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十九章五姓七望之弊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东方尚未泛起鱼肚白,天色仍是一片漆黑。

李承乾却已经不得不离开温暖的被窝,准备去参加早朝。昨天发生了太多事情。

灯火通明的宫殿内,苏妃正在为李承乾更换华丽的朝服。她的动作轻柔而细致,仿佛生怕弄皱了这件珍贵的衣物。

李承乾静静地站在铜境之前,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

“如今陛下将如此重大的责任交给殿下,殿下一定要小心行事啊!”

苏妃柔声说道,同时细心地为李承乾整理着衣服。

“不要让那些谏臣抓住任何把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殿下请放心,东宫内的事务,妾身一定会替殿下分忧解难的。”

苏妃一边轻声细语地叮嘱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帮李承乾梳理头发。她的眼神充满了关切与爱意,展现出了一个贤惠妻子的风范。

“不过是一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文臣而已!”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他们若能提出合理的建议,本宫自然会听取;但若只是胡言乱语,本宫手中的刀可不会留情面。”

对于那些谏臣,李承乾心里清楚得很,真正像魏征那样忠心耿耿、直言不讳的人并不多。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劝谏,目的是限制帝王的权力。

听到李承乾的话,苏妃的脸色变得有些紧张。她连忙劝道:

“殿下,万万不可如此!现在你担任监国,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果被那些谏臣抓住把柄,传到陛下耳中,对你极为不利。”

李承乾沉默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苏妃的意思。

“放心吧,本宫会注意分寸的。”

李承乾拍了拍苏妃的柔荑,让其放心,便在龙武卫的护卫下出了东宫。

今日,李世民并未临朝,而是由李承乾临政。

此时的李承乾端坐于太极殿上,不过距离那龙椅还有一步之遥,只能坐在一边新立的椅子上。

百官礼拜之后,便进入了正题。

老太小步走出,张开圣旨:

“魏王李泰谋反,罪大恶极,但念其制《括地志》有功社稷千秋,特免其一死,贬为平民,发配黔地。”

“魏王府司马苏勖怂恿魏王起事谋反,当为罪首,斩其首,抄其家,以儆效尤。”

“中郎将房遗爱辜负皇恩,参悟谋反,判斩立决,房玄龄管教不严,剥夺其所有官职,但念其功高,保留去国公爵位,但不得再参与朝议。”

……

随着老太监念完,群臣也都不由大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惹祸上身,这些人在之前或多或少都与魏王有过往来。

“启奏殿下,对于魏王之判,是否过轻了呢?魏王谋反,他应该才是主谋,如此判决,有失公允,更重要的是,谋反而不死,这是否会引起…”

宋国公萧瑀进言道。

“对,此判甚轻,不足以服众,也不足以震慑天下。”

中书侍郎崔仁师也站出队列,他还是谏臣,不过是为了什么利益就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民。

与魏征、马周、褚遂良、王珪等人以勇谏而闻名,甚至拜相。

在唐时,一般任仆射之位(宰相)的人有很多,因为这和唐的任职方式有关系,这个位置就是几年换一次,属于轮流任职的。

所以在贞观年间的那些出名的,都担任过仆射之位,有李靖、褚遂良、杜如晦、房玄龄、裴寂、魏征、萧瑀等等。

“裴国公,请慎言,主谋乃是苏勖,魏王年少,只是被欺瞒了而已,要是不信,国公可去大理寺一趟。”

李承乾目光扫过,冷冷的说道。

这是君王的决定,还是要受到臣子的质疑,让李承乾很是不爽。

谏臣为什么有这样的权利,还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势力有关,萧瑀与崔仁师便是出自五姓七望。

朝中诸多大员也都是属于这五姓七望之人,他们有左右朝堂的力量,李世民也时常被其牵制。

李世民几次大改《氏族志》也想消除他们的影响力,但是还是效果奇微。

最后还是黄巢一刀断了姓氏等级,不然阿三,都得叫一声大哥。

他们两人现在的进言,如何又是不为了消减皇室的声望呢?

“大理寺卿可在?”萧瑀转后,望向了后排。

啪!

李承乾大力一排皇案,怒视道:“宋国公,你敢质疑陛下的公允,你是要干嘛?”

“臣不敢!”萧瑀立即躬身赔罪,把头低下,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没有选择再顶撞。

“那此事就没有任何异议了,若是无事,就退朝了。”李承乾道,给人一种独断专行的模样。

“臣还有事要奏!”高士廉躬身道。

“请奏!”李承乾的脸色顿时宽和了很多,高士廉应该不会给他找不痛快,毕竟都已经打过招呼了。

“徐州去岁发水,流民失所,如今又加之疫情横起,徐州都督请求赈灾。”

高士廉道,原本这事是应该左仆射房玄龄报告,但是其已经被大理寺撸去了。

大灾之后,便是大疫,这是古时不变的定律。

大灾难之后,灾民失去食物来源,便大多数会被饿死,至于朝廷的赈灾钱粮,那就不知道喂了谁,肯定是很少能让灾民吃到。

造成大批死亡,处理不善,从而导致了瘟疫横行,使得受灾面积进一步扩大化。

“如今为了应备高句丽战事,朝廷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粮发放了如果发放,怕会影响战事。”

长孙无忌也站立出来说道。

左右仆射是六部的上司,对于六部之大事,也都是要有了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承乾正式重新监国第一天,就给他上了这样的一个难事。

“兵事还有一年才举,先调动部分钱粮赈灾救民,另外在从其他各个州道调动物资支援。”李承乾当即说道。

“那派谁为宣抚使呢?”长孙无忌再道。

在唐朝,对于受灾之地,朝廷派往的官员去进行救灾,而这类官员被称为宣抚使,如同钦差大臣一般。

闻言,群臣瞬间激动,短短时间内,就举荐出了十数位官员。

因为这宣抚使的油水太多了,随便扣那么一点,都足够发家致富了。

“退朝,人选,本宫心中已经有数。”李承乾直接宣布退朝,没有给予群臣半点商量的余地。

看着李承乾转入幕后,所有人都不由错愕,这是不是太霸道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7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