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3章 使用一些工具教化蛮夷,也很正常吧?!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值得一提的是楚世昭只有半壁江山。

现在手上只有南方这一块地,在大周王朝发展偏向于北方的情况下,南方除了极个别的地方是富庶之地,其他地方绝大部分都是比较穷的。

大景王朝又身处一个百废待兴的发展状态,前期经济收入较低,虽然在破亡之后迎来重生的经济恢复较快,但仍旧需要一个周期。

经济很重要。

只有经济,才能发展。

也只有经济,才能让将士们爆发出真正的战斗力。

你不给兄弟们补贴拉满,兄弟们又怎么给你卖命。

你开了一家公司,给底下的员工底薪三千,并且要求他们每周加班两次,加班费不双倍,大家摸摸鱼做个样子差不多得了。

但是你学习刘邦,开了一家公司,给底下员工底薪一万,每周加班工资三倍,不仅如此还有津贴保障,定期有外出度假的活动,你就看你的员工能不能键盘敲到冒烟。

如果你还能做到有甘共享,有难独当,出事大哥一人抗,没事大家一起享。

就后者这样的公司,根本不会有人考虑跑路。

楚世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是真的能看到将士们的士气,看到那些匠人们打造的装备强度。

从根本上革除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可能性。

国家发钱只能发到军官手上,这是腐败,这是贿赂,这是要亡国的迹象。

可朝廷发钱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将士手上,这就是可用的军心,这就是悍不畏死的卫士。

而且楚世昭也不是高梁河车神这样的最菜太宗,搞什么守内虚外的对外政策。

国家主权只有一项目标,那就是山河一统。

守内虚外就是放弃对外,一致对内的维权政策。

【晟武三年一月,你提高匠人的地位,加收海关税,开海通商,以此刺激促进贸易。】

【在你提高了匠人地位后,匠人有一定概率会产出全新的技术。】

【晟武三年二月,在大景立国三年后,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回升,在楚世昭的引领下,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都取得显著成绩,在去除了大周王朝臃肿冗多的多项制度,大景王朝的制度也日趋严密。】

【晟武三年三月,楚世昭传播了公羊学说的思想后,大景王朝的子民民族认同感需求日趋变高,很多人抨击现状,认为大景王朝不应偏安一隅,当光复民族荣光。】

【晟武三年四月,科举制度在大景王朝逐渐成了气候,寒门庶族慢慢有了机会入主机要之地,楚世昭创办的陆义会堂成了将官进修的重要院所。】

【晟武三年五月,在蒙元控制下的大同发生了兵变,以杨柱庭为首的大周旧将,他们在夜间举火为号,杀死了控制大同的蒙古将领拔都,打开了大同的仓库,发放粮食,杨柱庭更是亲手打开了监狱,释放了被蒙古人所关押的囚犯,占领了大同城。】

【晟武三年六月,杨柱庭派遣自己的儿子杨延朝南下联系大景朝廷,求援,宣布反元归景,以正华身。】

【晟武三年七月,楚世昭见到北方形势终于有了变化,一直处于防守态势的大景王朝是有进取的机会,决意再度起兵讨伐蒙元。】

【但以王守义为首的起义军将领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首先,他们认为杨柱庭未必是真心想要投靠大景王朝,因为杨柱庭是大周王朝的旧将,而不是大景王朝的旧将,现在的朝廷已经改朝换代,所以杨柱庭的忠心难测。】

【其次,一旦杨柱庭已经归顺蒙元,他与蒙古人设计,诱骗大景王朝的军队轻易冒进,而大景王朝渡江而战,本就身处劣阵,不好应敌,一战之下葬送军队,则大景永无一统山河之时。】

【诸将力劝楚世昭三思而行。】

【而杨柱庭派遣其亲生嫡子前往大景求援,就是心知大景恐有不信之隙,因此以子为质,求以援手。】

【在文官眼里,此举难以博得信任,但这已经是杨柱庭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

【楚世昭再三思索,毅然出击。】

【“若朕错失了如此战机,往后有人在北方真的起事而战,他们又该如何信我?!”】

【“朕不出击,这岂不是寒了那些想要归复我中华之身的族人吗?”】

楚世昭思虑之下还是出击了,这不仅仅是杨柱庭这个名字的保障,更是想到南明那个高压锅般的历史。

当时大清并没有完全稳固北方的局势,大明的旧将是不断在北方起义反抗大清的,如大同总兵姜瓖反正。

而姜瓖这个人虽然说是闯王来了投降闯王,带清来了投降带清,可是面对清人阿济格滥杀无辜,因为汉人不愿意剃头梳辫,就要杀他全家,甚至到处抢夺女人,夺走别人的新婚妻子,姜瓖在最后关头是没有当懦种的。

他带兵起义,抢回了大同,最终面对清军的劝降,力战持续时间达九个月之久。

一直打到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被属下的杨振威斩杀献城。

对于他的评价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姜瓖在女真人的大后方,在没有实际兵权的情况下掀起一场起义,更是有效抵抗了大清接近一年之久的时间,而且在这个期间中,姜瓖多次想找到南明,可我们的南明在干什么呢?!

南明什么都没有干,他们在研究怎么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地过日子,什么北方战事,跟他们南方有什么关系。

就姜瓖闹出来的这个动静,女真人派遣了大量的重兵去镇压,在明显对抗南明的防线开始松动的时候,南明不出兵去尝试,反而是以防守为主,调解内部矛盾,安于享乐,就注定了南明就是个寄生朝廷。

楚世昭当然可以错过杨柱庭给他创造出来的战机,但是他就必须要接受南北长期分治的可能。

南方想要北伐成功,条件极其苛刻。

像朱元璋那种成功,其中的偶然不用多说,别人北伐是没有骑兵的,朱元璋北伐,他是联合了蒙古族里那一批被压迫的蒙古穷人。

没想到吧?

我忽必烈用的是汉人打爆了汉人和蒙古人。

我朱元璋用的是蒙古人打爆了蒙古人和汉人。

在明初,归附明朝的蒙古、女真等族的前元朝官兵数量接近七十万,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被编入了明军中,朱棣的朵颜三卫也是由蒙古人组成的。

甚至在土木堡之变,有蒙古将领大喊为国家效力的时刻到了,一个人把瓦剌的勇士干退了一波又一波,硬生生给大明殉国。

在封建王朝,的确是有民族认同感,这是在西汉就开始出现的,但是比民族认同感更加尖锐的是阶级矛盾。

因为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太明确,下等人和上等人的区别就是天壤之别的。

你同民族的族人都没把你当人,那些蒙古贵族要吸干你的血,抢你的女人,打你的娃,你放的牛羊牲畜还归他们,然后跑来一个老朱,告诉你,跟着他干,把那些贵族干死,你的女人还给你,你的娃还给你,你的牛羊归你自己养。

你说这些被压迫不知道多久的蒙古穷人会不会往死干那些养尊处优的蒙古贵族。

所以,当时明初的朱元璋,坐拥着比蒙元朝廷还要厉害的骑兵。

楚世昭不具备朱元璋的条件,他想效仿朱元璋的北伐,那也得有那么多数目的骑兵。

因此,楚世昭比朱元璋更在乎战机,更需要战机。

【晟武三年八月,火药开始逐渐投入战场,楚世昭派遣了自己最为精锐的步卒渡江协助北方的大同兵变。】

【晟武三年九月,蒙元骑兵和楚世昭的步卒展开了战斗,王守义没办法借助步卒对抗蒙元朝廷凶悍的骑兵,在多次交手之中处于下风。】

【晟武三年十月,在杨柱庭的起义得到楚世昭大景王朝的接应后,北方各地受到蒙元朝廷镇压的人都开始起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晋阳李瑾的旧部江淮泗起兵反元。】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凉州段琦的长子段迥起兵反元。】

【范阳卢恩的侄子卢桓起兵反元。】

【晟武三年十一月,在火药投入战争以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突火枪出现了。】

【晟武四年一月,在北方各地起兵以后,蒙元朝廷不得不以镇压内部叛乱为主,这让王守义有了喘息的机会。】

【晟武四年二月,在前线战场举步维艰的大景军团没有因为伤亡而溃败,由于军饷足够,参与前线战争而补予浓厚津贴,依旧积极参与战事。】

【晟武四年三月,一位专职于大景军需处的匠人在楚世昭的提点下,在捣鼓火药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新的产物——震天雷。】

【而制作方法极为简单,很快震天雷的产出就开始日益增广。】

【这种武器的使用方式也极为简单,只需要抛射出去,就能形成巨大的爆炸声,极其利于攻城之战。】

【晟武四年四月,大景王朝不断调度军队,南方各地都积极备战,都认为收复山河大有可为,在军事力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出现了偏激的主战思维。】

画面上,楚世昭控制的领土下,那些百姓的头顶上不断地冒出各式各样的意见和主张。

而楚世昭在南京的建设同样是彻底疯狂。

在商业数值上,楚世昭对应天府的商业开发,已经很接近全盛时期的长安了。

楚世昭是有什么建什么,只要能加速经济发展的,楚世昭都建。

没钱什么都办不了,有钱什么都能办。

军饷啊,粮草啊,有时候碰到灾情,钱也是应急风险的重要产物。

【晟武四年五月,王守义在杨柱庭的接应下,大破蒙元朝廷的主力军。】

【晟武四年六月,王守义被蒙古人的神射手射中了胸膛,无法调度军队,韩顾接任大军团的职务,再度和蒙古人对抗。】

【晟武四年七月,蒙元朝廷平定了卢桓在范阳的起义。】

【晟武四年八月,杨柱庭积极冒进,认为卢桓同为起义反抗蒙元朝廷的将领,应当施以援救,于是在大同出兵救援,援路被截断,在围点打援的情况下,大同军阵亡万余人,三日后,大同兵力空虚,因此失守。】

【晟武四年九月,匠人在突火枪的基础下,研发出了新的武器——火铳。】

【楚世昭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让所有的匠人开始打造火铳这样的武器。】

此时此刻,楚世昭憋了一整个模拟推演的气,终于是有了一个喷泄口。

冷兵器时代真正终结者——火铳。

从封建王朝之初,打到末期,远程武器的地位越来越高,以至于弓箭成为了远程兵器之王,奠定了其深厚的价值,可以说弓箭长期处于版本强势的地位。

但是弓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学习成本太高。

这玩意不是说只要拉开弓,就能射。

培养一个专业的弓兵,还能做到骑射的,要十几年的功夫。

毕竟这属于君子六艺之一。

其次,箭真的很贵很贵,射出去的箭,基本上大多还很难回收。

火铳最大的特点是学习成本低,消耗的成本也低。

也就是说,我七天就能生产一批能够灵活运用火铳进行远程攻击的士卒,而且火铳的火药是可以论斤用的,弓箭只能论支用。

一个士兵开1000发的火铳,只需要一两银子,而一个士兵射一千次弓箭,要用一百两银子。

其次,拉弓一千次,人是会废掉的,但火铳坏了就丢,成本不高,人也不会因为开枪而累到没办法持续作战。

唯一的弱点,就是射程较近,可是在初登战场的情况下,冷不丁给你来几下,绝对是管用的。

我常常因为某些人不会使用工具而感到困惑。

作为中国人,使用一些工具教化蛮夷,也是很正常的吧?!

还好大周王朝的生产力和情况和大唐中后期极其相似,有火药的基础。

不然楚世昭还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能用上火铳,直接当三体人。

要是能打造出一支大明的神机营,楚世昭感觉这把插旗有望,以至于可以考虑发展航海业,大肆掠夺白银财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