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八章李二欲封禅泰山 肩并始皇帝

书名: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作者:无垠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1

三日之后,高延寿的行营已经人去楼空,大军匆匆忙忙地撤回了盖牟城。

为了预防唐军的突然袭击,新城、玄菟城以及盖牟城都派遣了大量的斥候,严密监视着边境地区。

同时,三座城池上方的巡逻卫兵数量增加了数倍,以确保安全。

然而,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潜藏在内部。

在此之前,李承乾通过引导一千余名战俘和不良人的策反活动,成功煽动了高延寿军队中的底层将士们内心的反抗情绪。

这些士兵开始对高句丽高层将领贵族的行为感到不满和不甘,并产生了叛逆之心。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盖牟城中的一个角落里,几位低级军士聚集在一起,他们神情严肃决然。

他们歃血为盟,发誓要为了自己和后代而战。

其中一名小军领低声说道:“今晚轮到我部负责巡防任务,正是起事的好时机!“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计划。经过短暂的商议,他们迅速确定了行动的细节,并迅速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等待夜幕降临。

贞观十九年七月十日夜,月光如银洒落在盖牟城,这座原本安静的城池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所席卷。

高丽军士卒们因为土地问题而心怀不满,终于在这个夜晚爆发了第一次反叛。叛乱的人数之多令人震惊,几乎涵盖了整个军队。

不到半夜时间,全军纷纷响应,他们涌向城主府,愤怒地挥舞着武器,屠杀所有反抗之人。

高延寿,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王,如今却成为众矢之的。他被乱军砍倒在地,鲜血染红了石板路。

同一天,新城和玄菟城也陷入了混乱。军卒们纷纷起义,高层军官们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毫无还手之力,被屠杀一空。

十五日,反叛军一路向西,气势浩荡地逼近了辽城。

“罪首高延寿、高惠真已经伏诛,首级在此,献于太子殿下。“

几位轻骑迅速冲向辽城城门,他们翻身下马,跪地呈上两个木盒子。

“太子殿下,高句丽军如此反常,唯恐有诈。”

牛达进心中充满疑虑,他不明白为何高句丽军会如此反常。他担心这其中可能隐藏着某种阴谋。

“有没有诈,看一下就知道了!“

李承乾微微点头,似乎对局势有着自己的判断。

随后,一名亲卫从城头顺着绳索缓缓降下,朝着那几名轻骑走去。

只见他身形一闪,几个箭步便来到了那跪地之人面前。

紧接着,他迅速打开手中的木盒,并将其高高举起。

众人定睛一看,里面装着的竟然是高延寿和高惠真两颗首级!

这两个原本属于高句丽王室的重要人物,如今却身首异处。

“太子殿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牛达进不禁开口询问,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他从未想过高句丽军队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心中充满了疑惑。

而此时的李承乾,却表现得十分镇定自若。他并没有向众人详细解释事情的经过,而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本宫早已说过,高延寿等反叛之军,不足为虑,上战划谋,如此而已。”

随后,李承乾再次下达命令:“打开城门,让他们领军进城!”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露出一股威严。此刻,他已经掌控住了整个局面。

无产阶级的百姓,并不傻,他们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个领导者。

而现在,李承乾便是这个领导者。

显然,这些高句丽军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来投,而不是重新占城为王。

自此,全高句丽境内,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

李承乾更是以最高指令下发告示,鼓励并授权百姓武装反抗压迫和奴役。

新的蓝图,彻底在高句丽境内展开。

民有所依,众望所归,之前动荡全境的动荡反叛,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消失匿迹。

很多的贵族门阀,都被当地的百姓自发组织瓦解,被压积了长久的怨恨,在一朝之间爆发,血染大地,不过这次换成的是贵族的血。

高句丽形势大好,在李承乾的有心算计之下,一劳永逸。

长安之中,这几日,李世民的旧疾也有了些了好转,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几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李承乾的异常行为并没有传来,各自时间差,冯立离长安还有些许时间,李世民的兴致才没有被破坏。

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李世民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威严庄重,君临天下。

而在殿下,整齐地站立着当今大唐的肱股之臣们——长孙无忌、褚遂良、许敬宗以及侍中马周。他们神情肃穆,恭顺地站立。

李世民的眼神充满自信和骄傲,扫视着殿下的几员大臣,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得意之情。他声音洪亮地说道:

“如今高句丽已灭,我大唐的边疆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国内百姓安居乐业,朕的统治可谓是井井有条吧!”

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自夸之意,这份功业确实令他感到无比自豪。他期待着群臣们对自己的赞誉,以彰显他的卓越才能和伟大成就。

许敬宗立刻迎合着李世民的话语,恭敬地回答道:

“陛下的统治堪称完美,乃万民敬仰,万国来朝。陛下的功业足以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提并论,实乃千古一帝。”

许敬宗的奉承让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他满意地点点头。

然而,其余三位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和马周却彼此交换了一个忧虑的眼神。

许敬宗接着说:“陛下,您的丰功伟绩已经传遍天下,现在正是举行封禅泰山盛典的时候。这样一来,陛下的威名将远扬四方,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李世民心中暗自欢喜,被许敬宗说中了心中所想。

许敬宗甚是会揣度人心,哪怕李承乾处到了风口浪尖,他依然还能够稳居仆射之位,就是因为他也已经爬上了李世民这条的船。

曾在之前,李世民就动过了几次封禅泰山的心思,不过都被魏征喷没了,言是劳民伤财之举,集天下之力,以宣张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而如今又向大臣们宣扬自己的功绩,无外乎便是要封禅泰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108s