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六章长孙无忌、褚遂良站队 支持李治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整个长安城都被笼罩在了一片银装素裹之中。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的兴致却丝毫不减,街头巷尾依然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江畔和山岭之上,一群群年轻的学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他们仰望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这些冰冷的雪花仿佛成了他们眼中最美的景色,他们试图用最精妙的言辞去赞美这场雪景,似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瑞雪兆丰年啊!”褚遂良伸出手,掌心朝上,让雪花落在他的手上,感受着指尖的寒冷,不禁感慨道。

“未必如此,但是如果鲜血流得多了,来年肯定会有一个丰收年。”身后突然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

这声音十分熟悉,褚遂良听到后不禁一愣,连忙转身望去,只见长孙无忌正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眼神深邃而凝重。

“长孙仆射,你什么时候到的?”褚遂良惊愕地问道。

长孙无忌刚从百济回来,这个消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刚回来没有几天!”

长孙无忌缓缓走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沉重的石头上,他的语气仿佛承载着万斤巨石般沉重,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

“长孙仆射,里屋请!”

褚遂良恭敬地抬手,请长孙无忌进入里屋。

“仆射之前说的,流血,是战局失利了吗?如今大雪封山,也不得不退军啊。”

见到长孙无忌出现在这里,褚遂良不禁想到,难道是大军已经撤回?这让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非也,我说的是我们的血!”

长孙无忌深深地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我们?怎么了?”褚遂良满脸疑惑,完全不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难道是有什么灾难即将降临到他们身上吗?

“褚大人,以为太子殿下如何?”

长孙无忌紧紧盯着褚遂良的眼睛,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些什么。作为臣子,妄议上位者的得失并非明智之举,但此时长孙无忌却提出了这个问题。

褚遂良沉默了许久,他深知为人臣子应有的本分,不敢轻易议论上位者的得失。他无法理解长孙无忌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因此选择了保持沉默。

“褚大人可知,我在军中的处境如何?完全是被架空的,太子殿下上位之后,你我都要回归田野了。”长孙无忌一脸苦色地看向褚遂良,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是肯定的,所以长孙大人,是在告知,知进退,给太子的人让位置是不是?”

褚遂良皱着眉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疑虑。他知道长孙无忌所言非虚,但却不希望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如果只是这样,我也就没有其他忧虑了,褚大夫可不知道,太子在百济的行事。”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百济的门阀贵族,都被打死了九成,其家族中的财物都充公,以做军饷,也有不少运用到了民生之中。”

长孙无忌的话让褚遂良陷入了沉思。他没想到太子竟然采取了如此强硬的手段来处理百济的问题,这不仅显示出了太子的果断和决心,同时也意味着他们需要重新评估未来的形势。

褚遂良沉默了半会,整理着自己的思绪道:

“太子殿下大才,收百济之财于己用,杀伐果断,是王者之风,不但借此解决了军饷问题,还稳定了百济民心。”

长孙无忌此时,感觉就是在对牛弹琴,不知道是他说的不明显,还是褚遂良在揣着明白装糊涂。

“如今,大唐开设军饷制度,开设学堂,现在国库还能坚持几年,如果国库空虚,太子的刀子会对着谁呢?褚大人现在不会还不清楚吧?”

褚遂良眉头一皱,看向长孙无忌,略微慌张道:“长孙仆射的意思,太子殿下之后,会对我们贵族动手。”

褚家虽不是大家,但是这几年敛财无数,田产更多的数不清。

贵族,他褚氏肯定是称的上。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说道:“不错,以我对太子殿下的了解,他绝对会这么做。”

“可能之后,大唐的庄稼会茁壮成长,只不过是吸取了我们的鲜血,绽放于我们的残躯之上。”

长孙无忌很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年的相处时间,他没有在李承乾的身上,体会到过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反而在李治的身上,体会到了那种温柔。

他丝毫不怀疑,李承乾上位之后,第一个就拿他长孙无忌立威。

大义灭亲,这太够分量了。

李承乾上位后,肯定是要分化长孙无忌的权势,肯定是李承乾表现的太针对了长孙无忌。

让其有了那种死亡的危机感。

“这…”褚遂良一时无措起来。

“敢问长孙仆射,可有解救之法?”

长孙无忌轻捋胡须,缓缓开口:“我来到长安城已过两日,城中已传出许多不利于太子殿下的言论。”

“这些传闻想必是崔氏等几家故意放出的风声,其目的是想拉太子殿下下台……不知长孙仆射对此有何看法?”褚遂良点到即止,但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小外甥晋王,仁厚聪慧,如今常常陪伴在陛下身边,深受陛下喜爱。”

长孙无忌摸了摸自己泛白的胡须,话语中带着一丝模棱两可。

褚遂良顺势也说出了当前长安的状况:“太子殿下的所作所为引起众多氏族的不满,每天都有人要求我进宫劝谏。”

各大氏族纷纷联合上书,指责太子殿下的残暴行为。即使找不到确凿的证据,他们也总能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

“然而,太子并无重大过错,又怎能轻易废黜?太子作为既定的储君,继位大统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可惜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失根本无法撼动如日中天的太子李承乾。

他们的不满,能奈何。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不过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之计,长孙无忌可是很善长的,只要是站立在对立面,他便会无所顾忌。

再说,那只是个储君而已。

“遥想当年,隐太子也好像没有过错,而如今,太子最大的过错,就是想独权,试图打破如今的平衡局面,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而是更要为陛下分忧。”

长孙无忌的话语一松,态度更加的迷糊。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其实,两人都知道该如何做了。

随波逐流。

自然会有人出头,他们只需要作壁上观就足够了。

诚然,历史的车辙并没有太对的改变,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两位重臣,还是站到了李治的面前。

而身为晋王的李治,也并不清楚,还是如同当年一般,要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退到前面。

但是却并不知道,此次的结局,是否又会有什么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9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