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四章安市城归降 高句丽灭亡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随着高藏的宣降,梁万春也是孤掌难鸣,选择了和李勣谈判。

“大唐英国公,果然胆识过人,打开城门。”

梁万春看着眼前这个大唐将军,心中也不禁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随着安市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段陡峭的坡度映入了三人的眼帘。

安市城墙依山而建,地势极为险峻。那坡度陡峭得让人望而却步,这也是为何唐军之前两次炸开城门,却始终无法攻破城池的原因,在城内,仍有险要之地可供防守。

山坡之上,雷石、滚木堆积如山,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即使唐军再次发动强攻,恐怕也难以攻克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市。

上山的小路狭窄而曲折,蜿蜒通向山顶。每一处设置,都易守难攻。

安市城墙只不过是最外围的第一层防守。

山顶之上,一片房屋和城楼若隐若现,仿佛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你们站住,不得入内!”

只见城主府外,邹定国拦住了薛仁贵和薛万彻的去路。他一脸警惕地看着两人,手中紧握着武器。

薛万彻见状,毫不犹豫地挺起长枪,猛地将邹定国推开。同时,他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剑柄,眼神中透露杀机。

刹那间,城府的守卫们纷纷涌上前来,他们手持利刃,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双方剑拔弩张。

“在这安市城之中,你们还怕了我们三人,原来也不过如此。”

李勣哈哈大笑,他自己挺步上前,入了安市城中,三人和一人,也好像并无区别。

他敢孤身而入,就有了万全的把握了。

“李将军请入座!”

梁万春坐于主座之上,伸手道。

“梁将军,我们还是开门见山吧,要如何,安市城才会降,高句丽已经是举国沦陷,将军应该也是知晓了。”

李勣并没有坐下,直接发问。

“我们只不过是败将之军,何来条件,只是不知道,贵军如何才肯放过我这城中军民?”

梁万春位置放得很低,他们是有一点筹码,但是在现在来看,却是微不足道。

唐军不急,只需围而不攻一年半载,安市城将会弹尽粮绝,不攻自破。

“本将已经说过了,如是安市城投降,我军既往不咎,而且以将军之才能,在我唐军之中,亦不会被埋没。”

戎马多年,能让李勣吃瘪的人,没有几个。

两人均是被对方的军事才能所折服,惺惺相惜。

“本将会向大唐陛下保举,会赦免你以往之罪过。”

安市城之战,打到这份上来了,双方均已经不想再对战。

“希望李将军言而有信,保安市城中的百姓无恙。”

梁万春起身,将城主印信高举。

李佐升欲言又止,还是有那么一丝的不甘心。

败了吗?

他们没有败,但却要投降。

两边的亲卫,亦是不由的低下了头颅。

李勣昂首上前,将梁万春手中的信物接下,而后双手扶起了梁万春。

“梁将军是明智之人,此时弃暗投明尚不晚。”

“佐升将军,通知全城军士,出城受降!”梁万春如释重负。

很快,安市城城门大开,所有军民都出城而去。

他们都迷茫的四处张望,时而看向城头的梁万春等人,时而又偷瞄向走来的唐军。

“将军,如今高句丽均为唐土,想必,这些唐军也不会为难自己的子民。”邹定国说道。

“对啊,高句丽已经亡了,我辜负了国主的重托,国之不存,我何有脸面存之。”

梁万春悲惨的拔出了宝剑,四顾茫然,自刎而亡。

“梁将军!”

邹定国等诸多将领骇然,但是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无一人能够阻止,他们想要伸手去抓,但都扑了空。

梁万春从城墙之上,径直掉落砸在了城下。

他宁死不降,愿为高句丽鬼,亦不做大唐臣。

“唉!”

李勣亦只是微微叹息一声,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

“为梁将军敛尸,厚葬于安市城中。”

就此,唐军占领了安市城,高句丽灭亡。

历时一年之多,在唐军海陆合围之下,耸立几百年的国祚断送。

“传令下去,对于城中居民,不得任何侵犯。”

李勣吩咐布置好了一切之后,便领着一支精兵,向平壤城而去。

兵事解除,平壤道、辽东道进入了农事生产之中,百废待兴。

“太子殿下,如今平壤道内,郡县官员缺失,政令不达,土地改革难以推进,是否重新起用之前的官吏呢?”

刘仁轨禀告道,兵事之后,他要处理的事情反而变得更多了。

对于之前所有高句丽的官吏,李承乾都是进行了罢免。

他深知,那些管理郡县的小官,才是真正的命脉。

想当初,薛仁贵奉命西征之后,高句丽便能立即组织起有效的反叛,那就是因为高句丽的下臣权柄都还掌握在那群高句丽旧贵族的手中。

李承乾上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哪怕现在不能进行移民,但是基层管理的权柄,必须掌握在唐人的手中。

“此番征战,众将士的功名册都记上来吧。”

不能只是给这些唐军将士画饼。

“都记录在册了,只是将士们只会冲锋陷阵,末将担心他们在治理地方上。”

“军中将士,识字之人,并没有几个,如何管理地方,如何懂得上税纳粮。”

刘仁轨马上就察觉出了李承乾的打算。

“这样吧,县丞就让之前的人在担任,负责上税纳粮之事,而县令与县尉,则从军中,那些功勋卓越之士调选。”

学堂还未建起,这样的人才,肯定是不足,而对于士族门阀子弟,李承乾又不想任用。

这高句丽所有秩序都被打破,是建立全新秩序之时,更容不得掺进半点沙子。

“如此一来也好!”

刘仁轨点了点头,换句话说,整片高句丽的领土,全部都还在军部的管理之下,加强了集权。

“本宫,无需要他们能做出多大的政绩,本宫只希望,每一个郡县都将摊丁入亩和包产到户实行到底。”

古往今来,所有暴动的根源,还是土地问题的冲突。

打散了再重组,重组之后又兼并,如此往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