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四章水军骑袭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臣是在担忧太子殿下!”长孙无忌抬头,满眼都是忧虑之色。

“战局又发生了改变吗?”李世民紧张的问道。

“战局如今稳定,百济四万军士和新罗的五万兵卒都在太子的掌控之下,加上我唐军,太子殿下身边有十万精锐,高句丽军想如何,怕是不能?”

“太子现在已经积累到了十万精锐了吗?”李世民闻言,也是微微一惊。

好似察觉了长孙无忌的担忧。

“无忌,休要被外界的风声风语所扰,太子是怎么样的人,你会不知道吗?他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的。”

李世民波澜不惊道。

“陛下,臣不是那样的意思,而是担忧百济会反叛!”

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在李世民的心间开枝散叶了。

“百济归服之后,太子殿下就用铁血手段进行镇压,屠杀豪族士族,百济人心浮动,怕是要出事。”

“臣百番进谏,对于百济应该安抚,稳住人心,但是太子不听,一意孤行。”

长孙无忌避重就轻的描述着,完全没有说出,李承乾杀富救贫,快速安定百济的功绩,反而更是夸大其词,谓之,百济有危险隐患。

“太子殿下战阵布局,臣远不如之,宛如陛下当年那般的运筹帷幄,但是在治世这一方面,就…”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刚泛起一丝笑意的脸颊,猛然黑了下来,到了嗓子眼的话,也被他深深的吞了下去。

治世不行,还不听劝诫!

这就是长孙无忌口中的李承乾。

“还有什么吗?”李世民开口,问题不大,回都之后,朕亲自教导太子治世之道。

“还有就是新罗那里,对太子殿下也颇有微言!”

这递刀子,长孙无忌焉有不拿之理。

谁当皇帝无所谓,是长孙皇后的血脉就行,都是的侄儿,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权势不被夺走就行。

“微言?太子又做了什么?”

新罗是请求大唐帮忙,付出一些代价,也是理所应当的。

“新罗婢,陛下是知道吧?”长孙无忌说道。

“这个朕知道,新罗物产不能,但是能产美女,深受我大唐富贵人家的喜爱,这和太子有什么关系吗?”李世民点头。

“太子殿下在新罗,夜夜笙歌,每天都要三位以上的新罗婢相陪,日日不重复,新罗之美,尽收宫闱,让臣不得不想起了昔日的周幽王。”

长孙无忌的进言,还算委婉了一些,不像魏征那样,上来就开大。

但是反是如此,更加的让李世民深思。

“堂堂大唐储君,怎么能如此呢?”

李世民心口一堵,气得脸色涨红,太子代表的是大唐的脸面。

“而且,太子殿下还上了德善女王的凤榻,亦是在军中,三军沸腾,臣私下观察过新罗的民民,他们都是满脸的愤恨与屈辱。”

“我大唐是强国,致使新罗军民敢怒不敢言,试问一下那些新罗军民,让他们的子女去侍奉他人君主,而后弃之如履,更是玩弄其君主,这如何不让他们愤恨呢?”

“如今看似大捷,百济臣服,新罗附属,实则是,太子殿下和唐军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只要百济和新罗爆发反叛,整个局面会瞬间被逆转。”

长孙无忌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能颠转阴阳,白能说成黑,黑能说成白的。

“你就没有进谏,告诉太子严重吗?”

李世民并没有气昏头脑,你长孙无忌都知道后果了,身为臣子,不进谏直言,那就是你的过错了。

“唉,我的陛下,臣如何没有觐言呢?太子就是不听,甚至都没有给臣开口的机会,军中事务,都让太子的亲属接管了,臣和其他的将军,完全就是说不上话。”

长孙无忌继续倾诉道。

所有的责任,被撇的清清楚楚。

太子独权,不听劝诫,淫乱宫闱,集天下之美于己欲,不善管治,使得御下地区,民声沸腾。

李世民的心情一落千丈,糟糕至极,心中更是乱成麻,理都理不清。

“立即拟旨,诏太子回都,东征军全权由李勣负责。”

不稳定性太多了,李世民甚至不顾临时换帅这样的情况。

李承乾谋反案,始终都是其心中的一根刺。

时不时被人挑动一下,就让他心间有波澜。

“那臣下告退了!”

长孙无忌知趣的躬身后退,有些事不能一蹴而就。

李世民摆了摆手,头疼难忍眼睛瞪大。

“父皇,不要激动,说不定太子殿下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呢?”

李治探手,为李世民揉了揉李世民的太阳穴。

“也许吧,但是你舅舅的话,肯定是假不了。”

李世民闭眼,头脑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还是雉奴让他省心,还为李承乾开脱。

心善心好。

“从捷报和舅舅的话语来看,此番太子前去,只有一万唐军,如果太子不能展现杀伐手段,那才怕是不能镇压百济呢,儿臣觉得,太子做的不错。”

李治又娓娓道来。

“哦,朕想不到,雉奴你还有这样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太子的初心吧。”

李世民眼前一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反叛之地,确实要施展杀伐手段。

“这么说来,父皇理解太子的做法了,那就不需要下旨诏回了。”李治喜道。

“不,虽说是如此,但是,太子还是暴露在了百济和新罗的兵锋之下,如果百济和新罗稍有异心,后果不堪设想,血腥镇压,是要以强大的军力为保障,太子太冲动了,使得自己身处危机之中。”

李世民正色道,具体李世民如何想,无人知道,可能是关心,也可能是忌惮,亦可能两者都有。

对于背后的暗箭,李承乾自然是不得而知,他的舰队与刘仁轨的舰队于汉江口汇合之后,就向北开拔而去。

大雪纷飞,已经进入了北方府寒冬时节已经到来。

万径人踪灭。

也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如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安市城以及仇乙城。

这样寒冬里,是非常不利行军的。

天寒地冻,行走都是非常的艰难,更别说是打仗了。

不过对于帆船来说,影响并不大。

大同江江水量大,也并没有冻结。

二百多战舰直入高句丽境内,寻找水系,直通平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9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