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一章倭寇来袭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殿下,如今发现的倭国船只极为分散,每股只有数只船舰在沿海地区为患,多者三四百人不等,少者只有七八十之余,想要大举歼灭之,怕是难为。”

林志详细的解释道,倭国在抢掠之一途之上,已经颇有心得,很少会大规模入侵,都只会派小股的势力对沿海村庄进行烧杀抢掠。

这样的化整为零,也是让其被难以灭绝的最主要原因,其抢掠的又不是很多,对于整个中原王朝而言,就是不痛不痒。

出重兵歼灭乃至是灭其国,也是得不偿失。

从其国家得到的财物,根本就不够举军资以及造船所消耗的。

这也是其一直没有被揍没了的一个主观原因,因为当权者,没有将倭国看做是一个威胁。

在明朝期间,倭寇严重,其实也就是对于沿海几个地区而言,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倭寇威胁并没有说的那般严重。

弹手可灭之。

倭寇的存在,反而是练兵乃至一些政治目的的延续。

倭寇一个弹丸小国,不是不能灭,而是不想灭。

现在倭寇就是那般的弱小,但是李承乾却知道,其后代却是在华夏大地上,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

713部队、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等等,没有人性的事,都是这群矮人国搞出来的。

哪怕是再难,李承乾也会竭尽所能,消灭掉这个隐患。

哪怕是打亏仗,也是要打。

“沿海戒严,发现任何倭人,就地格杀。”

李承乾的决心很大,明知道开此一战,是要亏损的。

“如此的话,可能需要从平壤道和新罗道派遣军队防守。”

林志道,没有任何的疑虑,他要做的就是传达命令,和传递消息。

百济海域狭长,想要杜绝倭寇袭击,就要全面防守。

“持本宫手令,去往新罗道调兵,另外让亲卫队准备,本宫要亲征倭国。”

李承乾当即又道。

“殿下,如今冰雪覆盖,加上河水量小,很难通行,是否要待开春之后再南下呢?”

高句丽寒潮早来,温度极低,就连河水都能冻住。

“倭国既然已经有不少的人马来掠夺了,那就说明他们的主力也已经来了,兵者轨道也,他们就是要我们我们以为他们不会选择在这样的天气来攻打我们,所以要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小日子,最不讲的就是武德。

如果你敢胆轻视他,他就会给你致命一击。

客观来说,小日子很卑劣,但是他不菜,而且还很上进,在落后的时候,一直在华夏吸收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的完善自身。

这是一只白眼狼,等你一不小心打盹之时,就会露出那阴深的獠牙。

一旦被其咬中,必定会皮开肉绽。

“末将这就去安排!”

林志躬身后退,没有再打乱李承乾的闲情逸致。

寒冬的宫廷之内,却是春色荡漾,让人流连忘返。

也不能说李承乾沉迷于美色,实则是在古代的生活太单一了,除了下点棋外,就没有其他的娱乐了。

他在宫中,不时的开会party不过分吧。

一龙多凤的那种,才能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里是温柔乡,有温度又有湿度,让人越陷越深,欲仙欲死。

而广阔的海面之上,却是寒风凛冽,夹带着淡淡的咸味,吹的人生疼。

在不远处的海面线上,却涌现出处了大小不一定船帆,在逆风航行。

“安昙将军,那天尽头的陆地就是我百济国了吗?”

扶余丰立船头,忍受着寒风刺骨,抬手遥指着远处的陆地。

扶余丰是是扶余义慈的第五子,是百济国最后的一任国王,自小便被派往了日本留学。

说是留学,其实就是派去日本当的质子,如同春秋战国时期那般,弱国便要将嫡系的王子送往强国为质。

百济与日本的关系很微妙,是属于日本的一个附属国。

大唐的先进文化、冶炼技术,也是从百济流传向日本的。

百济的战略地位,对于日本而言,可想而知。

当初,苏定方以闪电战灭亡百济之后,日本齐明天皇便以扶余丰为名,兴兵攻打百济唐军。

在内忧外患之下,苏定方不得不败退出了百济。

在之后的,白江口之战之中,刘仁轨重创了日本的水军之后,才再次收回了百济。

百济的局势,还关乎到了日本的兴亡。

哪怕李承乾和李唐帝国没有闹翻,日本都将会以扶余丰复国为由而兴兵攻打。

百济的门户一旦落入了其他人的手中,那就是等于掐住了日本的命门。

岛国资源太匮乏了,凭心而论,要不是物质不足,倭寇们也不愿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

所以,他们明知道是强敌,也要为了明天而举刀。

“对,那就是百济的国土,但是现在却是被李承乾所占领,百济于我倭国素来友好,天皇不愿见盟国陷入如此境地,才派遣我等,助王子收复失地。”

安昙比罗夫笑道,目光贪婪的也望向了陆地。

他们倭国早就想染指这片土地了,如今的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齐明天皇自然不会放过这一个机会了,出兵可以,但是他的条件,是要百济国十分之一的领土。

一旦在这内陆之上,就连落脚处,倭国的行动,就更加的便捷了。

他可不会真的好心要帮助百济复国,而是也盯上了这块土地。

“答应过天皇和将军的事,等赶走了唐军,我会马上兑现的。”

原本这百济国王之位,与他是没有半点关系,但是现在他却成为了百济的继承人,别说只是十分之一,就是一半,他也是十分愿意。

“王子记得就好,此战必破唐军,他们万万不会想到,我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选择突袭。”

安昙比罗夫肆意的大笑着,目光看向前方,好似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

“安昙将军智谋百出,唐军绝对不会是对手,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扶余丰也显得踌躇满志,终于要龙归大海了。

“中原有句古话叫作——兵不厌诈。”

安昙比罗夫语气十分别扭的讲出,对于此次的出兵怡然自得。

“不过根据掌握的情报来看,唐军用不到十日的时间便攻打下了百济,我们也不能太过轻敌,具体的作战计划,还需等斥候回报之后,才能制定。”

唐军宛如梦魇一般,一直高悬于其他国头顶之上。

倭国虽未曾与大唐军队正面迎战过,但是唐军的名声太过于响亮了,让安昙比罗夫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倭国附属于大唐,是因为其文化和强盛,但还未被武力征服过。

所以虽然有敬畏之心,但并无惧之。

唐军强是强在骑兵陆军之上,而他倭国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海军无双,各自有着自己的无敌领域。

而且,李承乾如今代表不了大唐了。

“之前斥候来报,白江口岸有唐军军营出现,好像一直在训练水军,不如趁唐军还未察觉之时,我们领军破之。”

扶余丰建议的说道,他在这里没有任何的兵权,他就是出师之名。

哪怕是收复百济之后,也是一个傀儡帝王。

但是他肯定不想如此,要有出色的表现来,引得这位的青睐,从而一步步的摆脱现状。

“看不出你还有几分才智,此计与我想的如出一辙,如此寒冬时节出军,就是为了重创李承乾的主力,如是能将其生擒,还能与唐王朝再要一次财款。”

安昙比罗夫眼眸露出赞赏之色。

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无比的残酷。

当他们看到陆地的那一刻,同时也暴露在了别人的视线之下。

“果真不出太子殿下所料,倭国的主力真的是这时节选择出击。”

一处临时行帐之内,刘仁轨盯着沙盘露出了一丝冷笑。

出其不意,也要分对象。

攻打平壤,也是利用了这寒冷的天气,对于李承乾来说,安昙比罗夫就是班门弄斧。

极端天气对于行兵打仗而言,是一个挑战,重则因为粮草不济,而全军覆没。

相反,这也是一个战机,那就出其不意,别人都以为这样不利的条件,不会出兵,能起到出奇制胜。

但是一旦被对方察觉到了,那就是雪上加霜。

高风险,高回报。

“黑齿将军,与倭寇为战,你尚有经验,你且说说,如何制敌吧。”

刘仁轨目光转向了黑齿常之。

百济与倭国所谓的友好,也是如今近些年而言,之前,还是冲突不断。

扶余丰就是作为战败方,送去倭国学习的留学生。

“就倭国来说,战士无不精通水性,善水战,如果是以往,开战之时,倭国将领都会让几百善水将士入水,从水下凿穿船舰,不过,如此时节,则不需要有此担忧,如果气温回升之后,水战还需特别注意。”

海水含盐量高,不至于结冰,但是水温还是在零下,人入水不需多久,就会被冻死。

选择在此时出击,倭国是将自己最大的优势给抛弃掉了。

得不偿失。

“另外,相比于我军的大型战舰,倭国大船只很小,不过重在灵敏,以倭国特有的战术打法,倭国会多线作战,让敌人疲于奔命,若是战之不胜,就会远遁之。”

黑齿常之为之前百济兵部大员,吃过倭国的苦。

他船只破小,但是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出最合理的作战方案来。

多线作战,总会有防守薄弱之处。

“如此说来,那只有集而歼之了。”

刘仁轨点了点头,不能被倭国牵着鼻子走,不然只有被玩弄的份,空有强军,也无力使处。

“倭国船只小,所载之物资不多,都是以战养战,不断的补给内需,末将以为,将沿海物资尽数内迁或是烧毁,倭寇必然就会不攻自破。”

倭国的痞性就是如此,发动战争就是为了掠夺,不以占领为目的。

“百济境内,多地已经结冰,内迁物资,已经是不可能了,难度太大,一年的收成,也是得之不易,更不能烧毁。”

诚然,黑齿常之的提议,是以最小战损换取最大的战果。

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沿海地区百姓是可以放弃的。

刘仁轨爱民如子,百济已成唐土,他也自然将这些百姓当成唐民对待。

“密切关注倭国军队的去向,分发兵力驻守,他们要多线作战,那么我们便逐一击破。”

“另外隐秘战舰,让破旧的战舰航行警戒,诱敌深入,迫使倭寇与我举军决战,再派遣船只,查探海域情况。”

刘仁轨当机立断,下达了作战的指令。

“刘将军,倭寇水军众多,以船只计算,可达四万之众,而为军水军不过两万,分而守之,怕会更少,平壤道与新罗道的援兵未至,是否采取守势呢?”

黑齿常之言道,其担心也不无道理,等援兵到,再开战才是最为稳妥。

“战局无常,各部将领应审时度势,当战则战,当守则守。”

整个水军因令而动,盐业也受到了影响,整个百济沿海各郡县,都进入了战备状态我。

“咚!咚!咚!”

沉重而紧密的锣鼓声响彻整个城镇,仿佛在宣告着一场危机的来临。一列整齐的军士穿行而过。

“倭寇将要来劫掠,各家各户,请务必将粮食藏好,以免被倭寇劫掠一空。”

这声音,回荡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让百姓们都不由心头一紧。

倭寇是为劫掠而来他们很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

因为这片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片富饶的狩猎场。如果将所有百姓都杀光,那么来年他们就无法再次掠夺了。

所以,抢钱粮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而沿海的百姓则更像是被圈养起来的牲畜,供他们肆意夺取。

除非万不得已,倭寇一般不会轻易屠城灭寨。

正如《尚书·舜典》所说:强取者为寇。

倭寇:矮小的强盗。

每当听到倭寇来袭的消息,百姓们无不为之色变。今年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税务也被免除。

如果粮食都被倭寇抢走,那一切的是白费,所以除了组织抵御外,更重要的是要将粮食妥善藏好,以免在战局出现失误,造成更多的损失。

刘仁轨虽然调兵镇守沿边重镇,但是百密总有一疏,总是有防守不到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5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