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四章兵强马壮者,可问鼎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李承乾不语,目光落在了薛仁贵的身上。

压力巨大。

薛仁贵越想越急,从李承乾的表现来看,高侃的回答是正确的。

薛仁贵就算是答出一样的话语,肯定也能过关,但是在李承乾的心目之中,肯定是要排在高侃之后的。

所以,薛仁贵不能回答。

但是不回答标准答案,如何能通过这次的面试呢?还能拨得高分呢?

大唐的弊端,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肯定比他们这样半吊子更加的清楚,为何要提问呢?

肯定不是他看不到,而最大的可能,是李承乾如今办不到。

想到此处,薛仁贵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末将愚钝,只看到了大唐的眼前的富庶,远不及太子殿下目光长远,但是对于大唐的利弊,末将以为,没有几个人能比殿下你再清楚了,所以,殿下担有吩咐,末将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薛仁贵抬头,对着李承乾说道。

你表现能力,那我就只能表现忠心了。

“如果本宫真的让你赴汤蹈火,你真敢万死不辞吗?”

李承乾开口,盯紧着薛仁贵的眼眸。

此刻,高侃心中咯噔一声,薛仁贵的答案可以说不是答案,但确实李承乾最想要的。

他猜对了答案,却没有说中了人心。

李承乾是要做事的人,要自己的亲信。

“殿下若有吩咐,末将薛礼定会万死不辞。”

薛仁贵猛然半跪于地,表示忠心。

这机会太难得了。

要是一味的靠功绩,是很难杀出头的。

你再如何的杀敌,功绩的大头都会算在你的上级,乃至是上上级。

那是他们指挥有功,剩下的那一点功绩,才会落入他的身上。

“起来吧,你们回答都不错,本宫很满意。”

李承乾和颜悦色道,这两人,在某些程度来看,还是没有让自己太过于失望。

“如今英国公、江夏郡王都在平壤坐镇,而虢国公和武安郡公也都忙于治理地方,这陆军军中,本宫也不能全部亲力亲为,听闻你们都有治军才能,本宫是想让你们来协助本宫统领军队。”

其实,高侃和薛仁贵最适合在此时出来担任陆军的统领。

在之前的战役之中,两人都表现出了无比亮眼的战绩,全军上下,有目共睹,有了一定的威望。

薛仁贵暂领张士贵的军务啊,而高侃则更可以替代薛万彻的位置。

两人都是后起之秀,能力都无可挑剔,为副将绰绰有余。

“多谢殿下信任,我等必定不会辜负殿下所托。”

两人均是大喜,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如此的信任自己,两人当即单膝下跪。

“本宫以国士待之,也希望你等也以国士报之,有功之人,本宫也会酌情处理,如今高句丽、百济的有功之人,本宫亦是宽待之,家族钱财秋毫无犯,已视嘉奖。”

对于那些战功卓越的将领,如同黑齿常之和道琛等家族,李承乾并未处理。

他不可能让自己人心寒,蛋糕多的是,动不到自己人的身上。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只不过又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也是在做表率,氏族门阀是危害大,但是不可否认,人才都是出自他们这样的上流阶层,李承乾现如今还要倚仗其中一部分人的支持。

“我等定将以死报答殿下的知遇之恩。”

两人表现决心。

“很好,本宫希望没有看错人!”

李承乾平静说道,给予人一种高深莫测的错觉。

“现任高侃为右卫领军大将军,薛仁贵为左卫领军大将军,你们负责统领东征大军的左右卫队。”

疑人不用,疑人不用。

薛仁贵有非凡的功利追求,他能最大的程度给予满足。

高侃虽家道富贵,但也还未居高位,如今李承乾也满足了他。

给予他们的是妥妥的实权。

“多谢殿下!”

高侃、薛仁贵都激动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领军大将军,还要高于中郎将一职,就如同张士贵的先锋将军,也只是在此一列。

李承乾的一句话,便弥补了这之间的鸿沟。

张士贵能到此,可是一个又一个战功累加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战功卓越就能得到实权的将军位置,还必须得是皇帝最信任之人。

这可以军权,也是君权,其意义不言而喻。

自此,李承乾的武将班底彻底成型。

裴行俭、刘仁轨、黑齿常之、高侃、薛仁贵几人,无一不曾经让人闻风丧胆。

“你们要是有才能,本宫给予的舞台会很大,只要战绩斐然,世袭国公之位,未尝不可。”

李承乾继续抛出橄榄枝,这可是与国延续的爵位,只要子孙后代,不犯大错,这是雷打不动的。

特别是薛仁贵,自其父亲其去世之后,家道开始中落,沦为了寒门,要是有这国公爵位,那地位依旧如初。

对高侃的诱惑同样巨大,能封有爵位的,可都不简单。

是权力的象征。

如此一来,两人的干劲也愈发的充足了。

短短的数日之内,陆军的上层领军已经被李承乾全部更换,整片大局已经稳定。

百济道,任职兵甲,已经达到了四万。

而新罗,损伤不是很大,兵源尚有五万。

高句丽投诚在编的兵勇达十万。

而唐军水军三万余众,陆军可达五万,有八万之多,番兵在战役结束之后,就已经被遣散了。

如今集聚兵力,可达三十万,如果再次招收,人数只会更多。

当然,如此多的军士开资,并不是一笔简单的支出。

所以,李承乾还是参照了大唐现有的府兵制,不战斗之时,全部遣返回家种地,当然,在此期间,也没有军饷,军饷就是按照在军队的时间来算。

这府兵制还是有很大的可取之处,加上李承乾军饷和摊丁入亩的制度实施,更加的完善了这府兵制,保证了军士的生活保障。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连成了一块,政策政治一至,予民生养,没有了战乱的洗礼,农民可以安心的种地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承乾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行为,无一不是在挑战门阀氏族和李世民的心弦。

这不是自立为王吗?

哪怕是有了信件解释,李世民也是会滋生出信任危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0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