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六章谋反实锤了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太子年幼,好大喜功,怕是还不知其中的利害,必须要劝住,不然就是弥天大祸。”

李道宗急促道,欲要反身,越想,就越是放心不下。

在那群谏臣的嘴中,李承乾怕是罄竹难书了。

加上之前,谋粮抢掠之事,那些门阀定不会善罢甘休。

“老王爷,现在怕是什么都晚了,军中耳目众多,怕是这些时日,太子的所作所为,都被传回到了长安。”

李震挡在李道宗的面前,摇了摇头。

李承乾所决定之事,是没有那么容易更改的。

“另外,太子殿下已然吩咐,江夏王和父亲大人,不得出平壤城,所行之事,都与英国公府和江夏王府无关。”

原来,李承乾并不是为了来拉拢他们,而是更为了限制住他们的自由,从另外一方面保护他们。

李靖已老,没有几年活头了,李世民亦是如此。

纵使长安方面有意讨伐,也怕是找不到合格的统帅了。

李勣和李道宗这两个出色的统帅不在敌对阵营,那么一切都不是大事。

看似胡闹,其实是步步为营。

“这!”

实锤了,太子李承乾就是欲谋逆。

事已至此,李道宗纵使有百般借口,也是说不出口了。

“为何?此是大罪!”

李勣顿住身形,虎目之中,爆射出了凶光。

“李震侄儿,趁如今太子殿下还未酿成大祸之时,你护送本王和你父亲出城而去,还有挽回的局面。”

李道宗还不放弃,这是自救,也是在挽救李承乾。

李震不为所动,好似被洗脑了一般。

李道宗瞪大眼睛,严声道:“你难道不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你又为了什么?你为英国公长子,国公之位唾手可得,何以至此。”

李震、李承乾对于他们想要的位置,都是唾手可得,为什么要如此行事?

就是再立惊天大功,他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赏赐呢?

“为了大唐!”

李震坚定的说道。

“糊涂,你们这样做,只会让大唐生灵涂炭。”李勣斥责道,右手抬起,猛扇而去,要打醒这个失了魂魄的儿子。

啪的一声,李震被扇退了几步,李勣可是武人,含怒一巴掌,力道十足,李震的嘴角溢出了一缕血迹。

“如今的大唐,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李震也陷入了李承乾勾勒的憧憬之中,百姓安居乐业,不再衣食而奔波,国力无比强势,真正的万国来朝。

而不是如今这般的庸华。

在百济和高句丽的这片土地之上,他们都已经见证到了李承乾为此的决心。

他们要开创另外的篇章,比如今的贞观之治还强的盛世。

“都疯了你们,不能由你们胡闹了。”

李勣猛甩衣袖,朝来时的城门口而去。

在他们这些旧臣的眼中,如今的大唐盛世,是无比的繁华,更是他们的骄傲。

因为这盛世就是在他们的手上缔造的,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去破坏。

“英国公,就寝的宫殿在这边!”

武行从角落之处走来,身后还站着几员龙武卫。

其意不言而喻,若是不听从,他们就会动用强硬手段。

“本国公要面见太子殿下!”

李勣脸面阴晴不定起来,这动荡太大了,太子若是谋反,整个大唐都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盛世一定不再。

“殿下已经休息了,若是要见,等过几日吧。”

武行躬身,身后的龙武卫上前,将李勣和李道宗围在了起来。

“末将得罪了!”

李勣和李道宗被护送而去。

李承乾随着也出现了身后,看着两大功臣被押送而去。

此举也是在保护他们。

毕竟这些功勋的家人大多数都在长安。

“李震,裴行俭,平壤道就交给你们了。”

李承乾就准备启程去辽东了。

“殿下请放心。”李震一拜。

“我们走了吧!”

李承乾转身,带着一众亲卫远去。

裴行俭隶属于裴氏,就是谋反,朝中也有人为其周旋。

而李震、程处默等人,更多的是属于个人了。

李世民就是再气,也不会动英国公和卢国公,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反。

其实,李承乾如此行事,亦并没有想谋反,至于朝堂之上,如何定性此事,那就要两说了。

“大捷,高句丽大捷!太子领军攻灭高句丽!”

长安城的大门缓缓开启,一名骑士高举马鞭,疾驰而过。

每一座经过的郡城都会传来这样的高呼。

长安的军民闻之,无不激动非凡。

中书省门下,中书令马周接到了这份捷报,他急忙站起身来,朝着皇宫走去。

根据传统规定,所有的捷报都必须首先送到中书省备案,然后才能上报给皇帝陛下。

虽然这份捷报并不像紧急报告那样紧迫,但仍然需要尽快传达给皇上。

两仪殿内,唐太宗李世民正在询问长孙无忌关于前方军粮的筹备情况。

“无忌,前方的军粮准备得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开始运输了?”

李世民知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四月份,正是进攻高句丽的绝佳时机。

“已经准备了,只不过加上还需每月付军士军中家属军饷,所以筹备到的粮食也并不是很多,国库所剩钱贯也无多。”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说道,他的声音很小,似乎是不经意间提及了军饷一事。

军饷的开支实在是太大了,再加上现役兵员众多,这使得财政状况陷入了困境,出现了赤字。

“无需准备了!”

就在这时,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马周高举着一封信封,一路小跑而来,甚至没有经过通报就直接进入了大殿。

“大捷,高句丽大捷啊!太子殿下已于去年十一月攻占平壤,高句丽国主率领全国投降,如今已基本实现了全境归顺。”

马周一边奔跑,一边兴奋地喊着,跑到御前时,他将信封恭敬地呈上。

“灭国了?”

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仿佛置身于一场梦中。此前收到的军报显示,军队仍被围困在安市城外,无法取得任何进展。无奈之下,李勣只能重新整顿,以待开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