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9章 生食国禄,死亦周臣,岂有望风而逃的周将军!楚世昭的起义!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嘉德三年九月,杨方召集长安附近所有忠于大周王朝旧官僚出身的力量,向驻于长安的马溯安发起了攻势。】

【恰在此时,有人秘密告诉杨方,一些人知道你此行起义救国之事,为了谋取前程,一些人打算前去长安告密。】

【这让杨方不得不提前召集力量,提前发动了讨伐马溯安的战事。】

【嘉德三年九月八日,杨方的部队攻占了潼关,果真有人暗中告密马溯安,致使杨方的突然起兵引起了马溯安的注意,对方很快就集结了兵力镇压杨方的军队。】

【杨方与马溯安的部队相对峙,阵斩马溯安麾下的大将安图。】

【嘉德三年九月十二日,马溯安夜袭劫营,杨方却早有防备,他设下布防,自作溃军,引君入瓮,大破马溯安劫营奇袭的部队,然而杨方的部队缺少补给,连日作战,即便屡有捷报,却难以攻克城池。】

【马溯安本意想要一举歼灭杨方所在的部队,最终听从了麾下谋臣的意见,在判断出杨方缺少攻城器械,不具备攻城的实力后,决定固守长安,消耗杨方军队的士气。】

【嘉德三年九月十七日,杨方攻城失利,没有攻占长安的城头,他密信城中的有志之士,希望有人能够里应外合,帮助他夺回长安。】

【十八日深夜,果真有人悄悄和城头的守军发生战斗,打开了城门,护送杨方的军队入城。】

【杨方见状,认为这是空前的战机,率军攻入长安,却没有料到城中的世家大族早已被马溯安清扫一片,留下的大多都是羸弱无骨之人,他们甘于成为马溯安的党羽,杨方的旧友在接到这份密信之后,就被人抓获。】

【而马溯安利用这份密信,将计就计,骗得杨方入城而战,在长安内,马溯安围而攻之,杨方被马溯安击败于东城门,但在危急之际,杨方再度调度那些可战之兵,收兵至西城,试图引兵前往皇城,马溯安复攻破之。】

【在马背上的杨方目视着前方烽火四起的皇城,悲从心来,高呼了三声,“长安——长安——长安——”】

【就在杨方万念俱灰之际,那些闭户不出的长安百姓咬着牙掩护杨方的部队撤退。】

【有些人已经认出了杨方正是当年解开长安之围的将领,是与楚世昭并肩作战,官复长平侯的开国功勋之后。】

【当年楚世昭被诬陷的时候,他们没有站出来,致使昏君当道,太后乱政,世家大族祸乱天下,终起祸事,悔不当初。】

【杨方率部力战拒敌,望着近在咫尺的城门,知道这是他最后杀出生天的机会,可面对唯一的出城机会,他迟疑了片刻,再度杀了回去。】

【因为杨方清楚地知道,长安百姓的作为,马溯安心中有数,以他的性格,事后一定会清算那些帮助他们离开长安的百姓。】

【“大周已亡,社稷不存,生食国禄,死亦周臣,岂有望风而逃的周将军。”】

【杨方杀回长安,力战而竭,在长安之中大破马溯安先后三营合击,手下兵士都死尽了,马溯安想要招降杨方,围而不杀。】

【杨方拔出腰间的佩剑,长发飘洒,零落盔甲两端,鬓发混杂之际,他将佩剑刺入腹中。】

【在杨方死后,马溯安愤而戮尸,不允他安然下葬,在朝野之中被迫受降的大臣大多动容。】

【身为太医的傅容毅然刺杀在宫中鸠占鹊巢,就此养伤的马溯安,行刺失败后,他高呼:“杨方不愧周将军,我死犹是大周臣。”】

【嘉德三年九月二十日,马溯安放任麾下的将士四处掠杀长安的百姓,以此来报复先前他们相助杨方的举动,在经历长安三屠之后,长安的人口骤减。】

楚世昭看着画面,面色悲怆。

这次模拟推演,可谓是楚世昭的嫡系死伤最为惨重的一次。

窦戾为了掩护楚世昭逃离皇权争夺的政变追杀,在皇城掩护他撤退,不幸被杀。

这是作为游侠的义气。

在乱军之中,楚世昭和杨方失散,本以为杨方不是在乱军中出了变故,或者另投他人,却不成想杨方一直都在长安之外积累力量,如今社稷颓危,仅以一人之力,就想力挽狂澜,匡扶周室。

杨方判断错误过,打仗打输过,但是他却从来没怂过,在楚世昭的麾下,不知道打了多少场战役。

窦戾战死,杨方战死。

顷刻之间,已然折损楚世昭两员大将,先不说窦戾是在成长之中的状态,杨方在历练卡的协助之下,是实打实地能力优化,全面进化了。

可即便是这样的状态,依旧是在五胡乱华的局面下,没有能够影响到大势。

此时此刻,别说是楚世昭感觉局势难以掌控。

已然远遁南阳老家的阴媚钰同样看着模拟画面,陷入了慌乱之中。

在东宫楚世煦发动政变的时候,阴媚钰和楚世昭也是失散了。

那个情况下,阴媚钰没办法找到楚世昭,于是乔装打扮,在脸上抹了黑泥,带走了一些稀碎的银两和防身的匕首出逃皇宫。

凭借着多次模拟推演积攒下来的阅历,阴媚钰回到了南阳新野的老家。

可是刚回到南阳,这边的节度使在大周王朝覆灭以后,就自顾自揽权,吩咐底下的大族奉命行事。

阴氏自阴媚钰的爷爷阴尚贤被永晋帝下罪以后,阴氏在南阳新野的地位就一落千丈。

胜在永晋帝没有株连的习惯,或者说根本没有想真的清算阴尚贤,哪怕阴氏在政坛上没了地位,但还是一个极大的宗族势力。

此番阴媚钰回到老家,就是投奔自家的宗族。

可是,阴氏的日子也不好过,阴尚贤当初是提出废除节度使的大臣,南阳节度使自然对阴氏不够待见。

而永晋帝将阴尚贤父子全都下罪关押在牢狱之灾,阴媚钰最大的立足资本也没有了。

她投奔南阳老家,只有四姑阴弘漓愿意收留她。

不过阴媚钰却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对于她而言,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

有一个家却也可以了。

现在阴媚钰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楚世昭,虽然阴媚钰听说了很多消息,听到了凉州发生了兵乱,楚世昭投奔桓节以后,桓节被一个名叫韩罪的军阀夺走了凉州,兵败此地,但阴媚钰还是觉得以楚世昭的本事,不可能就这样销声匿迹。

然而,看到晋阳李氏被击破,凉州桓氏也没落,就连楚世昭手下的大将杨方都因此战死,阴媚钰终于是感受到了那种濒临崩亡的压迫感。

作为距离战场最远的阴媚钰,再迟钝,也知道五胡乱华的负面效果有多么可怕的破坏力了。

最直面五胡乱华的人,其实是身在晋阳的李凤宁。

本以为有父亲李瑾在,遇到最难打的局势,都会出现战机,可事实证明,个人能力在大势面前丧失了主动权。

她的父亲固然是各方面都很全面的金色名将,可是将士们的战力、数目跟不上,李瑾同样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晋阳李氏受到包夹,其结果比之桓氏还要糟糕。

至少桓节还没有战死,而李凤宁的父亲李瑾是战死沙场,李凤宁和两个弟弟带着所剩不多的部队,朝着南方跑去。

大同失守,丢给了匈奴人,匈奴人和马溯安又打破了晋阳的防线,现在晋阳也丢给了匈奴人。

凉州还在内部混战,当地豪强争夺此地的归属权,长安和范阳都在马溯安的手上,看着虎视眈眈的匈奴人,显然他们下一步的对手,就是要和马溯安翻脸。

整个北方的局势,可谓是千疮百孔。

【嘉德四年,马溯安称帝,国号燕,这正式宣告大周王朝就此灭亡,进入了新朝时代。】

【马溯安改年号为——雍康。】

【南方各地节度使大多不认可马溯安建立的新朝,他们依旧沿用嘉德年号,表示自己不服从马溯安的新朝。】

【嘉德五年,楚世昭去投奔在濠州的白袖军。】

【这一年,楚世昭二十六岁。】

【楚世昭加入白袖军以后,作战勇猛,又熟知文墨,在濠州的白袖军之中很快就得以重用。】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

【楚世昭化名为楚全己,在白袖军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以民为本,思考如何改善白袖军的生存基础,攻城拔寨过后,安定民生,很快楚世昭的名声就在白袖军之中传了开来。】

【而濠州白袖军有一名首领姓姜,名兴,早年出身当地的姜姓大族,但不服族中管教,行游侠烂漫之事,中年时见到百姓生活困顿,认为是一展拳脚抱负的时机,于是散去多年积蓄,以白袖名义起军。】

【他见楚世昭是个人才,短短时间就能将白袖军打理得井井有条,使人信服,得百姓所爱,就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姜幼贞嫁给楚世昭。】

【楚世昭却以自己已有家室,不过在乱世之中流离失散,不愿娶妻,这让姜兴甚是遗憾,但两人关系不减,姜兴仍旧重用楚世昭。】

【一次战事之中,白袖军其他首领的将士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乱世之中,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在打着接济百姓的名义攻城时,一些白袖军打下城池,大多放荡行径,四处搜刮财物,抢夺那些大族出身的女人,满足私欲。】

【楚世昭将这些白袖军依法处置,以军法杀死,将头颅置于城门,这引起了其他白袖军首领的不满,他们找到姜兴,命令姜兴将楚世昭交出来。】

【姜兴知道楚世昭有大才能,有大志向,可是他势单力薄,难以保全楚世昭,于是就写一份书信,劝楚世昭早早离开。】

【楚世昭终究意识到了这支白袖军不过是一群草台班子,同样是一群利用暴力满足私欲,毫无信念之说的暴民,在姜兴的报信下,他拂袖而去。】

【而楚世昭的离去,让白袖军的首领发泄怒火在姜兴的身上。】

【在白袖军另外一位首领邓傅的鼓动挑拨下,他们利用议事之说,展开宴席,趁乱拿下了姜兴,准备杀掉他。】

【楚世昭本来已经起身离去,可是听到了这则消息后,立刻找到了姜兴的女儿姜幼贞,希望能够号召姜兴的部众解救他,姜幼贞清晰地知道,自己若是不救父亲,她恐怕也难有自保的余地,立刻同意了楚世昭的请求。】

【楚世昭率兵救回了姜兴,并且一战杀死了两位白袖军的首领,从此,姜兴更加重用楚世昭。】

【然而楚世昭去意已决。】

【“今日借兵搭救大帅,不过是报大帅重用之恩,可惜白袖军良莠不齐,绝无济世救民之志,草莽匪类,何提义军之词。”】

【“姜帅,我走了。”】

【“你成你的大业,我自救我的黎民苍庶。”】

【嘉德六年,楚世昭离开了白袖军,姜兴甚是遗憾,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留不下楚世昭,更深知楚世昭留了下来,反而会动摇他在白袖军的地位,于是放任楚世昭离开。】

【凭借多年在南方四处行医的名望,又因为处置军纪不正的起义军,保全百姓反而被迫离开白袖军的缘故,楚世昭在南方已小有名气。】

【嘉德六年五月,楚世昭募兵,以最常见的黄巾作为起义的象征,决定起义救民,力图让身处乱战的百姓有安居乐业之所。】

【那些曾经受过楚世昭恩惠的百姓听闻过后,纷纷前来投效,于是楚世昭很快就募兵高达千人。】

【楚世昭所到之处,以医术搭救那些没有办法生存的穷苦百姓,每每打下一个地方,不仅是让麾下的义军打开官府的粮仓满足食欲,更让当地的百姓共享米糠。】

【这让楚世昭很快就汇聚了大片的人心。】

【因为在这个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时代,楚世昭一个能识字念书,能医治病患,略懂兵书,却能与寻常百姓共乐的人,并不多见。】

【如今的百姓已经被压榨的没活路了,就连吃饭都是问题,那些起义军也都只能保障自身的生活,抢夺粮食也是给自己来用,像楚世昭这种打下粮仓,不仅分给麾下义军,还要给当地百姓分口饭吃的人,实在是太少见。】

【这让楚世昭每攻下一座城池,就能获得众多百姓的拥戴,仅是几个月的时间,楚世昭就聚兵两万之众。】

【而楚世昭将这支起义军,命名为‘乞活军’。】

【短短时间内,楚世昭的乞活军就已成势,其声势浩荡远超白袖军,那些在白袖军之中受过恩惠的人,也开始转投楚世昭的乞活军。】

看着画面的楚世昭,觉得在黄巾起义之中失利的张角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个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会读书,会医术,却心甘情愿带着如同牛马的百姓去推翻东汉这样腐败的朝廷。

作为既得利益者,去帮助那些百姓,哪怕这其中可能是虚伪作秀的成分,但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举动了。

要知道在东汉那个时代,知识垄断极其严重,寻常百姓别说能看书了,识字都困难,所谓的寒门,那也是有知识传承的没落士人,根本不是什么烂出身。

寒门也是门。

寻常百姓是寒门都算不上的黔首,是当政者眼里的牛马,是上位者口中说吃就吃的鱼肉,说割就割的韭菜。

张角既识字,又懂医术,还拿出家里的财富来接济百姓,在那个时代,又怎么能说不是一个‘圣人’。

哪怕最终黄巾起义的走势不尽如人意,哪怕作为对立面的世家大族甚至抹去了张角的出身来历,竭力去抹黑张角所做的事情。

这都没办法掩盖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即便农民起义到最后,没有正确的引导下,演变成了一场大暴乱。

可这都是一群普通人想要吃口热乎的饭,为了生存而做出来的起义之事。

而现在,楚世昭就要将那些农民起义的未竟之事,不能做到的极限给做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金量。

在此刻得到了具现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5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