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零二章李世民的后手布置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这!”

袁天罡和房玄龄相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之意。

好大的布局。

手段也十分的狠辣,不惜以身做局。

此刻,他们都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会对高句丽听之任之了。

原来,这里面就有李世民参与的影子。

“朕知道,你们都很吃惊,实事就是如此,前太子李承乾不遵旨意,就是想以叛逆之名,让朕出兵攻伐,里应外合,彻底将氏族门阀的力量消灭掉。”

在李承乾的计划之中,就是要李唐王朝发兵,派出门阀之中的精锐,在战阵之中,将其斩杀,而后以高句丽为本,反推大唐王朝,路过之地,以兵事为由,把世家门阀连根拔起。

“然,我大唐却是以世家为根基而立,虽然朕可以从中作梗,将门阀子弟送到其的屠刀之下,但是这也无疑是断送了国运,全国上下,各地政要,都是由氏族门阀子弟担任,把他们杀了容易,但是又有谁来顶替他们的位置呢?”

“所以朕就耽搁了,时机尚未成熟,以至于发展成今天之势,高句丽非敌也。”

李世民将前因后果道出。

在他的话语之中,并没有承认李承乾谋反。

那问题就来,那李世民百年之后,谁来继任大统呢?

而且,在这个微妙的关头,却没有让李治进来。

“还请陛下指示,陛下之后,大位传于谁呢?”

房玄龄忍不住问道。

“传位于稚奴,但若有一日,时机成熟,为了大唐的万世之基,信中秘要,你们可越过稚奴执行,助承乾一臂之力,奠定大唐万世之基业。”

李世民决然的说道,帝者从不心慈手软,为了大业,可以不择手段,至亲可杀之。

这也相当授予了两人屠龙之术。

“遵陛下旨意。”

两人暗暗记下,这也将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秘密。

“你们先行退下,叫太子进来。”

李世民摆了摆手,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而且,自己肯定也是一时半会还挂不掉。

只是怕,到时候,太突然了,李世民都没有机会布置了。

袁天罡和房玄龄躬身后退,退出了武德殿。

“太子殿下,陛下唤你入内。”

袁天罡轻声道。

“袁天师,父皇无碍吧?”

李治没有立马进去,而是十分关切的问道,现在的袁天罡可是比一般的太医还要管用。

“陛下生机耗尽,以至于到了油尽灯枯之际,之后若是安心静养,不操劳过度的话,还能坚持两三载,如果一直劳心,半年可能就是极限了。”

袁天罡不敢有半点欺瞒,天命已至。

李治怔了怔,没有再说话,心中也算是有了个底。

转身便进入了武德殿内。

房玄龄则是审视着眼前之人,对于袁天罡,他也是有所耳闻,以算术闻名,但没有想到,他可以爬的这么高,能成为李世民的托孤大臣。

“恭喜梁国公,否极泰来,大劫难已过,将来定会是平步青云。”

袁天罡察觉到了房玄龄的目光,微微一笑道。

“多谢天师吉言,不过比起天师来,远不如之,都是陛下隆恩所赐,天师精通吉凶之道,日后还得多多提点。”

房玄龄识人无数,见过忠奸之辈,但对于眼前之人,他却是看不明,似忠又似奸。

反正,房玄龄对于这些子虚乌有的术士没有好感。

妖言惑众,妖言误国,说的就是此类人士了。

“不敢,国公乃是国之栋梁,跟随陛下打过江山,还需多加指点。”

袁天罡语气恭维,但从神情上来看,并没有那么的恭敬。

此时他们,就算是很和的来,也一定表现出不和,其他缘由,也只有他们这些整天玩弄权术的人懂了。

“父皇安心修养,国事儿臣自会处理,有不能决断之事,再来请教父皇。”

李治立于大殿之中,满眼的担忧之色。

“好,朕会安心修养的,此后,你以国事繁重为由,重新启用房玄龄,如今朝野之中,能有辅佐之才的,非其莫属。”

“而且,你亦要重用许敬宗等人,用来制衡朝中的权利平衡,有时候,你甚至可以多倚重许敬宗。”

李世民不在藏私,要把自己的全部心得,全部传输给了李治。

“儿臣不解,许敬宗是有些能力,但是位列左仆射之位,是否过于偏袒了,而且其私底下,奢靡至极,结交政党,累有罪行。”

李治若是上位,肯定会进行打压,扶植上自己的人。

“正是因为其有把柄在手,可以随时踢开,才更要重用,而且这些朝中大臣,又有多少人没有奢靡虚荣呢?至于你所谓的结交政党,更是无关轻重,你还没有看出,氏族门阀之间的联姻是何其昌盛,世代通婚,这才是最大的结交,这也才是最为难对付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世民心中,还是不由的暗暗叹气,李治虽然成长了太多,但还是达不到为君的标准。

希望自己还能多撑一些时日吧。

“儿臣懂了。”

李治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之后,你将如何待之你的兄弟呢?”

致命的问题又出现了。

传承之上,已经出现了些许的问题。

这也包括了,李治将来会如何对待李承乾。

兄弟相争的局面,肯定是在所难免。

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承乾可从来都不是叛逆,而是为了李家江山忍辱负重。

甚至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

如果自己还能健在,以待时机到来,肯定能根除这毒瘤。

但是放在李治的手中,那就难为了。

“大赦天下,重新启用魏王,让其继续专研文学。”

“与前太子李承乾修好,出使谏言,使高句丽并入大唐的版图,如果前太子愿意,皇位待之,这皇位本也该是他的。”

“对于其他的兄弟,也是恩德待之,重用有能力的皇子,稳固江山社稷,制衡世家门阀。”

李治想了想后,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单说这回答,他是很满意的,但是李治能不能做到,那就另说了。

“不错啊,稚奴,你心地善良这自然是好事情。然而身为帝王,不仅需心怀仁慈,更要有铁血手腕,该杀伐果断时绝不能手软,当杀之人必须毫不犹豫地处死。”

李世民昏暗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亮光,看着面前的太子李治,语重心长地说道。

“如今,朕已为你精心挑选了数位能够辅佐你的大臣。先说那袁天罡,此人心思深沉、城府极深,万万不可让他掌握兵权或机要大权,只可任命他为宫廷禁卫,时刻掌控在自己的眼底下,利用不良人来牵制朝中百官即可。”

李世民微眯起了眼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至于房玄龄,他出身卑微,从底层一步步艰难走来。多年来,他对我大唐皇室忠心耿耿,乃是父皇一直以来都极其倚重的重臣之一。若遇到政务方面的难题,你尽可以向他请教,但绝对不能让他插手军政事务。”

“还有马周,他同样来自贫寒之家,最初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门客罢了。但因得到父皇的赏识和信任,再加上自身确实才华出众,为官清正廉洁,一心为国为民着想。所以,可以任命他担任侍中之职,位列三司。”

“而褚遂良这个人,敢于直言进谏,颇有当年魏征的风范。对于他的劝谏,哪怕听起来不太顺耳,你也要多多忍耐包容才行,忠言逆耳,利于行!”

李世民的表情,在此时变的无比的严肃。

“李大亮是我朝军中的重要将领,为人正直忠诚。日后有关军事方面的事宜,大可交给他去处理决断。”

“你舅舅长孙无忌,可重用,但一定要制衡好,不得让其权势过大,你需知汉之外戚干政的教训。”

……

李世民将自己的所布置的后手,一一告知了李治。

颇有遗言的味道。

李治还太年轻,手段稚嫩,怕是难以压制这些大臣。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只是不知在诸位大臣之后,究竟该任命何人担当重任呢?”

李治面色凝重地问道。要知道,他继任太子之位的时间实在太过短暂。

在此之前,他一心只想着当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潇洒王爷。

然而此刻,整个庞大的大唐帝国即将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令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窒息之感。

李世民微微一笑,缓缓伸出宽厚的手掌,轻轻地拍打着李治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鼓励:

“至于那之后的事情,恐怕唯有你自己知道了。”

他能为李治,为大唐所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也许,他还能为大唐做最后一件事,燃烧掉自己最后的余热。

“你先出去,传召袁天罡一人前来见朕。”

李世民的语气坚定而果决,其中更是增添了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过了一小会儿,袁天罡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并顺手将宫门紧紧关闭。

刹那间,空旷寂寥的大唐宫殿内,就只剩下他们二人。

而这时的李世民,则端端正正地坐在床沿之上,浑身上下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王者之气。

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向四周蔓延开来,以至于袁天罡根本不敢抬起头与之对视。

难道这是陛下在对自己发的警告吗?

袁天罡脑海中思绪飞转,瞬间回过神来,紧接着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叩头拜服在地。

“起来吧!”

“如实说来,朕还有多少时日!”

半晌之后,李世民才开口道。

“不敢欺瞒上位,天命最长三年!”

袁天罡开口说道,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你的意思,朕还需要在床榻躺上三年了?”

李世民冷冷的道来,一生征战,现在却要他病卧床榻之上,何其残忍。

这不是他想要的。

袁天罡没有回话,而是被冷汗打湿了后背。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是无比的危险的,得知自己大限将至,那肯定会要将所有的威胁,全部消除,以让权能够顺利交接。

“如果朕不想在床榻上等死呢?可有办法让朕的身体康复,你那丹药什么时候能炼制成功。”

李世民又问道,到了这等地步,他又何尝不想再活上百年呢?

“陛下恕罪,丹药提炼,至少还需要五年,才能收集药材,完成熔炼。”

袁天罡不由的吞咽口水,这确实是他办事不力了,可不能怪李世民坚持不了那么久。

“罢了,长生本是虚无缥缈之说,纵使练成了,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但是朕想要镇压病情,恢复体魄,你可有办法呢?”

李世民还是直面当下,没有太过于执着于长生不死。

“陛下之症,是早年征战所遗留下的病症,换句说,是陛下早年透支了生机,才会如此。”

“若是想要恢复体魄,也不是没有办法,药石虽然无用,但是可以通过行针激发出陛下体内的全部生机。”

袁天罡不由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不过,这也会提前透支掉陛下的所有,最长,也只可能维持半年。”

“半年便半年吧!足够了。”

李世民会心一笑,内心舒坦了很多。

他可不愿意病死在床榻之上,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他卧病在床。

薛延陀南侵,北军叛乱,朝中无将可派。

他这个天策上将该出马了,他是大唐最后壁垒,亦是唐军隐藏起来的最大王牌。

“你退下准备,尽快为朕治病。”

军情如火,他等不得了。

哪怕是重疾缠身,也要为大唐而战。

“承乾,现在大唐内忧外患,你当初的决定真的是对的吗?”

“也许可能是朕错了吧!人老了,优柔寡断了不少。”

武德殿之中,李世民喃喃自语着,这一切的诱因,皆是起于高句丽之变。

当初,若是李承乾给他密信之时,他答应了,并且配合李承乾的机会,可能局面也不会是如此了。

李承乾屯兵于高句丽,与大唐进行了对峙,直接导致大唐军力减半。

更致命的是,能将都被扣留了。

没有人回话。

是对还是错,也许只有将来才能得到答案。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显然是一步错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6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