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章临辽东 行使大权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李德謇,你说说战事的详情以及摊丁入亩和承包制的实施情况。”

从信件之中,李世民已经了解了大致的情况。

李德謇倒是知道的很多,因为具体实施的人员,就是由他们几个心腹完成的。

从白天到晚上,事无巨细,李世民都要进行过问,特别是李承乾的行事。

而此时的李承乾,带领着亲卫队,到达了辽东城。

一到,便让军中所有将领集聚到了城主府。

张俭、张士贵、薛万彻等将领都是李世民的心腹,也有大姓之人,可不是李承乾的人,他入主辽东,就是为了军权而来。

“殿下,英国公、江夏王未回来吗?是准备撤军了吗?”

张士贵问道,原本李勣和李道宗是为了去和李承乾商量治理高句丽和撤军事宜的。

但是如今,两人都未回来,透露着些许的蹊跷。

“高句丽尚未安定,还有不少的势力准备复辟,本宫让英国公和江夏王做镇平壤,而本宫此次而来,也是为了安定辽东军心与民心,自今日起,辽东半岛改为辽东道,本宫暂领辽东行军总管一职,统领辽东一切事务,暂不撤军。”

李承乾直接开门见山,高句丽反复无常多次,也确实需要重兵把守。

“殿下,此举是否已经请示陛下了?末将以为,大军全部镇压实为不妥,高句丽地处北方,寒潮来快去晚,作物收获不大,并不值得如果的大费周章。”

张士贵再道,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如今战役取得胜利,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撤军。

高句丽除了辽东的土地肥沃外,其他多为山地,而且天气寒冷,对于如今地广人稀的大唐来说,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东突厥广阔的平原地区,说不要便是不要。

“本宫有便宜行事之权,张将军所言有失偏颇,高句丽虽不是地产大国,但是要是还是放任不管,再过十数年,又会重新变成大唐之患,那么打这仗,又有什么意义呢?”

古时的战争,无外乎就是土地的争夺,高句丽屡次犯边,不断扩张,也就是看重了东北平原的土地。

“还是殿下考虑周全,不过镇守高句丽,只需要一员大将驻守便可,何需殿下亲自驻守呢?以末将之见,殿下还是班师回朝吧。”

薛万彻此时也进言道,高句丽已经被打趴,纵使要纳入国土,也只需一员大将镇守。

这大将的军职,肯定是不会大到像他们这类的。

更别说储君要坐镇在这里边寒之地,换成他们都不愿意,除非有其他的目的。

“本宫自有决断,此战平定高句丽,众将士均是居功至伟,该当论功行赏,军中可有表现出众之人啊?”

李承乾问道,这些人都并非是自己的班底,想要控制陆军,还是需要自己人,对于氏族门阀在军中的势力,李承乾早就有了预料。

“末将帐下有一小将薛礼,每逢冲阵,必冲在最前,在此次的战役之中,夺的先登、陷阵、斩将和夺旗四大战功,是一员虎将,当为国之栋梁。”

张士贵激动的说道,他对薛仁贵很是欣赏,有如此的机会,肯定是要进言推荐。

李承乾脸色如常,对于薛仁贵的存在,他已经了然于胸,就算是张士贵不推荐,他也会找出这位武力超群的猛将来。

薛仁贵就是在治理高句丽时,获得了仁政的美名,受民众爱戴,是治理高句丽的不二人选。

“如此神勇,当委以重任,本宫如今的侍卫统领还缺职,下去之后,你让薛礼来本宫的行宫。”

张士贵一愣,薛仁贵是无双战将,难道是自己说的不明白吗?

让其来当一个侍卫,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呢?

“殿下,薛礼祖上是兵家,其也得兵法传承,深知韬略,未来一定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张士贵不忍如此的才能将领被埋没,还是直言道。

“如今高句丽已经平定,已无战事,待到战时,本宫自会有安排。”

对于薛仁贵的任用,他们谁又能比的过李承乾呢。

他是无双战将,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统领大军团作战还是有待商榷。

“那末将替薛礼谢过殿下了。”张士贵颔首。

“启禀殿下,末将军中亦有一小将,名唤高侃,勇夺辽长城,武拒盖牟城三万兵卒,智勇双全。”

薛万彻也是举荐道,盖牟城一战,两人配合得道,取得了非常的战果。

高侃的名声,并未如同薛万彻般,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其高光时刻,还远未到来。

“那事后,也一并让去来本宫的行宫吧。”

李承乾暗喜,高侃在高宗时期,是足以和裴行俭相提并论的将领。

只是他们境遇不同,所取得的成果也尽然不同。

“要若论功绩,诸将才是居功至伟,只是本宫如今不能册封,待回长安之后,本宫会如是向陛下为诸位请功的,另外,期间获得的财物,也一并发放下去,按功绩,犒赏军士。”

现在讲信仰是不可能的,还是发钱安抚军心来的最好。

“殿下,此事不可,军政钱粮的批发,需要经过朝堂批准。”

张士贵脸色一变,政治太讲究了,半点逾越不得。

倘若他们知道李承乾在平壤的所作所为,那就不会如此的大惊小怪了。

“无妨,以后辽东道的税收主要用于军务,无需再上缴朝廷了,各军分发而下,就说是本宫命令。”

闻此一言,众人均是色变,这不就成为了私军了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难道说,之前太子谋反案,确实是出自李承乾之手,这是以太子的名义犒赏三军。

作为底下的将士,他们其实大多数都不知道是为何而战,将领叫攻打哪里便是哪里,很多的时候,很多的士兵都不知道那是谋反。

“殿下,还请三思,殿下可知道,如此一来,意味着什么?”

张士贵阴沉着脸,这是玩火,就是太子也不能够如此行事。

“如果有责任,本宫一力承担着,你们现在就是把财物分发而下,如果有军士愿意在这里安家的话,另有安家费用补偿。”

李承乾不是在和他们商量,而是颁命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2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