能再回来打。

这种发挥,已经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水平了,绝对是顶级名将级别的演绎,足以让李凤宁感叹楚世昭的勇武,可是这鄱阳之战和庐州之战却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战役了。

无论是重要性,战略性,还是战略意义,它都远远超过了庐州之战。

说白了,但凡楚世昭不是皇室中人,仅凭借鄱阳之战的战果,楚世昭现在就该抬入武庙。

活着的名将。

一场战役,就能入兵家之列!

这一仗打的,可谓是让李凤宁惊为天人。

被包围战,反而是被楚世昭活生生打成了歼灭战,这找谁说理去啊?!

太强了,这种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所带来的张力,超乎了李凤宁的认知概念。

而且这一仗,楚世昭完全不是凭借正面战场击溃的王守义,这是一场真正的全胜局。

政治上取大义,有周室遗命加身,楚世昭‘焚晋之案’以及《治安疏》,都让他在南方积累了一定的名望。

因而楚世昭其实是有一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文俞’、‘杨方’、‘董奉’蜂拥而至,荆州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愿意接受楚世昭统治的缘故。

军事上,利用杨方南阳起事的契机,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和故弄玄虚,极大消耗了王守义的精力。

战略上,楚世昭没有追究那些想要投奔王守义的地方官吏,牢牢地掌握了人性的主动权。

最厉害的是,你只要来投顺我,楚世昭是真信!

每一次,命运都给楚世昭一次机会,都有一个转折点,而每一个转折点,楚世昭都用上了。

董奉投奔楚世昭,给了楚世昭一个义军粮仓所在位置的信息,但是,寻常人敢相信吗?敢拼这种机会吗?敢赌这不是反间计吗?

楚世昭积累了前后的优势,又在战局之中抓到了那最不可思议的转折点,敢于拼杀,积小胜为大胜。

而最巧合的是,刚刚解决掉义军粮仓的蓝殊,也没有按兵就班地决定行动,是看到了时机,直接擅作主张,反过来和楚世昭合兵,结果造成了义军误以为‘杨方来援’的假象。

接连出现这种情况下,又遭逢雷暴雨的天气,彻底镇住了王守义的义军。

兵书云——‘天时地利与人和。’

楚世昭何止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出乎意外的两次事故,造就了这一场辉煌至极的人少打人多的歼灭战。

堪称强者之运!

此举,更是聚歼了王守义在南方赖以维持统治的大量军队,战略意义上直接打垮了起义军,换而言之,楚世昭一战打崩了王守义,取得了南方政权的主导地位。

仅此一战得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问题是,如果王守义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李凤宁可能还没有这样的震撼,问题是王守义他犯的错误也不多。

正因为李凤宁知战,懂战,才知道这鄱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但凡楚世昭有一次判断不正确,有一次决策不果断,他都赢不了。

而对王守义而言,他最倒霉的只能说是天气。

“这就是天命。”李凤宁发出了一声感叹,“不愧是夫君。”

她之所以这一次模拟推演很多选择上面扭扭捏捏,甚至想和楚世昭比划比划,一方面是李凤宁的性格天性要强,和楚世昭联姻的那次模拟推演,他们俩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识相知又互相爱斗嘴的关系。

所以,李凤宁极是想要在楚世昭面前证明她的能力,有点意气用事。

她无疑是想要以下克上,让楚世昭见识见识她的能耐,心里较真地想和楚世昭比上一比,不心甘情愿就这么给楚世昭当个安分守己的妃子。

可是你让她选自己的丈夫,其实李凤宁也只会选楚世昭,毕竟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摆在这里。

对于李凤宁而言,这天下就是他和她,还有他俩孩子的份,跟其他人不搭边。

遇到事情,那就一致对外,没有遇到太大的事情,李凤宁偏偏就想要和楚世昭争争闹闹。

桓氏的插曲,更是让李凤宁敏锐地意识到了,机会是主动争取的,要是没有主动争取,楚世昭就会花落她家,所以她首要任务就是取得李家的支持,控制整个晋阳的军权,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地位,才能有机会接触没有就藩在晋阳的楚世昭。

这才勉勉强强可以和楚世昭能有‘共舞’的机会。

因为如今的局势已经变了。

楚世昭不是那个被削掉位格,从一字王变成郡王,落在晋阳的失意人,而是一个斗胆谏言,力斥群臣的贤王。

李家是豪强出身,想要和亲王联姻,尤其是这种级别的亲王联姻,门不当户不对,李凤宁也只有把自己做大做强了,才能说是和楚世昭门当户对。

所以李凤宁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才能让她在楚世昭的集团之中成为一块其他人无法动摇的高山。

只是现在看来,她和楚世昭实在是相差甚远。

好像楚世昭不怎么需要李家,他也能治定一方!

而一直盯着画面的李凤宁,看到大杀四方的楚世昭,她的脸上还是不知不觉地露出了笑容,紧紧攥着的拳头终于是放了下来。

多年以来,李凤宁其实一直都在寻找‘焚晋之案’的元凶,派遣了很多探子南下,可是这件事情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不能明察其中细节,只能知道当时参与‘焚晋之案’的官员,近乎遍及整个江南。

当时楚世昭的死,让李凤宁很是难熬。

在楚世昭没有死的时候,李凤宁其实对于模拟推演还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看到楚世昭的死讯后,李凤宁几乎一个瞬间就窒息了,差点一口气没有喘上来。

而她能看到南方的情况,也多亏了这些探子作为耳目,这才让她能看到更多视野外的消息。

李凤宁合上双眸,她原先低落的情绪,在楚世昭日益壮大和接近完美的表现下,立刻是雀跃了起来。

现在的楚世昭应该还没有娶妻生子。

趁着机会,立刻带着阿父去抢个正妻的位置!

李凤宁忽然感觉和楚世昭就这样争来争去,比出一个你强,我强什么的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当楚世昭的死讯传来时,就算是李凤宁什么都争到了,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她和楚世昭这一家子都要被拆了。

再怎么争,再怎么吵,她李凤宁也得先和楚世昭成两口子,把这外面盯着他们的‘杂种’们杀个人仰马翻再说。

没有楚世昭,就是得了天下也没任何意义。

又没她和楚世昭的儿子去继承这个位置。

反而白白给自己两个弟弟拼命。

这才是逻辑的核心。

与此同时,楚世昭的步伐在摧毁掉了王守义的部队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推进了起来。

【开阳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刚刚取得鄱阳之战大胜的楚世昭马不停蹄地一路挥军而去。】

【开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王守义单骑回到苏州府,当下的苏州府被宋珣一路猛攻,回到苏州府的王守义没有太大的办法,不能抵抗宋珣的军队,不久之后,王守义再度兵败,这一次王守义没有选择逃跑,而是自刎而亡。】

【可宋珣刚刚打下苏州府不久,楚世昭的大军就挥之而来,所到之处,大多地方都愿意主动献降。】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楚世昭的鄱阳之战声名远播,以至于地方军队不敢与楚世昭对抗,偏偏楚世昭还是大周宗室,血脉尊贵,使得本为大周官吏的臣民自愿归顺楚世昭的号令。】

【一日破九城,可谓是千军万马避白袍!】

【开阳三年三月,楚世昭击败了宋珣带领的起义军,至此南方割据的大大小小起义军,都在楚世昭的兵锋下决定放弃抵抗。】

【开阳三年四月,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而楚世昭已打下应天府,为了安稳军心,稳固天下向周之士,于是楚世昭在应天府称帝,以此招揽有志之士。】

【楚世昭在应天府的前朝旧都即皇帝位,建元晟武,同时楚世昭为表重兴周室之意,在南方建立国家后,仍然使用“周”的国号,史称后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