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九十二章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之外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还有就是多带上几个司南,用来指明方向的,不然茫茫大海,会迷失的。”

李承乾再道,还是不放心。

司南又名指南鱼,从春秋战国以来,就已经运用到了战争领域。

“殿下,放心,末将一定会叮嘱好出游将士的。”

刘仁轨小心翼翼的将那几张纸折叠了起来,特别是那张世界地图。

辽东大营。

李勣率领的东征陆军,已经抵达了辽泽。

李勣、李道宗等人立于湖畔之上,均是面色凝重的望向那无边无际的沼泽。

辽泽,东西相距二百余里,人马不得行,尽淹于其中。

这辽泽是高句丽的天然屏障,隋炀帝东征之时,于辽泽之中,损失了无数兵甲。

天堑,加上那头又有高句丽士兵把守,再多的兵力也展不开,不可蛮力横渡,不然就会重蹈覆辙。

而在北上,便会有高句丽修建的辽长城,高句丽举国之力以辽水为凭,修建了千里长城。

高句丽经过大隋的征划之后,虽然最后以其胜利为终,但是其也意识到了,中原王国无论是谁当政,都避免不了要发生冲突。

于是在其忧患的意识之下,从唐初便可开始修建辽长城和山城。

山城是高句丽非常具有特色的防御体系,依山傍水而建,易守难攻。

不得不说,高句丽很有天赋也很有实力,在短短的十六年内,便修建了千里长城,城厚六米,高三米的防线,山城也多达了二百多座。

李世民不能灭了高句丽,也是有原因的,高句丽很强大,别以为它徧安一隅就认为他很弱小。

从汉朝一直耸立到唐代,就已经能说明一下切了。

隋朝打掉了高句丽的底蕴,李世民又再次压迫,之后更是不断的打压,才在高宗李治的手中,将其葬送。

当时的高句丽举国臣民500多万人,而唐朝的臣民也只不过才1500多万左右,又是异地作战,难度可想而知。

前有天堑辽泽,北上有辽长城,异地作战,这些不利的条件,都让一众将领犯了难。

“张俭部现在进展如何了?高句丽区域的地图绘制的如何了?”

李勣平静的开口道。

张俭所部,并不是主力,其任务,就是绘制高句丽的布防图,为大军提供消息。

“张俭被据于辽长城之外,寸步不得行,而且那些番兵不好指挥。”

李道宗回道,北路进展,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番兵便是附属国出的兵,配合大唐攻打高句丽,其实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冲锋陷阵的都是附属国的番兵。

这就是强者的定义,在对东突厥发动战争的时候,大唐同样召集小弟群殴。

现在对战高句丽也同样是如此,施行群殴之道。

不然以大唐现在能调动的兵员,其实也就是十万左右,你怎么敢去攻打高句丽拥有500万人的国家呢?

“不能总是依靠番兵,还得是我们自己想办法。”

李勣如何不知道这里面的条条道道,哪里是番兵不好指挥了,你分明就是想让人家去打前锋,去送死,别人听了才怪。

在此期间,因为唐军队对于番兵的压迫太大了,导致靺鞨的士兵直接倒向了高句丽。

靺鞨在五代十国之后,被称为了女真。

对于外邦的打压,唐朝可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万邦来朝,可不是因为你的盛,而是因为你的武。

盛如大清,弱如晚清,那只会招来豺狼。

“朝廷那里的粮草还有运来,我们储备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张士贵在一边说道,上次兵行险招,榨干了范阳卢氏,运来了几十万石粮草,但是现在已经又快用完了。

“那好办啊,他们这些士族门阀不是喜欢扣运我们的军粮吗?这次换我来,博陵的崔氏族地靠近我们,我觉得应该还能有更多的粮食。”

薛万彻咧嘴一笑,宛如上瘾了一般。

“那都是迫不得已,还好士贵上次没有攻城,不然很难收场。”

李道宗摇了摇头,这当然是李承乾的锦囊妙计了。

突然,李道宗又想起来了什么来,对着李勣道:

“殿下之前不是有书信吗?叫临战之时在打开吗?”

李勣也颇有期待的,将之前李承乾送来的信件打开。

毕竟,李承乾太不按照常理出牌了,之前,他们怎么会想到,他为一国储君,竟然让军队兵锋向内。

随之,他的脸色大变,无比的凝重起来。

“太子殿下怎么说了?”

李道宗几位大将也感到意外,是什么内容,能让李勣这样的人大变神情。

“你们也都看吧。”

李勣将信件递了过去。

“太子殿下当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其想法与我们之前商量的不约而同啊。”李道宗倒吸了一口凉气。

“对,太子殿下也觉得这样可行,那我们就分兵吧,一部分人在这里搭建浮桥,一部分人急行军北上,绕过辽水长城,从北部进攻辽城。”

张士贵也极为赞同道,这一套方案,他们是商量过,但是孤军作战,风险非常的大,所以他们也都犹豫不决。

如今李承乾所发动信件,明显早在他们想出来之时,就已经制定了下来。

“总管大人,末将愿意领一万精兵,北上直击扶余城。”

李道宗请命道,他非常的善于奔袭作战,智计百出,比薛万彻和张士贵两人更为合适。

“不,我亲自带兵北上,我军在这里搭建浮桥,肯定会吸引住高句丽军进驻对岸,而扶余城势必会防守薄弱,再加上张俭军配合,必能攻打下。”

李勣无比肯定的说道,他不要兵分两路,而是声东击西之计,大军北上,留一部分军队详攻。

“李道宗,本总管令你领一万兵士,搭建浮桥渡辽泽,一旦我军进入了高句丽境内,高句丽一定会发现我军的战略,肯定会回援,到时候,你再领军掩杀而过,互为犄角。”

李道宗躬身领命:“诺,谨遵将令。”

“另外,你也可以伺机而动!”

李勣再次补充道,在扑抓战机之上,李道宗可是无人能出其之右。

“张士贵、薛万彻你们立即整顿军队,随本总管开拔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7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