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14章 楚世昭这到底是藏了多少东西啊?一条鞭法的登场!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崩坏?

我大周王朝已经在谷底了,你这意思是还能再往下掉掉?

那说真的,楚世昭一点都没在怕的。

之前那个修修补补还能用的大周王朝,可能远比现在的情况都要难以治理。

越是糟糕,反而越有百废待兴的机会。

而且,这次模拟推演的尝试,对于楚世昭而言,这一版的存档是有些烂了,与其畏畏缩缩当个修补匠,不如往死里放飞自我。

换往常,楚世昭作为臣卡收集的爱好者,肯定不屑于干出夷灭别人三族的事情。

可现在却不同了,楚世昭身上的黑锅已经背得够多了,先不说皇位的继承到底是真是假,永晋帝的遗诏到底是什么。

楚世昭先干碎了王氏的外戚,和名义上的太后真刀真枪地干上了,还顺手宰了他的三个兄长。

固然动手的人不是楚世昭,是楚世昭的手下,但这笔账仍然是要算在楚世昭的头上。

更何况,楚世昭也不屑于改什么史册,功绩是打出来的,而不是靠改史书改出来的。

你改史书改得再彻底一点,有些真正的大事记仍然是无法掩埋真相的。

与其研究这些歪门邪道,不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楚世昭这场模拟推演彻底是把自己的暴脾气打出来了,他可不管什么收益不收益。

你反正别让我受气。

他难道不知道杀了带队投降的阎明会带来很大的变故吗?他难道不知道封阎明一个极其不雅的爵位,阎明会复叛吗?他难道不知道再次掀起战乱的后果吗?

楚世昭显然是知道的。

可是他就想那么干,无论张布和许向阳是不是楚世昭的忠臣,他们都是大周王朝的忠臣。

忠臣为国家流尽了鲜血,而楚世昭为了安抚反贼,却要给原本杀死忠臣的叛臣加官进爵。

这是什么道理?

楚世昭就是很不爽啊。

他原本的计划就是干碎阎明,狠狠摁着他的脑袋让他给那些忠良之士磕头请罪。

可是这王八蛋主打的就是一个政治投机,看卢毅势大就投卢毅,看卢毅大势已去,就杀死卢毅归顺朝廷。

然而楚世昭要你投顺朝廷了吗?

你不投降,我自己来取你的首级!

弄的好像你阎明不投降,我楚世昭就吃不下你了一样!

早在匈奴人放弃支援马溯安、卢毅的部众时,楚世昭就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了。

打赢这两个家伙的叛乱,仅仅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李瑾和桓节对楚世昭的态度非常明显,又有背嵬军这样的军队在突袭战场上的优势。

这让楚世昭全然没有后顾之忧。

楚世昭单纯是在遗憾阎明没有硬气到底,一路跟楚世昭死磕下去。

这样的话,楚世昭就能光明正大地夷灭阎明的三族了。

但没关系。

你投降,老子照样夷你三族。

什么保持理智?

楚世昭这次模拟推演,被搞了那么多下,还需要理智吗?

而且说得好像楚世昭给阎明高官厚禄,他就不会反叛了,反叛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没有最后一次。

很多人就喜欢来回被朝廷招安这一套赚好处。

就阎明在这次叛乱之中起到的作用和毁灭性打击,根本不是他弄死卢毅,献上首级就能赎罪那么简单的。

他这么做,只是在投降上更有谈判的资本。

楚世昭手下可用之才那么多,为什么非要一个叛臣,还是一个杀死忠良的叛臣为他效力。

是欺他无人可用了?

是不是什么烂人有点本事,就觉得一定能当我楚世昭的狗?

这个档,楚世昭就图个爽快,就当一个癫佬。

搞钱!搞军队!搞西征!

楚世昭也不能说是破罐子破摔,而是他现在这个黑锅接得太多了,这不给弄点大的,驾崩以后,谥号保底都是一个‘灵’。

周灵帝?

这可不兴要啊!

楚世昭宁可要个周武帝的谥号,也不能让自己的名声扫地,而现在想要在史册上完成绝地反杀,保底都要干个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功业。

在这个基础上想要更加狠,那就只剩下上帝之鞭,一路西征过去了。

说实话,也是楚世昭倒霉。

永晋帝驾崩的时间太早了,他留给楚世昭准备的时间极其不充裕,可供选择的余地也不多。

但凡多给楚世昭三年的空间,也不至于局势会演变成这幅模样。

虽说一年的时间,楚世昭能有这么一个小班底,还能在这种情况下反杀,可其中的惊险,背负的恶名还有后果,这都是极其考验楚世昭的后续表现。

他这种情况就属于是只要不打出最强那一阶梯的帝王表现,就一定会被史官点名‘表扬’的那一类。

结果还没正式开始启动自己的宏图霸业,就遭遇到了卢马之乱,身为皇帝的职业生涯,开局就是吃了一个大亏。

只要后续大周灭亡了,首锅非他莫属,完事了,可能还有一帮后世之人,反复推敲楚世昭的兄长楚世煦继位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经典的.只要没有出场,那就是最强的。

就算是楚世昭平定了卢马之乱这种历史事件,到头来很多人还是要把藩镇叛乱的黑锅丢在楚世昭的头上,因为这是楚世昭的执政期间遭遇到的恶性政治事件。

由此可见,楚世昭这一次继位的局势,何止是天崩开局。

那就干呗!

别的不说,先把武德点满。

【开皇元年五月,楚世昭在平定卢马之乱后,积极投入军备,他命令麾下的将士继续操练武艺,还招募了大量的工匠研究新的淬炼之法。】

目前国家的财政收入偏低,但整体还是能运转的。

而且楚世昭观察了自己麾下臣卡的执政能力。

文俞的强度主要在于大型工程的建造,后勤运输的保障,搞后勤,搞运粮是有一手的。

他在经济发展,变法这一端是显然不如桓盛的。

桓盛担任宰相期间,大周王朝的财政收入增幅20%,文俞能够提供的财政收入增幅只有5%。

考虑到资金紧缺,楚世昭又决定不当人了。

【开皇元年六月,楚世昭将那些曾经归顺过卢毅的世家豪强,视为叛逆,逐个定罪抄家。】

值得一提的是,卢毅当初干掉了那些不愿意归顺他的世家豪族,攒了不少的田地和财富,如今都被楚世昭所囊获。

而现在,楚世昭是清算那些跟着卢毅一起干的世家大族,一来一回,是得了两份回报。

这种来钱的手段,就目前而言,绝对是最快的。

不过完全属于邪道经济,并不长久。

【开皇元年七月,在你平定了卢马之乱后,你在长安之中的名望盛极一时。】

【你俯视着台下的群臣,而桓盛则是将先前在长安朝廷之中意图叛乱的朝臣名单呈献而上,楚世昭看着匍匐着的群臣,目视着他们恭顺的模样,高呼的一句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你的内心却并不开心,你仿佛看穿了一切,看到了那些人身后的一切,你深知,眼前这些人的恭顺,全部建立在你的武德之下,若是有朝一日,你失去了这个最为勇猛的法门,他们也将会成为刺向你最锋利的短刀。】

【开皇元年八月,你本想对民实行仁政,意图藏富于民,以至于国强民安,但是你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以大周王朝如今的财政,若是降低百姓的赋税,那么很快就将入不敷出,仅仅靠着抄家所得的资产,远远不足扩充军备的数额。】

【开皇元年九月,你不得不顶着压力,提前推出了新的策令——《一条鞭法》。】

【开皇元年十月,你命令董奉前往南方,选择浙江一带,率先实行《一条鞭法》的政策,很多百姓误以为这是大周王朝新推出的一种剥削百姓的税法,很多人不愿意接纳。】

【开皇元年十一月,为了《一条鞭法》的有序执行,楚世昭派遣多位钦差大臣,清丈土地,以此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这是针对当时存在的占地多者田增而税减的情况,只有从上至下的清丈土地入手,才能做到赋役均平。】

【那些依赖土地投献的士大夫大多不能幸免,很多人迫于楚世昭的威望和强大的震慑力,不得不主动交出那些‘非法所得’的土地,如实上报田地的数额。】

【开皇元年十二月,楚世昭又令文俞前去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在实行《一条鞭法》之前,大周的赋税是分开零散而算的,而除开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楚世昭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赋归于地,计亩征收。】

【开皇二年一月,董奉顶着空前的压力,在豪强和士族的咄咄逼人下,在浙江终于是推动了《一条鞭法》的执行。】

【而一条鞭法过后,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进行了少见的调节作用,使得原本是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冲突暂时得到缓解,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实现《一条鞭法》后,每年的国家经济都将提升20%,直到第五年开始涨幅停止。】

楚世昭祭出《一条鞭法》这样的杀手锏,不为其他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国库搞点银子,搞点库存,方便他办大事。

万历三大征的基础,就是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所提供的重要条件。

要知道在嘉靖之后,大明王朝财政赤字的问题就已经没有办法得以解决了,可是偏偏出了张居正这样一个千古名相。

而没有张居正,可能万历这一代,就要因为土地兼并而提前爆发农民起义。

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居正硬给大明续了一口血,这位明摄宗,大明之影从桂萼手上改良的《一条鞭法》在执行起来以后,万历一朝的国库就没缺过银子。

打仗从来打的都是经济,没有经济你拿什么来打持久战,而万历一朝直接就打了三次大型战争。

分别打了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

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

以大明中后期那个风气,能打三次这种级别的战役,所耗费的钱财可想而知,但就是有《一条鞭法》还有张居正变法后的胜利果实支撑住了国库,一路穷追猛打,给万历皇帝狠狠地刷了一波功绩。

不过,这也不是说《一条鞭法》就是无解的,任何的政策走到后期,那都是会暴露弊端的。

除了中早期的《一条鞭法》有着积极作用外,越到后面《一条鞭法》越像是狠狠甩在百姓身上的皮鞭,往死里抽百姓的血。

但大周王朝这会儿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楚世昭不来点猛药,那就不是来钱不来钱的问题,而是灭国不灭国的问题。

等后面闹饥荒了,闹水患了,闹地震了,楚世昭一点银子都拿不出来赈灾,那就有的他爽了。

所以,想办法给国库搞钱是必须要想的。

合适大周王朝的改政办法,怎么看,都只剩下了《一条鞭法》,它既能节约税收征纳成本,既提高了课税的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一提高,大周王朝的执行力也能变强。

而照着之前的操作,楚世昭又是向大周王朝的百姓登记户口本,下令实行大索貌阅,免得出现大量黑户。

又是增派了科举制度,给底下的人才一个真正的上升通道。

【开皇二年二月,为了确保准确执行《一条鞭法》的各类要求,你顺势整顿吏治,而在澄清吏治方面,楚世昭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对士族极为苛刻,坚决不容贪污枉法的行为存在。】

【因此,楚世昭在京城之内,京城之外,他所罢黜的官员长吏,凡是有贪墨钱财者,大多罢黜乃至于流放异地,短短数年的功夫,就高达五百多位官僚就此落马,州县肃然。】

【其执政时期的吏治之整肃,不仅是要上裕国库,下纾民困。】

【开皇二年三月,楚世昭变革兵制,大大限制节度使的兵权,而卢马之乱后,大周王朝涌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于是楚世昭派遣自己的官军在和平时期归耕种田,在战争期间,再调度成为一支可战之兵。】

【其中,耕种的粮食所得,楚世昭以五五平分的态度,赢得了大量军户的好感和支持。】

【开皇二年四月,董奉在浙江执行的《一条鞭法》已经小有成效,浙江上供的赋税比往年高出了二十多万两白银。】

此时此刻,桓奕正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这个名为《一条鞭法》的策令。

他的大兄桓盛变法变了好几次模拟推演,都没有变出一个所以然,效果不是很显著。

可是楚世昭这个《一条鞭法》一经推出,桓奕就闻出了一股不太对劲的味道。

这浙江赋税的涨幅实在是太快了,这种速度根本就不是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

而能做到如此效果的。

就眼下的内容来看,只剩下这条已经开始生效的《一条鞭法》了。

不是,桓奕真没看出来楚世昭除了能打仗以外,手里还藏了那么一手细活。

毕竟先前楚世昭打仗的表现太亮眼了,导致桓奕都有些忽略了楚世昭在治国方面的表现。

这《一条鞭法》的出现,又是让桓奕有些看不懂了。

楚世昭这到底是藏了多少东西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