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八章李世民的决定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李世民瞪大双眼,那眼珠子仿佛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活脱脱就是一头被彻底激怒了的雄狮!

此刻的他,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危险气息。

“他们极有可能已经分兵行动了,地图在哪?”

话音未落,几个人便急匆匆地朝着城府飞奔而去。一路上尘土飞扬,脚步匆忙,谁都不敢耽搁片刻。

相比起薛延陀那帮蛮夷之辈,自己人才会更加的难以对付。

这时,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崔敦礼突然开口道:

“陛下下,前些日子城里就有薛延陀的奸细四处散播谣言,说是叛军已经从西北的防区成功攻取了夏、凉等几个州郡。”

一开始的时候,崔敦礼还只当这是薛延陀耍弄的阴谋诡计,因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毕竟哪有把自己盟友的消息出卖给敌人的道理呢?这种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然而随着战事的推进,唐军始终没有发现叛军的踪迹,这就让崔敦礼心中不禁打起了鼓。

难道说,薛延陀真的和叛军张亮闹掰了不成?

“夏州和凉州?”

听到这个地名,李世民的身形猛地一顿,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一般。他的胸膛开始剧烈地起伏着,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

叛军没有在此出现,那么最大的可能性便是他们妄图越过黄河,长驱直入,直指长安城!

这是极其凶险的一招棋,同时,也是一招妙棋。

“陛下,眼下关内的府兵男丁皆已应征入伍,长安方面的防守力量空前空虚。倘若张亮真存有这般心思,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一名武将焦急地说道,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陛下,此刻回援或许还能赶得上!不能再耽搁了!”

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二人更是心急如焚,脸色涨得通红,声音因急切而有些颤抖。

长安,这座城市对于大唐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大唐的政治、经济中心,更是无数富贵家族聚居之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能掌控长安,谁就等同于掌控了整个大唐江山。

“鞭长莫及了,如果那叛军一切进展顺利的话,恐怕此时此刻他们已然成功地跨过黄河了。”

李世民望着远方,面色凝重,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此刻反倒比众人都要冷静许多。

“诸位爱卿无需过度担忧叛军的动向,朕早已有所筹谋,留下了应对之策。如今国内的忧患之事虽不算小,但与那薛延陀之祸患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若不能将这薛延陀彻底铲除,它必将成为我大唐永远的心头大患,贻害万年。所以此次,朕亲自率领大军出征,正真的目的是要一举踏平薛延陀,永绝后患!”

李世民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如一颗定心丸,使得在场的诸多部将原本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只是,旁人不知晓的是,此时李世民自己的内心却是愈发地烦乱不堪。

他又哪里还留得有什么所谓的后手呢?

实际上,他自己便是那最后的后手了。

之所以会这般言辞坚定、胸有成竹地说出这些话来,不过是为了稳定住军心罢了。

身为一国之君,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决断力,不然只是自乱阵脚罢了。

这三军之中的将领,谁的家人,没有安定在长安这个繁华的大城市之中呢?

一旦被叛军占领了,谁知道会是怎么样的。

“陛下算无遗策,张亮那小子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程知节豪放地大笑起来,那粗犷而响亮的笑声仿佛能够穿透云霄,远远地传播开来。

作为李世民的近卫,程知节对他这位皇帝可谓了解至深。

于是也在一边帮腔的说道。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薛延陀刚刚遭受新败,他们此时必然军心惶惶,尚未能稳住阵脚。传朕旨意,今夜全军休整,养精蓄锐,明日一早便启程出征,讨伐薛延陀,将其一举荡灭。”

李世民坚定地说道,与其杞人忧天,还不如主动出击。

这才符合他的风格。

况且,偌大的大唐帝国岂能仅依靠他一人来守护?

倘若有朝一日他不幸离世,难道大唐就要随之覆灭吗?

这不仅是一场对外征战的考验,更是对大唐新一代将领们的历练和检验。

尤其是对于太子李治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展示其才能和领导力的绝佳机会。

李世民那沉稳有力的步伐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重担,正向着城主府稳步迈进。

在这人生即将步入终章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必须要彻底根除薛延陀给大唐带来的重重危机。

此刻,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胜利的天平似乎正在逐渐向他倾斜。

李世民最为擅长且声名远扬的战术,当属那令人闻风丧胆的追击闪电战。

这种战术犹如雷霆万钧之势,迅猛无比,往往能在敌人尚未从之前的败局走出,就将其彻底打死。

将乘胜追击发挥到了极致。

毫不夸张地说,追击作战堪称是李世民军事智慧中的精髓所在,也是只有他才能够指挥出来的战术。

而如今,薛延陀刚败,全军溃退,尚未站立阵脚,正是其发挥其战术的时机。

遥想武德初年,正值李渊刚刚登基称帝之际,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各方势力纷纷崛起,群雄逐鹿中原。

西秦霸王薛举宛如一头凶猛的恶虎,对新生的李唐政权垂涎三尺,率领着多达二十万的精锐大军叩关而来。

面对如此强敌,李世民临危受命,被李渊委以征西元帅之重任,肩负起领军抵御薛举疯狂进攻的艰巨使命。

然而,彼时的薛举兵强马壮,声势浩大,李世民深知正面交锋绝非上策。

于是,他当机立断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依托坚固的城池构筑防线,与来犯的西秦军展开旷日持久的对峙。

就这样,双方剑拔弩张地对峙了数月之久。

在此期间,西秦国遭遇了严重的困境,许多部将由于后方后勤补给的粮草和衣物迟迟未能跟上,士兵们饥寒交迫,难以维持正常作战。

无奈之下,这些部将只好主动率领自己所统领的部卒投靠了大唐一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西秦武帝薛仁杲焦急不已,欲要与李世民展开决战,以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然而,或许是心急如焚所致,他在战略部署方面显得仓促而不够周全。

终于,浅水原之战爆发了!这一战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战斗伊始,西秦军原本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前期部署存在疏漏,导致战局逐渐失控。

就在关键时刻,李世民展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机立断派遣一支奇兵绕到了西秦军的身后。

刹那间,西秦军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前后夹击之下,他们瞬间乱了阵脚。

短短时间内便损失了数千人马,整个军队阵型大乱,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最终,薛仁杲不得不下令退后。

唐军虽赢,但是几千的战损,于西秦而言,无关痛痒。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给西秦任何喘息之机。

他表现得异常凶狠和果断,李世民亲自率领最后仅剩的两千名精锐兵甲,对西秦那多达十数万之众的人马展开了追击。

一路斩杀西秦军卒无数,更是换上了西秦甲士的衣物,趁夜色,装成是溃败的西秦军士,骗进了西秦的营帐之中。

当夜,便发动了袭击。

西秦各部将领不知敌人的多寡,一见到唐军,便跪地投降,武帝薛仁杲走投无路,也只能投降。

此战,李世民身先士卒,领二千精兵大破当时最有望问鼎的西秦霸王薛举、薛仁杲两父子势力,俘虏敌众五万余人,壮大了李唐势力。

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但这才是其军事生涯的传奇的开始。

在之后对战刘武周的主力精锐之时,李世民也是同样展开追击战,在运动之中,将对方蚕食鲸吞。

也便是奏出秦王破阵曲的柏壁之战。

李世民当时也是故技重施,占据坚城柏壁,竖壁清野,打起了消耗战。

宋金刚因为是远征,粮草线狭长,补给跟不上,肯定是不能和背后坐拥整个关西地区的李世民相比。

宋金刚见势不妙,只能整军撤退。

这不是击破,而是宋金刚主动撤离。

兵法有云:穷寇莫追。

因为这非常容易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计谋,这也是古时诸多攻城将领常用的一套战术。

但是李世民就是不按常理出牌,领着四千骑兵,对十万大军展开了追杀。

这也是得益于其的出奇指挥。

宋金刚本来是准备设伏的,但是李世民冲的太快了。

以至于宋金刚所留的后军,都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布防,便被李世民领骑兵冲入了大军之中。

大杀四方,斩敌数千,取得大胜。

不过,李世民冲太急了,粮草也同样跟不上。

如果是其他将领,肯定也会稳中求胜,等待粮草,而后再进行追击。

但李世民如果仅此而已,也不会被伟人给予那句“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了。

李世民带着没有粮草的大军,再次急行两百余里,一路上与宋金刚部交战多次,有效的消灭了宋金刚部的绝大部分主力。

让其最后,只留下了二万军卒,进入到了防守的状态之中。

之后还是一路追击,将刘武周和宋金刚追逃出了太原,前往了东突厥。

而作为死战不退的尉迟敬德,听到其主投靠了东突厥之后,也不再坚持,于是便投诚了李世民。

此一战,李世民又是以少击多,覆灭了一诸侯势力。

要知道,刘武周、宋金刚和尉迟敬德是非常的猛,从最初的几千人起家,将唐初大将,一一战败,才让李渊不得不启用李世民。

在李世民破了西秦之后,李渊就将其雪藏了起来,不想让李世民再立军功了。

然则,能克制刘武周的,也只有李世民了。

在重新占据了被刘武周占领的地区之后,李唐势力,也成为了当时的三雄之一。

另外两雄,便是王世充和窦建德了。

一战擒二王,也将李世民推向了武功的最高水平。

除了将王世充围困投降外,窦建德也是在李世民的闪电追击战下被擒拿的。

如果了解了李世民的整个军事生涯,就会觉得他,张口就要灭了薛延陀,不是在夸大其词了。

二千甲士破西秦武帝薛仁杲十万大军。

四千骑兵千里追杀宋金刚十万精锐,迫使一代枭雄刘武周远遁漠北。

三千玄甲军斩灭一世雄主窦建德十万铁军。

虽说可能也还有其他部队在策应,但不可否认。

李世民都是在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凭借个人的能力,将不可能发生的战役,变为了经典。

和那些以往的对手相比,张亮算是什么东西?

只不过是李密手底下的一个小兵罢了。

薛延陀又算的了什么呢?

是被内战常败将军李世勣灭了国祚罢了。

或许,斩灭薛延陀,根本也就用不到李世民这把大刀。

苏定方也是采取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战术。

也许是之前,被李世民打出了经验来了吧。

毕竟,他苏定方也是李世民铁骑之下的受害者之一。

午夜时分,万籁俱寂,唯有苏定方所率部队的马蹄声在寂静的黑夜中急促地回响着。

经过半夜的急速行军,他们终于追上了正在原地休整的薛延陀大军。

黎明前的破晓时分,天色依旧昏暗。

此时正是人们精神最为松懈、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同时也是那些负责守卫的士兵们最为疲惫不堪的时刻。

两日以来持续不断的逃亡,早已使得薛延陀大军中的士卒们身心俱疲。

再加上整夜的值勤站岗,许多守卫甚至顾不得形象,直接倚靠在栅栏边沉沉睡去。

与此同时,在这片广袤的北方大地之上,昼夜之间的温差极大。

随着夜幕渐退,清晨的寒气开始弥漫开来,浓雾也如同一层厚重的面纱般逐渐笼罩了整个天地,让人几乎看不清前方数米之外的景象。

此刻,苏定方面对着自己麾下士气高昂的将士们,缓缓地举起了手中那柄闪烁着寒光的战刀,他声音明亮,进行着最后的誓师。

“诸位将士们!就在我们眼前的,正是不朽的功勋,此役结束之后,活着的人,必定能够封侯拜将,从此荣华富贵加身,荫庇子孙后代;而死了的,则必将进入武庙之中,世世代代享受香火供奉,名垂青史,光宗耀祖!”

此情此景,对于苏定方而言,又是何等的熟悉。

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东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7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