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一章诱敌深入 一战定乾坤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已经三天了,为何后方补给和兵源没有及时补充到位呢?”

很快,倭军便发现了后勤补给的缺失。

为数不多的几员大臣便匆急的找寻孝德天皇商量对策,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都感觉到了一股危机正在向他们逼近。

“如今雨季来临,可能是有路段倒塌,才延缓了行程。”

孝德天皇还是一如既往,在努力的稳住全军的士气。

同时,也报着一份侥幸。

在他的解释下,各级将领也不好再提问其他,只能默默的等待着。

但是这样的日子,一等就是五天,倭军的补给也已经即将耗尽,还是不见有物质乃至消息传来。

这一日,孝德天皇派出的斥候折返了回来。

其带来的消息,彻底的将孝德天皇推向了深渊之中,也将倭寇的推入了死地之中。

但是他来不及悲伤,因为眼下他们正在面临着全军覆灭之危。

“难波皇都已经被叛军攻占,粮草断绝,后路已断,今天若不誓死而战,则再无可战之时,全国危矣,我大倭民族亡矣。”

孝德天皇没有选择隐瞒,而是召集全军,进行了通报。

欲要以此,激发出全军的斗志,背水一战。

“叛军的手段,你们也都是知道,投降也只有被屠戮的份,唯有拼死一战,击退叛军,才能活命。”

“今日,就是与唐军的决战之日,诸位武士们,可愿与本皇并肩作战。”

说罢,孝德天皇穿上了战甲,提刀向城外的唐军经营而去。

“愿为天皇尽忠!”

其身后的倭军大喊着口号,也紧随着孝德天皇的步伐,越过他们的修建的土城,杀向了唐军军营。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更何况是被彻底逼到了绝境之中的十数万倭军呢?

唯有拼死一战了。

因为,投降了,也只会被屠杀。

漫山遍野的都是倭军的呐喊声,十数万的人马发动了总攻,还是有着极强的压迫感。

唐军的军营之中,也出现了少许的慌乱。

毕竟入目之处,都是倭军。

“传令各军,全部拱卫中军,快速组建盾阵防御,弓弩手占领高地,准备待命。”

倭军的突然袭杀,也让黑齿常之变得手忙脚乱起来。

随着旗语招扬,整个军营瞬间行动了行动了起来。

一排排盾牌竖立在了倭军冲锋的必经之路上,形成了一堵不可撼动的铁墙。

“骑兵破阵!”

不知何时,倭军的大队骑兵已经出现,并开始向盾阵冲锋而去,如果不能破了着盾阵,倭军只有被射死的份。

“风!风!”

唐军的军阵之中,突然响起了整齐的呼喊声。

嗖!嗖!

破空声响起,天空在这一刻,也变的阴暗了下来。

无数的箭矢落下。

冲在前方的倭军如同麦苗一般,成片成片的倒下,人马均被射成了刺猬。

“继续冲杀,为了武士的荣光,也为了大倭国的荣誉。”

孝德天皇继续的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心中却是在滴血。

只能用将士们的血肉之躯去消耗唐军的装备铁器了。

冲锋在继续,杀戮也还在继续。

哪怕是冲杀再多的人,也不能踏过唐军用箭雨构建的死亡防线。

“骑兵待令,盾兵押上!”

见到骑兵的速度,并未能冲击而过。

孝德天皇也不得不改变策略,让士兵举着盾牌稳步推进。

“投石!”

另一边的程名振也大呼一声,几十辆投石车一起发射。

巨石破空飞出,带着尖锐的风声砸入倭军的盾阵之中。

顿时,木质的盾牌被砸的稀碎。

不少的倭军,也被砸的皮开肉绽。

擦之既伤,砸之既死。

投石车,于军中作战的作用程度比肩于弓箭,是一种杀伤力十足的军用武器。

在春秋战国之时,便已经应用于了军事领域。

投石车的制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几位军卒一起发力,将石头抛出,进攻的距离,比弓箭还要更加的远。

中国象棋黑中的“砲”,其实指的就是投石车。

但是随着后期火药的应用,投石车装的也不再是石头,而是炮火。

所以在象棋之上,红方上的就是这个“炮”。

在影视之中,在攻城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发射出的带着火焰的铁球,等砸到城池之时,就会猛然炸开,造成大片的伤亡。

这就是最初的“炮”,也就是投石车的升级版本。

也是从最初作为远处攻击的军械,演变成为了攻城的利器。

不过,那都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

在隋唐之时,投石车还是作为克制盾牌兵种武器。

在投石车的不断摇臂之下,倭军还是损失惨重。

在连唐军的面都没有照过的情况下,倭军便付出了几千的战损。

在明知已无后路的情况下,倭寇们悍不畏死,依然在极速的冲杀而来。

数量太多,弓箭手和投石车也不能全部兼顾得到。

“武行,将霹雳火全部拿出来,全部交于程将军,让其当做石头,全部投到倭军之中去。”

李承乾脑子灵光一闪,在投石车,不就是现成的炮架吗?

很快,巨石被换下,一个个铁球被换了上去,引信被点燃之后,立即被抛飞了出去。

“轰!轰!”

落地之后,便轰然炸开,无数的残肢断臂飞射而出,硝烟弥漫,土炸药所落之处,都形成了一个个空白地带。

每一处,都足有数十人伤亡。

剧烈的爆炸声,更是引得倭军之中的战马惊乱,飞奔乱窜起来,撞死践踏了不知凡几。

在十数万的人群之中,这种杀伤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不过,这巨大的动静和响声,还是在倭军之中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倭军全军押上,从四面八方攻来,正面虽受到巨大的阻碍,但却并没有影响全局的战局推进。

殊死一战,有进无退。

“太子殿下,如今倭军士气正盛,我军是否要暂避锋芒呢?”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军势正盛,再而衰,三而竭,倭军如今不知何缘故,士气大涨,悍不畏死,我唐军虽无惧之,但如果正面迎战,定有损失。”

程名振匆急来至中军帐下,向李承乾进言道。

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才是为将之责。

在明知道敌方士气正盛之时,针锋相对,是为不智。

“程将军言之有理,那便依照程将军的策略进行吧,传令全军,边打边退,利用远程武器,消耗敌人。”

李承乾也有耐心,十数万人的大战役,非一日就能结束的。

唐军撤退的很有章法,后军辎重先行撤离,前军还在拼杀。

撤退,并不是想象之中的那样,一拥而退。

“唐军不敌了,不要让唐军撤离,杀过去,诛灭所有来犯之敌。”

立于高处的孝德天皇见状,大声的指挥着。

随着旗帜的挥动,倭寇们也不由士气再次高涨,纷纷冲杀而去。

唐军前方的盾阵一阵剧烈的晃动,好像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面对着突然加大的压力,盾兵们却无一人后退,亦是死命的抵御着。

这也为弓箭手们提供了绝佳的射击机会,随着后方的箭雨落下,一批又一批倭寇的倭寇倒下。

这些倭寇都是临时征招过来的,是不可能有盔甲的,所以死伤无数。

“开阵!”

黑齿常之挥手,在倭寇们还处于慌乱之时,盾牌被打开,手持短刀的唐军军士冲出,挥刀便砍,将近在咫尺的倭寇砍杀。

盾兵、弓兵和步兵配合的无比紧密,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以零伤亡的情况,轻而易举就斩杀了数百名倭寇。

这只不过是整个战场的冰山一角。

唐军的一支军队之中,都是有着各种兵种,是按照着一定的比例的调配。

在10000人的军队之中,弓必备有10000张,也就是说,入伍之人,必须要会射弓,因为都是大军团作战,都是齐射的多,对于军卒善射的要求并不高。

而刀枪也是各10000,是常备的武器,缺一不可,至于是盾牌亦有3000,每三人配备一名盾兵,每四人配备一名弩兵,在巅峰之时,每四人配备一名陌刀兵卒。

也就是说,在唐军的最小编队什队之中,都配备有盾兵、弓弩兵和骑兵。

只是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组合。

这也是极大的保证了唐军,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着战力,以及适应各种的对战环境。

“弓弩手掩护!向后撤退!”

在脱离战圈之后,各部军官立即下令后退。

虽然并不是全军在东同一时刻完成,但是也并没有引起过多慌乱,唐军还是呈现出了后退的趋势。

这是有组织的后退,战力不减,在后退的过程之中,不断的蚕食倭军。

避免了和倭军硬不硬,短兵交接的局面发生。

唐军向来英勇,无惧一战。

面对诸多强敌均是不怕,何况是不善陆战的倭寇呢?

纵使倭军士气大盛,但是体现出来的战力,还是及其的有限。

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战略的运营,以最小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

然而,这一幕,落在远处的倭军众多的指挥官眼中,却是以为唐军发生了溃败。

“叛军溃败,全军掩杀,一个也不要放过!”

孝德天皇站在高处,望着如潮水般退去的唐军,心中那块沉重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近期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郁气,在此刻仿佛找到了宣泄口一般,喷涌而出。

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战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彻底击败唐军、取得胜利的曙光。

那些原本就激动异常的倭寇们,听到孝德天皇的命令后,更是像打了鸡血一般,扑杀的速度又快了几分。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盲目的冲锋只会让自己离死亡更近一步。

尽管唐军在后退,但一路上所留下的,尽是一具具倭军的尸体。

倭军早已被眼前看似唐军溃败的假象迷惑住了双眼,全然不顾危险,如同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唐军那密集如雨的箭阵之下。

一时间,箭矢呼啸而过,带起阵阵血花和惨叫。

倭军一路疯狂追杀,却始终无法冲破唐军坚不可摧的盾阵。

每一次冲锋都像是撞到一堵铜墙铁壁上,不仅没有给唐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自身伤亡惨重。

渐渐地,原本气势如虹、锐不可当的倭军开始显现出疲态和颓势。

在漫长的追杀过程中,倭军的锐气逐渐被消磨殆尽。

倭寇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动作也不再敏捷如初,他们变得迟疑了很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军虽然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状态,但全军上下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

他们曾经身经百战,何时打过这般窝囊的战役?

竟然被这些装备简陋、身材矮小的倭国人逼得连连后退。

同时,在交战之中,战线也被拉长了许多。

“殿下,倭寇如今士气已然大幅跌落,我军反攻之时机已然浮现!”

程名振自开战伊始,便全神贯注地纵观整个战局,牢牢把控住局势的发展走向。

对于如此规模和形式的战役,其难度于他而言并不算高,故而他指挥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毕竟,倭军的战斗力向来就未曾对唐军坚如磐石的防御体系造成过实质性的威胁。

正因如此,唐军方能始终占据主动地位,无论是进击还是退守,皆能从容应对,把握先机。

“既如此,那便即刻下令发起进攻,一鼓作气冲破倭寇的最后一道防线,结束征倭之行吧。”

李承乾面色冷峻,毫无表情地说道。此番战役的胜负结果,将会决定倭国最终的命运归属。

而此前萦绕在李承乾心头的诸多忧虑与困扰,亦将随着此役的尘埃落定而烟消云散。

“得令!传我军令至全军上下,各部将领听令,务必统率所属部队,全面发动总攻,誓要将倭寇彻底歼灭!”

程名振恭敬地躬身行礼后向后退步数步,紧接着一个利落的翻身跃上战马,毫不犹豫地抽出腰间佩剑,高举过头,同时高声呼喊着策马冲向大军前方。

刹那间,唐军军中的气势陡然一变,变得气势汹汹,十分的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