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五章将计就计 引蛇出洞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对于此事,你们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李承乾目光凝重地看着眼前的几个人,如果想要高举义旗,就必须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那些被滞留的士兵们。

一旦举起起义的大旗,就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击败门阀士族,让这些军人能够返家团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底层士兵会因思念家人而背叛。

甚至连他们这些高级将领都难以长时间坚守下去。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难道我们只能放他们回去吗?”

程处默烦躁地抓了抓头发,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应对目前的困境。

“这些士兵经过了高句丽和百济之战,每一个人都身经百战,他们是大唐目前最精锐的战士。如果将他们放回,之后大唐募兵,用来攻打我们,那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李震摇着头,一脸无奈地说道。

这些士兵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是他们手底下的精锐之士,但现在却成了一个大难题。既不能轻易放弃他们,又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左右为难啊!

“之前,本宫让各军调查,可查到有多少唐军将士愿意在高句丽和百济落户啊。”

如今,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移民,更是一种军事要求。

“回殿下,确实有一些唐军将士表示愿意在高句丽和百济落户,但这些人大多是家中无人或者尚未婚配的军士。粗略地统计下来,人数大概只有两千多人。”

裴行俭恭敬地回答道。要知道,能够参军的军户,在大唐已经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否则根本无法承担军队的军需开支。

换句话说,参军还得家里有点矿才行呢!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让所有唐军的军士都在高句丽落户呢?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再有思乡之情了呀!”

程处默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的想法看似天真,实则有些不人道。

“处默的想法虽然有些荒唐,但也未尝不可。现在我们收缴到的财物众多,如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许真的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李震在一旁附和着说道,并在程处默的馊主意上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一条妙计。

二年的时间,能发生很多的事,很多的军卒,服役过后,回到家中,茫然回首,已经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那就按照此政策宣传下去,鼓励军卒在这里落户,另外挑选良家女子到军中,让军卒们相互探讨选择,确定落户之后,给予安居费用,着优分配土地田产,免税三年。”

给予最大的优惠,促使军卒落地生根,解决目前遇到的棘手情况。

“另外,对于实在不愿意的士兵,让其通过写信件,缓解目前的燃眉之急,先派遣伤残之士回去,如是不愿,也与其安排配偶,助其在这里落地生根,并且其待遇还要放款,每月发十分之一的饷钱。”

李承乾布施多条仁政,便是为了留住人。

“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我就不信那群兵油子会不动心。”

程处默嘿嘿道,相比于大唐的税收,这里太优厚了,若无其他的因素,肯定会有更多的人留下。

“我看你是动心了吧!”

李震猛拍程处默的肩膀,一脸的坏笑。

“对,你们这些将领,就应该起个带头作用,每人取个十个八个的。”

其实不用李承乾说,他们早就付出了行动。

这朝鲜和棒子的婆娘很水灵,白嫩嫩的,都能掐出水来。

“这军令,末将领了。”

程处默拍着胸膛保证道,奉命纳妾,没有比之前更好的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殿下你才是三军之首,是不是到时候也该表示一下,纳个几百个呢?以为军中榜样。”

气氛也逐渐的松懈了下来。

“你当我是种马,还真以为后宫佳丽三千啊?”

李承乾可不想那么短命,死在女人都肚皮之上。

“对了,如今计划有变,本宫亦是不太放心辽东道,守约,你持本宫的信物前去辽城吧。”

李承乾话题一转,将自己的忧虑说出,辽东道确实还缺一个主持大局的人。

薛仁贵和高侃均是李勣和李道宗的麾下,很可能会被制衡,葬送这大好的局面。

“好,那末将即刻启程!”裴行俭领命道。

辽东道为门户,肯定是需要重兵把守的。

而在一片山区里,数十位黑衣人聚拢在了一处。

李勣和李道宗则是四处张望。

太顺利了,顺利的让他们难以置信。

“你们这是要带我们去哪里?”李勣问道。

“英国公请放心,我们对两位老将军没有半点恶意,我们所行之事,都是奉旨而为,如今我们要回辽城,让两位重新执掌军务。”

为首之人回道。

“回辽城?”

李勣是玩弄心计的老手,敏锐的察觉,这是一个陷阱,而他们就是饵。

“你们这是徒劳无功,军务都被太子的心腹所统领,就算我等到了辽城,也只是自投罗网。”

李勣很悲观的说道。

“英国公和江夏王请放心,此次行动,也并非是我等,说不定如今辽城之中,已经平定了,正等着两位去统帅呢?”

黑衣首领笑道。

“如今我们还是快些走吧,说不定平壤城中,已经发现国公你们不见了呢!”

只见,从茂密的树林之中,被牵扯了十数匹战马。

“国公、江夏王,请上马!”

营救的计划非常的缜密。

“看来,纵使我们不想去,也不行了。”

李勣、李道宗相视一眼,都不由摇头,怕是他们这一身老骨头,又要颠簸一段时日了。

双方相互博弈,苦的却是他们。

在官道之上,则有比之更早出发的快骑。

月落乌啼霜满天。

转眼间,十余日便过去了。

辽城之外,一行轻骑,自远处急行而来。

“裴将军,来了!”

辽城头上,薛仁贵指了指前方说道。

裴行俭行官道,畅行无阻,可以日夜兼程,早在三日之前,便已经到达了辽城,接过了高侃的统帅之权,成为了现如今辽城的一把手。

“此处,便先交于薛将军你应付了。”

望着人群渐近,裴行俭转身离去,隐入了暗中。

“来人止步!”

一支箭矢射入地面之上,以做警醒。

“辽东行兵总管英国公李勣在此,尔等胆敢放肆。”

十余骑护送李勣、李道宗靠近。

对于辽东高层更换,底层军士并不知道,更没有旨意,只不过是李承乾的擅自更换。

所以在意识之中,李勣还是陆军的行兵总管。

“好大的胆子,李勣总管领命镇守平壤道,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薛仁贵居高临下,好似不认识李勣和李道宗两人一般。

“大胆,陛下圣旨在此,还不下城跪领!”

为首之人,取出了李世民的皇旨,举过头顶。

“你这等叛逆之贼,当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连旨意都敢假传,来人准备放箭!”

各为其主,薛仁贵已经没有了选择。

城头将士,张弓搭箭,瞄准了城下一干人等。

完了!

李勣和李道宗一脸苦闷,他们可不认为,这些将士不敢下令。

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送死。

“我看谁敢,圣人旨意在此,尔等还不速速那些此贼将,打开城门,迎旨入城。”

那为首之人,也是不惧,与薛仁贵争锋相对。

只见其,右手挥下,城头之上,一阵骚乱,不少人士倒戈相向。

自城内,更是突然杀出了数百军卒,涌向了城门口。

一切都早有预谋。

“众将士听令,薛仁贵谋夺军权,欲意谋反,随我杀出城去,接应李勣总管入城,诛杀叛逆。”

一员将领高举宝剑,大声呐喊着。

此人,正是韬光养晦的裴炎,在其得到了李世民旨意和家族的意愿后,于辽城之中,作为内应。

第一次的门阀起事,他没有参与,留于观望,此时,是十拿九稳。

他才图穷匕见。

而这近千余军士,同样还是氏族门阀的人,乃至是袁天罡麾下的不良人。

门阀氏族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哪怕经过几次洗礼,在军中还是有十足的影响力。

一次召集,便多有十分之一的人手响应。

辽城之中,总人数,也不过才八千,镇守四门,和加之轮值休息的外。

在这西城门之中,常守备的军士,也不过才是五百人,加上还有,早就安排进来的卧底,真正效忠的只不过三百人。

裴炎领军杀至,一下子便占据了整个城头。

“众将士,裴炎谋逆,随本将杀!”

薛仁贵没有半点慌张,战枪挥舞,自冲向前,无人是其一合之将。

城头之上,不断有军士被其挑落、刺死,出手狠辣无情。

借此一战,薛仁贵要不断立威,之前,被其斩杀掉的门阀氏族子弟的头颅还是太少了,未能起到震慑作用,让这些人再次觉得可行。

“破开城门!”

裴炎望向城头,多了一抹忌惮之色,不可力敌,只能请李勣入城,才能稳住局势。

裴炎指挥一支人马,抵挡住了薛仁贵,而其余的人马,冲向了城门口。

那守门的军士,很快被人群淹没。

“啧!”

辽城的城门被打开,裴炎快马出城,宝剑染血。

“末将裴炎,见过英国公、见过江夏王!”

裴炎于马上执礼。

“城中叛乱未定,请英国公、江夏王主持大局!”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太快了,哪怕是经历过了无数大场面的两人,也是后知后觉。

就这样的简单,就夺取了辽城的控制权了吗?

太子殿下,也未免太好对付了一些吧!

两人在一众军卒的护卫之下,踏进了辽城外城。

“本将征东行兵总管李勣,还不住手吗?”

李勣也是赶鸭子上架,既然李承乾守不住,那他也只能听从李二的旨意了,准备接手辽东军务。

李勣与李道宗每逢战阵,都会亲自领兵杀敌,以至于,军中很多的将士都认识他们两人。

“真的是英国公李勣和江夏王李道宗!”

很快,很多的军卒都放下了手中武器,看了看李勣和李道宗,又望了望还在冲阵的薛仁贵。

原来自己才是叛乱啊!

“薛礼,你莫要自误,你之本领,应当上阵杀敌,而非残杀同泽。”

李勣开口道,如此一员虎将,就这么快就成为了李承乾的心腹,也让其不由心惊一番。

“此非同泽,而是叛逆,本将为领军大将军,自然有平叛之责。”

薛仁贵横枪站立,怒目视之。

众人无不骇然。

第一次,感受到了,当初高句丽兵卒的恐惧。

这不是人,而是手握判笔的阎王,短短的时间之内,薛仁贵身下就已经积尸成山,倒下了数十人。

“薛礼,到了现在,你还不知,叛乱之人是尔等吗?现在放下武器,本将保你不死,向陛下请求宽恕,以你这勇武,还会受到重任。”

李勣隐晦的暗示着,他也不想看到薛仁贵这样的人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薛将军,受太子殿下亲自授命,镇守辽城,何来叛逆之说。”

内城的甬道之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轻笑声。

城楼之中,也在此时涌出了大量的甲士,手持尖弓利剑。

“倒是英国公和江夏王,本是奉令镇守平壤,为何领兵出现在了这辽城之中,还说什么奉旨而来,依本将来看,叛乱的是你们吧?”

裴行俭立于甲士身后。

“末将高侃,奉命率领安市军士,前来平叛。”

与此同时,城外,响了高侃的声音,马蹄声声阵阵。

李勣、李道宗摇头,果真是没有那么简单。

裴炎脸色煞白,这就是一个陷阱。

“放下你们的武器,一律从宽处置,只惩首叛。”

裴行俭挥手下令,身后将士拱卫上前。

“众将士听令,冲杀重围,护送江夏王和英国公出城!”

裴炎不想坐以待毙,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住手,都放下武器!”

李勣突然暴喝道,如今拼杀,死的也只不过是自己人罢了。

然则,对于这些人,李勣的命令,却好像没有那般的中用了。

此中的不良人,授命于天。

而门阀子弟,也只会听命于裴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8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