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下徐州 太医甄立言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五月初十,宜出行忌婚嫁。

长安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队身着鲜亮铠甲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出城,身后紧跟着一辆辆装满物资的马车。这一幕引起了众多百姓的围观和议论。

大唐皇帝令:拨百万钱、粮三十万石,救助徐州疫区。

经过短暂的筹备,大唐朝廷终于对徐州展开了赈灾扶持行动。

徐州,原名彭城郡,隶属于河南道。这里曾是楚汉相争的战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

在江南道之上,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前行。李承乾站在船头,衣袂飘飘,迎风而立。

隋朝时期,大运河已经将长安与江南之地紧密相连,但从洛阳到长安这段路程,因地势原因,给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这并未影响两地之间的小型运输活动。

李承乾并未跟随运粮队伍一同前行,而是提前出发了十余天。如今,他已抵达江南道,并进入了河南道。

江南道是大运河的重要水道之一,而河南道则是大唐的行政区之一,相当于汉代的州。

主要是按照山川河流在划分,主要是以黄河、长江、太行山、秦岭淮河等具有标准性的山河来进行划分。

有京畿道、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等。

如果举兵事任命,也会以这些地区为名称而任命统帅。

河南道本是产粮大区,可谓之鱼米之乡,是历朝历代的粮仓,哪怕是发生点小灾小涝,也是能自行解决的。

不过唐初,沿用了均田制,将土地国有,所有田地都是按人丁分田,一区受灾,只能让国家出资出令,州道才能开仓放粮。

而一国粮食,也大多数会运往洛阳和长安两地。

因为那里人口众多,在贞观年间,长安就达到百万常住居民。

“殿下,如今已经进入河南道,距离徐州还有几日行程。”

案板之上,李震同样遥望江面之上。

过往行来也有不少的船只,大运河之上,一直如此的繁华,也是大唐商业的全貌了。

开通南北运河,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少的商船上,也还会传出阵阵歌声。

“这是来了大人物了吗?”

李承乾所乘坐的船只太过于巨大,引得所有过往船只纷纷侧目。

随着船只的不断前行,逐渐的荒凉起来,河水也越发的湍急起来。

“殿下,现在已经是下游,水量大,在乘船而下,会有发生危险的。”

王迅走上前来,对李承乾说道。

“那就靠岸,我们换陆路吧。”

李承乾点头,让船只靠岸,下了船只,才看见满目疮痍的大地,沟沟壑壑。

河岸地区已经被河水冲洒过了一遍,但依稀还能看见有人影在耕作。

“老人家,这里经常发生洪水,你们在这里耕作不是没有收成吗?”

李震上前询问着。

“贵人可能不知,这里确实会经常发水,但是这里河泥淤积,是上好的肥土,而且去了他处,也无水源便利,我等更无田产。”

见到李承乾一行人的模样,老人不敢轻慢,立即道来。

“要是能建造河坝的话,这里的水患就不成问题了。”

李承乾蹲下身子,辇了辇淤泥,有感而发。

“这里的一到发水期,就会变得十分的湍急,严重的时候,还会发生河道改道,使得下游遭受严重损失。”

李震摇了摇头,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是有可能,朝廷也不会把那么多的钱粮投入到改造河道之上的。

但是如此一来,那些被分配到这里田地的百姓,那就会遭了大灾。

“各位贵人,不要再往下游而去了,那里爆发了瘟疫,很危险的,很多年轻人都逃灾去了。”

老人劝诫道。也只有他们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才会在这里等死。

“疫情如此严重了吗?”

一个老人从队列走上前来,他是太医令甄立言,此次前往疫地,除了护卫李承乾外,还肩负着治愈疫情的重任。

甄立言,古代医名家,精通本草,善治寄生虫病。著有《古今录验方》流传后世。

“前几日,才在徐州发疫,过了几天就已经扩散了。”老人摇了摇头叹息着。

“王迅,立即让不良人通知各个州道,让他们州县配合,设置路障,务必不要让徐州之人再逃往他地了,无论健康与否,都不允前往他地。”

李承乾立即说道,这对于防疫的措施还是不够完善,殊不知还有潜伏期,一般他们都会让健康的流民前往他地,这就让疫情进一步扩大了。

“还有,做好叮嘱,让盘查人员都用上好的布绢做成口罩戴上,疫情在没有得到救治之时,也不能让那些守卫和人接触。”

甄立言若有所思,但是还有不解。

“这样能行吗?”甄立言问道,他也并不知道疫情的治病原理。

“如果能做好防护,疫情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

李承乾说道,在古代这样的瘟疫疫情很致命,要是到了后世,一瓶青霉素就能解决了。

“甄医,这也是为什么本宫这次非从众多太医之中选你前来的缘故。”

“瘟疫也是虫病之一,只是这些虫子太小了,我们肉眼无法看清。”

李承乾看向这位医学巨匠道,他可能不如孙思邈那样的有名,但是术业有专攻,在寄生虫治疗方面的成就,他有不可撼动之地方。

“很多细小的虫子我们是不能看到,原来瘟疫也是如此,不知殿下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甄立言的好学之心上来了,他专研此道,比其他人都更能相信李承乾所说的。

“本宫看见的,这些细小的虫子叫细菌。”李承乾直接开口道。

甄立言一愣,太子的眼力这么好吗?

不过这也给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了,这一路上,他已经被李承乾灌输了很多跨时代的医疗知识,变得也更加的敏感起来了。

这也是李承乾想要的,他所知道也就是一些跨时代的常识,至于攻坚克难,还是需要这些专业人士来攻克,他唯一能做到就是引导。

一个时代的进步,肯定是一群人致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2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