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九章设计倭寇 北境烽火起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刘仁轨收回目光,而后便折返而回。

见唐军没有追来,而且战舰也无事。

一众倭寇那高悬的心,才放了下来,多了一份劫后余生的喜悦。

“唐军真的就这么好心放过我们了吗?”

毛野稚子满是疑虑,还是感觉不真实。

唐军的歹毒,他们可是领教过了。

如今赠送粮草,又安排巨舰护送,真是奇了怪。

“可能,那李承乾真的希望通过我们说服天皇吧。”

“但是他错了,我会让他知道,他这个决定是有多么愚蠢,现在他们送我们巨舰,回去之后,让工匠们赶造而出,唐军那将也不再具备船舰优势了。”

相反,安昙比罗夫则是心怀希望,还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战胜唐军,一雪今日之耻。

想要他们投降,这点打击力度是不够的。

“我还是感觉到隐隐的不妥,李承乾诡计多端,不是善类,其肯定是还有其他的目的。”

毛野稚子警觉的望向身后的海平面,但除了茫茫的海水,还是没有看见任何的东西。

“殿下,已经安排船只跟随,通往倭岛的具体航线到时候会被详细绘出。”

另一边,刘仁轨向李承乾回禀道。

放回这些倭寇将领,肯定是有别的目的。

海路不同于陆路,没有专门的路线,会迷失在大海之中。

在之前的审讯之中,并没有从倭寇口中得到有效信息。

所以才有了这出的投石问路,这群倭寇想要回到倭国,航行的肯定是正确的航线。

这就省去了无必要的探索时间。

“待路线确定之后,先派遣斥候,进入倭国打探消息。”

对于倭国,大唐还是百济,都还是处于空白认知的阶段。

并没有多少人到过这个岛国,只有倭寇出岛劫掠的份。

“此外,对扶余丰进行审问,打探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城防部署。”

李承乾又道,对于战前进行了足够的部署,对倭一战,需要必胜。

天气回暖。

物资、兵员均往加林城这个小城汇集,此次李承乾进行兵员招募。

打着保家卫国,平定倭患的旗号,号召新罗和百济的百姓参军。

新罗、百济沿海百姓深受倭寇之害,均是积极踊跃参军。

人数一度到达了五万,加上唐军和原来的百济道和新罗道军卒,此次的总人数将近十万。

灭倭之战将启,而随之冰雪融化,辽东道也是弥漫着战火的硝烟。

契丹、靺鞨、回纥、韦室的联军逼近,欲要掠夺,特别是靺鞨,与高句丽接壤,更想借机侵占更多的土地,进行战略性扩张。

几个国家从数个方向进攻,分而击之,欲要让唐军分身乏术。

裴行俭也早就察觉到了几国的意图,派遣高侃领军进驻北境边城扶余城,抵御契丹、韦室的入侵。

领薛仁贵另领一军,进驻新城,抵御东北的回纥和靺鞨。

而裴行俭还是坐镇辽城,统御全局,同时抵御大唐王朝可能出现的平叛大军。

虽说薛延陀大军压境,但是如果唐王朝想要分兵,还是有可能的。

贞观二十年,以李承乾叛乱为导火线,引爆了横跨数个大国战乱。

格局也会因此被重新塑造。

薛仁贵伫立于山城之上,向北而望,居高临下,远处的靺鞨兵员调动,一清二楚。

不多时,山脚下,行来了一支靺鞨的精锐骑兵,不敢靠的太近,保持着相对的安全距离。

“城中的唐军听着,我军奉天可汗之命,前来剿灭前太子李承乾之叛乱,只诛首恶,尔等均是被蛊惑,无罪之躯,还不开城投诚吗?”

靺鞨的骑兵队之中,走出一员小将,年纪比薛仁贵还要年轻不少。

此时的薛仁贵已到了而立之年,而那小将,只不过才二十出头的样子,但却是雄姿英发。

他汉话说的很是生硬,但却气势逼人。

他便是靺鞨首领突地稽之子——李谨行,唐初之时,因为突地稽助秦王李世民平刘黑闼有功,又出于安定边境的原因为由,唐高祖李渊封突地稽为耆国公。

李世民继位之后,同样是为了安抚靺鞨为由,赐国姓李。

李谨行,在高宗时期,也是异常的活跃,是有名的大唐番将之一,更是以武艺高强而闻名。

《唐会要》曾载:子谨行,武力绝人。

“镇压叛乱!”

薛仁贵忍不住轻笑,在立场之上,李承乾并未自立旗号,还是站立在唐王朝的立场之上。

“尔等蛮夷之徒,竟敢侵犯我大唐边境,是要被灭国乎?”

“你靺鞨酋长乃是我大唐册封的国公,如今兴兵我大唐,本将观你等才是叛乱,如果就此退去,本将会奏明上位,轻叛你等之罪行。”

“不然,刀枪无情,斩灭你靺鞨过往之功绩。”

如今能不战,薛仁贵就会尽量的避免,从兵源上来说,己方是处于劣势的。

毕竟,他们面临的是,数个藩属国的进攻。

这些藩属国合在一起,人数也是出奇的多,在这时代之中,男丁,都是兵员。

李谨行嗤笑一声:“唐人果真是巧舌如簧,口头上的功夫当真了得,只是不知道,手中的功夫又是如何呢?是否和嘴上的功夫一样厉害呢?”

“你可敢与我一战否!”

李谨行接着,便枪指城头上的薛仁贵,他如何不知道,攻打高句丽山城的难度。

他们靺鞨以骑兵而驰骋天下,并不善于攻城,只能智取,不可以强攻。

其更想以斗将的方式来,挫伤唐军士气,擒拿唐将。

“战!战!”

城头上的唐军,吼声冲天,显得甚是激动。

薛仁贵之勇武,唐军将士可是有目共睹,进行斗将,不正是落入其下怀。

唐军的异常举动,让李谨行的眉头不由皱了皱,他并不傻,反而异常聪慧。

薛仁贵抬手,止住了唐军,看向李谨行道:“如你所愿,本将便与你斗上一场,看看靺鞨骑兵是否真是如同传闻那么的骁勇。”

话毕,薛仁贵转身下了城头,单枪匹马走出了新城。

一人面对群敌,毫无惧意。

只见薛仁贵不紧不慢地驾驭着白马,缓缓地下山而来。

在这开阔的空地之上,那三千余名靺鞨骑兵们都神色凝重,对薛仁贵的胆量钦佩不已。

而此时,李谨行也毫不示弱,挺起胸膛,骑马向前,同样进入了唐军的射程范围。

他身后的靺鞨骑兵们见状,纷纷发出激昂的呐喊声,为他们的骑士助威。

随着薛仁贵和李谨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双方的将士们都变得沉默起来,除了马蹄踏地的声音外,再无其他杂声。

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种怪异的静谧氛围之中。

终于,当两人相距不到百步时,薛仁贵停下了马匹,他手中的长枪直直指向前方,眼中闪烁着冷酷的杀意。“来者何人?本将从不杀无名之辈!“

面对薛仁贵的威势,李谨行毫无畏惧地回应道:“本将乃李谨行!本将很佩服你的勇气,,你有资格让本将记住你的姓名,报上名来,本将枪下,亦不斩无姓之鬼。“

随着李谨行的话音落下,整个战场顿时被一股浓烈的肃杀气息所笼罩。

双方的士兵们也都被这种紧张的气氛所渲染,他们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目光紧紧停留在双方的战将之上。

“记住,取你性命者,乃是大唐领军将军薛仁贵。”

随着这句话响起,薛仁贵猛地一拍马腹,手中长枪如银蛇般舞动,气势如虹,杀意腾腾。

而李谨行心中一惊,感受到了这位唐将身上散发出来的可怕杀气。更糟糕的是,自己已经失去了先机。

招数尚未使出,李谨行就已经处于下风,落了势头。

薛仁贵冰冷的目光扫视过来,毫无感情,宛如看待一个即将死去的人。

面对如此情况,李谨行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速度,他迅速拍马迎上,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威势惊人。

铛!

铁器撞击的声音响彻战场,两人瞬间交错而过。

在外人眼中,似乎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然而,只有李谨行自己知道,自己落了绝对的下风,他的内心如同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般。作为靺鞨的第一骑士,自小就骑马射箭,纵横草原,之后也是经过了无数战阵,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但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大的对手。

一击便让他感受到了死亡的窒息感。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右手却突然开始颤抖,一抹鲜红的血液从虎口渗出,染红了枪杆。

“好啊!自从我出征以来,很少有人能够正面接住我的一击,靺鞨骑兵果真是名不虚传。”

薛仁贵心里暗暗警惕了起来,但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李谨行可是靺鞨军中的第一骑手,只把他当作一名普通的将领而已。

虽然他并不畏惧,但如果靺鞨骑兵都有如此实力,那其他的唐军将士岂不是难以匹敌。

两人立刻调转马头,再次相向冲撞。

彼此深知对方棘手难办,于是都变得异常严肃认真,两人似乎都已经达到了人枪合一的境界。

这次,李谨行巧妙地运用娴熟的马术技巧,在距离甚远时,便高高举起战枪,率先发起攻击,化被动为主动。

而薛仁贵的战斗技巧则是与生俱来,又经历过多场激烈的高句丽战役后,他的战场经验也变得非常丰富。

薛仁贵并未防守,他手中的战枪犹如一条银龙般横扫而出,枪身所过之处,空气都发出了刺耳的轰鸣声。

又是一声尖锐的金属撞击声响起。

李谨行手中的战枪被强大的力量击飞,他整个人也因反作用力向后倾倒,身体几乎要离开马背。

然而,就在这时,他展现出了惊人的马技。他顺势将背部紧紧贴住马背,同时灵活地调整身体姿势,以避免被摔下马。

就在他做出这个动作的瞬间,夺命的一枪从他的面部横扫而过。尽管没有直接击中,但强劲的风力仍然像石子一样击打在他的脸颊上,带来阵阵刺痛感。

“驾!”

两人交错而过时,李谨行感到自己的心跳急速加快,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

此时,他已无心再战,只想尽快逃离战场。于是,用力拍打马臀,驱使着马匹向靺鞨骑兵的阵营飞奔而去。

“贼将休走!”

薛仁贵自认为自己的武艺举世无双,他毫不犹豫地驱马追赶,向靺鞨骑兵阵冲杀。

“杀!”

新城内的唐军士兵士气大振。打开城门,如潮水般涌出,欲要趁着敌人混乱之际,斩敌立功。

李谨行回头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他发现薛仁贵与身后的唐军已经脱节。

这是一个机会,现在只需运用人海战术,就能在唐军大军未至之时,将薛仁贵击杀,扭转战局。

而引唐军出城一战,不正是最初的目的吗?

“列阵!”

伴随着李谨行的一声怒喝,靺鞨骑兵那躁动不安的情绪开始逐渐平静下来,原本散乱的阵型开始稳固起来。每个骑士都手持弓箭,张弓欲射,只等李谨行冲入阵中,他们便会一齐放箭。

这支靺鞨骑兵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即使面对主将的溃败,他们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慌乱,仍然能在主将的指令下,快速的进入战备。

薛仁贵目睹这一幕,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忌惮之情。

斗将,不仅仅是个人武力的较量,更是对军势的争夺。

然而,当面对这支靺鞨骑兵时,这种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薛仁贵紧紧跟随在李谨行身后,不给靺鞨骑兵任何射箭的机会,仅仅落后几个身位。

“变阵!”

就在两人即将接近靺鞨骑兵的时候,靺鞨骑兵的队形再次发生变化,迅速向外散开。

靺鞨骑兵以轻骑为主,并不擅长冲锋陷阵,但他们却以精湛的弓射技艺而闻名于世,其单兵战斗力相当出色。

当李谨行临近之时,骑兵瞬间散开,而后又快速的合拢,将薛仁贵与李谨行隔开。

弯刀长枪一同砍出,欲要将薛仁贵乱刀斩于马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1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