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章这不是谋反,而是自保(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李承乾……你!”

李世民的眼睛瞪得浑圆,原本到嘴边的话却突然咽了回去。

是啊,按照礼法来说,自己这样的行为的确是不符合礼制的。

良久后,李世民才渐渐平静下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他挺直腰板,眼神变得深邃而锐利,重新展现出千古一帝的威严和霸气。

“朕问的是,你为何要…谋反?这并不是你谋反的理由。”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一把锋利的剑,直刺人心,他的目光犹如刀子般尖锐,紧紧地盯着李承乾,试图从他的表情和言辞中找出一丝破绽。

然而,李承乾毫不畏惧,与李世民对视着。

“本宫说过,本宫并没有谋反!”

李承乾的声音铿锵有力,无比的坚定,他知道,在这一刻,气势绝对不能输,否则便会被李世民洞悉。

“很好,很好,不愧是我李家的子孙!”

李世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身为天家人,就应当有如此的气魄。

“来人啊,把侯君集带上殿来。”

李世民突然大声喊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无奈,此刻的他外强中干,只能强行维持表面的镇定。

父子弄到这样的地步,怎么不让人心痛,一时之间,李世民百感交集,沉默了下来,他都不由觉得愧对这个儿子。

但是,谋反不可饶恕,是最不能提到的禁忌二字。

李承乾也是不语,脑袋之中,回想着原主记忆的细节,这是要让他和陈国公侯君集对簿公堂啊。

两人都不言,在这样空旷的大殿之中,仿佛是能够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静的可怕,也压抑到了极点。

“陛下,人已经带到!”

大殿之外,一声干哑的声音传来,打破了宁静,又宛如是恶鬼在耳边低语,催促这李承乾。

“陛下,臣愧对陛下啊!”

一个蓬头垢面的老人踉跄的走进大殿来,噗通的就跪在了地上,头颅撞地,咚咚作响。

李世民抬手,欲言又止,眼神之中,尽是挣扎之色。

侯君集虽然没有被动刑,但是满头的白发,无不在述说着他的悲催。

一生功名,但却晚节不保。

“太子,你如今可认罪否?”

李世民慢慢闭上了眼睛,不忍看着这一切。

“本宫无罪,何罪可认!”

李承乾目光是那样的坚定,侯君集的到来,没有引起他丝毫的波澜。

“你是拒不认罪了,侯君集,你说吧。”

李世民失望到了极点,那一丝愧疚之感,在此时也荡然无存。

“太子,事迹败露了,你就认了吧,争取得到陛下的原谅。”

侯君集幽幽一叹道。

“事情败露?敢问陈国公,是何事啊?”

李承乾愈发的镇定,让李世民都有一种错觉,李承乾是局外之人。

“谋反啊!”侯君集摇了摇头道,已经被调查审问了,他已经不想再反抗。

“谋反,那敢问,陈国公,我们指定是哪年哪月哪日起事,兵将多寡,又是从哪门攻入皇都啊。”

李承乾已经从原主的记忆之中,找到了些许破绽。

原主的谋反案中,其实也有些冤,随着齐王李祐的谋反发生,让李世民有了警戒,怀疑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皇子也会有谋反的心思。

于是就让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暗中调查,就扯出了李承乾与陈国公侯君集、汉王李元昌有暗中有联系。

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审问,如果是正真的证据确凿,确定他们起兵谋反的话,李承乾早就下天牢了。

“这没有说过,不过殿下却说过,他日殿下君临天下,许我天下大将军仆射之位。”

侯君集整个人麻了,是自己想错了吗?还是说,造反的人只是自己。

“现在陛下,还认为本宫谋反吗?”

这侯君集是个神助攻,不然都不好解释了。

“你拉拢军中大臣,不是为了谋反篡位,那你是为何?而且许侯君集仆射之位。”

李世民冷冷道,谋反这事,他再熟悉不过了,他干过两次,第一次谋隋炀帝的反,第二次是谋他老子的反。

像李承乾所说到的那样,也有漏洞,没有到事发之时,谁谋反会事先通知,在行事的当天,才会告知,并进行禁足,谁也不许离开,以免走漏风声。

“陛下百年之后,本宫登大位,许陈国公大将军之位,不可吗?还是陛下从始至终以为,本宫不能登上那位置呢?”

“那位置本来就是本宫的,本宫何需造反,若是要反,也是魏王,陛下可见隐太子…李建成反过?”

“本宫若想谋反,何须要借住他人,本宫只需效仿陛下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提着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的头颅,来面见陛下就可以了。”

李承乾强势无比的高声喊道,

“你…”

李世民眼睛瞪大,一口气差点没有喘过来,一连几个重击轰在了李世民是心头之上。

“本宫要告诉陛下的是,本宫没有谋反。”

“而如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本宫,陛下就不感觉奇怪吗?一个太子谋反,不是谋自己的反吗?”李承乾继续说道。

而在一边跪着的侯君集则是吓得瑟瑟发抖,这些话是自己能听到的吗?刚才还以为有些转机,陛下会念在自己的功劳之上,法外开恩。

现在又听到了不该听的,是彻底没救了。

“不可能!”

一瞬间,李世民整个人都像是苍老了十数岁一般,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难以置信之色。

就在这一刻,李世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陛下可还记得汉时太子刘据?”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那副惊恐万分的表情,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李世民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冤枉了自己,于是他继续施加压力。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就是因为被奸臣江充等人诬陷,而不得不走上谋反之路的,本来没有反,而是被逼反的。

“如果陛下不记得了,那应该还记得隋朝的太子杨勇吧?他真的谋反了吗?”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的话,心中猛地一震。他当然记得杨勇,那个被隋炀帝杨广所陷害的太子。

杨勇本来并无过错,却因为杨广的阴谋而失去了皇位,甚至连性命都不保。

难道说,这一切都是魏王李泰在作祟?

“砰!”

李世民突然觉得眼前一阵发黑,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倒去。他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双手紧紧捂住胸口,大口喘息着。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淋漓。此刻的他已经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目光茫然无措,仿佛失去了焦距。他试图理清楚这发生的一切。

他努力想要分辨出,是李承乾有谋反之实,还是魏王李泰有谋害之心,亦或者有其他的皇子在坐收渔利。

然而最后,他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判断。

“陛下,如果废了本宫,改立魏王,或是晋王,那到底是谁的错?”

李承乾的声音又拔高了几分,心中有些许激动,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只要再稍微加一点力度,就能保住自己的小命了。

李世民也不禁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远方,脑海里不断回荡着这句话:“那到底是谁的错?”

“如果真的是本宫谋反,那自然是本宫的过错。”

“可若不是呢?那是魏王的阴谋算计,还是晋王的狡诈谋划?亦或是陛下您的偏爱所致呢?”

李承乾的话语如同利刃一般,直刺李世民的心窝。他知道,要想活下去,必须得将所有人都拖下水。

尤其是李治那个老六,绝对不能让他置身事外。

他仿佛在向李世民暗示,这一切都有可能是晋王在背后推波助澜。

“还是说,陛下您打算告诉后世子孙,皇位是可以通过争夺和算计得到的?”

这句话犹如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李世民的心头。因为这不仅关乎到他个人的权威,更关系到整个大唐王朝的未来。

如果皇位继承问题引发混乱,那么国家根基必将动摇。所以,每朝每代都会尽早确立太子,以稳定人心。

“本宫告退!生杀予夺、立废与否,凭陛下决断,但谋反之骂名,本宫不认。”

李承乾转身离去,脚步踉跄,每一步都带着无比沉重的压力。他知道,自己现在就是在生死边缘游走。

太极宫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生杀予夺、立废与否,这些字眼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着李世民的心。

“到底发生了什么,真的是朕冤枉了乾儿了吗?”李世民喃喃道。

而此时的侯君集,已经麻木了,这里面的条条道道太多,他一介武夫怎么玩的过来,心中也不禁冒出了和李世民一样的想法来。

李承乾是被冤枉的。

李承乾走的很慢,一瘸一拐的,他患有脚疾。

这一幕落在李世民的眼中,很是揪心,李承乾说的条条是道,但有一条,他翻过不过去。

“站住,朕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暗中联系陈国公和汉王,不是谋反,又是为何?”

这才是最关键的点,一个手握重兵,一个掌权王爷,这是一股很可怕的军队实力,在这盛世之下,这除了造反,还能干嘛?

“呵呵!”

李承乾苦笑回头,迎上了李世民的目光,此是的他,声音变小了很多,但语气还是那般的强硬。

“本宫说了,那位置本就是本宫的,等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人可就等不得,因为那位置本来就不是他的,他需要通过谋反,才能取得。”

“本宫不想复制玄武门之变,但也不得不防玄武门之变,本宫与陈国公、汉王联系,就是为了自保。”

“陈国公乃至汉王,也只不过算是站队罢了,何来谋反之说?”

“如果这也算是谋反,那陛下为何不调查魏王、晋王,看看他们是否也有与朝中重臣来往呢?那他们这是不是也是谋反。”

原主是有谋反打算,但是还未实施就暴露了,也并未言明何时起事,这就是如今李承乾反驳的关键点,将这一切都归为于自保。

闻言,侯君集眼睛闪过了精光,他也不傻,立即爬了起来,对着李世民连连磕头。

“陛下,请明查,我们与太子是存在联系,私下也会面过,但从来没有讲过起兵之事。”

侯君集也参加过当年的玄武门之变过,自然也是知道谋反流程,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谁敢言起兵之事,也是在当天才决定的,不然谁敢保证不会有人告密,所以起兵之事没有明确。

但是府中甲士增加倒是真,不过李承乾已经解释了,那是为了自保。

只要他们联合的事情,没有被定性为谋反,那一切都还有转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7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