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二章踏灭倭寇 班师回程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停止后退,全军御敌!”

一声令下,各部将领闻风而动,以最快速度将这道军令传达至每一个士兵耳中。

转瞬间,原本略显慌乱的数万唐军如同得到了定海神针一般,迅速稳住身形,列阵而立。

他们就像一块块坚不可摧的磐石,稳稳地扎根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任他风吹雨打,亦无法撼动其分毫。

只见前排的将士们高举着厚重的铁盾,紧密相连,不留一丝缝隙,将整个军队援护得严严实实,让那些企图趁虚而入的倭寇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刹那间,无数支箭矢如同遮天蔽日的飞天蝗虫般从天而降,带着凌厉的风声呼啸而去,射向了倭军。

就在这一刻,唐军真正的军容终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军团之中透露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意,仿佛一群饥饿已久的猛虎,露出了锋利的嗜血獠牙。

“变阵,杀敌!”

伴随着指挥官员的又一道命令,盾阵开始发生变化。

原本静止不动的盾兵们突然动了起来,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有节律地向前猛推着铁盾,气势如虹,仿佛排山倒海一般,锐不可当。

这些铁盾在此时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再仅仅是防御工具,更成为了极具攻击性的武器。

凡是被铁盾撞击到的倭军,无不遭受重创,内脏破裂,当场毙命。

就这样,盾阵一路势如破竹,不断向前推进。

然而,当他们与倭军的大部队相遇时,对方凭借着人数优势硬生生地抵挡住了唐军前进的脚步,使得盾阵再也无法继续推进。

但就在此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所有的盾牌突然间齐齐侧翻过来,

紧接着,一队队手持陌刀的精锐士兵从盾阵的缝隙之中穿插而出。

他们身着重甲,动作敏捷而迅猛,手中那明晃晃的刀刃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寒光,所到之处,鲜血四溅。

只是一瞬间,那洁白如雪的刀刃便已被血水染成了暗红色。

陌刀军士们舞动着沉重而锋利的陌刀,每一招都气势磅礴、大开大合。

那威猛无比的力道,伴随着凌厉的风声,使得每一劈之下,皆能将敌人一刀两断。

刹那间,鲜血四溅,残肢断臂横飞,原本平静的战场瞬间变成了一片修罗地狱般的景象。

如此血腥残忍的杀戮场景,令那些向前冲来的倭军无不感到心惊胆战。

他们瞪大双眼,满脸惊恐地望着眼前这群如魔神降世一般的陌刀军士,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是他们,就是他们这群可怕的魔鬼!”

军中,那些之前见过陌刀军的倭军将士,甚至被吓得肝胆俱裂,发出绝望的尖叫。他们再也顾不得其他,惊慌失措地连连后退,试图逃离这恐怖的噩梦。

然而,陌刀军并没有因为敌人的恐惧和退缩而停止手中的杀戮。

相反,面对如此密集拥挤的人群,他们犹如猛虎扑食一般,尽情地施展自己的绝学。

这些陌刀军士皆是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士,他们的招数如出一辙,动作整齐划一。

每个人都保持着相同的标准劈砍动作,手臂高高扬起,整齐而迅速,然后猛地向前一挥,带起一道道寒光闪闪的弧线。

倭军士兵们在这些寒光之下,成片地倒下,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被拦腰斩断,惨不忍睹。

他们的躯体在陌刀的肆虐下变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陌刀这种长兵器在此时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即便现在双方处于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之中,但倭军根本无法靠近唐军,往往还未触及到对方的身体,便已被无情地劈倒在地。

这突如其来的强大反击,让众多的倭军高层陷入了极度的慌乱和无助之中。

他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想不出应对之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己方军队不断溃败。

此时此刻,两军已然紧密地纠缠在一起,相互厮杀,血肉横飞,混乱的战场之上,军令已难以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毕竟,在如此激烈的近身搏杀之中,瞬息万变的局势使得统一的指挥变得异常困难,更难将军令传到每一个军士的耳中。

反观唐军这边,却依然保持着整齐的队列和严密的阵型。这种有条不紊的组织性让他们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这便是军团作战所带来的显著优势,将众多军士凝聚成一个个紧密协作的团体。

通过各级将领精准而迅速地传达军令,每个小团队都能够明确自身的任务与目标,并在战阵之中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甚至根据实际战况独立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得不说,无论是从战略意图的制定、先进武器装备的配备,还是士兵个体素质的高低等各个方面来衡量,此刻的唐军无疑都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位置,以一种压倒性的态势完全碾压了倭国军队。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倭国又怎能有获胜的希望呢?

实际上,从战斗伊始,双方实力对比的悬殊差距便早已注定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

唐军作为入侵者,虽然扮演着屠杀倭军的残酷角色,但不可否认的是,胜利的天平始终坚定地向他们倾斜。

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所谓的“正义”似乎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真正的战争,从来都不存在纯粹的正义可言。

因为,真理往往只存在于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而正义也仅仅只能被强者所定义和掌控的。

在唐军绝对的战力之下,倭军各个防线,迅速崩溃。

倭军的勇气、死志,在冰冷锋利的钢刀之下,不堪一击。

当死亡率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支撑着倭军继续战斗的信念,也会在那时轰然崩塌。

死亡的恐惧,还是会唤醒他们的理性。

“败了,为何如此的不公呢?”

孝德天皇双膝跪地,双目无神的看着溃逃的倭军。

此时,任谁来,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他知道,倭国就此灭亡,不复存在。

“天皇陛下,撤吧,我们中了叛军的奸计了。”

中大兄皇子慌忙走来,拉起了还在失神的孝德天皇。

“撤,我们还能往哪里撤呢?完了,什么都完了。”

孝德天皇则是挣脱了开来,痴傻的nn喃喃道。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想必没有谁人还能够镇定自若。

中大兄皇子也是一顿,事实确实是如此。

他们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后路被断,就算是之前准备预留的火种,也被刘仁轨一锅端了。

“众武士,随本皇杀敌!”

孝德天皇振神后,拔出了手中的佩刀,领着最后的亲卫,杀向了唐军。

中大兄皇子、孝德天皇,这两位倭国有名的天皇,就这样淹没在了唐军的人潮之中。

随着两人的陨落,也宣告着倭国的破灭。

“骑兵出列,追杀溃敌,不要战俘!”

屠杀没有因为两人的死亡而结束,仍在继续着。

因为倭国已经没有了像样的组织,唐军在这片大地之上,显得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十日之后,杀戮才就此告下了一段落。

刘仁轨也是从难波皇城赶至,前后夹击之下,能逃者甚少。

“启禀太子殿下,倭国天皇孝德天皇已经被诛杀,皇室子弟也被全部剿灭,此战共歼灭敌寇八万五千余人,剩余流窜之敌,还在追杀之中。”

黑齿常之一身血气,入营而来,向李承乾禀明最新的战报。

“倭国有生军力,已经被消灭了一大半,不足为虑了,收拢军队,准备班师。”

“刘仁轨,你传令于舰队,让他们回航。”

大局已定,李承乾也就没有了过多的担忧了。

相反,他更担心高句丽的局势,他还不知道张亮谋逆之事。

担忧裴行俭是否能够抵挡住大唐以及各大藩属国的压力。

所以才如此匆急的要回师。

“诺!”

刘仁轨和黑齿常之皆躬身接令,而后转身退下。

“浮屠将军,最近以来,辛苦你了!”

李承乾之后抬眼,看向了浮屠道琛,给予了十足的肯定。

浮屠道琛显得十分的惶恐,连忙躬身道:

“不敢,为殿下分忧,是为臣属之本分,不敢居功。”

“本宫虽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会过河拆桥,你的功绩,本宫会记住的。”

李承乾走近,轻抚起了浮屠道琛来。

他的身边上,确实是太需要浮屠道琛这样的人才了。

“此次本宫会领大军回师,留二万军卒于伱,以此镇压倭国叛乱,你可愿领此要任。”

“末将愿意为殿下分忧。”

浮屠道琛没有半点犹豫,当即答应了下来。

当然,此任务肯定没有李承乾所说那样的简单了。

说是镇压,其实还是屠杀。

李承乾要确保,这倭国大地之上,不会再有可以反抗的力量,乃至是繁衍的能力。

“倭国上的所有事务,你自行做主,无需再向本宫报备。”

以浮屠道琛的阴狠程度,绝对会超前的完成任务。

安排好了一切后续事务之后,李承乾也随即领军准备向海岸线出发。

“常之,你觉得这花美吗?”

看着满院的落英缤纷,李承乾没来由的开口问道。

“美,很美!”

黑齿常之一个铁血汉子,对于这些花花草草还真不感兴趣,只是敷衍的开口道。

“那你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吗?”

李承乾再问,还想还沉浸在自己独有的浪漫之中。

“末将不知,殿下是知道这花是何名吗?”

黑齿常之一头雾水,李承乾什么时候变得这样的婆婆妈妈了。

“这叫樱花!”

“来年有空的时候,我们再来此赏樱花吧,不过,今年赏完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话毕,李承乾便转身离开。

“樱花吗?”

黑齿常之接过了花瓣,喃喃一句,记在了心中。

历时两个多月。

李承乾终于完成了“马踏东京赏樱花”的成就。

了却了心中的一大遗事。

又过了几日,李承乾便等上了航还巨舰,其立于船尾,看着陆平线逐渐的被海水隐去。

这只有鸟拉屎的岛国,可能在有生之年,都不会再踏入了。

可以能在此之后,倭国会越发荒凉,再无人烟。

随着李承乾的回程,也将会给于动荡的局势,再添一把烈火。

云州。

这是大唐的北境州府,南边临靠黄河,是唐时的北境重州,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二道防线。

此时,镇守灵州的守将正是镇抚北方大员张俭。

张俭,其能力并不是最为出众,但他是皇室的外戚,是唐高祖李渊的外孙,所以在李大亮离开了北境军务后,就由其统领整个的北边的防务。

倍受李室的重用。

从其对于北方的叛乱反应来说,也还是中规中矩,对得起他如今的职务。

在得到了军变的消息之后,他立即让河东道的各个州郡进入防御状态,招募兵勇,自行抵抗,才能将薛延陀和张亮的叛军,抗拒在了黄河以北。

当然,在事情还为调查清楚之前,苏定方和执失思力也被挡在了外面。

后有追兵,前方无路,确实将苏定方和执失思力逼入到了绝境之中。

“苏将军,对于如今的局势,你可算还有解法呢?”

一处山凹之中,几千突厥骑兵于此蛰伏。

“回禀国公,如今我军想要破局,只能与薛延陀一战,大败薛延陀之军,才能赢得灵州守将的信任,放我等入城。”

苏定方回答道,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我们主动攻击薛延陀吗?”

执失思力不由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突厥骑兵。

六千兵马,冲杀薛延陀二十万大军,这有些太冒险了。

“不是主动进攻,而是伺机而动。”

六千的突厥骑兵,在关键之时,还是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看来苏将军,是有对策了。”

长时间的相处下来,执失思力很是钦佩苏定方的才能,在行兵布阵一道,他远不如之。

“薛延陀此时南下,我们肯定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我想,近期,他们将会对灵州城发动进攻,到时,当其兵锋相交之际,我们再从后方杀出,定能大破其军。”

苏定方将计划道明。

“不知道,国公以为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5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