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5章 论坛纷说,楚世昭要让群臣亲自称他为陛下!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桓奕对【大帝成长计划】无比上心。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帝成长计划】对于信息的获取,实在是太重要了。

而且,桓奕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大帝成长计划】,桓氏十有八九是要被满门抄斩的。

毕竟一开始的走势,完全跟自己大兄的性格是对得上的。

包括桓盛最初的决定,他就是想当东宫党,和王氏交好,从而推动桓氏跻身为新的名门。

正是【大帝成长计划】给到的提示,让桓奕有了回旋的余地,而且她也看到了家族强盛方面,整个桓氏所迎来的全新转折点。

桓盛想和王氏交好,甚至愿意给东宫卖命,不就是想让桓氏得以生存,从凉州一地的影响力扩大到长安一带。

那跟着楚世昭打天下,这还不用看那些外人的脸色。

所以.给谁卖命都是卖命,那肯定要给更让桓奕顺眼的人卖命了。

出于这些缘故,桓奕对【大帝成长计划】极为上心,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模拟推演可以得到整个推演的记忆。

除了信息以外,这样获得模拟记忆,能够显著提升一个人的阅历,假设每一次模拟推演,桓奕都专精一件事情,学一项技艺,等到模拟推演的轮次多了,她所学到的本事也就越来越多,能力的提升也就越来越大。

这就是桓奕无比重视【大帝成长计划】的缘故。

而【大帝成长计划】的每个面板,桓奕都点开研究过,让她最难以理解的一个功能就是【百家论坛】。

每次点进【百家论坛】的界面里,都是空白的一片,什么内容都没有。

不过,出于对【大帝成长计划】各个功能的深入研究,桓奕每次看到,还是会进去看看,摸索一下这个功能。

这一次,桓奕点进去,却发现了一道全新的内容。

【论楚世昭的优势。】

桓奕愣了一下。

看到这个内容,她下意识地点进去看。

只见一进去,就有一系列的长篇大论出现在了桓奕的脑海之中。

从楚世昭擅用的兵法、再到楚世昭作战时的主要风格再分析到楚世昭任人、用人的态度以及寒门和百姓在楚世昭统治时期的变化。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里面,对方还表明了永晋帝一朝时期的大周王朝经济、人口、名门和寒门之间入仕的人数对比。

而在下面,另外一个显眼的名字出现了。

李凤宁正在发表她对楚世昭优势之处的看法观点。

【“事实上,楚世昭能够把握局势,主要的原因还是控制住了最重要的兵权。”】

【“自古,兵强马壮者为王,要是没有控制住兵权,楚世昭能不能顺势走到治国的环节都是问题。”】

【“所以想要辅佐楚世昭的话,第一要考虑的就是提供强大的兵权作为支撑。”】

在这么一段话的后面,李凤宁三个字显眼地出现在了末尾。

这时候,桓奕整个人一下子就惊坐起来。

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先前的晋阳李氏,只要地盘扩张起来,只要做大了,李瑾的下属就会簇拥李瑾成为一个极其强大的地方军阀势力。

可这几次模拟推演的过程中,晋阳李氏拉出来单干的次数明显变少了,起初桓奕没有发现问题,现在桓奕立刻想到了,这是有人在暗中遏制这种发展所致的。

就像桓奕,一直都在想办法,劝说自己的大兄和二兄不要乱来一样。

换而言之,自己在推演的过程中,也许不是她一个人在模拟推演,李凤宁极有可能也在模拟推演。

不然晋阳李氏的选择为什么会跟桓奕的选择那么相似。

就是李凤宁跟桓奕一样,有了【大帝成长计划】这个信息获取的推演功能,这才做出了最准确的决定。

这样看来,能够选择【主公】的人,都有可能会参与其中,至少目前来看,桓奕能肯定有三个人可以参与模拟推演。

一个是发这个分析内容的人,一个就是跟着分析情况,列出楚世昭优势之处的李凤宁,还有一个就是她桓奕。

这个瞬间,桓奕马上紧张了起来,因为如果之前只有桓奕一人可以模拟推演的话。

她就能一个人独享楚世昭。

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抢,在这些人出手之前,桓奕就把楚世昭给抢到手。

可是,要是像她一样的妃子卡,属臣都能参与模拟推演的话,桓奕就没有把握能从这些人的手中抢到楚世昭了。

现在能明确的就是李凤宁,至于发出这个内容的人是谁,桓奕还没有办法确定,因为这个人的信息面板是匿名的状态。

想到这里,桓奕继续摸索了一番【大帝成长计划】,终于在设置里找到了一个能够匿名自身的内容,而她立刻匿名,在【百家论坛】之中试探其他人的消息。

李凤宁倒是光明磊落。

她先指出了大周王朝现有的问题,再谈论了怎么正确匡扶大周王室的方法。

【大周现在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南方的起义军。】

【如果南方的起义军做大了,那么大周王朝就是一个进入王朝末期的状态。】

【简单来说,起义军造反,朝廷派遣中央军和地方军镇压,如果义军打输了,那还好,史书上只会记载寥寥几笔的内容,可一旦中央军和地方军打输了,朝廷就只能被迫下放权力,允许地方自由招募兵士以此来平叛。】

【而权力放了出去,想要再收回来就很难了,这些被放出去权力的地方,就会形成一个接着一个军阀,一个接着一个不服朝廷号令的军阀。】

【最终出现的局势,就是大周王朝的中央被踢出局,进入军阀和起义军之间的战争。】

【在这其中,那些节度使就是最大的获益者,我的父亲多次统治北方,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朝廷放出了权力,又没办法收回,以至于我父亲做大以后,就很难再把权力还回去,到了那个时候,便不是我父亲想不想效忠大周王朝的问题了,而是我父亲麾下的那些受益的将领,也不可能接受继续效力给一个没有什么威慑力的朝廷。】

【要想走辅佐楚世昭的这条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楚世昭手中权力不足的弊端。】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楚世昭最早的几次模拟推演里,因为没有权力,一个人靠着长安的百姓驻守一地,既没有兵也没有装备,即便他的能力再强也阻挡不了什么。】

【反观后面几次模拟推演,楚世昭得到了桓氏,得到了李氏的协助,能够最快时间地上位,得以左右时局。】

当这些内容说完以后,李凤宁就列出了几个臣卡、将卡的名单。

这些名字,点开都能直接转移到臣卡图鉴的界面。

【这些臣卡、将卡,是目前大周王朝最优质,最顶尖的一批人,以晋阳李氏为辅佐楚世昭的班底,那么地位最高,最优先,实际权力最大的就是我的父亲。】

【而以桓氏为班底的话,就是以桓盛为主的班底,但是桓氏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人心不齐。】

【纵观数次模拟推演,在重要时刻,桓节明明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却总是选择观望。】

看到这里,桓奕不得不承认李凤宁的分析极有道理。

要是桓节能在开局就表现出最坚决的态度支持楚世昭,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假装站位’,局势会好看很多。

桓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实际转化出来凉州的兵权。

就是楚世昭得到了桓氏的支持看似很强,但没办法真的用上凉州的兵。

一方面是凉州的兵调度过来,这边不太方便戍卫边塞,另外一方面是桓节支持楚世昭的力度不够,自己的二兄不太愿意赌上身家性命。

但是桓奕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桓节也没有模拟推演的功能,不知道后面的局势发展会怎么样,也不可能说赌全家的性命就直接赌上了。

放两个人分不同阵营进行投效,才是比较正常,稳重的选择。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其实不是楚世昭在兵权上的掌握,是永晋帝的驾崩时机。】

先前在【百家论坛】界面发表对楚世昭优势之处看法见解的匿名之人再度发言了,此人承接李凤宁的话语继续写着她的观点。

【永晋帝驾崩的时机越早,对楚世昭其实越不利,因为朝廷掌握在东宫的手上。】

【我尝试辅佐君主下来,我的叔父在东宫效力过,也在王守义这边效力过,后来也曾效力过楚世昭。】

【虽然位卑,但是几次效力下来,还是能看出端倪的。】

【东宫太子楚世煦外宽内忌,看似对待所有士人都是一幅谦和君子的模样,但其实分三六九等,出身寒微的士族,并不受到他的重视,他拉拢的都是京兆名门的那批大臣。】

【真正得到重用之人,其家世背景无一不显赫。】

【而治理朝政之时,楚世煦也大多偏好于士族,利于世家大族兼并土地,这就导致楚世煦上位,初期虽说稳固,实际上时间过得越久,问题就越严重。】

【这也便是为什么桓盛变法,楚世煦用了又要杀他的理由,因为桓盛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反对楚世煦麾下的那些大臣。】

【晋王楚世昭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剖析出了大周王朝的真正问题,那就是贫富差距,土地兼并。】

【不说别的,卢马之乱结束,楚世昭的处置手法,借机打压士族豪强的做法,就让原先差点沦为流民的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

【现在之所以说永晋帝驾崩时机的问题,就是楚世昭的羽翼实在是太少了。】

【当下阶段,是不足以抗衡东宫一系,所以很容易覆灭在这个前期的关头。】

【我经历了那么多次模拟推演,最终感觉楚世昭在位期间,生活得相对舒适,遭遇到的内外动荡也比较少。】

【故此,首推辅佐楚世昭的道路。】

桓奕看到这里,觉得这个匿名之人倒是把问题看得通透,越是在长安,其实越能感受到楚世昭的压迫感和为难之处。

他上有三位有着世家大族支持的兄长,不仅持有皇后王从徽的支持,还有王氏桃李多年的门生,以及那些和王氏交好的大族。

楚世昭仅仅只是对付世家大族也就罢了,他还要对付皇后,还要对付自己的兄长。

而真正能做到限制这些人的,只有永晋帝。

没有永晋帝的支持,楚世昭想要行事是真的举步维艰,可是永晋帝又怎么可能支持楚世昭这样一个孤家寡人呢。

无论是出身的排名,还是地位,还是身后的背景,楚世昭看起来都不是那么的有前景。

否则,也不可能没有人支持楚世昭了。

桓奕想到这里,又感觉这才是对桓氏有利的地方,这意味着在楚世昭最艰难的时刻,桓氏是最能站出来挺他,甚至于带他渡过危机的关键助力。

现在,桓奕知道了还有跟她一样的人,可以共同进行推演,猛然意识到,觊觎楚世昭的人,并非只有她这么一个。

这就让桓奕有了紧迫感,她要尽快在楚世昭这边占据一席之地。

而模拟推演到了末期就放去托管的楚世昭,一觉醒来,就奔波在了三府军。

这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的脑海里对三府军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知道了三府军上下,哪些将领是可用之人,哪些将领是拉拢都不可能拉拢的对象。

楚世昭可以避开那些实际上早就和王氏眉来眼去的将领,而直接去接触那些士族体系外的军户,老一辈将门。

像杨方这种,就属于老一辈将门子弟,是勋贵派系出身的,跟王氏完全不是一路人,利益结构就不同。

甚至,杨方的家族式微,很大程度都是要拜这些京兆名门所赐。

中央朝廷以文抑武,地方武装以武通礼,是王朝末期最明显的特征。

正是中央朝廷对武臣的压制,导致了中央的将领没有实际权力,也没有什么能力,无法解决外在的叛乱,又被文臣压得狠。

杨方在楚世昭示好以后,立刻表示出顺服的态度,其中缘由就在于东宫楚世煦并不怎么需要他,而杨方想要生存下去,也需要一个靠山。

虽然楚世昭现在看起来不怎么厉害,但至少楚世昭是大周王朝的宗室,是亲王。

可本质原因是——杨方混不到东宫这边去,这一点才是他不得不选择楚世昭的理由。

现在楚世昭要团结的,就是那些被权贵世家排斥的贤才。

桓盛、杨方都是其中的代表。

哪怕现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星星之火总有燎原的时候。

楚世昭不怕做不到,他唯独就怕他自己连尝试,连做的勇气都没有。

而楚世昭不仅要拉拢这批贤才之外,他还要尽可能稳住自己父皇的身体。

这是孝义之本,同样,也只有永晋帝活得时间久,挺的时间长,楚世昭的机会才会越大。

尤其是现在永晋帝有意‘扶持’楚世昭在朝中的地位。

那父皇就更不能因小失大,仓促驾崩了。

给楚世昭一点小小的时间,他就要让自己那些个兄长,那些个大周‘忠臣’们亲自欢呼他为陛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7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