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九章废除太子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天下大事,在祀与戎。

而封禅泰山,则是历代帝王的至高荣誉,并非人人皆可享有此等殊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仅有六位君王曾封禅泰山,但严格来说,其实只有五位。

其中文记之中,首位封禅泰山的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他开创了文治武功的先河,并为后世树立了封禅泰山的典范。

自此之后,唯有功绩足以与秦始皇相媲美的帝王,才敢踏上封禅泰山之路。

然而,世事无绝对,例外总是存在的。

宋真宗赵恒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例子。他签订了一份屈辱的城下之盟,不仅赔款割地,却还自以为功劳堪比秦始皇,于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封禅仪式。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泰山神圣地位的亵渎。

就如同司马家的渭水之盟一样,将原本的荣耀变成了耻辱。

当时间来到草根皇帝朱元璋时期,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其功绩堪称卓越。

以他的成就,完全有资格封禅泰山。但由于宋真宗的先例在前,降低了封禅泰山的规格,朱元璋最终放弃了封禅泰山。

而在李世民这时,封禅泰山,是其的一块心病。

因为任其功劳如何的卓越,没有祭祀过泰山,那便无法与那些盖世雄主相提并论。

在此之前,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都是封过的。

所以李世民心中一直有着这个执念,如今条件成熟,他就想起再次封禅泰山。

“陛下功高,确实能封禅泰山,不过,臣以为,还需等太子回朝之后,再行册封仪式。”

长孙无忌并不好反驳,于是顺道,封禅泰山,也是顺理成章。

而且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承乾太不稳定了,如果太子回朝,举国无动乱,封禅泰山也并无不可。

事实来说,李世民确实已经够资格封禅泰山了。

起码他比封过的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更具备资格。

不过因为贞观年间,有魏征这等谏臣在,李世民最终也未能完成封禅泰山的心愿。

“也好,待太子回朝之后,封禅泰山才是最好。”

这几位大臣没有人反对,李世民欣喜,无外乎就是多等一些时日罢了。

“陛下,冯立将军从高句丽回来了,现在正在殿外候着!”

正在此时,内侍从宫门之外走进,压低声音道。

“快宣!”

李世民激动的起身,看来自己的旨意已经传到李承乾那里了。

而且冯立能够顺利回来,那么一切问题都不大,太子有灭国大功,大不了就是功过相抵,门阀氏族能奈何。

然而,这只不过是李世民的一厢情愿罢了。

“噗通!”

冯立入殿,猛然跪下。

这一幕,让李世民的心也猛然一抽,肯定是坏事了。

“冯立,发生了何事?太子未回吗?”

李世民还是有几分的侥幸心理。

“请陛下降罪,罪将未能完成陛下的旨意,将太子殿下带回。”

冯立头颅撞地,咚咚作响。

“发生了何事,太子为何不来,你是否已经将朕的意思讲明了。”

李世民严肃的问道,事态至此,已经好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陛下,末将都已讲明了,太子殿下心有反意,监禁了英国公李勣和江夏王李道宗,更是施展铁血手段,将军中不少将领诛杀,集权于一手。”

冯立不敢有任何隐瞒,将所见所闻,全部都说出。

李世民如遭雷劈,瘫坐在了龙椅之上。

自己引以为傲的太子,竟然真的谋反了。

李世民早有预料,但是对于如今事态的转变,还是很难接受。

可以说,李承乾谋反,他是最早知道的,在当初,李德謇送来信件之时,他已然清楚李承乾的计划。

但是为了消灭门阀势力,这步棋走的太险,而且,李世民也是担忧,李承乾会不会用世家门阀来麻痹自己。

考虑到诸多种种,李世民才派出冯立,不惜施展强硬手段,将李承乾带回,不同意李承乾的计划。

但是显而易见,没有能够成功。

无任李承乾基于何等的目的,如今都是站立在了整个帝国对立面。

讨伐,是必然的。

“陛下,你没事吧。”

长孙无忌快步上前,满脸的忧虑,实则内心却是乐开了花。

李承乾此时谋反,真是天助。

为了权力,父子还相攻伐,他与李承乾还隔了代。

“朕没事,事已至此,朝廷该当何为?”

李世民发散的目光,重新的汇集在了一起。

他现在纵使还想为李承乾开脱,已然不可能了。

多好的一位继承人,为何就这样的想不开呢?

太急了!

氏族门阀是大祸害,但是李承乾如此激进的做法,让李世民实难以配合。

他也更不能配合,因为他是皇。

“陛下,解决此事,也不难,毕竟在征东军中,也并不是谁都有叛逆之心,只需陛下下旨,指明太子的罪过,臣想,军中自然会有人将太子擒住。”

长孙无忌开口道,他们并不知李承乾如今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度。

“长孙仆射所言极是,想必军中很多的军士都是忠诚于陛下的,另外,陛下还需下旨,废除太子如今在军中的地位,任命李勣或李道宗为行兵总管,那么太子的谋反,也将会是不攻自破。”

褚遂良想了想后,也进言道。

他如今与长孙无忌是一丘之貉,相互呼应,共同进退。

“陛下,长孙仆射和褚大夫所言不错,如此一来,能将叛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马周也极为赞同道。

“罢了,就如此吧!”

李世民也点了点头,以他在军中的威望,李承乾的反叛,就如同是过家家,一纸诏令而下,就会被平复。

李世民如今头疼的是,该如何善后,该如何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陛下,太子谋反,此前其实施的政务,是否也该停止了。”

长孙无忌试探性的询问道。

“陛下,确实该是如此,毕竟影响不好!”

褚遂良再次打出助攻。

李承乾实施的诸多政务,都损害到了各大氏族的利益。

李世民眼中闪过了挣扎之色,这是损伤到了皇室的利益。

李承乾此前的诸多举措,都是为了皇权,如今否定,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4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