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八章天堑安市城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随着张云良被薛万彻枪挑落马下,辽东城被攻破,而后被李勣改为了辽城。

大雨滴落,洗刷掉了血腥之味。

“入秋了,天气转凉,殿下别着凉了!”

德善女王从身后走来,将一件披风,盖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本宫没事,倒是你,别冻坏到了身子骨了!”

李承乾眼中多了一分柔情。

李承乾亲身经历过,日久了,真能生情,而且还能生孩子。

播了那么多次的种子,难免会有的会落地生根。

“不会的!”

德善女王牵着李承乾的手,往里屋去。

“奴家过几日就要回金城了,让金曼来照顾殿下的起居。”

李承乾也点头道:“你现在的身子骨确实要去好好静养,不适合这样的军旅生活。”

两日之后,李承乾便送走了怀有身孕的德善女王。

“李震,百济移民准备的如何了?”

秋收已过,是该实施移民政策了,将百济之地真正的划入神州大地了。

不久之后,新罗也要作为嫁妆成为大唐的领土,随之李承乾的移民实施,将不会存在什么棒子了。

“莱州已经腾出了区域,并且已经建造了民房,已有百济之民,随着运粮船而去了。”

李震回道。

他和李德謇,如今是泗沘城的都督和熊津城的都督,是唐军在百济的话事人,负责管理百济的一切事实。

“道琛和尚,此前打压的贵族还不够彻底,你们再让他继续打压,不用弄出了人命来,而是要把他们的家产全部吐出来。”

百济这是李承乾的一片示范地,打压权贵,分化财富,让底层百姓活跃起来,刺激生产。

“那对于有功之臣呢?”李震再问道,他也怕把握不住分寸。

“先不动,但是之后,不该动的,坚决不准他们动。”

饭要一口一口吃,像黑齿氏,肯定是动不得,对于本土氏族门阀,杀一部分,留一部分。

黑齿氏等大氏族,李承乾会想方设法让他们都搬向中原地区的。

“大唐那里可有百姓愿意搬迁到百济来呢?”

移民唐人肯定是必须,这才是整个计划最为关键的一环。

“有,而且挺多的!”

李承乾在百济开出的条件非常的优越,给百姓安家,分配土地,五年不用上税等。

而且在这片土地之上,将没有世家门阀的压迫,因为那些贵族,会被李承乾全部打破掉。

加上不良人特意在乡村之中宣传,那些生活不如意的家庭都是愿意过来的。

“本宫要将这里打造出别样的盛世,承包田产制,必须落到实处,保证民生。”

此次东征而来,李承乾又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大唐所谓的均田制,在湖州、莱州这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根本上就没有实施过。

底层的百姓,只是氏族门阀的佃农。

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刺激不了生产的,国力如何上升。

“殿下之前的吩咐,我和德謇都记在心上呢。”

李震郑重的说道。

“想要治理好天下,也不比打天下容易。”

李承乾的想法太过于超前,他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升级为了承包制,百济的所有土地均是属于国有,不允许买卖。

家庭以人丁多少分得土地山林,让豪强再难以通过买卖来兼并土地。

百济大破,也并不存在什么豪强了。

限制发展的便是生产力。

李震和李德謇值得他信任,这破天荒的改革从百济、新罗乃至是高句丽开始。

而大唐,那就是等待他掌权之后,才能去刮骨疗伤。

“没有了门阀氏族的压迫,在百济一定能开展的,大致的方针和战略都已经罗列出来了,我回去之后,会送一份过来。”

其实泗沘城和熊津城都已经开始实施,土地改革已经在进行了,明年便可以见效。

旧的贵族是在这次的百济战乱之中,被李承乾血洗,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新的贵族呢?

西周至战国是诸侯。

东汉之后便出现了氏族门阀。

大宋以后就是姓氏。

想要根除这一现象,绝对不可能。

“你们看着办就行,大致方向落下就好了。”

李承乾知道,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绝对的公平,有强就有弱。

“好几天没有练枪了,你给我喂几招。”

李承乾径直走到了院落之中,那里排放有刀枪剑戟,君子六艺,原主的底子不弱,只是断腿之后,荒废了许久。

而李承乾也自此脚后,便也开始舞剑弄枪了起来,习武健身。

偶尔还能和李震过上几招。

春去秋来。

百济、高句丽这些地区,一进入深秋,便飘起了雪花来。

也似乎给焦作的战事,降了温。

但是作为双方的将领,反而更加的谨慎起来了。

“梁将军,辽东城、建安城、白岩相继失守,如今只剩下我安市城独立了,如今唐军士气高涨,兵锋正盛,已经兵临安市城下了。”

安市右卫将军邹定国于会堂之上,进言道。

主座之上的梁万春不为所动,安市城如今已经是第二道防线的最后一城了,他岂能退去。

他就是被棒子吹捧上天的安市城主将梁万春,百步开外,一箭射瞎李世民的主角。

安市城,就是挡住李世民的继续前进的坚城。

安市城四面环山,立于悬崖峭壁之上,是山城,但它并不是山石垒叠而成,而是夯土而筑。

城池周边草木被砍伐一空,已经杜绝了放火攻山的可能。

地势险恶,城高十米,瞭望塔设立于山顶,一目千里。

安市城如今已经成为了最后的一座孤城,占领安市城,唐军便能跨过鸭绿江,兵临平壤。

如果不能,那么也只能被断绝在此,不得寸进,只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南军的身上。

“唐军来便来了吧,各部各司其职,他还能将我等如何不成!”

左卫大将军李佐升不屑道。

“传令下去,告知全城军民,唐军每遇一城便屠杀殆尽,不想死的话,就都拿出拼命的劲头来。”

梁万春早就有了对策,军民死守安市城,绝对不会有什么意外。

渊盖苏文也曾经领十多万来攻,但是还是不能撼动安市城半分。

梁万春和渊盖苏文是政敌。

在梁万春的眼中,渊盖苏文就是国贼,而唐军则是国敌。

对于二者,他都不会退让半步。

他是高句丽国王的臣子,同时也是高句丽国的将军。

守土诛贼都是本分。

各为其主。

他是忠臣,亦是功臣。

李世民也曾许以重诺,但是梁万春还是不为所动,宁愿当这个不被朝堂承认的边城守将。

最后李世民在撤军之时,还令人将绸缎黄金送给梁万春,以表彰其忠义之心。

“寒冬已至,唐军缺衣少粮,怕是不久就要离去了,不足为虑。”李佐升再道。

正如他所言那样,唐军如今就是面临着少衣的局面。

所攻占到的城池,很多的用物都被毁了去。

“林校尉,那种炸城的霹雳火还有多少,够不够炸开安市城门了。”

寒冬到来,让李勣也不由变得心急了起来,迫切破城,抢到足够的资源。

“还有,殿下说了安市城是最坚固的城池,就让我们特意多带了些来。”

得到了林志肯定的回答后,李勣就要立即传令三军,准备发动进攻。

“李总管,不可,探马来报,高延寿的十五万大军,已经进驻入了跸山之北,我军一旦有进攻安市城的举动,就会腹背受敌。”李道宗立即阻止道。

“对,想要攻打安市城,就必须将高延寿部的十五万甲士全部吞掉。”张士贵道。

但是又如何那般的容易呢?

唐军,如今满打满算,也只有十万军士,这完全就是绝对的劣势。

“对,我怎么把高延寿给忘了呢?”

李勣也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高延寿这十五万大军,是倾全国之力了,要是能在安市城这里将其吃掉,那就可以平推而过了。

“诸将可有破敌之策?”

以多胜少,唐军进行打过,但是都是占尽了天时地利。

而如今却半点天时地利都占不了。

唐军攻打安市城,高延寿就会领军冲进后军。

要是唐军全军出击高延寿部,安市城的高句丽军也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无论如何,都是腹背受敌。

如果是正常的将领,在这种敌众我寡的时候,都是想如何的不被攻陷,而不是想,要如何灭了对方。

安市城守军和高延寿部人马加起来,已经是唐军的两倍有余了。

半晌之后,很多的将领都摇了摇头。

李道宗这时站了起来:“本王还是之前的那个意见,兵行险招,本王领五千精骑,绕过安市城,从盖牟城而下,直接攻取平壤,擒贼先擒王。”

唐军虽然都是自认为,自己是最强军,但也不敢视高句丽军士如无物啊。

面对二倍于己的大军团,没有人会选择硬碰硬,除非有什么绝计。

“太危险了,而且如此大的兵员调动,肯定是满不住对方的斥候的。”

一如既往的被否决掉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只有撤军了,一旦进入寒冬时节,将士们根本就扛不住这里寒冷的天气。”李道宗泄气道。

“李总管,来时,太子殿下吩咐过了,如果高句丽有援军来援,而李总管又无破敌之策的话,让小将将此信封交于李总管你。”

林志将一件信封交给了李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2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