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2章 元庭事变,楚世昭光复大景!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而楚世昭显然也知道这支蒙古王庭在滚雪球的能力上有多么的恐怖。

一开始的时候,蒙古王庭是一路横推,差点就拿下了整个大景王朝的北方。

如若不是早期蒙古的统治还不够稳定,各地都有大周故臣的起事,真给蒙古消化了这些地盘,楚世昭大概率是要被平推的。

从各地的数值来看。

不同地方招募的士卒,他们的初始能力也是不同的。

像北方的士卒,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能刷出【骑术】这个基础词条能力。

而南方的士卒,十个人里面能有三个人能刷出【水战】这个基础词条。

不同地区的士卒,更是有着不同数值,北方士卒的武力普遍要比南方士卒的武力高出那么一点点。

将领、臣卡的能力数值倒是不受限,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这些较为基础的能力上,两边地方的士卒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就光说南方士卒很少出现骑术这个基础词条,就让楚世昭的骑兵死活养不起来。

楚世昭想要在南方养骑兵,必须先去培养这些士卒的骑术能力,要比常态招募,多出半年的时间去训练。

而北方地区之间的乡勇,也有高下之分。

像接近边塞的这些地方,如凉州,其招募过来的基础武力值,可能还要比北方很多大镇招募过来的乡勇武力还要高。

最令楚世昭头大的,还是模拟推演里的这个地形设计。

南方士卒到北方打仗,是会出现负面状态,又有不熟悉地形的地图效果,一打败仗就容易吃瘪。

同理,北方士卒到南方打仗,也容易出现中瘟疫的状态,也是不好打的。

可问题是,楚世昭作为北伐的主攻方,他深知继续耗下去,是自己这一方更加吃力。

别看渡江是有天险可以防守的。

就大周王朝这个南北两地人口来说,北方的繁荣程度更高,人口数量更大。

要是长期运营下去,楚世昭一定是失利的一方。

这一次模拟推演,楚世昭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既要打又要磨,打是消耗蒙古人的有生力量,确保蒙古人不能短期内就消化大周王朝的北方,磨是楚世昭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口气就战胜蒙古,迟缓对方的发育速度,又让自己有成长空间,才是对策的核心。

事实也证明了蒙古人在治理地方上的能力是一塌糊涂的。

五年的时间,南方的生产力是有天翻地覆的增长,楚世昭的政策一律鼓励生产,推崇贸易。

蒙古王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只有贸易,在北方收纳的税以及粮草,大多都是要归于周人乡绅地主的头上。

在地方上的百姓生存压力,楚世昭的治下相对安逸,蒙古统治的北方就不是很太平,频频的起义,也是不断给楚世昭续一口。

打到这个阶段,蒙古人被迫西征,不是他们不想打楚世昭,是蒙古人没得选。

楚世昭的防守策略实在是过于稳固,而且又有震天雷这样的火器日益成型。

他从来不盲目和蒙古人选择野战,通过震天雷的射程和城防,不断地压制蒙古人的攻城路线。

蒙古人也不可能真拿自己骑术专精的精锐跑去当炮灰,搁那攻城头,负责主攻城池的,只可能是周人的步兵部队。

说实话,在古代战场吧,你打顺风仗,那是一个比一个勇,你打逆风仗,打了一次,后续就不可能卖命了。

为什么游牧民族要打仗。

因为穷,打仗打赢了可以抢别人的东西。

一直打仗,又打不进去,一直看着身边的同僚在战火中死去,这给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北方大族也不是傻子啊。

有利益才卖力,打不了,还天天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那不就是给别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实力才是自身地位的保障和根本。

保存实力,象征性打打,打不进就告诉蒙古人,实在是不好打。

蒙古人又不可能真的往死里逼迫,把他们赶到楚世昭这边的阵营去。

像蒙古这种以打仗经济为生的民族,他就属于只要能赢胜仗,就能一直推进下去,只要耗住了,打不赢,就自然崩掉了。

西征是蒙古人选的吗?

是他们打不过楚世昭,推进不了,那不就只能换条路打了。

但是蒙古人在西征的路上一往无前,就越显得楚世昭这一方有多么的难啃。

现在就属于是楚世昭和蒙古王庭互相卷各自的军事能力和素养,拉出来的军队,往外一溜,都是极强的。

【晟武十五年二月,铁木真再度西征,五月,蒙古与罗斯、钦察组成的联军会战于迦勒迦河之东,因罗斯诸王公互不团结,不能协同作战,终被蒙古军一一击溃。拖雷和哲别统兵抄掠罗斯南部后东还,经伏尔加河,又攻掠保加尔人,然后再由里海、咸海之北返回蒙古草原。】

【此次远征,使得蒙古军的足迹远抵克里米亚半岛,在取得了如此战果以后,铁木真重拾了信心。】

【晟武十五年八月,铁木真自漠北南下,再攻大景王朝,而在这个过程中,铁木真颁布文法,开始建立属于蒙古王庭的文化,又分封子弟。】

【在西征路上打下的土地,被铁木真分给了他的儿子,而铁木真在攻掠诸国过程中,他又吸收了归降的军队,并驱使被征服地区人民为兵,使军队数量大大扩充,蒙古王庭的兵力自十万之众得以增进,已有三十余万。】

【不过除却蒙古本部的十万骑兵外,还有二十余万的部队,都是招降过来的军队。】

【晟武十五年九月,楚世昭严格控制武器在外的流通,有效制止了蒙古人学习新式装备的机会。】

在历史上的元朝,起家的过程中,有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吞并了金国。

金人第一是犯贱,第二是送装备。

说他犯贱是明明知道蒙古强大,但是他被蒙古人打了,优先考虑是从南宋这边拿回来利益,属于是拆东墙补西墙。

送装备就更是无话可说。

在和南宋战争的过程中,金人是学习了南宋很多的武器技术。

蒙古人打下金国,完全吸纳了这些东西,堪称大补丸,而且在历史上的蒙古人,火器的利用率极高。

不是常人所想的那种只会用骑射武器,火器他们蒙古人也是用的。

不然,蒙古人在西征的过程中,也不会将火器这种东西流往了西方。

这一口灭金大补丸,金人给了蒙古人一个全方面提升的机会,整个元朝的前期,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

从一开始的丧家之犬,去哪被哪踢一脚,尤其是被金人当狗训,再到一路反杀,将整个中原王朝都吃下来。

那都是一个由弱变强的流程。

楚世昭就没有给对方这个机会,蒙古人现在的科技提升,也都是效仿楚世昭这边的科技卷出来的。

实际效应,双方差远了。

现在楚世昭是完全不着急,要知道大景王朝通过这么多年的运营下来,每年的税收已经突破了大周王朝的巅峰时期。

要知道,楚世昭手上只有大周王朝的半壁江山,而且是相对贫瘠一些的南方。

而楚世昭早在三年前,就在暗中牧马,蓄养骑兵,正在训练背嵬军来对抗蒙元的骑兵。

他在等一锤定音的机会,蒙古王庭东边一个锤头,西边一个锤头,只能在这里等死。

【晟武十五年十月,你的背嵬军编制终于成型了,这一支骑兵,你足足招募了三万余众。】

【而突火枪在十年的发展之中,终于研发出了新的路线——火铳。】

【晟武十五年十一月,你开始加强背嵬军的骑射能力,每一位背嵬军将士,都配有强弓和五十支箭。】

【晟武十五年十二月,楚世昭训练背嵬军的合击能力,推行了五五制的合纵战术。】

【该合纵战术,楚世昭要求背嵬军的将士以五人形成一个小股单位,成一组,五个小组为一个镇。】

【战斗中,五人将士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骑射火力压制,另外三人各负责进攻、掩护和支援,交替骑射火力。】

【为确保每一组都有战斗力,楚世昭长期训练这些人的战术应用和配合。】

【这样也能保证,团体落单以后,各个组的将士各自为战也能拥有出色的反制战力。】

【而这样的合纵联击战术之中,进攻的前提是保存自身有生力量,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敌人轻易消灭,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人负责掩护队友后撤。】

【其核心就是迂回穿插,围点打援。】

【只要遇到对方主力部队,就牵扯为主,遇到小股部队,就穿插围歼。】

【晟武十六年三月,楚世昭兴兵北伐,这是安定了数年以后,楚世昭的首次放弃城防的主动进攻。】

【晟武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楚世昭的背嵬军在野外遭遇了蒙古突骑,双方就地展开,蒙古人极其娴熟地使用自身常用的迂回穿插战术,借助射程、骑术的精湛,想要通过身位拉扯,再借助火力压制楚世昭的这支背嵬军。】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背嵬军如法炮制蒙古突骑的战术,他们同样是用迂回穿插的战术,绕开蒙古突骑的包围圈,再反过来包围对方,在近距离,背嵬军拿出火铳就地射击,其精准度远胜于弓箭,远距离就拿出弓箭骑射,以确保自身在安全的身位可以造成打击。】

【蒙古突骑大多没有什么护具,全凭机动性,他们遭遇到背嵬军这样的重骑兵,正面若是没有打赢,就该拉开身位作战,但是从来没有和大景骑兵交手过的蒙古人,为了试验对方的实力,主动进攻,于是就遭到了全方面的压制。】

【晟武十六年三月十九日,背嵬军在正面战场上击破了蒙古突骑,铁木真大惊。】

【晟武十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哲别和拖雷亲率大军十万,与楚世昭的背嵬军主动交战,而楚世昭灵活应变,避开了哲别和拖雷的大军,将三万余众的背嵬军化整为零,袭扰蒙古王庭的统治区。】

【这些背嵬军到了地方,按照楚世昭的吩咐,先是招抚北方的百姓,告诉这些百姓,南方的王师即将收复山河,若是能再统山河,为了恢复故土,照料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百姓,接下来的一年里,免去北方各地的赋税,用以生产。】

【只要遇到追击过来的蒙古骑兵,就自行寻找突围、绕开正面的战场。】

【晟武十六年四月,楚世昭的重步兵军团抵达战场,十万之众的步兵推进正面的战场,有着背嵬军的协同,打出了步骑协同作战的效果,原先只有步兵的楚世昭常常没有正面交锋的对手,就被蒙古骑兵活生生拖死,而有了背嵬军的拉扯,这些步兵在攻城上就有了保障。】

【晟武十六年五月,铁木真多数兵力用于西征,以及镇压那些刚刚被打下来的西方诸国,在北方大多是北人乡绅豪强的部队,这些人不出力的话,铁木真疲于防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打,尤其是楚世昭将震天雷运送过来攻城,更是以一日克九城的速度,不断地攻城拔寨。】

【在楚世昭提前部署的招抚下,各地百姓抵触蒙古统治的心思已达临界点,人心思景的情况下,铁木真本身就只能靠着北人政权的高压来控制民众,现在吃了败仗,百姓暴动就更加明显。】

【晟武十六年六月,景军进逼长安,铁木真带领三军的将士和嫔妃、携带着子汗等人,逃出长安,经潼关逃往漠北王庭。】

【蒙古在中原的统治终于结束,楚世昭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二十余年的幽云十六州,终是被大景收复。】

【而楚世昭鉴于草原势力反复无常,长年累月盯着中原肥沃之土的野心,居安思危的情况下,他决定积蓄力量北征,再起一战,彻底消灭以铁木真为首的游牧势力。】

【铁木真得知消息,知道大景王朝正在劲头之上,难挡锋芒,于是再度西征,朝着军力颓弱的西边继续攻打,这样的方略,间接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史称——‘元庭事变’。】

【而这些从楚世昭手里选择避其锋芒而临时逃跑的蒙古人,采取了“向西方进军”的战略。他们先是长途奔袭到欧洲的黑海和多瑙河一带,接着又同这里的哥特人等一起继续向西侵袭,直到兵临罗马城下,最终导致了古罗马帝国在众多‘蛮族’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一朝覆亡。】

【楚世昭对蒙古的这场大胜,不仅影响了中原王朝的历史,也间接推动了新的历史进程。】

【晟武十六年七月,楚世昭光复大景,在长安二度登基,祭奠先祖,史称——‘景皇登顶’、‘晟武皇治。’】

【而刚刚打下长安的楚世昭,在短暂的封禅、归位正统后,便在长安的郊外祭拜旧友杨方,这令那些忠于大周王朝的群臣潸然泪下,曾经效力于大周王朝,而不认可大景王朝正统的群臣最终重新依附在了这位再度统一山河的开国帝君,这一页,终是打开了大景王朝步往昌盛帝国的篇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