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5章 王槐主动投靠,晋王党的势力日益扩张!

书名: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作者:倦我生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9

永晋帝早在叛乱之前,就已经下令让桓盛担任东南总督,提前管辖,防范东南方向可能会出现的叛乱。

但是,在桓盛还没有抵达南方之前。

白袖军的起义就已经爆发了。

这场起事,完全打了永晋帝一个措手不及。

像这种起事,最好,也是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有苗头之前,就把他们给摁死,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所以,永晋帝还有一次弥补的机会,那就是在白袖军没有成型,没有成势之前,就派遣重兵将白袖军的起义给碾了。

这就是为什么,永晋帝这一次的出兵能够那么果决的缘故。

至于匈奴人?

经历了长安之围以后,匈奴王庭的实力,在永晋帝判断下来,应当是大有衰退,短时间应该没有办法组织起什么强大的力量入境。

而白袖军的起事,要是能在三个月内就平定的话,就完全不需要考虑匈奴人这边的动静。

楚世昭对于这次调遣,不能说是欣喜若狂,但在他的判断中,好处可太多了。

第一,无论是楚世昭麾下核心的班底将卡蓝殊和韩顾,他们这会儿都在南方。

一个人永远成不了事。

这是楚世昭心里最清楚的。

刘邦有汉初三杰,李世民有凌霄阁二十四功臣,朱元璋同样有着无数悍将。

诚然楚世昭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可是他不可能做到北方南方全部兼顾,到处跑来跑去征战。

比如说南越这块地方,楚世昭就需要一员大将镇守,高句丽同样需要一员大将驻防。

而且在这些班底中,楚世昭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哪些人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像皇甫坚这种。

楚世昭已经是表露出善意和极大的争取,皇甫坚同样忠于朝堂,但是这个人最大的问题,也就是太忠于朝堂了。

他的立场是,朝堂说什么,他干什么,不会因为当权者是谁,不会因为主公是谁而背叛了信仰。

这一点,非常相似于皇甫嵩。

明明有着很大的机会拯救汉室,也明明具备成为一方枭雄的资格,他有着比曹操更优越的条件,甚至能当上权臣。

但是皇甫嵩不当。

朝廷说什么,他做什么,朝廷要下掉他的兵权,他就双手奉上。

作为东汉末年最富盛名的名将,他只听皇帝的话,哪怕这个皇帝是傀儡。

楚世昭想要用皇甫坚,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成为下一任大周天子。

像这样的将卡,楚世昭还有什么争取的必要吗?

皇甫坚能用,但是不能当楚世昭的嫡系,也不能当楚世昭的骨干,就那么简单。

这一点,又特别相似于李世民和李靖的关系。

李靖可以帮李世民办事,可以为大唐朝堂办事,可以为公办事,但是政变这种,他不参与。

所以李靖功绩极大,却仍然不能在凌霄阁二十四功臣里面取得很高的排名,因为李靖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刻站李世民的立场。

嫡系和非嫡系的差距就那么大。

在楚世昭这边,有太多太多这种将卡了。

像段琦那种极其看重宗族利益,优先考虑地方豪强,本土地位的将领,楚世昭也不方便招揽。

这种只要满足对方胃口,就能给你办事,如果满足不了,他就可能要背刺。

由此可见,蓝殊和韩顾在楚世昭这边的优先级有多高了。

这两个人的出身,就注定了他们没有人赏识的情况下,正常升迁路线是很困难的,楚世昭给他们一块敲门砖,他们往里面进,就必然会成为楚世昭的嫡系,而且他们不帮楚世昭,就等于说不帮自己,这种坚实的关系,事关自身利益,那可太牢靠了。

去南方,楚世昭要是拿到蓝殊和韩顾这两个人,很多事情做起来,楚世昭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讲道理,李瑾的实力和大局是要比这两个人更扎实的,可是李瑾有个最大的问题,他严格来说属于军阀势力,有自己的基本盘。

联姻关系是李瑾为楚世昭效力的根本。

双方的地位是很相近的,不像楚世昭和蓝殊、和韩顾之间的地位差距过大。

第二点,这一次南方起事,同样是楚世昭收买人心,重塑大周王朝公信力的时机。

很多时候,功绩都是打出来的,声望也是靠一件件事情立起来的。

李建成也不差的,只是比起李世民的光芒,他就黯淡太多了。

楚世昭想要当大周王朝的天子,还是新开朝堂,再建一个朝代,他都需要足够的声望。

解开长安之围的声望,只是起步。

他还需要更多更多的功绩来打造自己的地位。

平定南方的起事,完全可以为这一个环节做铺垫,故此,楚世昭平定南方,对他的好处太多了。

甚至于,在这个期间,楚世昭还能通过带兵的方式,将这支军队的军心笼络起来。

就在楚世昭准备去军营整顿兵马的时候。

王槐前来拜访武德殿内的楚世昭。

他身着简装,入武德殿的时候有些迟疑,但还是很快做好了神情的变化。

“臣王槐拜见晋王殿下。”王槐进入殿内,恭恭敬敬地跪拜了起来。

这些时日,王槐对楚世昭的态度大为转变,很多时候,人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长安之围对于王槐的冲击力实在是太强了,即便王槐和楚世昭有过一些风波和过节,但是双方本质上的利益是没有冲突的。

就看谁能给谁带来更大的收益。

雄性思维和雌性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男人和男人之间无论怎么样都是有和解的空间。

只要双方有足够的利益可以合作。

而女人一旦撕破脸皮,不管怎么样都要死磕到底。

前者更讲理性,后者更谈情绪。

楚世昭注视着眼前将身份地位摆的极其低微的王槐,淡淡地开口问道:“王大人又为何事而来。”

王槐沉吟片刻道:“忠君之事而来。”

“是公事。”

楚世昭又道:“王氏待你不薄,你的姑母正是皇后,按理说,你该与我兄长更加亲近才是。”

王槐第一句话,就是极力想要撇开他和王氏之间的联系,尽量往公事上面引,但显然楚世昭不想要听王槐模棱两可的态度。

其实楚世昭已经听出来王槐已经处于一个很犹豫的状态,这个人本质上是有野心的,不甘于只当皇后手上的工具人。

“小家何以能与大家相比。”王槐定了定神,他见过了楚世昭的手段,早就知道眼前的晋王和其他亲王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从晋王的身上,王槐嗅到了真正的帝王之气,自然他也没有这个胆量去糊弄楚世昭。

他帮皇后,是看到了机会,是看到了进步的空间。

帮东宫,同样是看到了机会,看到了进步的空间。

但是,无论是东宫还是皇后,他们的身边其实都不缺人,王槐清晰地知道自己就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存在,而且无论做什么,王槐都躲不开王氏的身份。

他渴望的是做自己,而不是单纯做一个世家出身的子弟。

先前,王槐就有朝着楚世昭靠拢的倾向,而现在是王槐拿捏好了心中的主意,想要赌一把大的。

“你要什么。”楚世昭开门见山,不想和王槐摆弄什么心眼,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台面,比千言万语都要惯用。

“身份、地位、权力。”王槐同样直白地说道。

楚世昭轻蔑地笑了一声道:“我的兄长给不了你这些吗?要说起来,本王无论是什么,都比不上东宫那一位吧。”

“臣要是追随东宫,臣不过是满朝文武其中的一员,但如果追随晋王殿下,如今殿下势单力薄,势必要重用臣下。”王槐同样是很坦然地开口说道:“天下之事,皆为利往。”

“臣不愿意甘于人下,要做,就做一人之下。”王槐目光直视楚世昭道。

这句话,让楚世昭心中的怀疑放下了大半。

王槐在模拟推演里当过节度使,背刺过大周王朝,他的野心确实足够大。

他不说,谁都看不出来这位王氏的子弟,能有这样的野望,但说出来,就是表露出了对楚世昭的‘忠诚’。

“臣为王氏子弟,本应助长东宫,而今却投效晋王殿下,此正是志往所向,我料想殿下向来宽宏,自然不会亏待臣属。”王槐继而说道:“若有微臣引为内应,夺嫡之路,则事半功倍。”

“这是投名状。”

楚世昭看着王槐侃侃而谈的模样,忽地冷声道:“可是你王氏子弟的身份,本王当真敢用吗?”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虽是王氏子弟,但能为殿下办很多其他人办不了的事情,这正是殿下需要我的地方。”王槐缓缓说道:“如今桓氏已向殿下投诚。”

“微臣要是再不表露态度,亦是取死之道。”王槐避开楚世昭的质疑,再度开口道:“只怕军中猝然而死,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而微臣将双手奉上,主动奉殿下为明公,则南征三路之师,殿下已有其二。”王槐直视着楚世昭的目光道:“难不成天下一定是以嫡长为尊的吗?”

楚世昭其实颇为意外王槐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先前楚世昭一度想要在乱军之中射死王槐,但见他在长安之围里,没有给自己使绊子,倒是放了他一马。

没有学霍去病这一手意外事故。

这一放,却不成想成了楚世昭的伏笔。

看着楚世昭的审视,王槐心中也是一凛,既然打定主意要投靠晋王,他自然带了一些见面的礼物。

“这是王氏多年以来的账本,还有一些皇后在朝堂之中笼络的门生名目。”王槐将手中之物呈上,“今日我是借着三军出征,与殿下议事的名义而来,可能这段时间,也只有这么一次面见殿下的机会。”

“而这,便是臣对殿下的态度。”

楚世昭翻了翻手上的账目,里面的内容详尽,看得出来王氏这十几年在长安的经营有多么的富庶,很多田地,生意的支出收入都写的明明白白,而那些门生的名目,也是应有尽有。

王槐想要投靠自己的态度是真,并没有楚世昭所想的那么复杂。

楚世昭将账目合上。

“好。”楚世昭倏然站立起来道:“本王已经明白你的心意,但出殿以后,你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臣明白。”王槐拱手道:“在军中,臣依旧会与桓大人不和,与其对峙不依不饶。”

“而只要殿下要我相助,臣便会出手。”

楚世昭锋锐的目光落在王槐的手上,他千想万想没有想到,在这里,他能埋下那么重要的一枚暗棋。

原本以为驻守皇城,在武德司任职的窦戾,已经成了关键的一环暗棋。

现在王槐主动相迎,他这一枚暗棋的关键性,比之镇守皇宫安危的窦戾还要重要。

说到此处,王槐猛然摔掉了案牍上的公文,他冷哼一声,故作不忿地快步离开了武德殿。

楚世昭已然心领神会。

片刻过后,王槐向永晋帝弹劾了楚世昭独揽大权,无法共同商议军政大务的事情,希望永晋帝能够安排新的主将与他共事,几乎是明着表露出了对桓盛的不满意。

永晋帝这样的安排,倒也没有深意,而是大周王朝能用的人也就那么多,更主要的是,大军出征的情况下,他要是用的人全是楚世昭的人,这让那些大族怎么想,这让他的皇后,那些和王氏相交好的世家怎么想。

不管怎么样都要安排一个人过去,而王槐和楚世昭共事过,干脆就让王槐再和楚世昭的人合作一次。

谁能料到王槐能闹出那么大的情绪。

而王槐的不满,其他人自然是看在眼里,很多人都是跟着王槐的动作出言弹劾楚世昭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想要劝诫永晋帝将讨伐贼军的将领换掉,堂堂一个亲王跑去带兵,实在是不符合礼法,再者.晋王一来一回的情况下,权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王槐的‘带动’下,可谓是群臣义愤填膺,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试图让永晋帝再做决断,把楚世昭留在长安。

然而任谁都想不到,反抗楚世昭最激烈的王槐,已经是楚世昭麾下的一员。

在楚世昭的脑海里。

王槐这张臣卡已经解锁在了他的臣属界面之中。

尤其是王槐身上挂着的党派信息。

从先前的东宫党,直接变成了晋王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2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