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7章 下邦之主见上邦之使也当一拜,何况我为王!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晨曦刚刚来临。

整个匈奴营帐之中所有可以出城接战的勇士都已经赶到了最前线的战场,而休屠王的眼眸之中满是血丝。

经历了一夜的血战、追逐,从大捷再到败象初现又到了如今尚且存有一线战机,需要奋命一搏以求机遇的惊险处境。

日夜不眠的休屠王体力和精气神已经到了极限,可这个时候,他又不能放松心中的警惕,免得疏忽了这样的机会。

前方负责观察敌情的骑士耸动着缰绳,朝着主帅所在的位置赶来。

“大王,前方好像有一将挡在我们的身前。”那骑士跪拜在地上道。

休屠王看了一眼上官律,现在的他明显有些谨慎的过头了,而上官律对视片刻道:“是什么模样。”

骑士又道:“看他身上满是我军的箭矢,应当是昨夜参与夜袭的人。”

上官律皱着眉头,“他穿着什么衣服。”

“看着像是将官。”拜伏着的骑士再度开口道。

上官律在阵中踱步,“一个将官不率军撤退,孤身在这里想做什么?”

“许是他落单了也有可能。”休屠王愣了一下道:“毕竟我军势大,那些周人怯战,就一并跑了。”

“那昨夜他就不敢袭营了。”上官律眉头紧皱道:“且让我去和他见上一面。”

休屠王心里也觉得有些蹊跷,自从昨夜打了一场稀里糊涂的仗,他就拿捏不定主意了。

毕竟他休屠部这次围攻长安是实打实地出了最多的人,儿郎们因为他的不慎再度折损,那他断然不能接受。

上官律骑着马,很快就带着几个人前往了最前方的方位。

双方相隔百米之遥,看到楚世昭的确孤身一人,上官律驱使着马儿,再往前靠了些距离。

“来将何人。”上官律率先问道。

楚世昭同样是没有想到对方居然这么勇,根本没有考虑过他身后到底有没有伏兵,反而是主动靠过来问话。

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在场面上显然是不能露怯的,渭水之盟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但凡有一点点的心虚,刚刚有所起色的大唐就要迎来灭顶之灾。

楚世昭同样如此,只要他的表现有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地方,他敢笃定这支匈奴军势必是要尝试一下能不能打下长安。

现在反而是考验楚世昭心理素质的时刻。

“你又是何人。”楚世昭纹丝不动地反问道。

上官律面色微变,也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因为他是从大周这边逃亡,最后投靠匈奴的旧臣,在思索片刻道:“一吏尔。”

“是我大周的旧吏?”楚世昭见他和匈奴人的样子有些差异,说话风格和衣着,也不像是匈奴人,于是又问道。

“不错。”上官律还是承认了,但他不想让对话的主动权放在楚世昭的身上,“不过如今各为其主,我已是休屠部的主丞。”

“那汝见到本王,仍当一拜。”楚世昭泰然自若地开口道。

上官律心下又是一惊,沉吟片刻又道:“哪位王?”

“晋王。”楚世昭道。

“已非王臣,不拜。”上官律略作思量,不想落人颜面,低他一头的气势。

“下邦之主见上邦之使也当一拜,何况我为王。”楚世昭咄咄逼人。

“非也。”上官律继续说道:“我匈奴日益壮大,已经兵临天子脚下,怎是下邦。”

“果真兵临城下?”楚世昭目视上官律继续道:“我昨夜烧了尔等的粮草,时至今日,诸君饥肠辘辘,当真能战否?”

“匈奴勇士,何惧一战。”上官律不输阵仗,开口直言道:“饿一日如何,攻下长安,遍地是粮。”

“那又有什么好谈的,开战便是。”楚世昭冷声道:“本王倒是要看看是大周的城硬,还是汝等的箭锋。”

上官律顿时皱眉,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很难判断长安城内真实的情况了。

突兀之间,远端出现了阵阵奔袭的声音,像是尘土飞扬般朝着这边杀来。

上官律还在思索的过程,看到那边的情势,立刻牵马往后靠,高呼道:“有埋伏!”

楚世昭见此形式,不退反进,一人一马朝着上官律的位置杀去,而在上官律的身旁还有几位匈奴勇士的护卫。

楚世昭并没有追死上官律,相反,他还放了一些水,他需要上官律回去传递消息,但是对于上官律身旁的那些匈奴勇士,楚世昭就没有那么好的耐性。

“贼臣莫走,我已急令凉州节度使桓节包围尔等,就是走了这遭,又逃得到哪里去!”

楚世昭冲杀敌阵,一路追着上官律朝着匈奴营帐的前阵杀来,那一路上的匈奴人做出拦截的模样,但大多都难以拦住楚世昭,周往数次,见到包拢的人多了起来,楚世昭这才退去,“放你一命,过些时日,我们还会再见!”

上官律惊魂未定,看着远端尘土飞扬,他立刻骑马来到休屠王的身边。

“大王,前方有周军的埋伏,他们的勤王部队已经赶到了。”上官律被楚世昭这样追杀,激得已没有什么精力去深思,只是指着远处的尘土高呼道。

休屠王不知道真正的情况,但是粮草已尽,又考虑到现在的军中都是休屠部的主力,一旦这些儿郎都死在这里,他们休屠部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定然大大削弱,宁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时候保留实力准没毛病。

他立刻喊道:“全军撤退。”

上官律连忙跟上休屠王的步伐,向后靠去,可是他忽然意识到大周王朝的追兵并没有乘胜追击的时候,已然意识到了情况的诡异之处。

不妙。

中计了!

上官律下意识地想要拉马回头,将那个虚张声势的楚世昭拦下来,可是他旋即又想到了自己刚才的做法,已经是诱导了休屠王往后撤退的动作,这个时候再告诉休屠王自己其实中计了,大周王朝根本没有伏击,那他的性命还能保住吗?!

这种情况下,发现错误再去改,他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还给了休屠王推卸责任的机会,不如将错就错,就当对方是有伏军的,这样一来,反而是对他这个直面威胁,敢于发现问题的他国之臣有帮助。

上官律想到这里,在察觉到问题过后,没有戳穿大周王朝的破绽,反而很默契地继续大吼喘息着。

休屠王不想继续折损自己的兵马,上官律也不想丢了自己的命,两人就从一个奇怪的角度都达成了临阵撤退的共识。

楚世昭同样不敢继续停留在这里,他要立刻回到城中整顿兵马,避免匈奴人虚晃一枪,再度重振旗鼓。

而长安的城外,杨方所率的这支军队直到天亮,看到了匈奴追兵的退去,吊桥才缓缓落下。

经历这样的战事,将士们早已疲累不堪,有些人在城外就快要睡着了,但是面临生死的威迫感,很多人还是不敢倒头就睡,而今入了长安,那种久违的安全感涌上心头,很多将士依靠着长安内的城墙,酣然入睡。

过了半个时辰,楚世昭和那些断后的骑兵们陆陆续续入城。

整个甲胄上横七竖八着的箭矢,楚世昭都没有拔下,这个时候,就到了卖惨的时刻。

立了功,就要邀功,否则的话,楚世昭这一次拼了命的仗就是白打的。

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她是真觉得你不饿。

楚世昭立了功劳不说话,永晋帝自然也是有可能放一放的。

昨夜,楚世昭率领的这支军队经历了这样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变化,所有人的精气神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当然,这无形之中,也加强了楚世昭对这支军队的控制。

至少楚世昭的表现已经赢得了这支军队将士们的信任,就楚世昭的调令,这些人恐怕没有人会不服从。

楚世昭在这个时候再为将士们邀功,无形之中再度收买人心,这极利于他今后的发挥。

永晋帝在宫中彻夜未眠,难以入睡,长安城内外的大臣,早就有人暗中准备南渡,而今忽闻捷报,永晋帝是垂坐塌上惊起,更是决定亲自迎接自己这位四儿子。

楚世昭没有时间打理自己,而是身着这幅染血的战甲入宫。

他步入长安的宫中,看到亲自降阶迎接自己的父皇,又回想到了战事之中一个一个在他面前阵亡身死的将士,一时之间,情绪渐浓,双手和永晋帝相接,跪拜在地上道:“儿臣不负君父之命,长安之危消矣。”

永晋帝自然想要知道其中的细节,可是他看着楚世昭甲胄上的箭矢,看着他脸上的血污,亦是没有着急追问,而是挥手道:“太医.太医呢!”

他有的是时间去问当时的情况,现在更重要的是照顾自家的儿子。

不过,现在的永晋帝的内心更多的还是惊喜,他在那一次身临其境的战事之中,已经领略过自己这位四儿子的风采,而今又是靠他,这才渡过了大周王朝最为危难的时刻。

而永晋帝同样清楚,楚世昭立下了如此功劳,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另行封赏,这寻常的封赏显然不足以犒劳楚世昭的功绩,所以怎么去赏,既不超出规格,又能满足这样的功绩,他还要有所考虑。

目前的话,永晋帝敲定的封赏,先从底下的将士开始,再为武振殉国的事情收尾。

虽然武振的计策没有成效,但是结果是好的,而武振本身又殉国了,即便有再大的不好,已尽忠义的武振,永晋帝还是不忍苛责的。

楚世昭等来了太医,封狼居胥巅峰时刻体验卡的时效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是那种肌肉胀痛的软麻痛痒,这样剧烈的变化,让奋战一夜的楚世昭困意渐浓,竟然直挺挺地在永晋帝的身旁睡着了。

永晋帝心下一惊,过了几秒钟却发现楚世昭只是累得睡了过去,看着在他身边慨然入睡的楚世昭,永晋帝内心深处的柔软无形之中被触动。

在权力面前,难有父子情深。

可是,在权力之外,看着因为疲累而在这里睡着的四子,永晋帝又不可能是完全杜绝了情感的冷血动物,他竭力地扶着厚重甲胄下入睡的楚世昭,令那些太监赶快给楚世昭换身干净的衣服,再找个被子来,免得他着凉。

“让杨方来。”永晋帝向身后的曹微道:“朕倒是想知道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才有了如此反败为胜的好局。”

“陛下,您不喊那位你亲自调遣过去的督军王槐吗?”曹微不免道:“武人行事莽撞,大多事情说不大清楚,王大人也是当事人,奴婢觉得,让他们二人一同过来,再好不过。”

永晋帝深吸一口气,好不容易的温情在曹微的一句话中消散,他的眸光微微闪过寒意。

“曹微啊,你跟了朕多少年啊。”永晋帝不起眼的一句话,却让曹微连连跪在了地上。

他和王氏交好,自然是要偏向于王皇后,王槐一些的,像这样露脸的机会,平常曹微提几句话,其实也无妨。

但现在不太相同了,永晋帝惊讶地发现,他本以为可以成为自己最大助力的世家大族,反而成为了眼下最大的阻力,而他的那三位长子,更是和大族紧密结合了起来,这对大周王朝的发展尤为不利,如今楚世昭立了功,更是首功,所以永晋帝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再带来些不快。

曹微这样说话,是让永晋帝越发觉得王氏的手伸得未免也太长了,内宫的太监,内宫跟着他这么多年的太监都有些向着他们。

这是何意啊?

“也罢。”永晋帝淡淡道:“你也到了年纪,朕是仁德宽厚之君,不与你计较,今后,你就告老还乡吧,宫里的事情,朕另有他人吩咐。”

曹微脸色煞白,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只是说了一句话,大半辈子的劳苦就灰飞烟散,而他这样残缺之人,能告什么老,还什么乡,出了宫,他什么都不是。

“陛下,奴婢知错了。”

“是奴婢说了不该说的话,奴婢掌自己的嘴。”曹微伸出双手,用力地抽打自己的脸,不敢收力,以此期望永晋帝能够消气。

然而永晋帝目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只是冷冷地说道:“来人,送曹伴伴出宫。”

另一侧。

接到永晋帝口谕的杨方顾不得歇息,连忙入宫觐见陛下,经此一役,杨方对楚世昭的判断佩服得五体投地,原先他还有些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想直接接受楚世昭的指令,现在杨方觉得他那些多余的想法,还真不如让楚世昭亲自调遣。

听楚世昭的话,他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一次亏。

一整夜的决定,楚世昭一次错都没有,生生将大周王朝快要陷入危亡的局势中扳了回来,就说这样的能耐,又有谁能够不服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