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八章朕的皇子,谁有九五至尊之气?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陛下,或许此计可行,臣萧氏愿捐一万贯!”

萧瑀挺身而出,代表萧氏一族表明态度。

“萧老国公慷慨解囊,心系国家安危,我韦氏一族也应尽一份微薄之力,同样捐资一万贯,以供平定叛乱所需。”

韦挺紧随其后,愿意出资相助。

其余诸位大臣见状,纷纷响应,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捐献。短短时间内,竟然筹集到了上百万贯资金。

平日里,这些官员们可不会轻易将钱财用于改善民生,他们更倾向于从百姓身上榨取财富。

“诸位爱卿既然如此忠心报国,朕便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募捐活动,但务必注意不得强行夺取民众财物。”

面对氏族的捐款,李世民自然不会拒绝。自登基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削弱门阀氏族的势力。

高句丽之战,其实也是李世民削弱氏族门阀的手段之一,只不过,效果不大。

如今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削弱一些门阀氏族的财力也是极好的。

“钱财虽能够解决,但是人员兵募却是一个大难题,臣查阅过全国户籍,上六等兵户的人员储备不足,一旦再次征召,必定影响作物生产,今年便已经出现了端倪,另外薛延陀屡次屯兵于边界,有大举南下之时,内忧外患之下,我朝已无力出兵高句丽。”

一向存在感极低的许敬宗,在此时,却长篇大论了起来。

当兵入伍,是要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方能参军立功。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形成了军功垄断。

许敬宗的发言,可谓打了长孙无忌一众人员一个措手不及。

长孙无忌的目光一抬,看看向了李世民。

许敬宗的后台就是李世民,他如今的这番话语,极大就能就是也代表了李世民的意思。

“我大唐,如今也已经到了如此局面了吗?”

李世民瞪大眼睛,一副错愕之相,仿佛之间,才知道如此的忧患。

“陛下,我大唐需要休养生息,而非战乱。”

许敬宗再道。

众人闻言皆沉默不语,大殿之内陷入一片寂静,不少人的目光,都不由望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硬着头皮而上,缓缓开口:

“事态也有轻重缓急,李承乾拥兵反叛,如果不立即出兵镇压,那使得如今大唐边境上的那些独领一军的军员如何做想,此先例万万开不得。”

“对,一旦那些手掌军权的将军,都效仿李承乾如此做法,那才是国之大祸,薛延陀以游牧为主,哪怕是南下,也只会就是劫掠一番,就马上退走,让北境诸城,严于防守,便可无忧。”

崔挹说道,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威胁是李承乾。

薛延陀劫掠而已,又抢不到他们的头上。

“哼,崔挹你好大的胆子,你如此做法,是要让我大唐千万生民去送死吗?要让薛延陀的铁骑践踏我大好山河吗?”

“陛下,以臣之见,太子李承乾可能并无谋反之心,对于陛下的旨意不遵行,也是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如果太子李承乾谋反,现在又应该发兵了,所以臣以为,应该着重防御的是薛延陀,而非是高句丽。”

许敬宗的语气强硬,大有舌战群臣之势。

“许敬宗,你受李承乾恩德,我怀疑,你便是李承乾的内应,你这等乱臣贼子,应该重罚之,臣请陛下严查许敬宗。”

韦挺目光瘆人,欲将许敬宗生吞了。

“请陛下明察,臣每句话都是为国为民,绝对没有半点私心。”

许敬宗对于这些威胁,面无惧色。

“许敬宗,你这奸诈小人,我等谈论的是国家大事,你除了偷奸耍滑外,你还会什么?”

韦挺气不打一处,许敬宗这等无身份背景之人,曾几何时,上过正眼。

现在凭借着溜须拍马,给他们使绊子。

“我为左仆射,所说的也是家国大事,我能为我的言辞负责,你们敢说,你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吗?”

许敬宗反问道,很多事都是心照不宣。

如果李承乾反,也是被这群人操作逼反的。

政议,又进入了非常熟悉的环节,打太极。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朕乏了,你们不要吵了,下去之后,你们拟出一个章程来。”

李世民戏精附体,疲惫不堪的摆手,遣散了众人。

李世民的反常态度,让长孙无忌几人捉摸不定。

“国公,陛下这是何意?我为何总觉得,是在给我们下套呢?陛下真的病重了吗?”

宫廷门前,萧瑀狐疑的问道。

这也是其他的人疑惑。

如果对于其他的反叛,李世民这位皇帝,肯定是最先坐不住的。

如今李世民的态度比较微妙,虽也表现出了一些动作,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对于一个拥兵自立的人来说,废除他的地位,好像无关紧要了。

废除太子,看似全国大事,实则,对于李承来说,只不过是个名头。

此时,众人也是后知后觉。

“陛下,旧疾复发,假不了,但是对于李承乾之事,我也拿捏不准。”

长孙无忌也满是凝重之色,如果是这样,那就说明李世民也已经不再信任于他。

“不管如何,我等均不能坐以待毙。”

几番失手,让他们这些高官门阀也感到了压力。

“不能出兵,我们又能如何呢?说不定李承乾这把剑,正是陛下挥指向我们的。”

萧瑀看向几人,欲寻出破局之法。

“兵也不是不能不出,关键是在圣人之意,李承乾谋反的罪名已经天下尽知,只需稍微运作一番,有的是人攻打之。”

崔挹眼角泛起冷光。

“崔侍郎,说的是藩属国番兵?”

其想法,与长孙无忌不谋而合。

高句丽四面环敌,他们为何不能以大唐的名义,令各大藩属国再次出兵呢?

只要利益划分得到,这些藩属国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我正有此意,高句丽如今是一块肥肉,藩外诸国就是一群饿狼,群起而噬之,李承乾必定是独木难支,在有必要之时,我们也可以出一支奇兵平叛之,诛杀逆贼,因势而动,也不一定要非等圣意裁决,不是吗?”

大唐的国威仍在,只需加以利诱,很多的国家甘愿当马前卒。

之前诸多战役,番兵出征,大唐出血。

番兵在战争期间的所有军资开销全部由大唐负担,但是番兵攻打所抢掠到的财物,就全部归番兵所有。

也是基于这种合作方式,大唐每召之,藩属国必应之。

用着大唐物质,抢自己的钱财,何乐不为。

花着钱财,让别人去拼命,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大唐又何乐不为。

“另外,我有一计,可试探陛下是否与李承乾达成共识!”韦挺忽然压低声音说道。

“何计?”

众人皆是一惊,连忙将目光落在了他身上,要知道,李世民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氏族门阀出手的力度以及立场。

“策立新太子,重塑朝堂格局,如果陛下和李承乾是逢场作戏,我们便可以此窥探一二。”韦挺轻声说道。

之前群臣的谏言,李世民以证据不足为由而压下,如今他们却不得不直面这个尖锐的问题。

“如果陛下还是不立呢?”

褚遂良反问道,他们这些人都跟随在李世民身边多年,虽然无法完全揣度帝王的心术,但也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绝对不是一个昏庸之人,更不可能是一个被群臣左右的帝王,所有的谏言,只有在有利可图之后,才会被李世民所接纳。

“不立,那不就说明陛下的态度了吗?我们各大氏族门阀该如何做,便如何做了,我们也不能总是引颈就戮吧。”

崔挹低沉的声音响起,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众人的心头之上。

“如今陛下病重,也许未能考虑太多,我再先去探探其口风吧。”

长孙无忌一惊,他明白崔挹这话的意思,如果皇帝真的没有立太子的想法,那这些氏族门阀就得重新考虑未来布局了。

崔挹此话的言外之意,便是从头再来,推翻大唐。

这让长孙无忌有些担忧,毕竟他的长孙氏,是后起之秀,与崔族、王氏等老牌门阀相比,底蕴和实力都还有所欠缺。

他能够在朝堂之上拥有足够多的话语权,也是因为他背靠大唐李氏这条巨舰。

于长孙无忌而言,大唐可以换帝王,但不可以换国号。

一旦大唐改姓,他们长孙氏的地位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还有可能会遭到清算。

但对于其他氏族门阀而言,就是流水的王朝,不变的世家,只要符合家族的利益,任何变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对他们有利的局面

多少朝代君王兴替,都有世门阀在背后兴风作浪。

哪怕大唐兴盛,长孙无忌也不怀疑,他们有推翻掉的实力。

因为大唐的富庶,就是门阀氏族的富庶。

“那就有劳赵国公了,其实大唐安稳,也是大家共同希望的,没有人会希望大唐一直动乱不定不是吗?”

崔挹轻言道,其实也是在施压。

他们每一个人的立场都是不一样。

解散了群臣之后,李世民的病容之上,也出现了焦虑之色。

忧心之处众多。

李承乾急功近利,欲以一己之力平门阀之祸,使得自己也陷入了被动之中。

门阀氏族群起而攻之,立于道德的制高点。

太子之位,悬而未决,事关家国未来,就算李世民再如何看重李承乾,现在也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另从子嗣之中,选取继位之人。

自己还身患重疾,开始力不从心。

诸多的忧患接连而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袁天罡,大唐运势如何?”

李世民悠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之中不断回荡,发出丝丝回音。

李世民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恐怕已无法支撑太久。然而,他最为忧心的是他亲手缔造的大唐王朝。这个盛世是否能够延续下去,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牵挂。

“回禀陛下,大唐运势呈上升趋势,国祚无忧。”

突然,一道人影如鬼魅般出现在大殿中央。此人正是袁天罡。

他不仅拥有卓越的推演能力,而且武艺高超,行踪飘忽不定,即使隐藏在大殿之中,也没有被群臣察觉到丝毫端倪。

“朕记得,贞观八年时,太白金星曾现于白昼,此等天相,你可是谓之,有新主降生。”

李世民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袁天罡身上,透露出一丝威严。

他不愿留下任何可能影响大唐未来的隐患,哪怕只是毫无根据的预言。

对于李世民来说,为了确保大唐的长治久安,宁可错杀一千,也绝对不可放过一个。

“当初卦象显现,将有女皇临朝之兆,唐三代之后,有武姓之人取代李氏江山。”

袁天罡直言解卦道,当初亦是如此,不过那时的李世民,完全不当是一回事。

“可解得是何人?”李世民目露凶光。

袁天罡直摇头道:“不曾解得,武可非武,女皇亦非女皇,尽在不定之中。”

天生帝皇,有天地龙气庇佑,可不是他一两个铜钱就能推算的,能推演到大致的走势,已然是变态至极。

“查,让不良人下去查,务必找到此人!”

李世民下令道,而后又将目光看向了袁天罡。

“你能观人之气运,知朝代之兴衰,朕的一众皇子之中,谁又有九五至尊?”

袁天罡手心冒汗,不敢直视李世民。

储君的确定,最终只能是由李世民拍板。

而至于天命之数,也可能非是李世民之所爱。

现在李世民抛出如此的问题,看似十分信任袁天罡,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试探呢?

“陛下恕罪,天机不可泄露,恐有大劫而至。”

袁天罡哪怕是知道,也不能说出。

“是天机不可泄露,还是你就是沽名钓誉,你若是不说,朕可以马上让你的大劫降临。”

李世民皇者之气弥漫,一追到底,他迫切的想知道,这预言之术,果真有那般的神奇。

“废太子李承乾有龙气庇佑,是未来的皇者。”

袁天罡脱口而出,与之前给予李世民的答案一致。

“朕的一众皇子之中,就唯独只有他了吗?”

李世民既失望又有那么一丝庆幸。

“臣不敢欺瞒陛下,近日以来,臣观皇子李治亦有龙气飞升,而且越发浓郁。”

袁天罡小心翼翼的开口,头皮发麻,话语一落,其身子也跪倒在了地上。

乱象初现,四帝同天之局,已经出现了三帝,而例外的一帝,怕就是那武女皇了。

袁天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查观气运,并还未发现此道龙气运。

“治儿?”李世民轻喃着,满脸苦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