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七章李世民的放心与担忧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很好,此乃才是我大唐真正是热血儿郎!”

苏定方那雄浑有力的声音在夜空回荡,仿佛能穿透云霄,震撼人心。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内外夷敢称兵者,皆斩。”

苏定方怒目圆睁,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尽的威严与霸气。

此刻,苏定方站在高台上,高举粗壮的手臂,依旧在滔滔不绝。

正在进行着一场激昂澎湃的战前誓师。他那坚毅的目光扫视过下方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宛如燃烧的烈焰,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功利心。

紧接着,只听他大声喊道:

“传本将军令,所有沉重的负载之物,统统舍弃掉,包括重甲以及重型兵器等,全体人员轻装上阵,急速行军,即刻出发!”

苏定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要在薛延陀还未回过神来之时,给予其迎头痛击,因此果断地下达了这道军令。

即便抛弃了所有的重甲装备,也不过只是让唐军与薛延陀的士兵重新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线上而已。

但眼下,速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至于粮草物资方面,更是毫不犹豫地彻底放弃。因

为他所制定的战略方针便是以战养战,走到哪儿便能吃到哪儿,根本无需提前筹备过多的粮草。

现在这些只不过是负担。

就在这时,令人瞩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苏定方当着众多将士的面,毅然决然地脱去了自己那厚重的铠甲。

他左手紧握长矛,右手紧握着锋利的宝剑,然后动作敏捷而潇洒地翻身跃上战马,他挥动长剑。

“众将听令,随我杀敌,建功立业。”

其余的将士,也纷纷效仿,将身上的所有重物全部丢下,只带上刀、枪,上马离去,紧紧的跟上苏定方的脚步。

……

“陛下,灵州城尚在,尚未被敌军攻破啊!”

一声传呼声划破夜空的寂静。

只见那长长的队伍举着火把,宛如一条蜿蜒的火龙,突兀地出现在夜幕之下。

万点火光瞬间点亮了这片土地,仿佛白日重现。

这就是星夜驰援而来的大唐军队。

尉迟敬德,这位身经百战的猛将,此刻正挺立在大军的前锋位置。

他那黑色的盔甲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盔甲之上覆盖的那层厚厚的黄沙。

仿佛诉说着他们一路行来所经历的艰辛。

再看他那干裂的嘴角,便可知晓这一路风尘仆仆、风餐露宿,其中的困苦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行军打仗向来如此,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为了能够抢占先机,赢得战场上的主动,将士们往往都是不得不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路。

这种高强度的急行军对于每一名士兵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不仅需要顽强的意志,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其实,这样的艰难险阻不过只是军旅生涯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与那些更为残酷恶劣的战斗环境相比,眼下还算不上最为艰苦的时候。

也正因如此,人们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在其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会落下一身病根。

毕竟,作为一军之统帅,他总是身先士卒,频繁地率领部队进行紧急行军。

若不是因为他身居高位,有着相对优越的条件保障,恐怕也难以承受这般繁重的压力。

而其他众多普通将士,则远没有那么幸运。在无数次急行军的途中,许多人因体力透支过度最终累死。

“张俭和崔敦礼做的不错,朕记他们一功。”

李世民也是迎面走来,目视这还是一片灯火的灵州城,心中悬着的巨石,才得以放下。

“兵道诡也,如今尚不知城中虚实,就让末将去一探究竟吧。”

尉迟敬德驾马而出,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并不能排除,灵州城已经落入薛延陀的可能。

“好,尉迟敬德将军千万要小心!”

李世民一脸关切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眼前那整齐威武的军容,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许多年前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岁月。

想当年,自己还是那个意气风发、杀伐果断的少年将领,带领着麾下将士们南征北战,扫平天下群雄。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自己已贵为一国之君,历经无数风雨沧桑后,性格也逐渐变得沉稳而谨慎起来。

“陛下尽管放心便是,微臣尉迟敬德只要这手中长矛在手,任它天罗地网又能奈我何?”

尉迟敬德昂首挺胸,豪迈地扬起手中那柄寒光闪闪的长矛,眼神坚定无比。

只是他说话间微微喘着粗气,不经意间暴露了他年事渐高的事实。

曾经纵横沙场、勇冠三军的猛将,如今也难以抵挡岁月的侵蚀,武力虽不如往昔那般勇猛无匹,但那份深入骨髓的胆气却依然存在。

不等李世民再开口叮嘱,尉迟敬德便一夹马腹,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

转眼间,他单人独骑来到了灵州城南门之下,稳稳地勒住缰绳,然后高高举起手中长矛,声若洪钟般大声呼喊:

“城中守将快快出来答话,吾乃大唐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是也!”

此刻,崔敦礼正站在城头之上,手搭凉棚朝着城外张望,当看到城下来人之时,便确定是援军已到。

“援军到了,快开城门!”

尉迟敬德长的很有特征,崔敦礼隔着老远,便认出了这是如假包换的本人。

只见那紧闭的城门缓缓开启,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

紧接着,一队队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的守军将士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迅速地从城中走出。

他们神色肃穆,动作敏捷,很快就在城门口两侧恭恭敬敬地排成两列,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阵阵激昂的号角声和如雷般的马蹄声。

李世民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正朝这边踏步而来。

这支军队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蜿蜒前行。

当他们抵达城门口时,队伍井然有序地依次进入城内,整个场面显得极为壮观。

“灵州都督参见圣人陛下!”

崔敦礼匆匆忙忙地小跑过来,他一脸惶恐之色,身体微微颤抖着,然后诚惶诚恐地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到底。

李世民骑在高大的战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的崔敦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意。

尽管他对那些世家大族心存芥蒂,但对于崔敦礼此次守城之功,他也不得不给予肯定和奖赏。

内患与外乱,又是两码事。

于是,他朗声道:“崔敦礼,你守城有功,此役之后,朕便命你回长安任职。”

听到这话,崔敦礼心中大喜,连忙再次叩头谢恩:“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然而,此时李世民的目光却开始在人群中搜寻起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人。片刻后,他皱起眉头问道:

“张俭呢?朕怎么没看到他?”

“张将军,已领军追杀敌寇而去了。”

崔敦礼立即回道。

“追杀敌寇?可是那来势汹汹的薛延陀?难不成灵州方向并非薛延陀的主攻方向?”

李世民闻言一惊,眉头紧皱,心中顿感不妙。

“正是!陛下,这薛延陀此次确实是以灵州为主攻方向,就在一日之前,薛延陀的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并对灵州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但在城要被攻破之时,薛延陀的后方大营之中,突然杀出两股我方军士,快速地冲入了薛延陀的中军大营。刹那间,敌军阵营大乱,原本气势如虹的薛延陀大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最终兵败如山倒。”

崔敦礼言简意赅地向李世民回禀着战况。

听到此处,李世民、尉迟敬德以及程知节三人的眼中皆流露出震惊之色。

此情此景,不正像极了他们当年的虎牢关之战么?

以区区数千之众,竟能战胜十余万的强敌。

“然而,关于这场战斗的具体细节,末将目前也所知有限。但依臣所见,想来用不了多久,张俭将军就应该凯旋而归了。”

崔敦礼稍稍停顿后补充道。

“这么说来,灵州城之危被解,是另有其人了?可探查是谁人之为了。”

李世民继续问道,这事关他对整个局势的判断。

能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北征,不仅是因为薛延陀,还有那叛乱。

长孙无忌生死未卜。

叛军是何人,也尚未能确定。

内忧外患之下,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一定会动摇国本。

“受伤留下来的是突厥骑兵,是安国公执失思力和左武侯中郎将苏定方将军领军,破了薛延陀大军。”

崔敦礼是聪明人,没有夸大自己的功绩。

“哦,照这么看来,那叛逆者必然是张亮无疑了!”

李世民听闻此言,双眼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一般,丝丝寒意与浓烈的杀意从眼眸中弥漫开来。

一直以来,他都自认对待出身卑微的张亮不薄,未曾有半分亏欠之处。可如今,此人竟敢背叛自己,实在是罪不可赦。

一旁的程咬金更是怒不可遏,扯着嗓子大声嚷嚷道:

“这该死的狗杂种,俺老程早看出来他不是个好货色!当年在瓦岗寨时,俺就瞧不上他,一心想着寻个机会把他给收拾掉。这家伙整天不思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反倒尽琢磨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专爱在背地里耍弄那些卑鄙手段。”

程咬金越说越是气愤难平,继续数落起张亮过往的种种劣迹:

“就是在上次,他无端诬告太子李承乾谋逆,害得侯君集平白无故地背上了这口黑锅。真没想到啊,这一次他居然愈发肆无忌惮,胆敢犯下如此忤逆犯上、天理不容之事!”

说起张亮其人,在众将当中着实没几个人能看得起他。

他之所以能够一路扶摇直上,全仗着出卖他人的机密情报以及暗中使坏得来。

每逢上阵交锋之际,他便原形毕露,成了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畏敌如虎,毫无半点军人应有的英勇之气。

“陛下,给俺老程拨三千精兵!俺保证将那些个乱臣贼子一举拿下,把他们的脑袋像摘果子一样给您拎回来!”

程知节越说越是义愤填膺,气得吹胡子瞪眼,那模样仿佛下一刻就要亲自领兵出征一般。

而此时,李世民却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微微眯起双眼,沉声道:

“张亮此人心性懦弱,胆小怕事,向来难成大事。他竟敢如此大胆地以下犯上,背后必定有他人暗中唆使操纵。”

尽管心中对张亮的行径愤恨不已,但李世民依旧保持着帝王应有的沉着与冷静,丝毫不受情绪左右,其睿智的判断力令人钦佩。

这对于大唐而言,着实算得上是不幸之中的一丝幸运。

倘若此次发动叛乱之人换成执失思力和苏定方,恐怕局势将会变得异常棘手。

要知道,执失思力在尚未归顺大唐之前,乃是颉利可汗最为倚重的心腹爱将,是其的左臂右膀。

他不仅掌控着东突厥的诸多机要事务,更是在突厥民众当中颇具威望。若他心怀不轨,那就意味着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东突厥极有可能会死灰复燃,再度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再者,论及勇武善战,执失思力绝非张亮之流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苏定方,也是有前科之人,窦建德的得力战将,在北方一带,声名远扬,深受民众爱戴。

倘若他心怀叵测,稍有异动,那可就会成为又一个刘黑闼那样令人头疼的角色。如此一来,大唐的半壁江山恐怕都要不保。

苏定方与执失思力以及薛延陀三方联手,其势力之强大,就算李世民亲自出马指挥战局,也未必能够确保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将这样的局势平复下来。

“不会真是这样吧?”

听到这里,程知节的脸色骤然间变得异常凝重,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阴云所笼罩。很显然,他已经联想到了某种极为可怕的后果。

就在这时,尉迟敬德冷不丁地插了一句话:

“老程,你别在这里胡思乱想啦!等安国公他们回来之后,所有事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别看这两人平日里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好像没心没肺似的。

但实际上,他俩心里头的弯弯绕绕可比绣花针还要细密得多呢?

正是因为有着这份粗中有细的特质,他们才得以一直在权力的核心地带游走,而且还能游刃有余。

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长孙无忌。

能让整个军队服从,也只有这位主帅了。

“叛军,可有来攻打灵州城过?”

李世民眉头微皱,目光落在了崔敦礼的身上,他此时刚毅的面庞显得格外严肃。

作为一国之君,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危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

在此时,他心中隐隐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站在一旁的崔敦礼听到皇上的问话,脸上也是一片凝重之色。他稍作思索后,回答道:

“回陛下,说来也奇怪,至今为止,并未发现叛军的踪迹。此前前来攻城的,唯有薛延陀的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8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