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八章长孙无忌的忧虑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吃过了忐忑不安的午餐之后。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便出了宫廷,

日华门前,宫道很宽,足有五个马车道,两人行走在之中,显得十分的空旷。

“太子以为武才人如何?”长孙无忌忽然开口问道。

李承乾闻言,不禁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着长孙无忌的意图。他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缓缓说道:

“不知道舅舅此话何意,后宫嫔妃,侄儿也不好加以评价。”

长孙无忌一直以来都支持李治,而现在李世民又一次明确了自己监国的地位,不知道长孙无忌的立场是否有所改变。

他静静地观察着长孙无忌的表情,试图从中窥探出一些端倪。

他深知长孙无忌的手段和智谋,此人能够在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他看着长孙无忌,等待着他的下文。

长孙无忌缓缓说道:“以舅舅之见,此女有狼顾之相。”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以他的身份,就是当面李世民,他也敢说。

“近段时间以来,陛下一直留宿武才人宫中,恩宠至极,怕不是什么好事,不久之后,你我也要远赴战场,能够劝诫陛下的人也不多了,而且陛下如今也是越来越不听劝了。”

长孙无忌无比担忧的说道,不得不说,他还是很有远见。

“那舅舅以为如何,进谏直言吗?”

李承乾开口道,现在的武媚还没有变成武则天,但是其如今表现出来的心机,已经让人不寒而栗了。

她并不是无意,而是有目的性的。

不然打死李承乾也不相信,李治那小子是软弱了一些,但是也是出了名的孝顺,按理来说,怎么会对自己的小妈起感情呢?

他宫中的王妃又不是不美,这里面怕也是武才人的谋划。

“现在陛下如此宠爱其,直言进谏怕是只会冒犯天威,我只是想提醒你,要小心这武才人一些。”

在宴席之上,长孙无忌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来了。

“舅舅的话,我会记在心中!”

李承乾应了下来,不用其提醒,李承乾也会提起一万个心。

别又被阴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较为昏庸,耳根子一软,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而自己也算是逆历史洪流而上,要夺走原本属于李治的皇位,这会不会出现诡异,也未曾可知。

“如此舅舅就放心了!”长孙无忌虽然是这样说着,但是还是眉头不展,还是忧心忡忡。

在此时,他也许还没有那么大的欲望还是为李唐天下而考虑。

权力是毒药,才让他迷失了方向,为了独霸朝纲,才对同僚下手。

原本房遗爱也并不是谋反,他有几斤几两,还谋反。

他和高阳公主也只是想为了世袭的国公爵位,而陷害房遗直。

但是落在长孙无忌的手中,那就变了味,成为了谋反案。

江夏王李道宗、武安郡公薛万彻和吴王李恪也被其污蔑入了谋反案之中。

唯有李勣见势早,见褚遂良也倒到了长孙无忌的阵营后,就辞官不干了,才躲过了一劫。

接着李承乾又跟长孙无忌进行了高句丽战术的讨论。

长孙无忌也是军事大家,对于战争的见解也有很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海战,就有所欠缺。

海战比陆战还要讲战术,毕竟是在大海之上,船沉了,一切都白搭。

这也不怪长孙无忌,就是李靖来指挥海军对战,也不一定能强到哪里,他们都陆军王者,进了海也只能当旱鸭子。

至于李承乾,那就更别说了,他还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既然都没有海战经验,那就只有用天赋来弥补了。

那就是刘仁轨必须去,而且指挥权还得全部是他的,这家伙天赋异禀。

……

“国之重器!”

太学院中,孔颖达轻轻的抚摸着活字印刷模胎,老脸上的皱纹堆积在一起,仿佛一朵盛开的花骨朵,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

活字印刷模胎的第二版,被送到了太学院。

这里是国家典籍的珍藏之地,更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场所。

每一本书籍都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和历史,而活字印刷术将为这些书籍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听说这活字印刷术是东宫发明研究出来的?”

于志宁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惊叹。

如此伟大的文学巨作,能够流传千古的美事,居然与他们这三位当世大儒毫无关系。

而且,这活字印刷术似乎是在他们离开东宫几个月后突然出现的,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太子李承乾设计出来的。”

孔颖达皱起眉头,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怀疑。

在他眼中,东宫太子李承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问题少年,几乎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这可能吗?”

张玄素也不相信,那可是已经是彻底扶不起墙的烂泥了。

这三人,被李承乾解除了职位,现在只能回到太学院养老了。

“不管是不是,这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让我华夏的文明变得更加的绚丽。”

孔颖达的老手,抚摸在那里石模之上,爱不释手。

“对了,陛下还下令,让我们太学院立书,传教全国,我儒学也将会再创辉煌。”

孔颖达满眼热泪,传教天下,那么他是否也有可能比肩孔子呢?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让这变成了可能。

儒学规范了人们的道德,但同时也扼杀了人民的创造性。

哪怕李承乾知道其劣势,但是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也不得不推行儒学。

对于扫除文盲,普遍文字知识,以儒学为主流,也并无不可。

汉武帝独尊儒术,影响深远,要想改变这一切,很是不容易。

其一,要以君王的身份否定儒学的地位。

其二,要有新的学术生成,冲击儒学在学子、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背景下,是万不可能的,唯有普及儒学思想。

最主要的还是要阻断士族对于朝堂的垄断。

稳定之后,方能开启百家争鸣之局面。

随着活字印刷模具的到来,太学院也投入到了没日没夜的印刷工作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