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六十五章 长孙无忌败势,兄弟相争对峙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多谢殿下大恩!”长孙泽喜不自禁,连忙跪地叩首谢恩。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李承乾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投诚。

事实上,李承乾内心深处也早已厌倦了这场无休止的内斗。无论最终胜负如何,伤亡的皆是华夏子民啊。

说到底,这不过是一场内部权力斗争而已,一场内部的阶级斗争。

“本宫将会亲自起草一份书信交予你,届时,你父自当知晓该如何行事。”李承乾面带微笑地说道。

对于长孙无忌的主动投诚,他自是满心欢喜。即便让长孙无忌继续担任太尉一职,也并无不可。

在失去了那些世家大族和门阀势力作为后盾,长孙无忌就如同一只被拔掉利齿的猛虎,再也难以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实在无需过多担忧。

其一切的根源都是门阀的勾结。

大势之下,李承乾也不怕这是长孙无忌的诡计。

没有根基的关陇集团,就是待宰羔羊。

李治这一招釜底抽薪,把门阀的势力瓦解了一大半。

狠起来,还得黑莲花李治。

在李承乾和李治的前后混合双打之下,延伸几百年的世家传承,也要被连根拔起。

半日之后,长孙泽带着希望,踏出了洺州城门。

……

“太子殿下,我们终于成功了,整整六年啊!”

李震站在高处,目光深情地凝视着脚下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六年前,他们几个年轻人怀揣着满腔热血和雄心壮志,踏出了繁华热闹的长安城,离开了大唐那广袤无垠的疆土。

孤军奋战于异国他乡。

回想当年,他们个个意气风发,满怀豪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他们去征服。

然而,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战火纷飞以及精心策划的谋略较量。

但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如今,他们终于踏上了归程。

“现在说成功,恐怕还为时过早!”

李承乾微微仰头,遥望着遥远的西方天际,神情异常凝重地说道。

“只要长孙无忌所代表的关陇集团一旦投降,那么在这偌大的大唐境内,将再无任何一股势力能够阻挡住我们前进的兵锋了!”

李震自信满满地说道,话语间透露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尤其是在幽州城外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火器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巨大威力,使得众多将士们士气大振,信心倍增。

此时此刻,他们坚信自己必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信念。

“你们对当今大唐的新皇可有了解?”

李承乾看向几人问道。

几人对视一眼,都不由摇了摇头。

在他们高光之时,李治都还未崭露头角,他们对于这个更为年幼的新帝,可是真的不了解。

“如今大唐,大局更换,乾坤更迭,有一半是出于新帝之手,如果我们轻视于他,也会像如今的门阀氏族一样,会败的不明不白的。”

李承乾对于李治的评价,可谓十分之高。

一路走来,李震、程处默可从来没有见过,李承乾会对谁给予这么高的称赞。

甚至还在大势之下,说出了失败的话语来。

李治就是这样,你看不出他出彩的样子,但是却能把你轻易的拿捏掉。

就是那伪装起来的毒蛇,一旦发出攻击,必定会见血封喉。

“裴行俭将军,现命你率领二万精锐之师即刻挥军北上,迅速与程名振将军会合。你们需从灵州出发顺势南下,一举夺取内关以及内道等地。”

“另也需务必抵御住来自北方草原各部族的侵扰,坚决稳住边境局势。切不可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外族,趁着我朝如今内乱之际趁火打劫。”

李承乾面色凝重地向裴行俭下达着命令,全然不顾及身旁这几位心腹大将,能否领悟到当今新皇李治,这朵深藏不露的黑莲花究竟有多可怕。

李承乾已经打定了和李治持久战的打算。

新君李治登基称帝后,开始统筹全局。

在内政方面,有马周、李义府以及许敬宗等一干能臣负责操持。

虽说李义府和许敬宗二人平日里为人处世多被人诟病其奸诈狡猾,但论起办事能力来,却也着实不容小觑。

而在外事军事领域,则有苏定方、王方翼以及娄师德等诸位名将执掌兵权。

如此这般的阵容搭配,定是所向披靡。

单就军务而言,甚至较之于李承乾这边恐怕还要更胜一筹。

而且,关内道与河东道乃是大唐境内人口最为稠密的两处地域,尤其是关内地区,不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更是盛产粮食的鱼米之乡。

正所谓兵精粮足,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如此一来,这场战争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胜负犹存变数呐!。

“诺!”

裴行俭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应道。他那刚毅的面容上没有丝毫不满之色。

在当下众多人选之中,确实只有像裴行俭这般智勇双全之人才能担此重任。

此次任命并非仅仅是让他领军出征那么简单,其中更包含着对北方防线的全方位防御与治理之责。

可以说,整个大唐北境的安危此刻皆已托付到了他的肩上。

李承乾目光转向一旁的程处默将军,缓声道:

“程处默将军,另有任务交于你。你需率领五千精锐之士,从仪州进发。沿途若遇起义军,则招安归顺,并妥善安抚他们。同时,将土地合理分配给他们,令其安心耕种,以平息战乱,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诺!”

程处默毫不犹豫地领命。相较于之前修筑道路的任务,他肯定更乐意于领军打仗了。

军情似火,容不得半刻耽搁。

得到军令后的几人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迅速退下,各自紧锣密鼓地开始安排相关军务事宜。

最后,李承乾看向李震,郑重说道:“李震,你即刻着手安排。三日后,本宫将亲率大军前往相州,接收长孙无忌的降书。”

几日之后,李承乾领着数万大军,兵临相州城下。

此时的相州城,厚重而古老的城门缓缓敞开,仿佛在迎接一场命运的审判。

寒风凛冽地吹过,卷起阵阵飞雪,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愈发苍凉肃穆。

长孙无忌身着一袭黑袍,孤独地走出城门。他双手捧着象征权力与责任的印信,脚步沉重而缓慢,每一步都在洁白无瑕的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

那些脚印宛如他心中无法言说的悔恨和失落,延伸至远方。

“太子殿下,罪臣长孙无忌特来此地请罪!“

长孙无忌走到距离对方军阵数十步之处停下,深深地弯下腰去,语气谦卑至极。

曾经位高权重、意气风发的他,此刻却不得不放下所有的骄傲和自尊,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前来觐见。

这是他在职场和军场上遭遇的第一次失败。

而且,令他难以接受的是,打败他的竟然是自己的两个亲外甥。这份挫败感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刺入他的心窝。

然而,李承乾却骑着一匹高大威武的战马,轻松自若地从长孙无忌身边掠过。他的目光冷漠而淡然,似乎眼前这位权倾朝野的长辈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长孙太尉,你何罪之有?于本宫而言,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李承乾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这场战争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游戏。

如今的长孙无忌,的确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权势,再也无法引起李承乾的重视。

他就像一颗陨落的星辰,迅速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急流勇退,方能保全身后名;若执迷不悟,恐怕只会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长孙无忌紧紧握着手中的印信,心中颇为感慨。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震小心翼翼地开口道:

“殿下,不如先让末将带领一队人马进城查探一番,以防其中有诈。“

城门虽大开,但是对于城内的局势,他们却不是很清楚。

“武行,你派人去看看吧!”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李承乾也并没有大意,没有以身犯险。

又是经过半日之后,相州完成了权力交接。

对于投降而来的氏族子弟,李承乾并未赶尽杀绝,而是留军中任用,也会派往地方任职,治理地方。

只是没收他们都田产和财产。

破财消灾。

随着关陇集团势力的被瓦解,更多的氏族门阀也开始认清了形势。

不再敢阻挡李承乾的兵锋。

投降的氏族门阀,李承乾都会选择性的给予一条生路。

对于负隅顽抗之辈,就进行人道毁灭,屠戮全族,鸡犬不留。

在双重的打击下,各个氏族门阀为了不被灭族,都会选择苟延残喘,屈服于李承乾的淫威之下。

短短的半年时间,属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在大唐境内,取得了完美胜利。

李承乾也因此掌控了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和山南道五道之地。

占据大唐的半壁江山的土地。

战火也进入了短暂的停滞状态。

“殿下,王方翼那小东西,就是一个小乌龟王八,就知道缩在城内,气死我了。”

程处默再次碰壁,大军被挡在了泽州外。

“殿下,要不把火炮借给我用一下,保证能轰开那乌龟壳。”

程处默是来求助的。

“局势稳固,战之不能胜之。”

李承乾这些时日以来,也在思虑着解决掉办法。

现如今,就只余下了李治了。

若是一味的对战下去,伤亡的还是华夏子民。

李治已经效仿他的政策,在两地安定百姓,剔除氏族门阀之乱。

已得了关内道和河东道的民心。

加上李治又是顺位继位的皇帝,占据大理。

李承乾想要故技重施,已经不可能了。

正面对战拉扯的话,可能是让安史之乱提前。

“事已至此,殿下可不能心软,当战则战,不然之前的血就白流了,反正一战,在所难免,宜早不宜迟。”

李震也看出了李承乾的迟疑。

“战,是一定要战,只是本宫想让血流的更少点。”

“处默,你去给本宫传话,说本宫要与唐皇会谈。”

如果能以其他的方式解决,李承乾更加愿意,此前,他需要探查李治的口风。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无法回旋之地,那就只能一战而定了。

……

“呵!呵!”

国公府内,传出一阵令人揪心的咳嗽声。

只见房玄龄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可言,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生命力一般,气息奄奄地倚靠在床上。

每一次咳嗽,都像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呻吟,让人听了不禁心生怜悯。

他那原本炯炯有神的双眼此刻已变得黯淡无光。

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能够坚持至今。也许正是内心深处那份深深的执念支撑着他吧。

“遗直,你们先下去吧,为父想要独自安静一会儿。”

房玄龄用尽全身力气,微微抬起手来,朝着站在床边的房遗直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离开房间。

听到房玄龄的的话语,房遗直顿时泪流满面。他紧紧握着父亲那瘦骨嶙峋的手,声音哽咽地说道:“父亲大人,就让孩儿留在您身边侍奉您吧,孩儿实在放心不下啊!”

他抬头望向房玄龄,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

房玄龄不为所动。哪怕已是风烛残年、命悬一线,但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气势丝毫未减。

只听得他冷哼一声,语气严厉地说道:“如今,难道为父说的话,你们都敢不听了吗?”

话音未落,一股强大的压力瞬间笼罩住在场的所有人,就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起来。

“不敢,父亲大人莫要动怒,我等这就速速告退,倘若您有任何需求,尽管传唤于我等便是。”

房遗直诚惶诚恐地连连摆手,而后小心翼翼地引领着一群弟弟妹妹缓缓退出房门。

“未经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擅自踏入此门半步!”

房玄龄面色阴沉,语气异常严厉地再次警告道。

“孩儿们谨遵父命!”

众人异口同声地应和着,丝毫不敢流露出半分忤逆之意。

时间悄然流逝,大约过了半晌功夫,整个房间里除了那偶尔传来的、时断时续的轻微咳嗽声外,再无其他声响。

“若是再不现身,老夫可就要去了。”

房玄龄提高声音自言自语起来。

他的话音尚未完全落下,只见窗前原本平静如水的地面上,蓦地映照出了一道被拉长的黑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2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