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十三章文武兼备裴行俭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随即,李承乾便让这些家奴入了东宫,并让他们防备各个门道。

“殿下,你那句“待到秋后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实在太霸气,如今的所有文人无不歌颂太子殿下之名,殿下声名远播,深得学子爱戴,魏王李泰如今又拿什么来和殿下斗呢?”

程处默十分钦佩的说道,他虽出自将门,但是也读过几年诗词,有很高的鉴赏力。

哪怕就是没有读过诗书的人,也会被其中的豪气所感染。

李承乾只是笑了笑,对于这样的称赞,还是感到有些羞愧,毕竟是“拿”别人的。

“对,本宫带你们去见一见真正的诗词大咖。”

“大咖什么意思?”

三人一愣,不知道何意。

“是牛人!”李承乾再道。

“牛人?”三人还是满头的疑问,跟不上李承乾的思路。

“别在乎这些细节,就是很厉害的人。”

一行人穿过北苑,往崇文馆而去。

此时的崇文馆的学子更多了,但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不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不然也不会被留在崇文馆之内。

李承乾几人也是远远望去,并没有前去打扰研讨的众人。

高文敏马上注意了过来,拉上来了两名学子,就匆匆向偏殿而去。

“太子殿下!”

高文敏一至,便和那两位学子一同行礼,其中一个学子便是骆宾王,而另外一个,李承乾却不认识,但是能让高文敏带到自己面前,肯定是有过人之处。

“无需多礼,坐吧!”

李承乾举手,让三人并坐两侧。

“你们这些文人,真是扭扭捏捏的,太子殿下都让座下了,就座下吧。”程处默大大咧咧的说道。

“来人,上茶!”

李承乾话落,就四位奴婢举着茶水,走上前来了。

贞观年间,茶文化已经有了开始,谓之吃茶,不过,也只有达官显贵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奢侈品。

高文敏茗了一口热茶,而后放下茶杯,开口道:

“太子殿下,今日入崇文馆学子共二十人,我也已经查明根脚,可用之。”

“这位是裴行俭,弘文馆学员,颇有文采见识。”

高文敏接着,为李承乾引荐另外一名学员。

“裴行俭,见过太子殿下。”那位学员也是立即起身,对李承乾拜礼。

“裴行俭?”李承乾突然惊站了起来,内心泛起了波澜。

这位可了不得,文武兼备之人,而且还入了古来七十二武将之列,但是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文官,但却能入武庙。

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这是真正的大牛,不是李德謇他们可比拟的,这位可是和其父李靖位列武庙的存在。

裴行俭公元619年生人,出自河东裴氏,名门望族,也是因此,他得入弘文馆学习,成为弘文馆生员。

弘文馆不同于崇文馆,它是属于国家设立之学府,但收之学员,也只有数十员而已,都是当世之大才。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便设立了“弘文馆”,既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培育人才之地。

裴行俭曾孤身万里平叛西域之乱,平荡东突厥,没灭几个国家,他怎么好意思上大唐武将榜单呢?

“殿下识得我?”裴行俭微微一惊。

“听说过河东裴氏,言是均出俊才,想不到你竟然也是出身裴氏。”李承乾回道。

“殿下繆赞了。”

天下裴姓又不只是河东一家,为何殿下就那么笃定呢?裴行俭心中还是有所疑问。

“你就放心在东宫吧,过几日,本宫会向陛下进言的。”

裴行俭绝对是自己未来的班底之一,李承乾自然不会放过。

裴行俭入弘文馆,其实已经算是官员了,要让他进入东宫,还是要和朝中沟通。

“多谢殿下!”裴行俭大喜,入东宫门庭,可比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容易多了,这是一条捷径。

“诸位可知孙思邈何在?”李承乾突然话锋一转,看向几人。

脚疾一直被诟病,有神医在世,为何不能医治。

“不知,此人一直游历于民间,陛下多次下旨,邀请其进入太医院,但都被其拒绝了,不过,凡是有大疫或是大灾之地,都听闻有其的身影。”

高文敏说道,孙思邈的大名,大唐之中,均为人所知,毕竟其医术太过于高超了,哪怕是李世民都要许以高官厚禄,要招进太医院,以防不测。

“如果殿下需要,我们可以让人打听一番。”李震说道,已经猜到了李承乾心中所想。

只要治好了脚疾,谁人还能诟病呢?那肯定是万众所归。

“好,那就帮本宫多留意一下孙思邈的踪迹,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本宫。”

对于这样无心仕途之人,想以朝廷诏令招来,肯定是难之又难。

但是以东宫和三大国公府的势力进行寻找,也不会太难。

“文敏,当日那太学生张柬之,你也留意一些,最好重新将他们招入东宫之内,你可以告诉他们,这是本宫的意思。”

李承乾现在该思考未来的路子了,太子之位,是保住了,但是临朝之后,所有的权力,必须掌控到自己的手中才行。

不然就会像李治那般,亲政之后,国家大权,都还落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的手中。

如果历史进程不错的话,李世民也没有几年活头了,也就在五六年之间了。

“好,我已经让崇文馆的学子去太学院与他们沟通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得到回复的。”

李承乾对于高文敏的做法很满意,有这样的谋士在身边,就会轻松很多,不需要事事亲为。

“德謇、处默你们三人监视魏王府的一举一动,任何人的往来,也一定要记录在案。”

李承乾又吩咐道,他可不想成为第二个隐太子。

“是,不仅要监视好魏王府,那几个与魏王关系密切的大臣,我们也会一同进行监视。”

李德謇道,以魏王府为中心,已然发展成了笼罩京都的一张关系网,势力很庞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