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五章高句丽犯天威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陛下,儿臣冤枉,儿臣真的是冤枉。”

魏王李泰猛然双膝跪地,咚的一声传开,他是真的跪。

一旦被撵出长安,那离帝位就遥遥无期了,他虽没有参与李承乾谋反案,但他有夺嫡之心,是谋反案的主要诱因。

“魏王的意思,本宫就是谋反了。”

李承乾侧头斜视而过,看向了这个把原主逼到死路的肥宅男。

一胖废所有。

李泰的模样,真的不敢恭维,就是一堆肉球,看着能让人反胃。

“不是,本王不是这个意思?”李泰心中雪亮,一定是李承乾在搞什么,栽赃陷害给自己。

”那不就是了,你不会真的以为,一个储君,会谋自己的反吧。”李承乾反问道。

“你…”李泰肥肉乱颤,气得发抖,明明知道就是李承乾搞的鬼,但是就是没有证据。

“肃静!朝堂是什么地方,是你们吵闹之地吗?”

李世民大喝一声,冷眼扫过群臣。

李泰此时心中拔凉拔凉的,以前的那些大臣,怎么一个都没有为自己求情呢?

他的目光不由的落到了房玄龄的身上,这位左仆射,以前可是向自己透露过,要支持自己的,怎么现在到了关键时候,还一动不动的呢?

“此案已经经过大理寺受理,你若是再胡搅蛮缠,别怪朕…”李世民严词道。

魏王李泰气一下子就泄了,面对李世民那犀利的目光,李泰不自觉的低下了头颅。

唉,还是承乾有帝王之姿。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叹,李泰连他一个目光都接不住,怎么能够君临天下呢?

李承乾那可是敢和他公然对撕的存在,而且最后,自己还撕不过。

单论气魄这一块,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泰已经完败,没有帝王之气,何以登帝。

“可还有本要奏?”李世民目光转移,望向了群臣。

“臣有本要奏!”长孙无忌手持朝笏躬身走出队列,对着李世民道。

“卿有何事要奏?”李世民眉头不展,一般的时候,要奏国之大事时,他们都会事先和李世民沟通的,不然会把皇帝打个措手不及。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紧急的军务。

“陛下,今早臣刚收到辽东传来的军报,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我大唐属国新罗,新罗请求我大唐救援。”

长孙无忌沉声说道,这是大事,毕竟事关出兵,而动刀兵又事关国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要举国共战的。

李承乾凛然,望向了李世民,这应该就是李世民最后一次出征了。

此次战役,大唐胜了,毕竟这时候,大唐猛将云集,李勣尚在,天策上将亲自指挥,能不胜吗?

但是并没有达到大唐所需要的战果,也损伤了不少的国力,虽胜犹败,毕竟未能破其国。

“各位大臣以为如何?”李世民沉声问道,面无表情,让群臣无可揣度其想法。

“陛下,高句丽犯我属国,若我大唐不出兵,必有损我大唐国威,当出兵战之,以扬我大唐国威。”

李勣也从队列之中走出,向李世民进言道,又有军功可捞了,如今的大唐武将正愁没有战争呢。

“陛下,犯我唐土者,虽远必诛之,新罗请援,我大唐如不出兵,何以服众,何以让四夷皆服。”

尉迟敬德也手持朝笏站出,赞同出战。

“上战划谋,中战伐兵,下战伐城,我大唐天威,可使一使者出使高句丽,让其停战,先礼后兵。”房玄龄也出声道,他有他的思虑,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左仆射所言并不无道理,在陛下的英明神武之下,我大唐开启了盛世,国力显著提升,但是现在发动大规模的战役,必定会使国力下降,以臣之见,能和谈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再行兵事。”

高士廉躬着身子走出了队列。

……

下面对群臣已经吵得的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肃静!”

李世民头脑发胀,在朝会之战,这样的讨论是讨论不出结果来的。

“太子,你以为如何呢?”

李世民目光望向了李承乾,从始至终,李承乾就是在那里站着,一言不发。

李世民也想听听,这大唐的褚君有什么高见,这也是一次考验。

李承乾抬头,不卑不亢的一步踏了出来,看向皇位之上的李世民开口道:

“我大唐以武立国,如今的天威亦是打出来的,本宫以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大唐边境有诸国环绕,如果我大唐此次示弱,那么如何威慑边疆各国呢?”

李世民眼露精光,不由点头,很是认可,为帝者,应要考虑全局,这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而是国力彰显,必须打。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群臣无不震惊,之前反对战争之音也销声匿迹,因为李承乾一句话,已经说明了出战的必要性。

此时,群臣对这位太子,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下来了。

“太子的话,各位大臣都应该听到了吧,此战必打,这也是朕的意思,望各部要提前做好准备。”

李世民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他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随着李祐谋反案到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使得李世民的名声和威严有所下降,他也需要用一战来正名,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也关系到他个人的声誉和地位。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回答道。他们深知出兵之事牵连甚广,一时间,整个大唐帝国仿佛一台巨大的机器,开始有序地运转起来。

“太子,左右仆射、以及几位国公留下,商议具体出兵事宜,其他人退朝。”李世民起身,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陛下圣安!”

群臣再次齐声高呼,然后纷纷鞠躬后退。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朝议将决定战争的走向和策略。

一脸不服气的魏王李泰看着李世民,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然而,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带着满腔怒火,缓缓地退出了太极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8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